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開平獅鼓的海外名聲——江門非遺:金聲獅鼓製作技藝

2021-01-16 騰訊網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印象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是指廣東省江門市開平「金聲」獅鼓店特有的製作技術。該店主要製作獅子、龍和鼓三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製作工藝屬於南獅流派,是一門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

「金聲」製作的獅、鼓,流傳百年,獅鼓聲音宏亮,質量過硬,製作精美、款式新穎,使用壽命可達一二十年。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歷史源流

金聲獅鼓店位於開平市三埠新昌永富路,1888年由胡厚鐮創辦,製售獅、鼓。20世紀80年代是獅鼓生意最為興旺的時期,獅鼓供不應求,第三代傳人胡沃鎰將其發展成為製作龍、獅、鼓、鑼、鈸等一套龍獅道具的綜合店。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由胡氏子弟代代相傳,整套獅鼓製作技術複雜,傳人至少需要十餘年才能全面掌握所有工序。該店目前製作獅子、龍和鼓三大系列60多個品種。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工藝

獅鼓製作工序複雜,首先是選料,皮以牛背、牛臀部位的為佳,木料則多用榕木。其次按照草圖開板,刨好後砌成鼓模,用竹篾箍好。

接下來磨滑鼓身,開鼓口,固定鼓形。之後根據獅鼓大小確定鼓膽數目,鼓無論大小所裝鼓膽皆為雙數,如尺六、尺八獅鼓裝8個鼓膽,中鼓裝6個或4個鼓膽,小鼓裝2個鼓膽。然後是拉鼓皮,即用鼓機固定周邊的洞(大鼓12個,小鼓8個)邊敲打邊扯皮,並用鐵棒邊磨邊收緊牛皮,直到繃緊整張皮、試音滿意為止。最後還要下釘、上色、批灰,粘上鼓紙或彩布,才完成獅鼓的製作。

金聲獅鼓貌似桶狀,上窄下寬,聲音宏亮,是具有嶺南特色的民間藝術精品。該店醒獅製作工藝精細,工序較多,分扎作、撲獅、寫獅、裝獅等程序,製造技巧、選擇材料根據不同類型的獅而有所差別。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成就榮譽

金聲製作的獅、鼓,流傳百年。獅子製作精美,顏色豔麗,款式新穎,獅鼓聲音洪亮,質量過硬,形成品牌,藝冠五邑。產品過半出口,深受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臺醒獅隊的鐘愛,其中對美國華人社團的銷量最大。

亞洲電視臺、南方電視臺、湖南電視臺、江門電視臺均作過採訪報導。

2008年12月,該店為臺山市臺城城北幼兒園製作了一條龍到日本作交流演出,該龍因製作精美華麗,富有中國特色,被日本電視臺、報紙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龍」。可見其製作技藝高超。舞獅鳴鼓為節日、慶典添姿生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傳承現狀

