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

2021-01-09 鑫姿說歷史

導語: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

清朝可以說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其二百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皇帝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在這幾件事情中最為廣為流傳的的就是康熙末年的他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為何爭奪會如此激烈呢?主要原因就是康幾次廢除太子,讓他的兒子在沒有太子的情況下對那個位子的爭奪更加的不擇手段。在這些人中間,主要參與的有九個,這九個人就是: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胤祥、胤禵。而最後成功的大家也知道,就是雍正胤禛。

翻開史書我們可以看到,在皇子們爭奪權力之時,他並沒有自己親自下場博弈,而是深得低調的真諦,在諸多皇子的爭鬥中並沒有多顯眼。而且要論對外的影響力,對內的權勢都不如其他幾個人,然而就是如此最後還是他成功登上皇位,從這場爭鬥之中勝出。另外關於他登上皇位,一直以來都是有爭議地,有的人認為他是康傳位給他的;還有一方則認為,他是通過篡奪權力才登上皇位的。這兩方觀點幾百年來都在不斷的爭論。具體如何我們今天暫時不說,今天要說的是他登上皇位後,對他的兄弟怎麼樣了?

其實在早期他們幾個皇子爭奪權利的時候,就分成幾個陣營互相看不順眼,現在他一獲得了皇位,其他幾個皇子不管是不甘心還是真的對他有恨,再加上當時流傳的康傳位的事有非常多的疑點,更加讓其他幾個皇子對於他繼位有非常多的不服氣。當時的局勢非常緊張,他心中也明白,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剛剛當上皇帝,可以說江山是非常不穩的,如果其他幾位皇子對自己表示反對的話,他沒有心中也沒有把握能夠打敗幾人,所以就想了一個辦法來穩住他們。於是在他登位後的第二天馬上就下旨封之前的對手為親王,並且讓其和自己的幾個心腹一起擔任管理事物的大臣。這個明顯是做給其他幾個皇子看的,想要傳遞出自己無害的信號,當然他也成功地麻痺了其他幾個人。但是這是他穩住幾個人的計謀,在他的眼中其他幾個皇子是他統治的大隱患,絕對不能留著,只是礙於眼下不穩的局勢才會妥協,早晚要收拾他們。

果不其然,在穩住了其他幾個人之後,就要找個人立威,同時這個人要分量足,還要和其他幾個人不是一條心的,找來找去就只有自己同父同母弟弟了。於是他立刻下旨對胤禵削權:收回其對軍隊的控制並且命令其速速回來奔喪,還讓他最多只能帶二十人,其回來後他又以其大鬧先皇帝的葬禮對父不孝,又對當今皇上不尊敬為由削掉了爵位,貶為貝子。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在其被削爵的不久之後,時間到了康要在於東陵下葬的時候了。他又乘機讓其為康守靈,實則是要把其軟禁起來。於是這一囚禁就是半生,人生大好的時光都在這了,雍正死了以後,其才被放出。

可以說,十四皇子的結局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其他幾個人的下場更是悲慘,根據史料記載,在雍穩定朝局後立馬就對其他幾個兄弟下手。其中,胤祉被他隨便找了個理由,發配到了皇陵為康守陵。但是胤祉心裡非常不高興還把情緒發洩了出來,讓雍正知道後又奪了允祉的爵位,囚禁在景山,直到死了都沒有放出來。而允禟也因為結黨的原因被雍所不容,他藉故將其革去爵位、削除了宗籍,還把其抓起來囚禁。在不久後又給其定下幾十條罪狀關進大獄,最後其在保定獄所吃盡苦頭而死。胤鋨也由於是支持八皇子的,於是被奪走了爵位,禁錮在京城。一直到雍死了以後才被釋放,封為輔國公。

胤祥可以說是這些人之中僅有的幾個有好下場的人了,其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全力支持雍,所以雍上位以後對他非常看重,還把他封作「鐵帽子王」。其中下場最悲慘的,就是胤禩了,他是雍最大的對手,也是他們幾個兄弟之中最優秀的一個人。但是,在雍登位以後,也是將其削爵圈禁。後半生一直在折磨中度過,最終被害死。就是看到這些人的結局太過不好,後來,雍為防止再出現這樣的事情,就創立了一套秘密建儲制度,不再明確的設立太子,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奪嫡的發生。

