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許亮亮:非遺融合喚得春意來

2020-12-01 東陽新聞網

  他是一位高級烹飪師,母親是東陽土布技藝傳承人,他卻長期從事火腿製作而成為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又把東陽非遺小吃中的粽子玩得風生水起,在全市首個實施粽子機械化生產。他就是市春意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亮亮,一名深諳非遺融合之道的80後。

  端午前夕,位於湖溪鎮的「春意來」終於試生產,一鍋鍋熱氣騰騰的粽子給節日帶去了芬芳的祝福。而在20年前的此際,1984年出生的許亮亮剛剛結束中考,等待到市商業學校學習烹飪技藝。20年過去,他成了傳說中「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的人,把調和五味的愛好做成了事業更做成了產業。

  奶奶的飯菜

  是他的人間至味

  一個人的口味裡往往蘊藏著童年的記憶。許亮亮的童年記憶,很大部分被終日繫著土布圍裙在灶下忙碌的奶奶所佔據。

  作為畫水鎮黃田畈村華陽首屈一指的豆腐作坊,奶奶自產自銷的豆腐聞名周邊村落。爺爺退休後以釀酒為業,農閒時遊走各村為農戶燒制白酒,冬春季節還要應邀為鎮上的火腿廠加工火腿。平日裡,地裡長的、水裡遊的,總能在兩位老人家的密契配合下,變成一道道佳餚,為童年的許亮亮帶來諸多口腹享受和情感愉悅,也滋養出他高品位的「食商」。至於長年跟著父親南下廣東做紅木家具油漆活的母親,為他植入的美食記憶卻是乏善可陳。「奶奶幾乎會做東陽民間所有的美食,就連粽子也裹得小巧別致。小時候每到端午,我的脖子上總是用彩繩掛著一串羊角粽,讓小夥伴們羨慕不已。」奶奶的美食驅趕了「留守兒童」許亮亮童年的孤獨,還讓他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做飯,掌握了奶奶親授的「脂油拌飯」做法。有時候奶奶不在家,他就搬條小板凳立於灶前,給自己做一份蛋炒飯。

  做豆腐、釀酒、醃火腿、裹粽子……這個美食類非遺項目薈萃的家庭,既是許亮亮舌尖記憶的根源,也是他日後發展美食事業的溫床。所以,當中考結束後,許亮亮滿心歡喜地選擇去市商業學校學習營養衛生與烹飪專業。畢業後,19歲的他在畫水鎮南江邊開出「江濱飯店」。奉汪曾祺的《人間滋味》為創業圭臬的他,把鄉間最不起眼的原料,經過一番「不苟且」的講究後,變成大家喜歡的菜品,小飯店因此每天食客盈門,年淨利潤達五六萬元。

  闖蕩歐洲遊走於中西美食界

  「你的手藝這麼好,埋沒鄉間太可惜!」在海外親友的遊說和幫助下,許亮亮申請到義大利工作籤證,於2003年只身前往義大利首都羅馬,在青田華僑開的中餐館裡打工。他從洗碗工做起,每天13個小時雙手都浸泡在洗滌劑中,不到半個月雙手和胳膊就因過敏而長紅疹、發炎紅腫。華人老闆看到後,問明他是烹飪專業科班出身,就讓他做一道招牌菜「鳥巢」,菜的主體是用火柴棒粗細土豆絲搭建的「鳥巢」。看出老闆是有意考核刀工,許亮亮把土豆絲切得細如髮絲。老闆看後,當即拍板讓他從洗碗工跳過二廚,擢升為大廚。按當時的匯率,許亮亮在這個崗位上的年收入折合人民幣達二三十萬元。

  為了回報老闆的知遇之恩,許亮亮每周都推出新菜品。工作之餘,他到羅馬當地學校和教會學習義大利語,不到半年就能和當地人進行簡單交流,一年後又考取歐洲駕照。有了這兩樣技能,許亮亮得以順利收集到顧客的反饋意見和就餐需求,據此不斷推陳出新,50平方米的中餐館翻桌率提高了3倍。不僅如此,他還在各個中國傳統節日推出餃子、粽子等美食,在店堂內現做現賣,並贈送給當地華人社團舉行聯誼活動。這家餐館還是中國華為駐義大利公司的定點餐飲單位,許亮亮用中華傳統美食擊中了許多華人的鄉愁。

