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數據統計,我國外賣用戶規模已接近5億人,80後90後成外賣消費主力軍,除傳統的一日三餐外,下午茶和夜宵成為消費者點外賣的新寵。我國一、二、三線城市餐飲外賣的消費者滲透率已經達到96.31%。2020年2月,「網約配送員」正式成為新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01全民的外賣時代
外賣行業的興起與膨脹,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了人類數千年的飲食方式和習慣。這種「飯來張口」、「飯後一丟」的便利、高效模式,已然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選擇。甚至,有這種選擇的傾向人群還在繼續蔓延。但,假設外賣突然消失,接近5億外賣用戶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呢?
我相信很多人潛意識裡會批判這一假命題,用戶規模接近5億的朝陽行業怎會沉淪?社會的進程充滿了玄幻和不可預見性,生在21世紀這個特殊的時代,沒有什麼不是可以瞬間逆轉的。就如那句「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假如沒了外賣,似乎我們的生活並非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最多也不過是一小陣的神經衰弱。引發焦慮、控訴的本質原因無非是人「懶」的本性,「懶」這一特性是資本激發社會發展和變革的一大動力。社會的進步讓我們的雙手得到解放,因而獲得更多休閒時間,然後享受「懶」帶來的快感。
外賣的興起和膨脹,幾乎讓我們忘記了它沒來之前的樣子。人是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有些習慣並非不可逆。比如外賣興起之前,與現在相比,我們除了節省了時間成本,生活質量並沒有獲得好的提升和轉變。
02外賣,因「便利」帶來惡性依賴
外賣的便利性,大大刺激了人們的惰性。隨之,外賣的職能順勢「全面」發展。除了我們日常的飲食,外賣也會送餐飲之外的物品:生鮮水果、醫藥保健、鮮花綠植等等,甚至快遞、日用品等。
這些食物之外的東西,通過叫外賣的同時,又能省去自己更多時間,久而久之,自主動手的積極性逐漸喪失。相反,叫外賣的品類卻愈加豐富起來。因為外賣的「便利」帶來的惡性依賴在生活的多個方面開始逐漸蔓延。
03外賣,因「便利」卻帶來「麻煩」
相比沒有外賣之前,生物鐘喚醒之前是不會想到「中午吃什麼?」這個問題,而外賣興起後,工作的同時,腦子卻不自覺地開始醞釀外賣內容。實在不過癮,乾脆拿起手機「摸魚」,琳琅滿目的食物刺激著大腦瀏覽下一頁的衝動。辦公室裡,時而三五紮堆相互分享美食資源。
另外,伴隨著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家庭飲食結構的改變,大多數人養成了全時段吃外賣的習慣。現在的外賣,已經沒有了飯點聚集效應,下午茶、甜點時間、夜宵等更是隨心所欲。
因為對吃有了更多選擇也更大便利,你只會在數不盡的選擇裡,徘徊、迷失不知道吃什麼,躁動的小欲望每日都在無形中撕扯你的專注度和工作效率。這種融入到生活中難以分割的習慣,久而久之,因為「便利」而帶來的「麻煩」會逐漸顯露。
04外賣,毀了體驗,沒了品質
總所周知,外賣的衛生、安全問題是永遠不能解決的難點,儘管一系列不良事件頻繁曝光,但大多數人依舊不能克服倖存者偏差的思想。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長期食用外賣,因為食材不合格、油水重、添加劑超標、熱量大等因素會引發諸多慢性病毒積累,但為了「便利」,依舊樂此不疲。
另外,外賣的包裝、一次性餐具除了含有工業石蠟、工業碳酸鈣等化學物質,盛裝高溫食物後,長期攝入可導致消化不良、肝系統病變、甚至有致癌隱患。同樣,餐後的垃圾處理,也為環境問題帶來持久影響。
所以,對於吃外賣而言,是沒有任何消費體驗的,相反,遇到變質、口感欠佳、送餐慢等問題更會影響心情。沒有體驗,沒有健康保障,對於生活何來品質呢?
05生活,需要煙火氣
仔細想來,我們為了「便利」二字,丟掉了體驗、健康、品質和可持續性。我想真正的便利不只是以眼前的需求為判斷標準,而是能夠支撐我們走更遠的路,抵達未來更迅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樂趣。
建議大家有時間還是儘量自己做飯,如果沒時間,偶爾吃幾次外賣還是無妨。但是過度依賴外賣,對身體一定有害無益。貪圖「便利」是對惰性的縱容,生活還是需要煙火氣的。
自己動手,不僅是一種消遣,更是在探索和分享中獲得靈感、成就感。同時,在收穫美食的同時,亦能收穫情感的貼近,這才是生活最為厚重的樂趣和品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