杭州老玉皇宮月老傳承 擬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將恢復月老百籤

2021-01-09 圖釋世界

從浙江省杭州市城南的玉皇山山門林海亭拾階而上,大約百多石階,便可抵達慈雲嶺頂,嶺頂有一宮觀一涼亭。由此處左行是鳳凰山南宋皇城遺址;右行而上便是玉皇山頂,徑直下山則是著名的慈雲嶺造像、八卦田,乃至錢塘江的渡口。

現今的杭州人已很少有人知道,這條長不足千米,高不逾百的山路是一條千年古道,是吳越國王錢鏐為打通西湖與錢塘江所建。彼時,錢塘江是杭州的出海口,過江可抵富甲一方的天下糧倉寧紹平原,溯江西行而上可由富春江,新安江抵安徽;南去由浦陽江,蘭溪江入浙中。一千年前,慈雲古道算得上是杭州人的主要出城路了,此處之繁華可想而知。

和這條山路一樣,嶺頂的宮觀——老玉皇宮也是杭州城裡一處隱秘的存在。宮觀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錢鏐被封王后,在此建了登雲臺祭天。此後數毀數建,最後建成時,因增闢了玉皇宮,供奉玉皇大帝,而被稱老玉皇宮。這裡也是杭州市道教唯一一處子孫叢林(即意味著此處宮觀是師徒相承的)。

宮觀不大,依山而築,一道矮石牆圍成小巧庭院,院內假山疊石玲瓏,古洞深泉幽冽,摩崖處處可見。最有名的一處便是明代道家高人劉伯溫的「乾坤一望」四字。這四字可謂是道破了此處的奧妙。

老玉皇宮坐落於玉皇山與鳳凰山交匯之處,盡得陰陽交融之氣,如有緣進入宮觀內,你自會感到氣場不同一般。這大概也是當年錢鏐王相中此處祭天的原因吧。

或因此處陰陽和合,宮觀裡一直以來就有供奉月老的傳承,每年八月十五夜,還會有拜月老的科儀舉行。只是道家素不喜宣傳,默默傳承,而不為外人所知。

月老文化自清末以來,在江南頗多風行。而其中尤以杭州為勝,民國時期不少滬上名人都是來杭州拜月老的,而因白雲庵的月老祠處湖邊,而去者最多。倒是這處盡得陰陽之氣,傳承有鴛鴦雙池的月老祠之所在,倒不為人知了。

2016年,臺灣日月潭文武廟建月老祠,尋根至老玉皇宮月老祠,拜為祖庭,迎神像至臺灣日月潭。更有臺灣新人專程來老玉皇宮月老前舉辦婚禮,以證天地。多位臺灣新人在月老前許下誓言後,眼含激動之淚。此為神聖之感應。

老玉皇宮負責人介紹,有感於月老文化對於時下家庭和合美滿之重要,他們擬將老玉皇宮月老傳承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除去每年祭月老之科儀外,還將恢復當年風靡海內外,由名人俞曲園從歷代古詩文中採輯而來的月老百籤,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整修鴛鴦雙池,打造蘭園以迎好男好女。

舊時月老祠前一詩文:天下多少廟,此廟獨千秋。中外神仙無數,此老最風流。紅線小,法力大,系鸞儔。情天可補,功與女媧侔。莫錯姻緣,都成眷屬,人人此福當修。代神言,大手筆,出俞樓。多情大憲,恨未金身重塑,喜能籤句全蒐。

老玉皇宮負責人說,期待有緣人共同參與月老文化建設,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來源:玉皇山老玉皇宮

