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
清朝可以說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其二百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皇帝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在這幾件事情中最為廣為流傳的的就是康熙末年的他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為何爭奪會如此激烈呢?主要原因就是康幾次廢除太子,讓他的兒子在沒有太子的情況下對那個位子的爭奪更加的不擇手段。在這些人中間,主要參與的有九個,這九個人就是: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胤祥、胤禵。而最後成功的大家也知道,就是雍正胤禛。
翻開史書我們可以看到,在皇子們爭奪權力之時,他並沒有自己親自下場博弈,而是深得低調的真諦,在諸多皇子的爭鬥中並沒有多顯眼。而且要論對外的影響力,對內的權勢都不如其他幾個人,然而就是如此最後還是他成功登上皇位,從這場爭鬥之中勝出。另外關於他登上皇位,一直以來都是有爭議地,有的人認為他是康傳位給他的;還有一方則認為,他是通過篡奪權力才登上皇位的。這兩方觀點幾百年來都在不斷的爭論。具體如何我們今天暫時不說,今天要說的是他登上皇位後,對他的兄弟怎麼樣了?
其實在早期他們幾個皇子爭奪權利的時候,就分成幾個陣營互相看不順眼,現在他一獲得了皇位,其他幾個皇子不管是不甘心還是真的對他有恨,再加上當時流傳的康傳位的事有非常多的疑點,更加讓其他幾個皇子對於他繼位有非常多的不服氣。當時的局勢非常緊張,他心中也明白,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剛剛當上皇帝,可以說江山是非常不穩的,如果其他幾位皇子對自己表示反對的話,他沒有心中也沒有把握能夠打敗幾人,所以就想了一個辦法來穩住他們。於是在他登位後的第二天馬上就下旨封之前的對手為親王,並且讓其和自己的幾個心腹一起擔任管理事物的大臣。這個明顯是做給其他幾個皇子看的,想要傳遞出自己無害的信號,當然他也成功地麻痺了其他幾個人。但是這是他穩住幾個人的計謀,在他的眼中其他幾個皇子是他統治的大隱患,絕對不能留著,只是礙於眼下不穩的局勢才會妥協,早晚要收拾他們。
果不其然,在穩住了其他幾個人之後,就要找個人立威,同時這個人要分量足,還要和其他幾個人不是一條心的,找來找去就只有自己同父同母弟弟了。於是他立刻下旨對胤禵削權:收回其對軍隊的控制並且命令其速速回來奔喪,還讓他最多只能帶二十人,其回來後他又以其大鬧先皇帝的葬禮對父不孝,又對當今皇上不尊敬為由削掉了爵位,貶為貝子。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在其被削爵的不久之後,時間到了康要在於東陵下葬的時候了。他又乘機讓其為康守靈,實則是要把其軟禁起來。於是這一囚禁就是半生,人生大好的時光都在這了,雍正死了以後,其才被放出。
可以說,十四皇子的結局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其他幾個人的下場更是悲慘,根據史料記載,在雍穩定朝局後立馬就對其他幾個兄弟下手。其中,胤祉被他隨便找了個理由,發配到了皇陵為康守陵。但是胤祉心裡非常不高興還把情緒發洩了出來,讓雍正知道後又奪了允祉的爵位,囚禁在景山,直到死了都沒有放出來。而允禟也因為結黨的原因被雍所不容,他藉故將其革去爵位、削除了宗籍,還把其抓起來囚禁。在不久後又給其定下幾十條罪狀關進大獄,最後其在保定獄所吃盡苦頭而死。胤鋨也由於是支持八皇子的,於是被奪走了爵位,禁錮在京城。一直到雍死了以後才被釋放,封為輔國公。
胤祥可以說是這些人之中僅有的幾個有好下場的人了,其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全力支持雍,所以雍上位以後對他非常看重,還把他封作「鐵帽子王」。其中下場最悲慘的,就是胤禩了,他是雍最大的對手,也是他們幾個兄弟之中最優秀的一個人。但是,在雍登位以後,也是將其削爵圈禁。後半生一直在折磨中度過,最終被害死。就是看到這些人的結局太過不好,後來,雍為防止再出現這樣的事情,就創立了一套秘密建儲制度,不再明確的設立太子,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奪嫡的發生。
在小編看來,自古以來天家都是無情的,權利的爭奪從來都沒有停止,製造的慘劇也沒有停過,但是人生短短的幾十年,最後還是什麼也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