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美味的廣州象形點心,深得國內外不少食客的喜愛。象形點心廣州市非遺傳承領頭人王金鏡至今仍活躍於餐飲一線,並致力於傳承粵點精華、創新粵點品質。
廣東著名點心大師王金鏡
王金鏡,今年70歲,廣東著名點心大師、中式面點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原任泮溪酒家副總經理,現為香港四洲集團廣州泮溪酒家出品顧問。
威水史:
王金鏡從16歲起師從點心狀元——羅坤師傅。得師傅真傳,現為廣州市象形點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出自王金鏡之手的綠茵白兔餃惟妙惟肖。
他帶領泮溪酒家成為首家對外出口急凍點心的企業,將廣東點心銷往全球。曾作為中國烹飪代表團成員,被派往德國參加第十八屆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獲得個人比賽項目銅獎。著有《廣東名點》等書。
積極「插班」 從傳菜到做蝦餃
王金鏡清楚地記得入行的日子:1965年7月,地點是沙面鵝潭酒舫。一開始是做雜工,「傳菜」是工作內容之一。他每天凌晨3時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5時。有一次,王金鏡凌晨3時去取柴,由於天色暗,睏倦不已的他一不留神跌入珠江,幸好急中生智抓住了酒舫旁邊的鐵環。
每個崗位的師傅一周休息一天。在休息那天,主管會安排得力的學徒「插班」,王金鏡幾乎不休息,積極「插班」,案板、煎炸、熟籠等崗位他都待過。即使沒插上班,他也不休息,在師傅身邊觀察,學習製作蝦餃。
在鵝潭酒舫的5年裡,王金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師從「點心狀元」 在交易會上「偷師」
王金鏡嫻熟地製作綠茵白兔餃。
1970年,王金鏡調到泮溪酒家,跟隨「點心狀元」羅坤師傅學習,見識了綠茵白兔餃等當紅點心。僅兩年時間,王金鏡已有機會主理交易會接待的「生餡」與「熟餡」工作,這是點心製作的關鍵崗位。交易會的點心每3天換一批,每換一次就是「8道鹹點、4道甜點」,持續50天。王金鏡將交易會上所做的點心都抄了下來。
王金鏡的技能日益精湛。有一次,蓮香樓月餅師傅梁潛說起蜂巢蛋黃角,它既有鹹蛋黃的香,又有蜂巢芋角的形狀。王金鏡聽完後讓師姐按著芋角的做法,將芋頭換作鹹蛋黃,一試成功,從此廣東點心的皮類多了蛋黃焗皮。
能做2000種點心:驚呆了日本主持人
20世紀70年代初,廣州市飲食公司培訓科成立點心進修班。王金鏡得到了學習機會,掌握了點心的「終極秘笈」:材料的分量比例。經過一年學習,王金鏡的點心製作技藝更加嫻熟。1981年,王金鏡考取了國家二級點心師資格證。
1982年,廣州市政府與友好城市福岡展開飲食交流與合作。在福岡當地,成立一家食肆名為「廣州酒家」,指的是「來自廣州的酒家」,酒家的廚師團隊是市政府從各優秀餐飲企業中抽調優秀廚師組成的。王金鏡擔任福岡這家「廣州酒家」的點心師長,一待就是3年。
當時,這家店並無早茶,只有中午和晚上的茶市。王金鏡做8道鹹點和4道甜點,每一道點心都做了「拌邊」美化處理,基本上是泮溪酒家的招牌點心,比如雲腿雪梨、綠茵白兔餃等。
當時日本一家電視臺採訪王金鏡,主持人問他能做出多少種點心。王金鏡回答:「我起碼能做2000種點心,我的師傅羅坤至少能做4000種。」主持人驚呆了,連忙追問他是怎麼做到的。王金鏡說,粵式點心皮有30多種,餡料有40多種,將兩者進行排列組合,不斷變化,上千種不在話下。
瞬間速凍技術:讓粵點走向世界
泮溪酒家是全國第一家將粵點出口到日本等國的餐飲企業,而執行出口事宜的正是王金鏡。1989年,王金鏡帶領9位師傅前往日本學習專業速凍技術、微生物化驗、管理等,對粵點進行瞬間速凍,控制微生物繁殖,以達到最佳保鮮狀態,學習時間長達3個月。
機器到位後,在同年11月,泮溪酒家投產速凍粵點。12月份,第一批速凍粵點運往日本,共有6個品種,包括兔子餃、大鵬展翅、梅花、鱸魚餃等,第一批順利通過檢查。專業的冷鏈技術讓粵點走出國門,讓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品味到廣州點心。王金鏡覺得,肩上的使命更重了。通過學習和多年的工作實踐,他摸清了「速凍」的真正含義。
傳承象形點心:創意路上從未停歇
1992年,王金鏡赴德國參加第十八屆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個人取得銅牌成績。1999年,在羅坤授意下,王金鏡負責為師傅總結並出版象形點心書籍。2005年,王金鏡出版第二本主講營養新潮的卡通點心書,並結合當時的飲食潮流加入營養點心與卡通點心。出書的意義在於將點心製作標準化,保證質量穩定。
綠茵白兔餃
最近,泮溪酒家的象形點心獲得了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王金鏡擔負傳承象形點心的重任。他說,象形點心要形似、神似,必須依託手工製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與觀賞性,生活之中的場景以及大自然之物都能成為象形點心的表現元素。但象形點心也存在弊端,個別象形點心在食味上相對遜色。如何讓象形點心美觀又美味,是王金鏡探求的方向。
2011年,已退休的王金鏡獲泮溪酒家聘請為顧問,他不遺餘力投身其中,以廣州特色餅食雞仔餅為例,王金鏡做出多種口味、餡料的雞仔餅,受到食客歡迎。在創意的路上,他從未停歇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