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字:簡體字為「幹」,異體字為「乹、亁」。
從說文解字上來看,「乾,陽氣向上升騰。字形採用「乙」作邊旁;乙,表示無所不往;「倝」是聲旁。」孔子解釋「乾」為健,上出為乾。
「乾」字,卦象為三陽,成卦六爻皆陽。乾卦為八卦之首,乾宮之首卦,乾為天也,上下皆乾,內外皆金,純陽無陰。陽氣正盛,當權之象,實力之徵。
「乾」字,應該是最早的一個漢字之一,最初的本義代表的就是八卦之首,乾卦,卦象乾為天也,乾者,健也,剛健有力。伏羲創立八卦,最初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的,先是用八個符號來代替八宮,代表八大自然現象,後來就造出八個漢字來代表八宮,進而引申出更多的含義。先有象,後有字,字即卦,卦即字。
「乾」字拆開來看,為「十、日、十、人、乙」。人在乙上,乙之上則為甲,甲為十幹之首,為第一,為帝星,為天子,為君王,為官貴。所以,可以說卦為十日內見貴有喜。也可以說卦為第十日早上,有人來求見也。
從古書「乾」字的演化來看,「乾」字是象形文字,上下兩個太陽,發出炎炎火光,冒著熱氣,蒸烤著大地,照耀著萬物。所以,為統領萬物之首,為帝星,為宇宙的首領。後來就引申為天子的象徵,因此,古代的皇帝就稱為天子,號稱代天治理天下,行使無上權力,統御四方,管轄萬物。
後來,篆書「乾」又有了新的變化,到了隸書、楷書才固定下來,「乾」字就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樣,既有本體「日」字為心,又有意體「乙」字護衛,象一個人端坐在高臺之上,下面有一個人雙手舉起貢品,頂禮膜拜。端坐在高臺上的人,有無上的權利,手握生殺大權,具有殺伐決斷、威武有力的陽剛之氣,所以為「乾」。
日在當中,不上不下,正是烈日當空之象,純陽之極,上下皆「十」,太陽多了,大地必然乾旱,所以為「幹」,與溼相對。由此可見,古人所造的每一個漢字,都能恰當地表示當時所需要表達的意思。
從「乾」字的字義來源看,「后羿射日」的典故與當時的自然災害——乾旱有最直接的聯繫,而造字以表其義,后羿被當作神一樣的人物,當時最有力量的男人,是遠古時代人們的保護神,所以為「乾」。以「幹」而論,「幹」為陽,「溼」為陰,這是從氣的方面來論的。
混沌初生,一氣化而生陰陽,二氣分而成天地,所以天地之間不過二氣,一陰一陽,陽氣輕清,上升而為天,為乾。陰氣重濁,下降而為地,為坤。天地陰陽二氣交而成八卦,八卦成而萬物生。
從卦象上來看,「乾」本為日,為圓物,為金玉,為老父,為馬,為頭等等。既為天子之象,則像帝王,又像頂天立的成年男子,手握大權的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為車,象車子在馬路中間行走,前有車夫駕車,左右有護衛保護。古時能有車子坐,有專職司機和保鏢護衛,必然是富貴者的象徵,也是當權者的卦象。
所以,「乾」字本意從未改變,卦象的意義也一直保存下來。
本文由易道承原創,歡迎關注,將有更多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