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熙讓雍正繼位,理由非常簡單,其他皇子知道會吐血

2021-01-09 騰訊網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老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後,其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胤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中,關於雍正皇帝的段子一抓一大把。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更改聖旨傳位,在民間傳說中,康熙的皇位是傳給皇十四子胤禵的。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康熙皇帝究竟把皇位傳給了誰?

當時,在宣布聖旨的時候,就有大臣站出來質疑雍正把聖旨改了,說聖旨上本來寫的是十四阿哥,被他把「十」改成了「於」。但是呢,清朝的聖旨是兩份的,一份用漢子,一份用滿文,滿文不好改呀,對於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

康熙六十一年,雍親王胤禛邀請康熙欣賞牡丹,就是這個時候,康熙第一次見到了弘曆,覺得小傢伙眉清目秀,天資聰穎,很有前途,想必幾十年後也能作為皇位繼承人,康熙覺得皇位這樣傳下去大清會繁榮昌盛。

後來康熙回去後,把孫兒弘曆帶到身邊,親自輔導,讓他學習射箭、火器、詩文。弘曆天生聰明,這些功課做得很好,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學霸。

康熙在弘曆小的時候就找人看過他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是這樣解釋的,說弘曆天生富貴,他長大後非常孝順,看他眉目如畫的,文與武肯定都很突出,而且壽命還比較長。這弘曆的確是當了六十多年的皇帝到了八十多歲才去世的。

康熙在死之前,對朝廷大學士馬齊說過,雍正的兒子弘曆一定有大作為的,康熙為了讓弘曆當上皇帝,他就把皇位傳給了雍正,而且讓雍正立弘曆為太子,這要是讓搶奪皇位的其他的皇子知道真的會吐血的。

為什麼說雍正是合法繼位,有幾點

一、康熙末年,傳說中的合法承繼者皇十四子,也就是雍正的同母弟,被康熙親自派出駐外,還封了大將軍,打仗去了。如果康熙有意傳位於他,怎麼會在自己年老疾病纏身將死的情況下將自己屬意的繼承人派去駐外呢?

二、康熙病重時數次派時為皇子的雍正代其前往天壇祭天,在封建時期,祭天是大事中的大事,皇帝不能親自去的時候前往祭天的只能是他的繼承人。

三、關於民間傳說的篡改遺詔一說是站不住腳的,傳位十四子和改為傳位於四子,這個於字,在古代書寫為於,所以說沒這麼好改的,遺詔為漢文和滿文兩種語言一式兩份,就算漢文好改,滿文是鬼畫符一般,也是沒法改的。

咱們話說回來,清朝皇帝當中雍正是不是其中最優秀的,咱們不得而知,但是雍正皇帝在康熙年間做了很多有益國家的事情,在自己登基之後,更是嚴懲貪官汙吏,讓國庫重新豐盈起來。很多學者都說清朝如果沒雍正,清朝或早就滅亡了。

