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貴為五妃之一,享盡榮華,為何死後被雍正稱為辛者庫賤奴?

2021-01-15 娜些歷史

在我國古代,很多朝代的女子都將入宮為妃當作自己一生的夙願,而皇帝們為了傳宗接代,也會選擇一些合適的女子來伺候自己。清朝時候,後宮女子根據家世、容貌、受寵程度、子女數量等不同因素會被封為不同的等級。康熙皇帝在位時,曾將5位女子封為「妃」位,因此這些女子又被稱為「五妃」,其中的良妃一生享盡榮華,但奇怪的是,她死後卻被雍正帝罵是「辛者庫賤奴」,這是為什麼呢?

良妃是康熙的寵妃之一,她在世時非常得寵,但是她的家世卻十分卑微。她本姓衛氏,她的父親只是小小的五品包衣管理,是辛者庫的一名官員。而且關於良妃的入宮經歷,歷史上也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她剛入宮時只是一個宮女,後來被皇帝看中才當上妃子。有人則認為她是經過正統選秀入宮為妃的,但不管她是通過什麼方式入宮的,後來,她順利當上了皇帝的寵妃。

在很多古裝劇中,妃嬪晉升位分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在清朝時期,皇帝給妃嬪們晉升位分的時候都會挑一個良辰吉日,所以一般是多位妃嬪一起晉封。但是良妃卻和其他人不同,她是被皇帝單獨封妃的。康熙帝覺得她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性格、德行都是後宮女子的典範,因此將「良」作為她的封號,可見她在皇帝心中十分有分量。

更難得是,她得寵後就很快懷上身孕,順利生下了一位小皇子,皇帝大喜,給兒子親自賜名為「胤禩」。皇子胤禩一直備受皇帝的喜愛,15歲那年就有幸跟著自己的父皇一起御駕親徵,皇帝對他也是充滿的期盼和希望。後來,過了兩年,皇帝就將兒子封為貝勒,這也是當時年紀最小的一位貝勒。

綜上所述,在康熙帝的心中,將良妃看得十分重要。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雍正登基後卻要辱罵她為「辛者庫賤奴」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出在良妃的兒子胤禩身上,胤禩就是大名鼎鼎的「八阿哥」,也就是九子奪嫡時期雍正的死對頭「八爺」。當初兩人為了爭奪皇位,都將對方視為死敵,自然良妃也成為了雍正的敵人。

後來,當雍正帝奪得皇位時,良妃早已去世,八阿哥也受到了制裁。但是雍正卻依然不願意放過他們母子,以良妃的出身為由辱罵她是「辛者庫賤奴」。不過,良妃此時已經入土為安,聽不到這些讓人難堪的言語,不管怎樣,她雖然出身低微,但是卻享盡了一生榮華,也算是一位幸運的女子,身後事就任由他人評說吧!