世易時移,近年來金聲獅鼓店已是微利經營,目前獅鼓傳統製作技藝亟待培養繼承人,急需扶持和保護。

為城市非遺文化發言

樹立每個城市自己獨特的文化名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雕塑、布老虎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開班
    天津大學雕塑、布老虎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開學典禮。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10月16日電 (記者 張道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布老虎製作技藝、雕塑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16日下午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園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傳承人和多位專家學者參加開班儀式。
  • 政和非遺 東平小胳製作技藝
    東平小胳製作技藝 2018年9月,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關於公布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我縣「東平小胳製作技藝」入選為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江門與海外鄉親風雨同路攜手抗「疫」
    江門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僑居港澳臺及世界各地的鄉親超過400萬。記者從江門市委統戰部獲悉,江門與海外鄉親攜手抗「疫」,江門市委統戰部發揮海外物資採購與受贈專責小組組長單位作用,協同江門海關、市民政局、市委外事辦、市臺港澳局、市疫控中心、市紅十字會、市僑聯等部門抽調骨幹組建工作專班,對海外採購及受贈物資工作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分類指導。
  • 福建政和舉辦東平小胳製作技藝大賽
    11月8日,「紫薇花開·愛在政和」首屆「政和農信杯」武夷山水·東平小胳大賽暨非遺項目展演在國家3A級景區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圳灣舉行。東平小胳是政和盛名的傳統小吃,入選閩北十大名小吃、躋身福建百道名小吃行列,東平小胳口感爽滑、甘甜、清香,營養價值高。
  • 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許亮亮:非遺融合喚得春意來
    他是一位高級烹飪師,母親是東陽土布技藝傳承人,他卻長期從事火腿製作而成為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又把東陽非遺小吃中的粽子玩得風生水起,在全市首個實施粽子機械化生產。他就是市春意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亮亮,一名深諳非遺融合之道的80後。  端午前夕,位於湖溪鎮的「春意來」終於試生產,一鍋鍋熱氣騰騰的粽子給節日帶去了芬芳的祝福。
  • 奇妙的「非遺」:幻術、修腳、螺螄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幻術也是非遺」?「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列入國家級非遺」?你沒看錯,它們都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在其官網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文件。「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截圖那麼,這些項目為什麼能列入國家級非遺?又有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非遺?
  • 全國40位布老虎、雕塑技藝傳承人天津大學結業
    圖為天津大學布老虎、雕刻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結業儀式。天津大學供圖非遺傳承探索新路 全國40位布老虎、雕塑技藝傳承人天津大學結業中新網天津11月14日電 (記者 張道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布老虎製作技藝、雕塑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13日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園舉行結業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布老虎、雕塑技藝傳承人圓滿完成各項研修課程,成功結業。
  • 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非遺是打造世界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鄭建超 實習生 盧婭芮):「世界上流行的大品牌,比如LV(路易·威登)百多年前其實就是法國皇室御用的工藝作坊內的一門技藝傳承而來
  • 非遺「掌門人」如何守護浦東「老底子」,來看小布的調查
    ——「桿秤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潘仁官。在最新認定的非遺傳承人中,就有1986年出生的金瑞軍。作為「三林醬菜製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在三林老街上經營的三林老字號醬瓜店,是「舌尖上的浦東非遺」的招牌之一。從上幼兒園起,金瑞軍就跟著大人學做醬菜,17歲時正式以此作為職業。
  • 山西省級"非遺"達403項 國家級項目列全國第三
    原標題:山西省級"非遺"達403項 國家級項目列全國第三   人民網太原12月16日電(張瓊)近日,經山西省政府批准,山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正式公布,第四批省級非遺項目共計50項、保護單位120個。加上前三批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山西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已達403項、保護單位達723個。
  • 逾百件(套)展品散發非遺魅力,「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逾百件(套)展品散發非遺魅力,「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李曼霞  2020-12-29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曼霞圖/主辦方提供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
  • 旱蒸牛肉製作技藝正式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旱蒸牛肉製作技藝正式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經貿文化快訊重慶電 據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渝府發[2019]16號」文件顯示,由重慶榮昌區牛鵝情食品有限公司獨家秘制的「旱蒸牛肉製作技藝」——中國人自己的牛排
  • 木葉盞裝滿「非遺傳承扶貧夢」
    要製作這樣的瓷器,吉州窯匠人會將天然樹葉以一定的規律布於施釉的陶瓷坯體上,經上千度高溫燒制,使樹葉灰與底釉完美融合,形成美麗的木葉紋樣。  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深深吸引著兩位女生。「那一瞬間,我們被震撼到了。就在那一剎那我們就想一定要讓這麼美的作品,以及它背後精巧的技藝、燦爛的文化走進更多人的心裡。」  至於到底怎麼幹,屠金歌坦言當時並不清楚,就想「先把左腳邁出去」。
  • 省級非遺金絲彩貼的故事:德州一家祖孫四代的傳承與創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文麗 馬雪平秋風蕭瑟,落葉紛紛,突如其來的降溫讓街上行人不免加快了腳步,而在德州市東方紅東路一間十幾平方米的金絲彩貼工作室裡,李愛民一家的金絲彩貼製作如火如荼。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藝的進步,布貼畫的圖案也逐漸豐富起來。進入李愛民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生動的金絲彩貼映入眼帘,花團錦簇的牡丹圖、威風凜凜的關公像、具有現代特色的團扇……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令人目不暇接。
  • 還有「非遺」項目展示……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這些「非遺項目」~端硯製作技藝(國家級)在中國所產的十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唐朝末年被推崇為「四大名硯」之首。
  • 探索非遺傳承 廣州舉措領先
    這是廣州市頒布的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至此,廣州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達到151名。他們涉及了9大門類的30個非遺項目,既有「20後」的前輩,也有「80後」的後生。廣州層次合理而穩態的非遺傳承隊伍逐漸成型。可以說,廣州經過十年探索、建設,在非遺保護的「傳承」這一關鍵問題上,逐漸找到了一條既有自己特色,又有實際效果的路子。
  • 非遺與動漫 跨越千年相見恨晚
    現場照片非遺與動漫有哪些可以融合的點呢?周廣明認為,非遺最根本的特點,是活態傳承。非遺是以人為核心,以生活為載體的活態傳承實踐,非遺的生命在於生活,非遺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的活態呈現,並在傳承中不斷被賦予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非遺在很多方面都適合於動漫的融合。有很多非遺的項目本身就是動漫的雛形,比如皮影、剪紙、面具、壁畫、年畫等。
  • 非遺共傳承 成都邛崍市2020年南寶山羌歷新年慶祝活動啟動
    活動現場展現非遺魅力 共慶羌歷新年此次活動分為羌族傳統藝術展演、「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授牌、非遺活態展示三個部分,以羌族民俗節慶禮儀與歌舞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羌文化的獨特魅力。據悉,此次活動得到省市各級的大力支持,來自南寶山鎮木梯村、直臺村共計200餘名羌族群眾、演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 江蘇南京:「非遺+旅遊」 織出全域旅遊似錦畫卷
    來源: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張鵬雲)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的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江蘇省級非遺傳承人趙樹憲正帶領著學徒們抓緊製作南京絨花製品。據了解,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的傳播,帶動了很多非遺產品在國外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