相關焦點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室無不對他關愛有加,大清朝最幸運的皇子
    乾隆繼位後,於五年(1740)授以鑲藍旗蒙古都統,十五年十二月,總管鑲白旗覺羅學,十七年授盟長,十八年五月管理御書處,二十八年九月署理宗人府事務,二十一年十二月任玉牒館總裁等一系列軍政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二月二十日薨世,享年58歲。諡曰恪。
  •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說起歷代勤勉好學的皇帝,那麼,雍正帝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位,胤禛六歲進尚書房學習四書五經、滿文,自幼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年長後,胤禛便跟著康熙四出巡幸,並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善於治國的他深受文武百官的擁戴,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可以說胤禛在儲位鬥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是必然的,雍正登基後雖然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國事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的雍正十分的喜愛甄嬛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老十和老十四,則是一直被禁錮,終雍正之世,都沒有被放出,直到乾隆年間才被放出。 至於中立派老三,則是最冤枉,一直被雍正帝打壓,先是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不滿私底下發牢騷,後來老十三怡親王死後,老三遲遲未到,又缺少哀悼之情,雍正竟然以這個為理由,將老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最後老三是鬱鬱而終。
  • 康熙的三子胤祉一直潛心學術,為何還會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胤祉一生除了著書立作就是忠於太子胤礽,即便胤礽二次被廢後,胤祉都一直在幫著胤礽說話,希望父親康熙能再度復立胤礽為太子,也因為此,在康熙時代胤祉一門心思著書立傳,而且對其他兄弟尤其是對胤礽還不落井下石,患難之際還堅持幫胤礽說話,所以深得康熙喜愛。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會造成母子離心離德,生母之死跟雍正有關嗎?
    雍正生母烏雅氏,德妃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十幾年間為康熙皇帝生了6個孩子,三男三女,湊成了三個「好」字。其中,德妃的順利長大成人的兒子有兩個,那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而雍正生母烏雅氏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與雍正和其弟胤禵的矛盾有極大關係,即使不是德妃尋短見,也是因思子心切的舔犢之情,使其心結未開,心力交瘁,抑鬱而終!
  • 雍正繼位當天,其生母大喊:做夢都想不到是你,結果慘死雍正手下
    導讀:雍正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德妃烏雅氏,她出身滿洲正黃旗,父親是正三品的護軍參領。烏雅氏14歲入宮,最開始只是一名普通的宮女,直到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阿哥胤禛,才被晉封為德嬪。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同一天,京城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遺詔,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消息傳到紫禁城之後,作為胤禛生母的烏雅氏並沒有歡呼慶賀,相反卻滿臉震驚。《清世宗實錄》中記載,烏雅氏聽說大兒子胤禛繼承了皇位之後,沖天大喊:「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是的,烏雅氏做夢都沒想到,會是大兒子繼承了皇位。
  • 雍正留下千古懸案,3個字解釋雍正死因,專家稱:不值
    做了整整61年皇帝的康熙眼看就不行,可是還有一件大事沒有定下來,那就是誰繼承皇位,快死的時候也沒定下來,宮內宮外都在議論,康熙會傳給自己喜歡的十四阿哥,可是我們都知道皇位落到了大黑馬喜歡修道,號稱天下第一閒人,四阿哥雍正手裡。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的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大義覺迷錄》中提到,民間謠傳雍正有逼死母親的嫌疑,且這個謠言流傳很廣。大家都知道,雍正的母親是烏雅氏,她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早早夭折,只留下雍正帝和他的十四弟胤禵。傳言說,雍正繼位後,胤禵被他關了起來,即使母親想去看望他,雍正都不允許。之後,太后非常生氣,一頭撞死在了柱子上。由此可見,烏雅氏看到手足兄弟殘殺,且弟弟被哥哥關了起來,心中肯定無比憤怒!
  • 歷史上的今天丨為什么九子奪嫡勝出的會是雍正,而不是實力更強的...