文獻來源:《清史稿》

文/娜些歷史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辛者庫出身,在朝廷無背景,她完成了從宮女到良妃的蛻變
    但是在康熙時期有一個良妃,出身是地位在八旗之下的辛者庫,家人也不是在朝為官,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背景的,但是卻備受康熙寵愛,完成了從辛者庫宮女到妃位的華麗蛻變。 就像還不是良妃的覺禪氏一樣,雖然在辛者庫中作為被使喚的人在工作著,但其實並不是因為家人有罪才到這個地步的,而是因為在清初的時候,覺禪使所在的部落投降,但是因為部落實在太小,也不像葉赫那拉那樣的大部需要進行什麼安撫,所以她和族人都只能在辛者庫之中了,平時在皇宮之中做些雜活。
  • 延禧攻略魏瓔珞去辛者庫當賤奴原因 皇后為什麼疏遠魏瓔珞
    延禧攻略魏瓔珞去辛者庫當賤奴原因  因為魏瓔珞的舉動可疑,她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關注。可是,乾隆卻誤解魏瓔珞是一個貪慕虛榮、狡猾狂妄的女人,看到富察皇后一直把魏瓔珞保護在自己的身邊,乾隆為了保護富察皇后,決定除掉魏瓔珞。富察皇后為了保護魏瓔珞,將她罰去了辛者庫。魏瓔珞成為辛者庫賤奴之後,受到了後宮眾人的欺負,可是魏瓔珞依舊堅強的在後宮生存。
  •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欲害皇后,魏瓔珞為什麼被貶為賤奴?
    《延禧攻略》後續劇情魏瓔珞(吳謹言飾)被貶到辛者庫做賤奴,在辛者庫中她遇到了之前陷害吉祥的錦繡,一直痛恨瓔珞的錦繡一定會找女主的麻煩,預告中魏瓔珞右手手背都腫了還在幹活,可見被整的有多慘,歷史上令妃就是出自辛者庫,這段劇情設計非常到位。那麼魏瓔珞(吳謹言飾)為什麼被貶呢?
  • 大清三百年,只有這一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了一縷青絲
    大清三百年,只有這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了一縷頭髮 這部電視劇圍繞的主人翁為甄嬛,原型為雍正皇帝的妃子,也就是歷史上的孝聖憲皇后。
  • 《延禧攻略》魏瓔珞被罰辛者庫,遇錦繡陷害被袁春望解圍
    《延禧攻略》魏瓔珞被罰辛者庫,遇錦繡陷害被袁春望解圍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延禧攻略》了,明天就要更新了,有沒有很激動呢,反正小編已經等不及了。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劇透吧,哈哈哈。之後魏瓔珞用了手段弄死了裕太妃,為自己的姐姐報了仇,但是被皇上發現,皇上想要懲罰魏瓔珞,可是皇后先皇上一步,為了保護魏瓔珞在皇上處置魏瓔珞之前,便把她罰到了辛者庫。
  • 雍正妃子畫像,烏拉那拉氏端莊,鈕祜祿氏母憑子貴,年氏生涯坎坷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個兒子。雍正帝共有后妃三十人,高位者包括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懿皇貴妃耿氏,齊妃李氏,謙妃劉氏等。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 大清三百年,這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一縷頭髮也受人追捧
    清朝三百年,封建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觀念深入人心,在那個社會背景下,很多女人上趕著想要嫁給富貴人家,很多貴女也想要侍奉君前,現在看來深宮女人的寂寞無助,在她們看來便是極好的生存方式了
  • 乾隆皇帝的母親死後,為何不願與丈夫合葬,而要獨自葬在它處?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鈕祜祿氏十三歲時,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雍親王(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府邸,陪伴雍王胤禛。 康熙五十年(1711年),鈕祜祿氏生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 雍正元年,鈕祜祿氏被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她被雍正封為熹貴妃。
  • 清朝的「食辛者庫人」是什麼意思?
    "辛者庫"是滿語的音譯。"辛"是金鬥之意。"者庫"為糧谷之意。"食辛者庫人"直譯就是吃鬥糧的人。清朝的食辛者庫人就是特指那些內務府管領下靠吃口糧維生的官奴隸。別看這些人地位低下,可他們原來卻不是尋常百姓。
  • 在辛者庫的她又會陷害魏瓔珞嗎?
    玲瓏被流放寧古塔,而錦繡則是被打發到了辛者庫。此後的劇情中,皇后為了保住魏瓔珞的性命將她打入辛者庫,那時候魏瓔珞應該會遇見在繡房相識的錦繡。在辛者庫的錦繡又會陷害魏瓔珞嗎?這說明錦繡在後期還是會和魏瓔珞有交手的。到時候錦繡想起自己被魏瓔珞害得要當奴隸的事情,肯定是會找機會陷害魏瓔珞,又或是魏瓔珞當奴隸都當得比她出色,錦繡再次心生嫉妒,想要陷害魏瓔珞等等。
  • 康熙後宮中最特殊的妃子良妃衛氏,她去世之後,康熙親自奠酒紀念
    我們今天要來說的便是他的妃子,良妃衛氏了。要知道在帝王的後宮中,妃子那是數不勝數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再加上後宮三千佳麗,可謂是很多了。但是康熙皇帝的後宮中有這麼一位特殊的存在,便是良妃衛氏了。歷史上也沒有記載她的出生年月,但是出身卻記載的很明確,那就是他是一名包衣,也就是一位奴才,她的地位可以說很卑微了!
