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我們總能見到很多瞎折騰、不安分的人,平時沒什麼,一進入愛情狀態,所有人設就立即崩塌,什麼疑神疑鬼、忽冷忽熱、醋意盎然、一哭二鬧三上吊都紛至沓來。凡此種種,都讓我們感到奇怪兼鬱悶,為什麼不能安生一點,總是喜歡弄出點事,好好談戀愛不行嗎?其實,心理學家早已經發現,這些戀愛中的反常表現,都和他們的「非安全型依戀人格」有關。
-1- 什麼是依戀人格
回答人們在愛情中的不同表現,最著名的莫過於「依戀理論」。依戀人格則是指兩人在親密關係中的相處模式。心理學家將依戀人格四種,對應親密關心中的不同表現。
安全型人格:既不會整天疑神疑鬼,也願意在一起親密。他們很容易和另一半建立親密關係,也能夠彼此信任,很少無緣無故地疑神疑鬼,對自己和愛人都留有一定的空間,也能夠尊重對方的隱私。這種人格就是「安全型人格」,是愛情中最理想的。
痴迷型人格:整天擔心被別人甩,所以總想著和對方膩在一起,甚至沒有親暱動作的時候還會想三想四。也很容易吃醋,這時候即使愛人一再解釋,也無法完全讓自己釋懷,和這種人在一起往往會比較累,當然,有些人就是享受「累並快樂著」的感覺
疏離-迴避型人格:從來不擔心會被拋棄,對愛人的態度也很冷淡。即使完全沒有人際交往,完全沒有愛情交流,也能夠怡然自得。這種人做朋友的確是風輕雲淡,因為他們不會以利用為目的接近你,一旦接近你的確是覺得你有意思。但如果談戀愛的話,另一半就會很辛苦,總會覺得對方忽冷忽熱,或者一直很冷淡,實在看不出有戀愛的感覺。
恐懼-迴避型人格:這是一種最為糾結和典型的狀態,整天擔心分手,卻又不肯有親密關係。裡外的戲都很多,顯得特別「作」。總的來說就是既渴望,又害怕。身邊沒有人的時候,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出雙入對,但當有人表示了好感,TA就會立即對那個向TA表示好感的人失去了興趣。即使開始了戀愛,也總是要生要死,非要弄得象一出典型的愛情偶像劇才行。
痴迷型人格、疏離迴避型、恐懼迴避型的人格,都是非安全型人格,在親密關係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2- 如何尋找自己的最佳伴侶
如果想尋找最合適的伴侶,那就要首先清楚自己的依戀類型,這個可以從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和前任的依戀關係中總結出來。
如果你是安全型人格,那麼基本上你和哪種人格在一起都能夠有效的適應對方,可謂是愛情中的「O型血」,不過,兩個安全型人格在一起,卻是最完美的。
而如果你是痴迷型人格,最好是和同樣也是痴迷型人格的人在一起才能你儂我儂,而運氣最差的莫過於愛上迴避型人格,一個在追、一個在逃,永遠也走不到一起。
如果你是疏離-迴避型人格,最好也選擇同樣類型的人在一起。因為兩個人都是雲淡風輕,不會因為彼此的態度而擔心愛的消逝,這樣的兩個人,相處起來很舒服。
如果你是恐懼-迴避型人格,這種人格基本上和誰都很難過得好,不但自己痛苦,也會讓愛你的人感到萬分挫敗。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須要認真想想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愛情。
-3- 依戀人格是發展變化的
依戀人格不是一種非黑即白的狀態,即使在正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安全的依戀人格,在某些時候會呈現出來。另外,依戀人格是可以動態發展的,即使小時候是不安全的依戀人格,長大了以後也可以有意識地調整。所以並不意味著你是恐懼-迴避型人格,就一定會注孤生。
總之,當我們想步入一段感情時,一定要清楚自己和對方是怎樣的依戀人格,根據雙方的匹配性進行態度和行為的調整,這才是經營愛情的最好方法。
「談心說理」一個靠譜的心理號,分享超準心理測試、實用的心理學常識,助你更多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