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說:我死後有兩個兒子斷不能留!雍正卻沒遵從父命,這是為何

2020-11-22 網易新聞

在清朝前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很成功的父親,他的兒子幾乎都是好學生,各方面的成績都很優秀,但面對這樣的問題卻讓康熙帝很苦惱。因為兒子們都很優秀,在爭奪繼承人這個位置時,更是明爭暗鬥。當時康熙帝因為兄弟間的相互殘殺,還要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殺死,下面就我們一起看看怎麼回事吧!

各皇子間爭奪儲位,讓康熙的晚年生活很身心疲憊,後來他為了江山社稷考慮,就留下了一道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大概的意思是康熙死後要將這兩個人殺死,一定不能留活口。這道諭旨康熙還在眾臣面前宣布,還將這兩個人押在了宗人府,康熙諭旨中說的兩個人,就是他的兩個兒子。康熙為什麼要執意殺死這兩個兒子呢?

第一個是廢太子胤礽,他是康熙的二兒子,生母也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因為在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很傷心,所以對胤礽非常的疼愛,直接冊封為太子。但胤礽年齡越大表現越差,讓康熙很失望。

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就廢其太子之位,但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廢太子的事件,讓其他皇子的競爭更激烈。看到這種情形,為更好緩和局勢,只好再次立胤礽為太子,給了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但其表現讓人特別失望,只好再次廢掉他,不管大臣們怎麼求情,康熙帝都沒有再心軟。

第二個是皇長子胤禔,他是康熙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不僅有才華而且武功還很高,而且還曾經跟隨康熙帝出徵並立下戰功,所做出的成績也會被康熙帝看在眼裡。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封皇子的時候,只有胤禔和胤祉被封為郡王,其他人都會貝勒。但太子被廢後,胤禔覺得自己的機會到,於是就想坐上太子之位。不得不說,胤禔有勇無謀,為了坐上太子之位,竟然主動直接向康熙自薦。

康熙聽到後,對他的好印象全無,而且還很生氣。於是就其爵位廢掉,還囚禁了起來。這件事過去不久後,康熙的氣並沒有完全消,所以就留下詔書殺死胤禔。但雍正登基後,並沒有對其他皇子進行殘酷打壓,也沒有對康熙遺詔中的兩個兒子殺死,而是給了他們更好的優待。