在小編看來,自古以來天家都是無情的,權利的爭奪從來都沒有停止,製造的慘劇也沒有停過,但是人生短短的幾十年,最後還是什麼也帶不走。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那麼歷史上的雍正帝,到底如何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雍正帝雖非暴君,但也非善茬,對兄弟是相當殘忍 雍正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有人認為他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刻畫的那般,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
  • 曾是康熙最得寵的妃子,雍正上位後三次羞辱,最後抑鬱而終
    可是在雍正上位以後曾三次羞辱宜妃,最後抑鬱而終。我們先說惠妃、在康熙時基本上已經失寵了,不過因為是大阿哥生母,還有一個因為是明珠的妹妹,不過最後隨著明珠的倒臺,惠妃就被幽禁了。所以基本上後宮最有權力的就是宜妃了,之後德妃因為是雍正的生母,在上位以後被封為皇太后。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為何不拉攏鄔思道,聯手反抗雍正?
    導讀:在劇中年羹堯與智多近乎妖的鄔思道其實有很深的淵源:首先鄔思道來到四王爺身邊還是年羹堯的手筆;其次兩位是四爺黨成員的核心骨幹,一文一武力保雍正上位;第三、由於年秋月的關係,年羹堯和鄔思道差點成為一家人。聽著牧童歌謠,身穿黃馬褂的年羹堯眼含熱淚走到了末路。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會造成母子離心離德,生母之死跟雍正有關嗎?
    而雍正生母烏雅氏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與雍正和其弟胤禵的矛盾有極大關係,即使不是德妃尋短見,也是因思子心切的舔犢之情,使其心結未開,心力交瘁,抑鬱而終!那麼,同樣是親生兒子,德妃為何會厚此薄彼呢?
  • 雍正本來很寵愛年妃,在處死年羹堯後,他是怎麼對待年妃的
    ——雍正《見封皇貴妃年氏冊文》雍正本來很寵愛年妃,在處死年羹堯後,他是怎麼對待年妃的前言:近些年清宮的歷史劇也是非常多的,很多也會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對真實的歷史產生了興趣,比如說《甄嬛傳》中的年妃,因為蔣欣演的確實是非常出彩,也讓很多人對歷史中的年妃產生了興趣,歷史上的年妃到底因何去世?是否有子女?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的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都知道,雍正有十五個兄弟,他們大多在雍正任上過世,世人猜測跟雍正有關。為此,他被世人誣陷了很多罪名,其中,以十項大罪為主: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後來,雍正寫了《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主要解釋自己在這十方面的情況。可是,解釋的效果並不好,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最後是越描越黑,無法收場。
  • 雍正專寵皇妃年氏,卻抄其家族,前因後果令人唏噓不已
    那麼,雍正與她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過往呢? 雍正得勢之前年氏進府,從此備受寵愛 當雍正還是普通皇子的時候,年氏便進入王府做了他的側福晉,所以雍正對她格外寵愛尊重。一方面來說,年氏的存在幫他成功拉攏住了年羹堯的勢力,姻親關係是非常穩定可靠的,只要好好對待年氏,年羹堯便能忠心耿耿的幫他打江山。
  • 雍正王朝:老八實力為何如此強大,讓雍正到生命最後一年才擺平?
    雍正登基後,八阿哥胤禩作為朝野中勢力最大的皇子,所以八爺也並沒有就此擺手,便開始動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不斷製造麻煩,最終搞「八王議政」,看似雍正取勝,實則兩敗俱傷。雍正十三年,老八臨死還留一封信氣雍正。歷史上,胤禩在雍正四年就已經離開了,安排胤禩晚死九年,可能是劇情大體展現。那麼老八胤禩的實力有多大?
  • 年羹堯是如何被雍正賜死的?一個人情商的重要性,這是職場規則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人(今安徽省懷遠縣人),後因抬籍改隸漢軍鑲黃旗,是清朝雍正年間著名的戍邊將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在官場可謂平步青雲,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後期又加封太保、一等公。
  • 雍正把胤祥的么女收養在自己身邊,其目的是不是為了牽制胤祥
    雍正繼位後,對於那些曾參與過奪嫡的皇兄皇弟們,下手非常狠,革職奪爵、圈禁而死……沒有饒過一個人。但康熙皇十三子胤祥,卻倍受雍正重用,不僅封賞不斷,么女還被收養在宮中。不過有人說,雍正之所以把胤祥么女收養在宮中,其實是為了牽制胤祥。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雍正皇帝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兄弟多半都殺死了,是因為篡位嗎?
