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強迫症怎麼破?別入坑,錯過這個敏感期,二十年也難改正

2021-01-09 月兒媽媽育兒經

有很多寶爸寶媽吐槽,孩子越長大,怎麼越有強迫症的傾向呢?

不過是玩具還是玩偶,一定要從小個到大個排個隊,連家裡的鞋子都不放過,碼得整整齊齊。

家裡的物品,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連方向都不能變。

衣服已經幫寶寶穿好,他非要脫掉自己親手來一遍,爸媽要幫他,他老大不樂意。

上下樓梯一定要按寶寶的規矩來,遇到人也不懂得繞行,必須對方讓他才可以。

……

種種跡象,怎麼都那麼像強迫症呢?

其實,這都是寶寶成長必經的正常現象,跟強迫症扯不上一毛錢關係,也不是叛逆的表現,爸媽的過度解讀反而會「掉進坑裡」,反應過激不利於寶寶發展。

這些現象都表明,寶寶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了。

父母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敏感期,利用它培養起寶寶愛整理愛收納的好習慣,寶寶一生都受益。

如果錯過這個敏感期,寶寶就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做什麼事情都雜亂無章,東西亂扔亂放,這個習慣在今後的二十年都難以改正。

秩序敏感期,就是這個時期孩子會特別注重遵循秩序,會自己收拾玩具,但一定要放在自己指定的位置,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許多事情,必須按照他們自己制定的規矩進行,大人想幫忙,只會招來他們大發脾氣,甚至哭鬧。

秩序敏感期一般從1歲左右開始出現,一直到5—6歲才會漸漸消失,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寶寶出現得早一點,有的寶寶持續好幾年,因人而異。

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老師,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中寫到,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歲左右開始,孩子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不」,不要、不行、不能,寶寶逐漸產生了自己的一套對秩序的感覺。

●第二階段:

2歲—4歲,孩子對秩序特別執著,對外在的事物秩序化有強烈的欲望,物品擺放的位置、動作以及做事情的順序,都要按照他的規矩來,打破了孩子的規矩,他就會又吵又哭,顯得特別苛刻執拗。

這個時期最容易招致家長的不理解和批評責罵。其實寶寶心裡是很委屈的。

●第三階段:

孩子會逐漸從秩序轉變到「美感」上來,搭積木的時候注意兩邊對稱,畫畫時注意顏色搭配,玩什麼都會有意注意幾何結構,好像突然很有藝術天賦,這個階段也被稱為「審美敏感期」。

有的爸媽就會問了,怎麼沒發現自己的寶寶有這種守秩序的天分呢?家裡經常被寶寶弄得亂七八糟的,玩具、繪本、毛絨公仔到處亂扔,讓他收拾他還不樂意,寶寶待十分鐘的房間,就會變成「垃圾場」,媽媽們就得在後面收拾一小時。

這就是爸媽沒有採用科學的方法,幫孩子建立秩序敏感的持續性,使得許多孩子在長大以後,甚至成年以後,都難以擺脫混亂的習慣。

那麼,爸媽應該怎麼才能幫助寶寶抓住秩序敏感期這個黃金時間,怎麼才能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呢?

1)建立一個正確的有序的環境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家中的各種物品應該放在哪裡,什麼東西可以碰什麼不能碰,要跟孩子講清楚,爸媽自己用完什麼都要歸位,不要頻繁更換家裡的擺設,讓寶寶有安定的感覺,不破壞他內心的秩序感。

要告訴孩子,家裡的哪些東西是危險物品,哪些行為是寶寶堅決不可以做的,以防寶寶自己拿東西發生危險。

2)儘量尊重滿足孩子的秩序規則

如果不涉及到危險行為,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可以允許孩子決定自己的秩序規則,並且滿足他,尊重他的要求。

大的秩序建立好了,這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爸媽就不要太苛責寶寶了,越是阻止他,他的逆反心理越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萌芽,會跟父母做權力爭奪,家長要先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再慢慢溝通。

3)教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和社會的規則

要利用這個敏感期,給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教會孩子在執行自己的規則的同時,也要遵守他人的規則,以及社會的規則。