    其中,是因為失意而加入「八爺黨」的大阿哥胤禔就給胤禩平添許多麻煩,所以我有理由懷疑,胤禔並非真心實意甘拜下風,他其實是來「攪」的,只是手段有些低劣。  由於種種「不盡如人意」,再加之第一次太子被廢之時,眾人舉薦胤禩,導致被康熙皇帝「扣」上結黨營私的「黑帽子」,從此胤禩繼承皇位已無可能。
  • 康熙說:我死後有兩個兒子斷不能留!雍正卻沒遵從父命,這是為何
    各皇子間爭奪儲位,讓康熙的晚年生活很身心疲憊,後來他為了江山社稷考慮,就留下了一道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大概的意思是康熙死後要將這兩個人殺死,一定不能留活口。這道諭旨康熙還在眾臣面前宣布,還將這兩個人押在了宗人府,康熙諭旨中說的兩個人,就是他的兩個兒子。康熙為什麼要執意殺死這兩個兒子呢?
  • 康熙棺材還沒搬走,穩重內斂的雍正,為何就當眾羞辱父親的愛妃
    公元1722年,清聖祖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繼位的不是被人們看好的十四阿哥胤禵,而是一向少言寡語的四阿哥胤禛,這就是雍正皇帝。在康熙皇帝的靈前,從前一向穩重的胤禛居然大發雷霆,當眾侮辱了康熙最寵愛的宜妃郭絡羅氏,這究竟是為什麼?郭絡羅氏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 雍正王朝:四爺聽宣繼位後,為何第一件事,是拿令箭放出老十三?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緩緩踱步:「眼下只有一個人能擎天保駕!」四爺走過來,急切問:「您說的是十三弟?」對咯,有軍事力量支撐,方能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得靠十三爺胤祥這「猛虎出籠」,用武力幫四爺您翻轉局面啊!
  • 康熙選太子:老二根正,老八勢大,為啥豬嫌狗憎的雍正能被選中?
    康熙晚年,九子為接班鬥得你死我活。老二根正,老八勢大,十四受寵,但他們都失敗了。老四胤禛豬嫌狗憎,卻成功逆襲!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雍正太厚黑,隱藏太深。你要明白,康熙可是千古一帝,他選接班人,眼光毒辣得很。雍正如果沒有大智慧,只是耍小聰明,能逃過他的法眼?雍正為什麼能夠逆襲成功?
  • 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
    導語: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清朝可以說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其二百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皇帝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在這幾件事情中最為廣為流傳的的就是康熙末年的他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為何爭奪會如此激烈呢?
  • 《雍正王朝》康熙帝為什麼要委任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
    當時的能夠勝任撫遠大將軍的有好幾個人選,比如八阿哥、十四阿哥、年羹堯、嶽鍾琪等,康熙為什麼唯獨委任十四阿哥去擔任西北的大將軍王呢? 我們知道,不管任何人在任何企業和單位,多幹多出錯,不幹不出錯,這是非常明顯的,老八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同時躲在後面給別人出難題,讓別人出錯,這樣其實是致國家利益於不顧的自私行為。
  • 《雍正王朝》裡最老謀深算的是哪一個?這個人,你一定想像不到!
    其實最老謀深算的人應該是康熙。《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得罪人」這三個字是貫穿全劇的關鍵詞。歷史上和電視劇中,康熙皇帝頗得人心,後人評價很高。但是說到底,康熙的這種形象都是刻意裝出來的。康熙和唐太宗很像,凡是以賢君的標準要求自己。
  • 相士給皇子看相 說了16個字 康熙聽聞後立刻處死相士
    不過,康熙在晚年時,也犯過許多錯誤,尤其是在選擇繼任人的問題上,處理不當,一度造成「九子奪嫡」的局面,導致了後來眾皇子之間手足相殘的倫常悲劇。九子奪嫡的序幕,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以康熙廢太子為標誌拉開的。最初加入到儲位之爭的,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但因這兩人表現太過積極,反而引起康熙的警惕。第一輪奪儲,以太子胤礽恢復原位,大阿哥和八阿哥遭貶斥而告終。
  • 雍正皇帝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兄弟多半都殺死了,是因為篡位嗎?
    可是如果我們細細去研究一番清朝的歷史,就會知道,在大清朝一共12個皇帝,只有一個很有心機也可已算是老謀深算,很多兄弟差不多都死在他的手上。他們還可以說是政治上很有成就,對百姓關愛有加,在清朝一開始的時候,康熙皇帝就是一個明君做的很是不錯,為國為民,一直熬夜管理國家的大事。有的時還累到都會暈倒。就在康熙在去世之前,心裡依然還在想著國家設計。
  • 雍正王朝:胤祥和雍正配合會是什麼效果?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康熙朝末期,「八爺黨」為爭奪西北帶兵之權,利用胤禵監管的兵部對西北前線戰事橫加幹涉,致使傳爾丹輕敵冒進,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只是,雖然傳爾丹的兵敗讓康熙皇帝不得不「從諸皇子中擇一賢者封大將軍王」,但皇八子胤禩到底沒能敵過帶兵出身、深通兵略的皇十四子胤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