  在義大利,許亮亮接觸了義大利的帕爾瑪火腿,深深為之著迷。2010年,他又來到西班牙,把大部分時間用於了解研究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的菜品應用及發酵製作工藝,嘗試把生食火腿與中國傳統美食混搭。「在異國他鄉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我聊到家鄉的金華火腿,國外同行居然都知道,都說它很贊!」怎麼樣通過改進工藝,提升金華火腿的品質,讓它低鹽、安全且能生食,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更多火腿美食?這個想法使得許亮亮在2015年回國後,與東陽火腿醃製技藝傳承人陸金龍一見如故,被聘請為陸金龍一手打造的東元食品公司總經理,同時擔任「吳寧府」餐廳主廚,研發火腿菜餚。2016年,許亮亮應邀參與錄製中央七臺美食大轉盤節目,烹飪的火腿宴連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品嘗後都大加讚賞。

  在西班牙待了兩年,許亮亮又被羅馬地中海餐廳高薪聘請。此時,他的中西美食烹飪經驗俱足,總結出中餐的精髓「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2014年,義大利足球國家隊隊員德羅西前來就餐,許亮亮為其做了一份Lasnia(一種類似千層餅的義大利麵食),在肉醬加入中國傳統調料。德羅西吃得讚不絕口,主動提出與他合影,還經常帶球隊的其他隊員光顧。

  產業化讓粽子與傳統美食共舞

  如果繼續在歐洲的職業模式,許亮亮也許可以過得很輕鬆。但中國傳統美食的召喚,還是讓他回到國內。回國後他發現,許多傳統食品的發展態勢並不如人意,無論是加工工藝還是生產自動化,均與歐洲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傳統火腿醃製技藝和菜品烹飪都亟須革新。在東元食品工作期間,許亮亮研發出火腿粽子,首批4000個上市後很快售罄,端午節推出的500份火腿粽禮盒裝也被搶購一空。這給了他很大的啟迪:何不通過跨界融合,為火腿銷售打開消費新域?

  從去年底開始,許亮亮與合伙人前期投入300多萬元,改造廠房,引進自動化生產線,實施粽子機械化加工。每個粽子的米餡配比都有特定標準,結合東陽本地口味加以調整,並專門從嘉興聘請訓練有素的師傅包裹。裹好的粽子由自動化流水線集中於蒸籠中,送入蒸煮機,經過3個小時高溫蒸煮後,一鍋5000個粽子即可出爐。而依據傳統方式,一鍋粽子至少要煮七八個小時且數量有限。按照產能,這條生產線一天可加工30000個粽子。如果當天不能銷售完畢,粽子經真空包裝、雷射打碼,經過國內最好的高溫滅菌設備進行殺菌處理,在無添加防腐劑的前提下可延長保質期9個月,常溫進行市場銷售。

  得益於國外十幾年嚴謹規範的操作流程,加上王陽明「致良知」的影響,許亮亮在食品安全領域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獨特經驗。作為東陽市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金華市食品安全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他從原料開始,層層把關,不放過任何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細節。在廠房裡,人與物都有各自的通道,工人們經過嚴格消毒後,還要通過「風口」拂去一切細屑,確保無塵無菌操作。他還設立了專門的參觀通道,使客戶和領導、同行既能隨時觀看操作,又確保安全生產。信心滿滿的他還註冊了「小巴喜」兒童食品商標,準備挺進安全標準更高的兒童食品加工領域。

  當然,產業化、標準化之外,產品的個性化也是決勝之道。粽子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餡料,所有配方都由許亮亮研發把關。對於傳統的豆沙餡、豬肉餡、火腿餡,他並不「因熟而俗」,而是精益求精。「豬肉的肉質不一,火腿的品質不一,都會影響粽子口味,非專業人士很難把控。」許亮亮坦言,東陽民間加工粽子餡料往往憑個人經驗,品質不夠穩定,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粽子才能走向市場。在標準化的同時,品牌化也非常重要,他已收購了「五味煌」商標,準備把它培育成東陽粽子品牌。

