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才子佳人為何深受歡迎?有深厚的社會因素

2021-01-10 月下論古今

與現在的「郎才女貌」相似,在古代文學中,也有這種「郎才女貌」情結,這種情結叫「才子佳人」,到了明清時期發展出一種小說流派,叫才子佳人小說。所以,自古至今,從古代的才子佳人到現今的「霸道總裁」之列的網絡小說,普遍心理便是帥哥配美女,二者經歷了千難萬險或是擁有了美好的完美結局,或是有情人難成眷屬,抑或是像《鶯鶯傳》一樣的世亂之終棄之。從這看來,書生情結,或者說才子情結是自古至今的作品中永遠不會過時的一個話題。

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中的才子佳人情結

在古代文學中的才子佳人情結最早似乎不是從唐傳奇開始的,追溯最早講述愛情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從《詩經》,雖然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故事情節,但是一句句表達愛情的詩句依舊感人肺腑,從我們熟知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漢樂府民歌,再到古詩十九首,都不乏愛情詩,雖然剛開始還沒有美女和書生相愛的情節,一字一句照樣令人羨慕。

最開始寫才子佳人的具有故事情節性的作品,應該追溯到了唐傳奇,最早的《鶯鶯傳》,《柳毅傳》到元朝的《西廂記》,明清時期的《牡丹亭》《聊齋志異》,無論像元稹寫實性的《鶯鶯傳》還是魔幻類的《離魂記》《聊齋志異》《牡丹亭》諸類,它們的男主角都是書生,女主角要麼是出身高貴的女子,要麼是長相年輕貌美的。

但是對於這種題材來說,雖然題材相似,但是其表達的思想卻大為不同,我們比較熟悉的《鶯鶯傳》是比較早寫才子佳人式的小說,其結局的悲劇性和其思想的封建性來看,仍舊擺脫不了封建思想的窠臼,即使是作者元稹也是站在負心郎張生這一邊,鶯鶯在張生的瘋狂追求之下,和他在一起,張生卻在自己進京趕考以後對鶯鶯始亂終棄,最後還說鶯鶯是紅顏禍水,在元稹的潛意識裡,鶯鶯就是這樣的女性,究其原因,還是封建科舉制度局限下傳統的封建道德觀念。見到鶯鶯以後的張生就變成了登徒子,他以為鶯鶯就是他仕進路上的絆腳石。到了《李娃傳》便大膽開始突破傳統的束縛,開始寫妓女和書生的愛情故事,這對於當時的門閥觀念來說,無疑是一大亮點,二人最終跨越了等級的障礙,終成眷屬。

到了元明時期,才子佳人的題材也不在少數,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王實甫的《西廂記》和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了。《西廂記》上承《鶯鶯傳》而來,經過董西廂的發展最終完成這部完整的作品,其主題思想便是才子佳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其中還有個進步性便是作為封建家長制度的叛逆者。作為叛逆者來說,更為具有代表性的則是《牡丹亭》了,他們為了愛情可以經歷生生死死,杜麗娘更是至情至性之人。更主要的是,對於封建家長制度的反對,最後他們父女走上了朝堂理論,這種反封建性,在當時來說是十分難得的。

到了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了,對於聊齋志異,隨著時代的變化,已經有了新的含義,從最初的才子佳人到最後發出反對封建禮教的最強音。其中最多的還是寫的愛情故事,他們之間有人鬼之戀,人妖之戀,具有很強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各個故事的人物都是不懼封建禮教,初次除此之外還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敗,在明清時期的思想解放中,很多文人都意識到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也都大膽揭露出來。

才子佳人情結為何被文學家們偏愛

從唐傳奇開始,到元雜劇,明清小說,才子配佳人似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難主角幾乎都是讀書人,他們都是文質彬彬,手無縛雞之力,甚至有些傻乎乎的,而作者筆下他們的配偶也都是美女,即使是像聊齋志異等神魔小說來講,女鬼,女妖和書生相愛,在其固有的主題思想之外,還有個特點,也是美女,還有就是他們可以突破禮教的束縛。