    可是如果我們細細去研究一番清朝的歷史,就會知道,在大清朝一共12個皇帝,只有一個很有心機也可已算是老謀深算,很多兄弟差不多都死在他的手上。他們還可以說是政治上很有成就,對百姓關愛有加,在清朝一開始的時候,康熙皇帝就是一個明君做的很是不錯,為國為民,一直熬夜管理國家的大事。有的時還累到都會暈倒。就在康熙在去世之前,心裡依然還在想著國家設計。
  • 康熙的三子胤祉一直潛心學術,為何還會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因為老三胤祉是廢太子胤礽的的死忠,胤祉的兒子弘晟與老八胤禩一黨比較親近,所以雍正對他不是很喜歡,而且胤祉在「九子奪嫡」時並未在明面上支持過雍正,看雍正繼位後對待老十三胤祥的待遇就能看出如果胤祉支持過雍正,他就不會被罷官奪爵圈禁起來了。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之後雍正回宮,收到了八爺胤禩的死訊,並且八爺還給了他一封信,信中回顧了二人一生的爭鬥,八爺一句:四哥,你累了,歇歇吧,我輸了,可你呢卻並沒有贏,你咬著牙苦苦地熬著,得到了什麼,得到的只是生前身後的罵名罷了!雍正被深深的刺痛了,他確實累了,被刺激的雍正連續吃了兩顆藥丸,最後吐血而亡!至此,雍正的一生走完,那麼,喬引娣最後結局如何呢?
  • 大臣請道士給雍正算命,道士說了一個字,雍正激動不已
    古人講究立長不立幼,太子被廢,最有可能上位的自然是大阿哥,當然,這也是這位大阿哥一廂情願的想法,本來就不受康熙待見,沒想到太子剛剛被廢,他就向康熙進言殺了太子,結果被罵了個半死,並且表示:「你這頭蠢豬沒有一點機會!」
  • 《雍正王朝》:風流書生劉墨林,為何能夠一路青雲直上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新科錄用的心腹人才劉墨林,由於其才情甚高,口才一流,如此青年才俊,其人格魅力深得無數雍迷喜愛。特別是他和名妓蘇舜欽的那點事兒,溜須拍馬的能力,著實讓人喜愛。讀過原著的朋友,也許更加喜歡劉墨林才情。用劉墨林的同鄉舉人,做過湖廣按察使的李維鈞對他的評價:一個活東方朔,生不逢時,竟成了個秋風鈍秀才!
  • 他是清朝的幸運兒 雍正即位後對其照顧有加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宣布廢太子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皇位的覬覦,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繼承皇位。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雍正繼承皇位後,參與爭奪皇位的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但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最終獲得皇位的雍正完全沒有加害自己的弟弟,反而視其為自己的兒子一般,這其中有何緣故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些這其中的奧秘,看一看哪位人物有如此的運氣。
  • 雍正皇帝四大性格特徵:前兩個助其登帝為君,後兩個讓他聲名受損
    左右雍正皇帝一生的是這四大性格,前兩個助其登帝為君,後兩個讓他聲名受損。雍正皇帝的性格特徵一:掩短顯長。在康熙的十幾個皇子之中,雍正並不是最聰明的,他的實力也不是最強,被廢的太子,十四阿哥都非常的聰明,特別是太子有很多人的支持,勢力很強。而雍正自知不如他們,在九子奪嫡中,皇子紛紛結黨,形成了太子黨、大爺黨、三爺黨、八爺黨。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雍正爭奪皇位能最後勝出的主要功臣,既然鄔思道是如此大的功臣,為什麼他要在雍正即位後就立刻隱退呢?因為他知道雍正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雍正表面上看似不爭,實際上也為了皇位做出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事情,所以雍正即位後不久,那些秘密替他辦差的人都消失了,其實就是被雍正滅口了。而鄔思道也是如此,他為了自保,所以向雍正要求隱退,就是怕被滅口。
  • 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送一個叫如月女子給鄔思道,這樣做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助雍正登基皇位後,對於多智多妖的鄔思道,這身份就顯得很尷尬了。雍正登基那一晚,急於找鄔思道的閒聊,目的昭然若揭,就想鳥盡弓藏,目光暗藏著殺機,對鄔思道果然起了殺心。好在鄔思道懂得帝王心術,智慧和膽量過人,及時以「半隱」和「三不可用」的名義逃過一劫。第二天一亮,鄔先生就趕緊收拾要趕路,十三爺騎馬趕來親自為來鄔思道送行,並帶來半壇好酒。
  • 《甄嬛傳》:雍正為何迷上桀驁不馴的葉瀾依,直到駕崩?
    甄嬛失寵後,倒給蘭陵容一個機會。於是,在他兩聊天時,雍正對安陵容說他不喜歡甄嬛的倔強,是的,哪個皇帝喜歡忤逆自己的嬪妃?但是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後來雍正卻寵了一個桀驁不馴的葉瀾依。其實,雍正對葉瀾依的迷戀程度可以說是勝過甄嬛。為什麼這麼說?葉瀾依本是圓明園的馴馬女,自從皇上見過她之後,便把她帶回皇宮。而到了晚年的時候,葉瀾依可以算是他最寵的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