  用非遺跨界融合的思維創新產品,許亮亮樂此不疲。他與金華酒國家級傳承人呂敏湘合作,用釀製東陽酒的紅曲研發出紅曲粽。「紅曲是天然的著色劑和防腐劑,不用浸泡即可和圓糯米裹制粽子,配上創新研發的五花肉餡,煮熟後有淡淡的酒香卻不會產生酒精。」許亮亮說,藉助粽子的量產,可以實現火腿、紅曲等東陽傳統美食的產能提升、庫存消化,同時拓展食品種類,讓傳承人抱團發展、多元拓展。他還計劃和呂敏湘合作,用酒廠的酒糟加工酒糟餅,把東陽美食輸出到全國各地。

  當然,作為東陽火腿醃製技藝的傳承人,許亮亮並不會放棄這項技藝的傳承創新,對火腿系列菜餚的研發始終在持續。不久前,他研發出一款火腿飯糰,除了火腿,還有松茸、蔬果以及義大利奶酪等,中西合璧的原料,帶給人獨具一格的清新口感。

  「飲食也是一種文化,中國人是智慧的,他們在向世界展示東方文化的同時,融合了歐洲的飲食文化。歸根結底,米麵是共通的,人性是相通的。」20年與米麵油鹽醬醋酒打交道,許亮亮早已悟出做好一道與眾不同食物的真諦不僅僅在於投入真情,更在於融通萬物,循物性而遵天時。只有嘗遍百般甘苦,識透世間人情,才能讓人間滋味擁有悠長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全國40位布老虎、雕塑技藝傳承人天津大學結業
    天津大學供圖非遺傳承探索新路 全國40位布老虎、雕塑技藝傳承人天津大學結業中新網天津11月14日電 (記者 張道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布老虎製作技藝、雕塑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13日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園舉行結業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布老虎、雕塑技藝傳承人圓滿完成各項研修課程,成功結業。
  • 翼天文旅集團|婺源籍非遺傳承人齊聚「夢裡老家」,共謀非遺發展
    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揭凌峰、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施傑平,以及徽劇、儺舞、菠蘿漆器、烙畫、板凳龍、燈彩、山臘梅、甲路紙傘、抬閣、古法釀酒、歙硯、三雕、棕編、山茶油傳統提煉等非遺領域的傳承基地代表和傳承人參與座談,共謀「非遺+旅遊」的融合發展之路。
  • 全國首家火腿文化主題餐廳東陽開業 用餐靠刀叉
    每個城市都有可以代表它的食物,火腿,是金華東陽最富盛名的特色食品。火腿用來煲湯、調味、配菜,鹹香撲鼻,在很多菜餚中,它都是重要的配角,後天,它將搖身一變成為主角——6月1日,吳寧府火腿文化主題餐廳開業迎客,這也許會是火腿的一個新發展方向。
  • 非遺傳承人剪紙鼠賀新春
    非遺傳承人剪紙鼠賀新春 六鼠送福 剪紙迎春 一起來看看非遺傳承人饒寶蓮
  • 天津大學雕塑、布老虎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開班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10月16日電 (記者 張道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布老虎製作技藝、雕塑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16日下午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園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傳承人和多位專家學者參加開班儀式。
  • 東元發酵火腿創始人陸金龍:文化將是火腿業的下一個風口
    每個火腿加工師傅都有兩把刀:一把割肉,一把斬骨。割肉刀輕巧,斬骨刀厚重。因為陸金龍年少體弱,開始時馬仕春不讓他用斬骨刀,他就回家打制了一把偷偷練,每日練得手腕酸痛不已,但技藝突飛猛進。3年期滿,陸金龍的刀功已在學徒中首屈一指,能自如地分割筋膜與肉層、皮層,做到各部位毫髮無傷。因此,出師後次年,他就成了金華悅心火腿廠的技術負責人。
  • 衢州針灸師金瑛:針尖上跳舞的非遺傳承人
    金瑛,國家級非遺項目「楊繼洲針灸」省級傳承人、主任中醫師、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帶頭人、省針灸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碩士生導師★ 工匠感言「至德精醫,立誠篤行,逢病盡力,術惠於民。」 灸來有氣灸去無疾。針尖上跳舞二十多年,金瑛的手法已經非常嫻熟。
  • 服裝設計師和非遺傳承人交鋒 醒獅文化如此讓人慾罷不能
    背後非遺傳承人與新潮設計師竟也不約而同地一見如故,兩人的惺惺相惜均源於對醒獅文化的至真至誠。因醒獅,兩人竟一聚如故8月5日上午,於倩倩踏進南國醒獅的大門,一個萌萌的綠色獅頭馬上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出於一個設計師的敏銳,她快步走過去,「太美了!」「那種感覺就是,一看到想馬上想過去抱抱它,摸摸它,這個獅頭的顏色和花紋都太美了。」
  • 2020火腿價格多少錢一斤?中國5大出名火腿介紹