尤其是在《聊齋志異》中還能看到迂腐的書生卻有豪氣。像是最為熟悉的小倩和寧採臣的故事,聶小倩一開始作為一個比較邪惡的女鬼,被寧採臣的正義所感動,並愛上了他,最後二人脫離了危險。還有便是小謝等等,她們都是可憐之人,被惡人所害,變成女鬼,最後在書生的幫助下,最終脫離苦海。

雖然偏執,傻裡傻氣,但是書生身上都有一身正氣,也代表了作者對書生的美好期望,希望他們入仕以後,可以將這股正義之氣傳承下去,而不是走上了歪門邪道。

那為什麼書生是這些作品的男主角呢?其實是一種古代讀書人的思維定勢,書生,自小寒窗苦讀,仕進是他們的唯一出路,而他們科舉考試一旦仕進便會光宗耀祖,所以,男主角是書生,也是作者適應了當時的時代需求。

作為長相俊美優雅的讀書人,他們的靈魂伴侶自然也是要自己心意相通之人,就像是《西廂記》的崔鶯鶯和張生,《牡丹亭》的柳夢梅和杜麗娘,《聊齋志異》的連城和喬生。

戲曲與小說更具有故事性,更容易傳遞才子佳人情節的價值觀也更方便人傳唱

古代文學,最為有意思的情節莫過於具有故事性的元雜劇,明清小說了,它們不同於讓人聞之而頓感大氣磅礴的唐詩,也不似令人聽來時而委婉時而婉約的宋詞,因為它更具有故事性,更加利於讓人傳唱,它不僅僅存在於讀書人的圈子,也通過其故事性的特殊性而在民間傳遞。文學不再是上層文人的事情,它是一個逐漸世俗化的過程,以至於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第一部世情小說《金瓶梅》,還有不斷在民間流傳過程中而產生的其他文學作品。

這種傳唱方式,發展到民間也具有了宣傳的意味,那便是讀書人要考取功名,為國效忠,衣錦還鄉,這樣,不僅僅會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有自己最期待的愛情。

雖然其中有的作品對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有一定形式上的抨擊,但是讀書仕進的上進心,卻是書生一直追求的。《西廂記》《牡丹亭》中男女主人公雖然做了越禮之事,但是卻仍舊沒有放棄功名,也因為考取功名,所以才得以成眷屬。