像胤礽雖然被囚禁了起來,但也娶了不少側室,還有不少兒女。雍正帝還不用自己的名義經常送他東西,一直活到病死。胤禔最後也是病死的,雍正並沒有按照他父親的旨意殺死他們,雍正選擇善待他們,給自己贏得了一定的美名,還很好洗刷他殘暴的惡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康熙棺材還沒搬走,穩重內斂的雍正,為何就當眾羞辱父親的愛妃
    公元1722年,清聖祖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繼位的不是被人們看好的十四阿哥胤禵,而是一向少言寡語的四阿哥胤禛,這就是雍正皇帝。在康熙皇帝的靈前,從前一向穩重的胤禛居然大發雷霆,當眾侮辱了康熙最寵愛的宜妃郭絡羅氏,這究竟是為什麼?郭絡羅氏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 康熙的三子胤祉一直潛心學術,為何還會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胤祉是康熙諸子中最為全能的兒子胤祉是康熙所有的兒子之中最為全能的兒子,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得到了康熙親傳的幾何學,胤祉在清代能精通天文學和幾何學是非常難得。除了這些,胤祉還頗有武力,在騎射方面也很厲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歲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他和一向善於騎射的父親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可見胤祉不止精於文學,在武力騎射方面也毫不遜色。
  •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說起歷代勤勉好學的皇帝,那麼,雍正帝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位,胤禛六歲進尚書房學習四書五經、滿文,自幼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年長後,胤禛便跟著康熙四出巡幸,並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善於治國的他深受文武百官的擁戴,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可以說胤禛在儲位鬥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是必然的,雍正登基後雖然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國事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的雍正十分的喜愛甄嬛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會造成母子離心離德,生母之死跟雍正有關嗎?
    烏雅氏德妃是典型的母以子貴,一下逆襲成為皇太后,正因為兩個兒子如此優秀,難分軒輊,最終為其的悲劇埋下了伏筆。雍正生母烏雅氏,德妃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十幾年間為康熙皇帝生了6個孩子,三男三女,湊成了三個「好」字。其中,德妃的順利長大成人的兒子有兩個,那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
  • 康熙的這三位妃子生前沒有機會做過皇貴妃可是死後確連連升級。
    康熙有四位皇后不過都先後死了,所以這個皇貴妃變成了這後宮名副其實的老大了。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三位妃子生前都沒有做過皇貴妃可是死後確連連升級。第一位:愨(que)惠皇貴妃佟佳氏,他是康熙帝的妃子,滿洲鑲黃旗人,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之庶女,孝懿仁皇后之庶妹,既是康熙帝的庶表妹,又是庶妻妹。她可以說是康熙最喜歡的一個妃子了,她是在1701年冊封為貴妃的。
  • 雍正其他兒子明明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到了清朝統治者入關稱帝以後,就開始逐漸漢化,在對皇子的命名上也表現比較明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的25個皇子其中24個寫入玉牒,取名就有一些規則了,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示字邊,所以雍正皇帝的名字就叫胤禛。 雍正即位後,要求他的弟兄都改名,不能用這個「胤」,而只能用「允」字。
  • 《雍正王朝》裡誰最老謀深算?比康熙皇帝還高一籌的神人是誰?
    所謂老謀深算,不單單是說此人智謀高超,更要能兼顧各方利益,兼顧眼下和未來。許多人都把《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作為老謀深算第一人。確實,作者筆下的康熙智謀深遠,在應對許多問題上都顯得棋高一著。比如說,明明太子扶不起,為了穩住幾個兒子,穩住動蕩的朝局,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抱住太子之位。又比如說,在百官紛紛上書用力八阿哥為太子,人人都以為八阿哥必然入選,康熙卻很不高興。這是因為他看出八阿哥在刻意籠絡人心。身為帝王,要兼顧百姓利益,兼顧百官利益,但是,卻不能為一己之私,放棄原則,一味討好。剛柔並濟,才是帝王之道。
  • 「乾隆有福,嘉慶沒福」,為何有此一說?
    雍正和乾隆是父子倆,他們都是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嘉慶是乾隆的兒子,民間有一種說法:「乾隆有福,嘉慶沒福。」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為何說乾隆有福?康熙晚年,政治鬆弛,國庫空虛,積弊甚多。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時間,卻給大清朝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有制度的,有文化的,有精神的,當然,也有經濟上的。在經濟方面,雍正接手康熙時,國庫餘銀800萬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乾隆接手雍正時,國庫餘銀高達6000萬兩。所以說,乾隆接了一個好家業,有福氣! 為何說嘉慶沒福?
  • 乾隆皇帝的母親死後,為何不願與丈夫合葬,而要獨自葬在它處?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鈕祜祿氏十三歲時,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雍親王(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府邸,陪伴雍王胤禛。 康熙五十年(1711年),鈕祜祿氏生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 雍正元年,鈕祜祿氏被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她被雍正封為熹貴妃。