比如到別人家做客,不可以亂翻別人的物品,在公共場合要遵守公共秩序,從小在孩子的心裡種下秩序的種子,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有教養,懂得考慮別人感受的人。

學會了這些,就能輕鬆應對家裡的小小「強迫症」了。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疑似有了強迫症傾向?別太擔心,十有八九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問哪裡有比較好的心理醫生能治他的偏執和強迫症啊?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可以理解,但這對父母明顯是過度擔憂了,因為結合孩子兩歲半的年齡,這正是幼兒的一個特殊的時期,秩序敏感期。在這個時期,一定量強迫行為的出現是正常的現象。
  • 孩子突然「強迫症」這麼嚴重?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在搞怪!
    怎麼還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強迫症?」其實,這些令媽媽們哭笑不得、誇張奇葩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在發揮作用。心理學專家曾指出,孩子的秩序感需求在出生1個月以後就開始顯現,2-4歲表現最為明顯,他們通常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物品的所有權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然而一旦這種秩序感被破壞,他們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發脾氣。
  • 心理學家:別再說自己有強迫症了,原來強迫症還分等級?學習下
    雖然你不是完美主義者,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頭腦中總是浮現前一秒的事情,哪怕是剛鎖了門還沒進電梯,就感到鑰匙是不是還在門上忘了拔下來,又或者是剛按下了鎖車鍵,又不由自主的拿起遙控器對著車的方向再次按下三遍鎖車鍵,似乎不聽到這響亮的三聲警報聲響,就總感覺車沒鎖好一樣。如果你時不時出現這些類似的情況,你有可能患上了——強迫症。
  • 強迫症的表現有哪些?別混淆了,強迫症是心理疾病
    「強迫症」這個詞是近幾年來突然走紅的,很多人開始逐漸將強迫症掛在嘴邊,將完美主義和強迫症掛鈎,也有一部分人將患有強迫症認為是時髦的表現。但就醫學來講,強迫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常常會使人處於焦慮的狀態,時間久了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危害。那麼,強迫症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 純強迫症應該怎麼治療好
    核心提示:強迫症讓很多患者都覺得十分苦惱,不知道怎麼才好。其實想要強迫症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只要多加學習和了解有關於強迫症的治療知識就可以幫助患者遠離疾病的傷害,恢復健康的身體。所以更應該重視日常的學習。
  • 強迫症有哪些表現,哪些現象證明得了強迫症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多多少少的都會有些強迫症,但是有很多的表現對正常的生活是沒有多大的影響的,但是強迫症厲害了還是非常的苦惱的,那麼強迫症都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下面就帶領大家去學習一下,朋友們可以對號入座一下的,看看自己是否有強迫症傾向。
  • 強迫症的假象與真相
    好像近幾年,強迫症這個詞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我還聽到過:「你鞋帶開了,快系好,我有強迫症作為心理學出身的格蕾斯小姐姐,真的非常想問一下這些樂於給自己貼「強迫症」標籤的人:你們真的了解強迫症嗎?
  • 強迫行為是強迫症嗎?怎樣自測有沒有強迫症?如何自測強迫症?
    強迫行為是強迫症嗎 怎樣自測有沒有強迫症 如何自測強迫症東西不放回固定的位置,總覺得不舒服;地板明明很乾淨,卻仍一遍又一遍地擦;明明手不髒,卻忍不住反覆洗手;明知道門窗都關好了,硬是放心不下檢查好幾遍……躺槍了嗎?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許多人以為精神疾病離自己很遠。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很多的人在做事情的事情都會有強迫症但是不影響生活,但是有些人的強迫症已經是非常的嚴重。強迫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呢?強迫症的表現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強迫症吧。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強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常對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調查中發現,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 如何區別「強迫症」和「強迫行為」?