當然,隨著封建制度到了明清時期到了頂峰,像我們之前歌頌的《西廂記》等書籍變成了禁書,在《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也只能偷偷看,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違背了當時的主流價值觀,那便是現在所主張的自由戀愛,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不顧禮教,寡廉鮮恥地結合了,這也是當時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在當時的勝利,它們不符合當時的封建禮教,被禁也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王增斌:《金瓶梅》文學估值與明清世情小說之流變
    ……在《金瓶梅》的餘潤下,中國婚戀性愛家庭倫理式小說,此後形成了三大類別:一類是以描寫男女性事活動為主的豔情小說;一類是以「淨化」的形式表現男女愛戀的才情小說(亦有人稱為才子佳人小說);一類是在男女情愛婚戀倫常的描寫中勾連社會串匯市井以至融鑄假託歷史,以廣闊的筆觸表現社會芸芸眾生的世情小說。
  • 明清白話小說功能略談
    新興的白話小說與舊有類型小說共用「小說」之名,一方面順理成章地繼承舊型小說的種種功能,另一方面也力圖發展舊型小說力有未及的新功能。這使得明清白話小說呈現出與現代小說鮮明的差異。    白話小說作家最重視的,是白話小說對社會大眾的教育功能。
  • 《紅樓夢》受《金瓶梅》影響,又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說,其原因是?
    唐以科舉取士,新興一種紳士階級,此時期的文學,不論詩歌與小說,均是紳士們所寫,而為紳士們所讀。由於這些紳士們初到社會上來,充滿了理想與夢幻,他們所處的生活,與其說是人世的,毋寧說是夢境的。他們之喜歡取才子佳人,神仙妖怪,奇事異物作材料者,正足以滿足他們夢幻的意識。他們的生活意識是夢幻的,他們的創造手法是浪漫主義的。
  • 才子佳人小說除了《金梅瓶》還有什麼?
    1923年和1924年北大新潮社排印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其中第二十篇「明之人情小說」第一次論述了「才子佳人小說者流」。至所敘述,則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風流綴其間,功名遇合為之主,始或乖違,終多如意,故當時或亦稱為『佳話』。」 明末清初時期湧現的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說,是人情小說的一個分支和流派。在這類小說中「男女以詩為媒介,由愛才而產生了思慕與追求,私訂終身結良緣,中經豪門權貴為惡構隙而離散,多經波折終因男中三元而團圓」。
  • 【閱讀】這些奇奇怪怪的小說,過年可以看看
    如果你覺得過年期間飽食終日、與人敷衍、看電視節目這些事都很無聊,推薦你看幾本明清小說,遠比現代人的生活精彩多了。薦書人:劉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明清小說研究學者)我們要開始循序漸進閱讀中國明清小說了!
  • 《紅樓夢》是才子佳人愛情小說嗎?
    曹雪芹出生在才子佳人小說盛行的時代,他最終寫出了這一本滿是兒女痴情的《紅樓夢》。那《紅樓夢》是否也是才子佳人模式的愛情小說呢?才子佳人模式什麼是才子佳人模式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描寫愛情婚姻題材的文學作品,如《搜神記》中「天仙配」的故事。《世說新語》中的韓壽偷香。到了唐代,小說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描寫愛情的唐傳奇《霍小玉傳》、《鶯鶯傳》。
  • 《紅樓夢》:賈母為何對「才子佳人」模式大加批判?
    文 / 姑射俗人自古以來,才子佳人總是人們茶餘飯後經久不衰的話題,遑論其套路是多麼老套,可是卻能引發人們的共鳴,總是給人以一種難言的美好。可是,身為賈府至尊的賈母,卻對這類話題嗤之以鼻。在賈母看來,這類故事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講都說不通,賈母為何如此的不待見這類小說呢?
  • 議婚,訂婚,迎娶,截然不同的明清兩朝為何在婚俗是不謀而合?
    但是就有兩個朝代雖然在很多方面上後者顛覆了前者,卻在婚禮習俗上出現了某種巧合。婚禮習俗從出現開始就有很多規矩和章程,即使是同一時期的兩個相距不遠的地點都有可能有著差距,所以說兩個朝代為何會出現巧合就更值得後人推敲。這兩個王朝正是明清兩代,這兩代在婚禮習俗中的議婚、訂婚、迎娶方面的規矩和儀式上經過多方比證都不謀而合。
  • 從《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看「才子佳人」愛情模式突破
    一、一見鍾情,由欲及情的《西廂記》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脫胎於唐元稹的《鶯鶯傳》,是唐傳奇「大抵鍾情男女,不外乎離合悲歡」情節的典型代表。它描寫的是書生張君瑞,對愛情執著專一,追求相府千金崔鶯鶯,敢於大膽挑戰禮教,最終突破重重障礙和刁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 那些冠絕近現代的才子佳人,你最喜歡誰?
