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建
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養老金待遇也越來越完善。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奮鬥了大半輩子之後,希望退休後能過上穩定的生活。目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人越來越多,養老問題也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最為關注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去年4月17日發布的《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中,養老金已實現16次上調,比2019年提高5%,約3億人受益。可以說,這次養老金增長幅度很大。
當然,畢竟涉及近3億人的養老金支付,國內政策因地區而異,需要相關部門逐步調整。另外,我國的養老保險是一個雙軌制,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以「養老政策」的實施,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隨著2020年的養老金連續16次增長,因此也有人開始擔心,在2021年養老金是否會延續17連漲,由於今年的國情比較困難,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不少人在這方面看法上出現了分歧。
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首次上漲,隨後的養老金漲幅與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那麼養老金上漲幅度就比較高,如果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那麼養老金的增長率就沒有那麼高。
對於2021年,我國的養老金還有可能會再次上調這問題,以下3個條件的加持下,養老金再次上調的概率很大!
lGDP從負增長到正增長
由於這一「黑天鵝事件」,世界上幾乎所有受影響的國家都遭受了經濟損失,GDP呈現負增長。2020年上半年,中國的GDP也出現了負增長,但在9月份之前,中國的GDP已經成功地從負增長轉為正增長。
而根據相關數據,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將達到2%-3%左右,今年增速將達到8%左右。這是養老金上調的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如果真的上調了,那麼上調的幅度也是無法預測的。
l只有「糧」在手,才能擴大內需
循環經濟發展的核心實際上是「擴大內需」。但要拉動我國的消費,提高我國的消費水平,必須讓人們花錢。我國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佔比還是很高的,他們如果願意消費,對我國的消費水平增長有很大的幫助。
但要讓他們願意花錢,首先要確保退休人員手中有錢,而他們取得錢的方式就是養老金。只有他們手裡有更多的養老金,他們才會願意花錢,擴大內需。
l我國養老金結餘充足
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的社保總收入為2.1萬億元,總支出2.8萬億元。但考慮到之前繳納的養老金,中國目前的累計餘額仍為4.5萬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國家採取了部分地區免繳社保的政策,因此從這個角度分析,養老金不僅能夠按時發放,還有可能會實現一定程度的上調。
從以上三點分析,2021年中國養老金實現「17連增」的可能性很大。而在這群人裡面,有4類人拿到的養老金要比一般人拿得多。
1.支援邊疆後,仍居住在邊疆的退休老人
一些老年人年輕時遠離城市,支持邊疆,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許多人在支持了邊疆之後留在了邊疆。因為他們支援的地方比較偏遠,工資水平和養老金都比較低,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也比較艱苦。所以對這些人來說,養老金應該有所傾斜。
2.社保繳費時間較長的老人
根據「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一般養老金領取的金額與養老金繳納的時間長短直接掛鈎,比如所繳納的時間短一點的所對應的養老金自然會比一般人要相對低一點。一般社保繳費時間比較長的老人,他們所退休的時間一般要比普通人晚一點。
比如,關於江蘇的養老政策,有一點是明確規定的。退休職工符合規定繳費年限的,每滿一年,每人每月養老金增加2元;繳費年限在15年以上25年以下的,每人每月養老金可以增加3元;對於70至80歲的老人,每人每月最多可增加20元養老金。換言之,我們繳納的社保越多,最後所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跟著越多。
3.退伍後的老幹部
這些老人大多以前在部隊服役,為國家建設和保衛祖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服滿役後便轉業回到當地進行建設工作。這些兵役人員不僅值得社會尊重,國家也會大力保障他們的養老生活,所以這些人老了以後,養老金是會比一般人多一些的。
目前,我國將實施內部循環經濟,提高養老金啟動國內消費需求,促進國內經濟增長也具有很大的優勢。隨著國內經濟的增長,養老金將繼續提高。這樣一來,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老百姓的生活壓力也會越來越小。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