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孩子的敏感期——口和手的敏感期|嬰兒|嬰幼兒|磁帶|捕捉兒童...

2021-01-19 網易

2021-01-15 12:05:28 來源: 好幼師育兒

舉報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音頻內容是 解讀孩子的敏感期——口和手的敏感期

  延伸理解

  著名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出版前言裡講到:

  「多少父母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嬰幼兒喝了糖水後為什麼拒絕再喝白水?他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麼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黃金版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謂 敏感期 ,是指 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探索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讓你真正讀懂孩子
    本篇就聊聊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 1.從前有一個孩子,和他媽媽住在墓地旁邊。孩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喪事的遊戲。媽媽看到了,皺起眉頭說:「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於是,孩子的媽媽就帶著孩子搬到市集。
  • 孩子疑似有了強迫症傾向?別太擔心,十有八九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文 | 齊麗娟曾經看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有父母說他們的孩子兩歲半了,平時玩小車都要一字排開,弄歪了就發脾氣。問哪裡有比較好的心理醫生能治他的偏執和強迫症啊?秩序敏感期是什麼?秩序敏感期是幼兒成長中一段特殊的時期,是人類秩序感培養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幼兒對事物間的秩序有著強烈的需求,表現的秩序感比大人都嚴苛許多。因此對寶寶的一舉一動都十分上心的新手爸媽就很容易錯誤地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強迫症而感到焦慮不安。秩序敏感期都表現些什麼呢?
  • 若想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請重視成長中的12個「敏感期」!
    當時我也沒說什麼,只是送了她一本關於「兒童敏感期成長」方面的書。後來,她才知道,當時的做法有多麼的錯誤。因為孩子的那些表現,正說明孩子處於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而媽媽的做法,不僅傷害了孩子,也錯過了訓練孩子專注力和觀察力的最佳時期。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敏感期」一詞,是由荷蘭科學家德弗裡斯提出來的,他在研究昆蟲時,在動物身上發現了敏感期現象。
  • 孩子成長中的「敏感期」,越早重視越好,過了六歲幾乎沒法彌補
    孩子從出生,就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驚喜和歡樂,也帶來了無數的感動。孩子會笑了,會眨眼睛了,會爬了,會走路了,會牙牙學語了等一系列的成長,讓我們熱淚盈眶。  帶過孩子的寶媽應該會印象深刻,因為陪著孩子的身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在眼底,孩子成長的變化也了如指掌。那麼你對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嗎?
  • 孩子語言敏感期,家長怎麼做?培養孩子語言能力,謹記這5步!
    所以,身為父母,要像重視孩子的健康一樣,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開發。一、兒童語言的黃金期從出生就已經開始。義大利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提出了孩子發育的「敏感期」的理論。孩子在生命的發展過程中,會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並在內心產生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
  • 別入坑,錯過這個敏感期,二十年也難改正
    其實,這都是寶寶成長必經的正常現象,跟強迫症扯不上一毛錢關係,也不是叛逆的表現,爸媽的過度解讀反而會「掉進坑裡」,反應過激不利於寶寶發展。這些現象都表明,寶寶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了。父母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敏感期,利用它培養起寶寶愛整理愛收納的好習慣,寶寶一生都受益。
  • 其實是娃到了「口腔敏感期」
    「根據兒童心理學成長和兒童臨床醫學的研究發現:小兒成長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敏感期。」為什麼兒童成長過程中會有敏感期?原因在於孩子到了一定的身心發育階段,他們會開始對很多問題或事情出現求知慾和敏感性。
  • 3歲寶寶認識3000字:被抓住識字敏感期的孩子,有多幸運
    3歲的王恆屹參加了央視節目《了不起的孩子》,表現出驚人的天賦,閱讀了3000多首,背了三四百首古詩,背了世界上180多個國家的國旗和數千個音樂圖書館,被稱為「神童」。當時他獲得了很多粉絲。今年他參加了《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讓他雙喜臨門!3歲的神童知道3000個單詞:處於識字敏感期的孩子有多幸運。
  • 孩子突然「強迫症」這麼嚴重?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在搞怪!
    孩子常常會通過「我要做」、「我要自己做」、「我不」等來表達對環境的認識、對事物的理解以及自我的態度。空間敏感期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在家喜歡上跳下竄、往衣櫃的縫隙裡塞紙巾或自己的玩具、喜歡到處扔東西……爸爸媽媽們常常會因此氣到憋出內傷:「這孩子怎麼這麼令人不省心!!」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背後,是因為到了他們的空間敏感期。