    但是孩子還沒玩完,我就收拾了,導致孩子總哭……可我也沒辦法啊,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之前有位早孕媽媽也和老六說,因為之前流產過兩次,現在每天她都要看自己的內褲二十多次,檢查有沒有出血。不看就會擔心是不是又出血了,看了才會放心一點,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強迫症。
  • 人為什麼會得強迫症
    這個故事出自一本書——《無法停止的人:強迫症及一個迷失在思緒中的真實人生故事》。2015年1月底,它在美國出版。書的作者大衛·亞當(David Adam)曾是英國《衛報》科學與醫學記者,現為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編輯。這本書出版後大受好評,英美主流媒體紛紛稱讚它是一部關於強迫症的力作,包含了大量案例和深入淺出的科學分析,又從個人視角寫了一個令人動容的人生故事。
  • 自律性強與強迫症有區別嗎
    在不可能的地方也能生活小編倒是覺得自律性跟強迫症是沒有區別的,因為自律性強的結果是由多層強迫症的過程疊加而成,所以無所謂強迫症和自律性強,讓自己贏得健康快樂成長的資本比什麼都強當你發現或者自認為自己有強迫症時,請別擔心,因為那說明你已經有想讓自己變成自律性強的一種覺悟和趨勢,是一種進步,是一種發展。
  • 強迫症的表現 強迫症是如何產生的
    在我們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一種人,患有強迫症的人。大家對強迫症應該不是很了解吧。那麼強迫症有哪些表現呢?強迫症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治療強迫症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以下內容吧。強迫症的表現1、經常對病菌和各種疾病敏感,並毫無必要的擔心。
  • 別再輕易說自己有強迫症了,真正的它是個可怕的死循環
    真正的強迫症是種疾病| 圖蟲十幾年後,當醫生說我患有強迫症(OCD),我一點也不驚訝,我清楚地看到強迫像一根紅線貫穿著我整個人生。被確診時,我的症狀已達到強迫障礙譜系的極端,和很多人一樣符合確診強迫症的標準。
  • 強迫症和焦慮症如何區別好
    核心提示:強迫症焦慮症很多的人都不太熟悉,人們對於這兩種疾病不太了解,所以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做出區分,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會將兩種疾病相混淆,耽誤了治療錯過了治療的時機,那麼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一下強迫症焦慮症的區別是什麼?
  • 強迫症患者:為何適可而止那麼難?
    強迫症是一種精神性疾病,焦慮、抑鬱、恐懼、狂躁等強迫觀念和行為伴隨其左右,重度患者受病症的困擾,不受控制地重複同一動作,嚴重威脅了正常生活。 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對強迫症的描述為:此症候群的基本特徵是頻發的強迫想法或強迫行為,強迫想法令有這種想法的人產生厭惡,而強迫行為是人們為了擺脫這種討厭的想法而做出的舉動。
  • 心理測試:哪種鞋跟穿法最難忍受?測你的強迫症指數
    ABCDA您的強迫症指數為20,您基本沒有強迫症,只是您不喜歡這種方式,因為的確比較扎眼,一般人是不能接受的,這種穿搭方式比較奇葩,相信高跟鞋控們不會這麼搭配吧,所以看不慣不是您的錯,您的審美方式還是比較大眾化的,沒有那麼特立獨行,恭喜您
  • 強迫症怎麼治?深部經顱磁刺激管用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歷:看到隨處亂扔的東西,必然要重新整理擺放整齊;出門後,需要反覆回去確認門是否上鎖;睡覺前,需要把手機固定放在床頭櫃的某處,差一釐米都不行…… 這就是強迫症(OCD),是臨床上常見但比較難治癒的一種精神障礙。廣義的OCD定義是:反覆出現的想法或衝動,或個人感覺被驅使去做的過度重複行為。
  • 強迫症的表現 強迫症的產生有哪些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強迫症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疾病,非常的普遍。而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強迫症傾向。強迫症的表現有哪些呢?強迫症有哪些護理方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強迫症的產生有哪些原因吧。強迫症產生的原因臨床上,強迫症患者明知強迫症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覆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強迫症原因有哪些呢,簡單介紹如下:強迫症的定義: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徵。
  • 天秤座的拖延症真的不爽啊!十二星座都有哪些強迫症?(下)
    但問題是,又不是什麼超人鋼鐵俠,怎麼可能總有什麼事情都是完滿的呢!因而天秤會左思右想而拿不定主意,時間就這麼慢慢地被浪費掉了。這對很多人來說都受不了啊!既然現當代青年都是有「病」的人,還不如讓強迫症來戰勝拖延症 ,真的好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