    下面來看看中國近代十大才子佳人吧。1、魯迅魯迅是中國的文學家、思想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鬥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尖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
  • 神魔小說:與社會現實的碰撞,希冀理想的未來
    神魔小說在明清時期較為興盛,作品想像力豐富,多言怪力亂神。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說」的概念,他說:「且歷來三教之爭,都無解決,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謂義利邪正善惡是非真妄諸端,皆混而又析之,統於二元,雖無專名,謂之神魔,蓋可賅括矣。」
  • 類型化特徵在傳統戲曲中普遍存在,戲曲中的才子佳人,有何寓意?
    我們要從「才子佳人」戲中摸索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面貌、傳統習性、文化背景、思維方式,首先還需對這一模式作進一步的闡釋和界定。試歸納如下:1.搬演以情愛為主題、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故事;2.戀慕的雙方分別是才高氣傲的青年士子與美貌慧性的年輕女子——其中又分為兩類,即閨秀之戀與妓女之戀;3.男女主人公多通過非正常渠道的接觸產生愛情,這種愛情或為統治勢力摧折,或最終取得社會正統力量的認可而達到圓滿結局。在明清傳奇中,後一選擇佔多數。此外,細節上的互相蹈襲與美學風貌的近似也是這類劇作演為模式的表徵。
  • 成為才子佳人的規律
    成為才子佳人的規律——教李清照想到的    教《夏日絕句》,一定要講李清照。
  • 《春香傳》:朝鮮的《紅樓夢》,才子佳人模式寄託的精神願望
    ——李奎泰引言如果說《紅樓夢》的文學地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那麼在朝鮮半島古典文學中,有一部朝鮮人民在長期口傳中形成的名著作品,也具備了同樣的影響力,那就是《春香傳》。《春香傳》的故事來源於一首歌曲,即《春香歌》,這是一種民間藝術,叫「盤索裡」。春香的故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除了「盤索裡」以外,還形成了多種藝術形態如唱劇、小說等,且版本繁多,不一而足。
  • 四本明朝小說,天啟或明末深受作者們的青睞,拯救世界從這裡開始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本有關「明朝」的小說。《明朝敗家子》,作者:上山打老虎額,大神作家。重要通知,明朝敗家子,又名《明頌》。弘治十一年。本書應該是老虎最有名的作品了,在眾多明史迷眼中,本書或許沒那麼嚴謹,沒那麼深厚。但故事,卻是明史小說中口碑極其靠前的。喜歡明史的朋友,建議你一定要去讀一讀本書。《搶救大明朝》,作者:大羅羅,5級作者。
  • 明明很作,卻深受異性歡迎的4個星座女,心機有點多
    而且,有心機的她們不會讓自己累到,而是會適當的交給異性來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明很作,卻深受異性歡迎的4個星座女,心機有點多。雙魚女雙魚女明明很作,卻深受異性歡迎。這是因為雙魚女在很多時候,都會在異性面前表現得柔弱不堪,讓異性升起保護欲,忍不住幫雙魚女做事。幫完之後,雙魚女會萬分感激,大大地滿足了異性的虛榮心。
  • 校園才子佳人(走進隴東學院)
    當春天的風還搖曳著四月的風鈴桃花已經被時光偷去了她的紅那些芳菲迷離的三月就在楊柳的婀娜多姿中成了翠綠的海洋那麼,甘肅各大校園的才子佳人你了解多少呢(從左到右依次為:柴鵬飛、景妮、薛浩翔、朱錦陽、魯莉、袁夢芸)桃花夭夭,淥水盈盈你正在沉醉沉醉的樣子很美於萬花叢中綻放出你的專屬美
  •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從夫婦到父子再到君臣,由小及大,完整的一套尊卑體制將所有人都牢牢地框在裡面,那麼封建的這種統治一切都解釋的通了。這套封建完整的秩序就被統治者推向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達到從潛移默化間讓民眾服從這種統治剝削的目的。這一時期的貞潔烈女也是如雨後春筍,寡婦不再嫁,成了社會默許。在每一個名門望族的村落之外,一座座牌坊被立了起來,這些封建對女性的枷鎖成了村落家族的榮譽。
  • 射覆,射覆,難倒才子佳人無數
    對於第一次聽到射覆的人來說,大腦裡第一反應估計是講射箭的,畢竟君子六藝中有「五射」,對應了了五種射術。而我今天要說的射覆可是和射箭一點關係都沒有,它是一項非常考驗個人本事的娛樂活動。「射覆」是古時《易經》佔卜的學習者所玩的一種卜測性質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