  • 2歲孩子喜歡跑跑跳跳走不停?「行走敏感期」到了,家長這麼做
    一、什麼是孩子的「行走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指的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開始嘗試、摸索自我行走的過程。在這個階段裡,他們往往會在走路這方面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這是孩子第一次在「走路」這個行為上進行自我的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幼兒「行走敏感期」。行走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7~8個月大的時候,他們通過一定的認知儲備,慢慢的具備一定的行動能力。
  • 詛咒敏感期孩子罵人,冷處理不當危害更大,立規矩請用這三種方式
    最近有位媽媽在私信中問,三歲半的小男孩,到了詛咒敏感期,不斷說一些"打死你""狗屁""大臭屁"之類的不文明用語。他們發現,寶寶不僅僅會將髒話當做玩笑,也會在表達不滿時使用。媽媽了解到這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個階段,並不能代表孩子學壞或者沒教養,於是放下心來,最終決定冷處理。即便孩子語出不遜,也"佛系"處之不予理睬,孩子也漸漸不再對爸媽說這些話了。
  • 抓住小學階段孩子的天文敏感期,你可以輕鬆培養孩子的學霸型思維
    康德說:世界上讓他心靈深深震撼的東西只有道德和頭上燦爛的星空。人類自誕生以來,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中國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而在美國的兒童培養中,他們選擇在孩子6歲以後開始培養孩子的天文學興趣,有研究表明,在孩子6-12歲這個階段,是「天文敏感期」。
  • 每個孩子都有情感表達敏感期嗎?孩子變得愛哭、脆弱,家長看這裡
    之前的豆豆一向活潑開朗,愛笑愛鬧,不是一個敏感愛哭的孩子。可是面對豆豆現在的變化,媽媽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其實,將上述案例中,豆豆這樣的表現,就表明這個孩子進入了情感表達敏感期。那麼什麼是情感表達敏感期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探討一下吧!一、情感表達敏感期是什麼?
  • 陳鵬解夢:女人運勢變化的三個敏感期
    人這一輩子,運勢是起起伏伏,變化不斷,是否有那麼一點點規律可循呢?其實是有的,有三個時期,對女性運勢來講特別敏感。   1、結婚。  民俗中有這麼一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裡提到的是男性事業和女性婚姻的重要性是一樣的,男人在選擇事業的時候,要是選不對,會事倍功半,會焦慮無比,會得不償失。
  • 不給孩子讀古詩和不讓孩子玩都有潛在風險,會讓學習力萎縮
    可是,總有些家長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沒學知識而焦慮,卻不太關心孩子是否在幼兒園過得開心,是不是通過玩耍增進了智力。 那麼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不需要費心教育了嗎?恰恰相反,嬰幼兒時期是最需要家長費心教育的階段 ,但是教育的內容絕對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與語言相關聯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
  • 貴陽兒童全腦開發訓練
    0-6歲是幼兒的神經反射敏感期,大腦呈現一片空白,它將毫無判斷地吸收外界信息。全腦潛能開發充分利用孩子敏感期特點,同時開發兒童的左右腦,使八大智能得到均衡發展,促使左右腦協同並用,使得各項智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發展。
  • 6歲的孩子排斥英語怎麼辦?抓住兒童特點巧用力,讓孩子輕鬆愛上英語
    抓住6-10兒童的特點那麼如何讓孩子在敏感期接觸到英語不排斥,悄然讓英語融入他們的敏感期,完成及時引入,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經歷了讀繪本的失敗之後,我研究了一下兒童6-10歲的發展特點: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對自我的發現和自我認可的願望對快樂遊戲的熱衷;對交流的渴望;對友情的渴望……那麼就從這些方面做文章,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多方立體化引入。巧用力,讓孩子愛上英語,不錯過兒童語言敏感期英語啟蒙,興趣先行。
  • 《讓孩子做主》上榜,強烈推薦家長看
    導語:家長作為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極大的,不過做家長也不是一件生來就會的事情,所以日常讀讀書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整理了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一起來看看吧!三、《愛與自由》《愛與自由》是不少家長極力推薦的,有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太缺乏溝通,有時候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愛、如何關心,這本書就給出很不錯的建議,而且還有好些顛覆性觀念。四、《捕捉兒童敏感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期間都會有敏感的時候,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便能各位家長走近問題的根源,引導家長到底該如何因材施教。
  • 孩子總是伸手打人?他只是想引起注意,父母可別誤會
    但是我告訴她「你不用擔心,1歲的孩子哪裡懂得打人。這很可能是到了孩子的手部敏感期,他打你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其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經歷這麼個階段,家長攔都攔不住,就是要動手「打」人。可是孩子的「打」和我們理解的是不一樣的,父母可別誤會了。孩子手的敏感期我們知道,孩子在剛出生之後,唯一能夠使用的「工具」就是嘴。後來,是口喚醒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