相關焦點

  • 「牛郎織女傳說」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鄭州5月15日專電(記者李麗靜)繼「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牛郎織女傳說」也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河南省南陽市文化局介紹,「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傳說故事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4日 14:58 來源:   新華網太原4月4日電(記者譚博文)記者4日從山西省文化廳獲悉,山西初步擬定將推薦包括運城牛郎織女傳說和山西老陳醋傳統釀造技藝等項目在內的
  • 西安欲為biang字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圖)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說,biang字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最獨特的漢字,發音獨一無二,也是漢字中筆畫最多、書寫最複雜的字。這是一個足以單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字。本報訊(首席記者 姬娜 實習生王琪)陝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麵條像腰帶,說的就是biangbiang面。昨天,百餘人在biangbiang面的故鄉品嘗正宗的biangbiang面。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代化城市的金字名片
    當我們坐在滄浪亭內一邊品茗,一邊欣賞著蘇州評彈和蘇繡的時候,實踐告訴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蘇州園林一樣,體現了江南數千年文化的積澱,揭示了歷史,展示了未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是城市名片。非物質文化遺產給蘇州園林增添了令人流連忘返的精神內容,為蘇州城市的發展加大了推動力。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10月17日將在成都舉行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9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北京舉行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七屆非遺節將於10月17日至10月22日在成都舉行。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郎織女傳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已於近日公布,來自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民間文學——牛郎織女傳說入選該名單。鬥門的牛郎織女傳說以口傳文學的形式傳承傳說的主要故事內容,石婆廟、石爺廟及正月十七、七月初七兩大廟會亦為主要的物質、文化傳承載體。牛郎織女傳說歷史久、影響大、受眾廣。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中,唯獨牛郎織女傳說形成民間傳統節日這一特殊的傳播載體和文化現象。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11〕14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在...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線下三大主題展,線上雲展會,將有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雲賞非遺」展播、「非遺好物」雲銷售等精彩內容。活動將持續至10月27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穿古衣行古禮 臺灣20位美女帥哥 來杭州讓月老星君證盟結婚
    2019年10月5日上午9點多,中國臺灣省的20位年輕人,來到了杭州玉皇山的老玉皇宮,穿古衣、行古禮,參加月老星君證盟祈福活動,共同沉浸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
  • 中孟學者積極探討中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新華網達卡12月25日電(記者 劉春濤)中國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孟加拉國南北大學孔子學院、南北大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系聯合舉辦的中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南北大學舉行。
  • 常紀慶:做好滿族醫藥非物質文化傳承是畢生使命
    本期人物:常紀慶,當代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白山滿族傳統醫藥繼承人、中醫執業醫師,世中聯滿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滿醫藥分會副秘書長、世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 遂平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宋身海和他的「桃符文化」
    遂平縣桃核雕花工藝源自我國古代桃符文化,有著明顯的宗教色彩和商貿習俗特徵。此種桃符文化經遂平縣槐樹鄉坡於村宋身海挖掘整理後,以其吉祥、歡樂的主題得到廣泛認可。宋身海是遂平縣槐樹鄉坡於村孫莊人,今年已有80歲的高齡, 20多年前,從鄉畜牧站站長位置上退休的宋身海,沒有安享晚年過清閒的生活,而是懷著對民風、民俗、民間文化不可言喻的情愫,積極投身到桃符文化的研究上。為了探究桃符文化的歷史根源,宋身海不顧年事已高,他經常到書店裡去翻閱查詢有關桃符的信息,一點一滴地發掘桃符文化。隨著研究的深入,宋身海越來越喜愛桃木製品。
  • 「牛郎織女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傳說的民間傳承人解明泉接受記者採訪  如今,「牛郎織女傳說」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沂源縣也被中國民俗學會授予「中國民間傳說面對紛爭,沂源將進一步挖掘「牛郎織女傳說」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全國獨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二十四節氣
    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 川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戲曲的虛實結合,極具美學特徵
    很多人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結合手藝人的一個創造,其實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很大。主要流行的地區在四川一帶,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稱呼,在戲曲中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品類,結合了很多的藝術特色在其中。在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看變臉,川劇的變臉讓我們看到了仿佛如魔術一般變化。
  • 遺產節將於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舉辦 屬世界首創
    [丁偉]:為進一步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升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發展的影響,經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主辦,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文化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於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舉辦。
  • 花30元買香包,總書記在徐州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捧場」
    在位於馬莊村綜合服務中心二樓的王秀英香包工作室,80歲的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老人正帶著幾個「小年輕」縫香包,桌子上、牆上擺滿了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香包作品。   王秀英說,徐州香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是手工縫製,又富有古彭漢風,她的香包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徐州一些大學出國學術交流的時候,也會帶上他們的產品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友人,把品牌打到了國外。
  • 傳承非遺文化 品味「和合」魅力
    (覃馨儀攝)     地處邕城繁華地段,毗鄰新會書院,「十三五」期間,南寧市解放路小學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條件,不斷完善學校特色發展規劃,積極打造「和合文化」教育品牌,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學校特色品牌,梳理出「積極推動邕劇、南寧民謠、剪紙、醒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發展主脈絡,全方位、多元化開展和傳承美育活動。如今,這座有著80多年歷史的老學校正煥發出新光彩。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原標題:非遺傳承路在何方? 本世紀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逐步開展,今年是國務院設立「文化遺產日」的第十個年頭。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137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各省公布了1104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小字【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 張嘉玉】11月22日,小雪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專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