  • 延禧攻略:裕太妃發誓遭雷劈,為何乾隆震怒,要貶瓔珞為賤奴?
    導語:延禧攻略:裕太妃發誓遭雷劈,為何乾隆震怒,要貶瓔珞為賤奴?「人在做天在看,壞事做多了天會收」這句話是自古以來人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了。在延禧攻略中,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天會不會收就不知道了,但瓔珞會收!裕太妃為了維護自己兒子的名譽,不惜殺害了阿滿,於是就被瓔珞用雷電給劈了。
  • 她13歲嫁給雍正,康熙稱其是有福之人,乾隆為她祝壽還跳起了舞
    她13歲嫁給雍正,康熙稱其是有福之人,乾隆為她祝壽還跳起了舞,是古代少有的高壽之人,活到了84歲,一生享盡「福、祿、壽」。 她的故事很傳奇,就從嫁給雍正說起吧。
  • 《甄嬛傳》:雍正為何迷上桀驁不馴的葉瀾依,直到駕崩?
    於是,在他兩聊天時,雍正對安陵容說他不喜歡甄嬛的倔強,是的,哪個皇帝喜歡忤逆自己的嬪妃?但是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後來雍正卻寵了一個桀驁不馴的葉瀾依。其實,雍正對葉瀾依的迷戀程度可以說是勝過甄嬛。為什麼這麼說?葉瀾依本是圓明園的馴馬女,自從皇上見過她之後,便把她帶回皇宮。而到了晚年的時候,葉瀾依可以算是他最寵的妃子了。
  • 他一出生就無緣皇位,卻熬死乾隆耗死嘉慶,享盡榮華活到87歲
    而清朝有一位皇子,他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與皇位無緣,卻耗死乾隆、嘉慶兩代帝王,享盡了榮華活到87歲。這位皇子名叫永璇,是乾隆皇帝的八兒子。他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淑嘉皇貴妃,淑嘉皇貴妃是朝鮮的貴族之女,長相嬌媚風姿綽約,極受皇帝寵愛。有這樣身份顯赫的生母,按理說他將來很有機會繼承皇位。
  • 大清三百年,只有「這個女人」享盡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一縷頭髮
    孝聖憲皇后,乾隆皇帝生母,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輪替。在清朝強盛時期,鈕祜祿氏穩坐太后之位四十二年,享盡世間富貴,看得兒孫滿堂,其壽命之長,在中國歷代太后中,都是極為少見。  鈕祜祿氏是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相當於現在廳級幹部的女兒,這在清朝算不得什麼大官。因清朝規定,少女達到一定年紀,可以入宮選秀。因此,在鈕鈷祿氏十三歲的時候,便被指腹給雍正當妾,賜號格格,下等侍妾。
  •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但這些清宮劇都是杜撰的,歷史上的雍正其實是非常喜愛年氏的,並沒有因為她哥哥是年羹堯的關係冷落她,康熙年間,胤禛榮獲親王,康熙將年氏指婚給了胤禛做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年氏為雍正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一個女兒,母憑子貴的年氏在雍正元年五月誕下皇子福沛,幾月後就被雍正冊封為貴妃,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但是年氏並沒有因為皇帝的寵愛而肆意妄為,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不過,可惜的是,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為何不拉攏鄔思道,聯手反抗雍正?
    為什麼雄踞西北的年羹堯為何沒有拉攏鄔思道呢?如果這二人文武搭配,年羹堯豈能落得被鴆殺的結局?在九龍奪嫡的最關鍵時刻,四阿哥通過保舉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換來了陝甘總督的職位。但是年羹堯卻以為是八爺黨的手筆而私自進京拜見八爺,這讓惱怒的四阿哥去吏部直接拿走了任命文書。知道拍錯馬屁的年羹堯急忙跪著賠禮道歉,而四王爺也在一番霹靂發作敲打後接著啟用年羹堯。此時的四王爺確實無人可用,否則也不會接著用年羹堯。可以說此時年羹堯和四爺黨是彼此利用的關係,年羹堯缺乏徹底忠誠的態度。
  • 渾水變清難摸魚:雍正為何要搞「耗羨歸公」
    看到這裡,讀者或許要問,究竟什麼是「火耗」,康熙又為何對這個摺子火冒三丈呢?       表面上看,清朝所定賦稅並不高,其中農業稅率一般不高於百分之十,商業稅率也僅為「三十稅一」或「值百抽五」,加上康熙朝後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老百姓的負擔應該比較合理甚至可說是輕鬆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 康熙說:我死後有兩個兒子斷不能留!雍正卻沒遵從父命,這是為何
    各皇子間爭奪儲位,讓康熙的晚年生活很身心疲憊,後來他為了江山社稷考慮,就留下了一道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大概的意思是康熙死後要將這兩個人殺死,一定不能留活口。這道諭旨康熙還在眾臣面前宣布,還將這兩個人押在了宗人府,康熙諭旨中說的兩個人,就是他的兩個兒子。康熙為什麼要執意殺死這兩個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