  • 大清三百年,只有這一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了一縷青絲
    因此,在鈕鈷祿氏十三歲的時候,便被指腹給雍正當妾,賜號格格,下等侍妾。那麼,這個格格到底有多低呢?這麼說吧,她在王府內,不僅要伺候雍正,更要伺候各個福晉,為她們端茶倒水,儼然下人一般。 但對於此,鈕鈷祿氏從未心生不滿,因為,她從小便知道自己身份等級低下,如今能夠進入王府,已是滿足不已,更不敢有其他奢望。
  • 她13歲嫁給雍正,康熙稱其是有福之人,乾隆為她祝壽還跳起了舞
    我們重點要說的是一個女人,一個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有關係的女人,此人便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皇帝繼位之初,要對百官進行封賞,對於後宮的女人也要進行封賞,在雍正元年,鈕祜祿氏也正式被封為了熹妃,算是有了自己的名分。 雍正八年,熹妃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被封為了貴妃,雖然熹妃最後沒能當上雍正的皇后,但是她卻並不與妃子爭寵,這或許就是熹妃的大智慧吧。
  • 自稱千古完人的乾隆,對其父並不感冒,為何表示不敢超過祖父康熙
    當舉行完給兒子嘉慶的傳位大典後,乾隆總結說:「今明足授受,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一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啻過之。」他認為自己已經成了自三皇五帝以來最成功的皇帝,是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完人。但是他之所以提前傳位給兒子,原因還有還不敢超越一個人在位時間,那就是祖父康熙:「皇祖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相比,如果我能治理六十年,一定會在八十有五時傳位皇子,自己退休下臺」《清高宗實錄》。
  • 良妃貴為五妃之一,享盡榮華,為何死後被雍正稱為辛者庫賤奴?
    康熙皇帝在位時,曾將5位女子封為「妃」位,因此這些女子又被稱為「五妃」,其中的良妃一生享盡榮華,但奇怪的是,她死後卻被雍正帝罵是「辛者庫賤奴」,這是為什麼呢?良妃是康熙的寵妃之一,她在世時非常得寵,但是她的家世卻十分卑微。她本姓衛氏,她的父親只是小小的五品包衣管理,是辛者庫的一名官員。
  • 為什麼康熙讓雍正繼位,理由非常簡單,其他皇子知道會吐血
    康熙在弘曆小的時候就找人看過他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是這樣解釋的,說弘曆天生富貴,他長大後非常孝順,看他眉目如畫的,文與武肯定都很突出,而且壽命還比較長。這弘曆的確是當了六十多年的皇帝到了八十多歲才去世的。
  • 九子奪嫡中,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當個王爺不好嗎?
    清朝時期康熙末年,就出現了「九子奪嫡」的事件。這件事情的發生並不突然,任何人都對於至高無上的皇位都心有所想,身為皇子的他們也自然不例外。但是爭奪畢竟會傷和氣,那這九個兒子就不能去做閒散的王爺,非要去爭這個皇位嗎?公元1662年,年僅八歲的康熙登基,六年後親政。在位勤勤懇懇,有著許多功績,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皇帝。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室無不對他關愛有加,大清朝最幸運的皇子
    縱觀我國的歷史長河,皇室爭鬥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情,為了奪位,各個皇子之間都會以命相搏,即使皇子被立為太子也不能保證今後一定一帆風順,隨時有被廢除的可能。九子奪嫡,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就是這最好的說明。但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最終獲得皇位的雍正完全沒有加害自己的弟弟,反而視其為自己的兒子一般,這其中有何緣故呢?
  • 康熙有97個孫子,為啥偏偏看中了乾隆?因為他的八字比較特殊!
    清朝的康熙皇帝子孫眾多,據統計他共有有三十五個兒子、九十七個孫子。在眾多的兒孫當中,康熙最喜歡的是雍親王(雍正皇帝)之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甚至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康熙帝之所以傳位給皇四子雍正,是因為康熙偏愛乾隆的原因,那麼康熙為什麼如此偏愛乾隆呢?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可以說在眾多演員、老戲骨的演繹下,這部電視劇中的諸多歷史人物,成為大眾最認可的一版,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像杜志國版的年羹堯,讓人看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以後,感覺這就是真正的年羹堯,再看其他版本的年羹堯,感覺有明顯的表演痕跡,感覺是索然無味。
  • 年氏兒子為何是福字輩?算是對年羹堯的報復
    到了清朝統治者入關稱帝以後,就開始逐漸漢化,在對皇子的命名上也表現比較明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的25個皇子其中24個寫入玉牒,取名就有一些規則了,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示字邊,所以雍正皇帝的名字就叫胤禛。雍正即位後,要求他的弟兄都改名,不能用這個「胤」,而只能用「允」字。
  • 共24個兒子,九個參與立儲之爭,細數康熙皇帝的"壞"兒子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六十一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的一生,平三藩,滅噶爾丹,收臺灣,可以說是波瀾壯闊,開啟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不過雖然貴為天子,功績等身,他也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在康熙晚年,共有二十四個兒子,有九個都參與了立儲之爭,細數康熙皇帝的"壞"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