    火腿是經過醃製和燻制的動物腿肉,深受人們喜愛。我們知道優質的火腿價格可是非常高的,那麼市場上火腿價格一般是多少?下面一起來了解下。火腿各個地區售價不一,跟其品質還有產區等有關。目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黃山火腿價格48元/斤,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農家火腿價格70元/斤,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農家醃製老火腿價格26元/斤……以上價格來源於數據調查批發價格,實際價格以產地為準。那麼中國出名的火腿有哪些?
  • 非遺「掌門人」如何守護浦東「老底子」,來看小布的調查
    近日,隨著《關於公布第七批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印發,浦東新增18名區級非遺傳承人。至此,浦東擁有國家級、市級、區級非遺項目79項,各級非遺傳承人151人,數量均位居全市前列。非遺技藝,是衣、食、住、行的民間智慧;非遺傳承人,堪稱是各派武功的「掌門人」。
  • 吳寧府首推火腿文化主題餐廳
    東陽火腿有了西式新吃法  昨日,吳寧府火腿文化主題餐廳在城區繁華鬧市南街口附近開業,其推出的火腿西式新吃法引起了食客的濃厚興趣,不少人親臨現場,與刀叉來了一次親密接觸。其間,曾多次籌辦皇家宴會、來自法國的餐桌禮儀文化資深專家弗郎索瓦·德·艾赫伯爵夫人也來到餐廳現場,親自傳授西式餐桌禮儀文化。
  • 非遺傳承人編十二生肖龍船迎端午
    2019年6月4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高嶺村草編非遺傳承人唐運倫,花費10天時間,用劍葉製作出一隻帶有十二生肖的"龍舟",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2019年6月4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高嶺村草編非遺傳承人唐運倫,花費10天時間,用劍葉製作出一隻帶有十二生肖的"龍舟",迎接端午節的到來。(邵世新攝/光明圖片)
  • 中國傳承人入庫突破400人,又踏新徵程!
    非遺和傳統文化《中國傳承人才智庫》通過對各位傳承人的收錄,構建一個完整的、成體系的全國性的非遺和傳統文化人才智庫。,特別是本專委會將搶救保護與傳承的文化事象、文化傳承人的內涵與外延擴大後,使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搶救保護和弘揚,同時也得到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使更多的文化愛好者不受制約的參加到本會組織的培訓隊伍中來,為擴充我國傳統文化準傳承人群體奠定了基礎。
  •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6日訊(記者詹海波)1月16日,武漢老字號五芳齋第32屆湯圓節在中山大道總店開幕,活動現場五芳齋湯圓非遺傳承人教授漢服美女,網上直播做湯圓,並在現場贈送10份疊式元宵回饋老顧客。武漢市民想買疊式元宵,需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六期間到中山大道總店排隊購買。
  • 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在「一帶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遺文化交流...
    」沿線國家數位大使、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苗長強、數位政要官員緣聚一堂對國際非遺保護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 大會指定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  《三羊開泰尊》是由新中國鈞瓷恢復「五老」之一唯一在世的苗錫錦老先生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苗長強聯合打造,在創作技法上,堅持原釉+原礦+御窯復燒的原則,以46年心血之作「宋釉今燒」,再現了宋瓷巔峰風採。設計構思中,採用三隻羊鼎足而立來完成藝術表現,寓意祥瑞,是中國對和平發展的美好祈願和祝福。
  • 80後"泥塑非遺傳承人:這是...
    一坨坨普通的泥巴在他手中「復活」,變成一個個各具神態、栩栩如生的泥塑……在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一處老舊的糧倉裡,38歲的欽齋泥塑第七代傳承人李長青正在創作尚未完成的泥塑。日前,他獲得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提名,對於他來說,這不僅是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  川派欽齋泥塑技藝第一代傳人是個武舉人!
  • 探索非遺傳承 廣州舉措領先
    文:廣州日報記者 卜松竹廣州將制定非遺保護人才工作方案新鮮公布的第五批廣州市級非遺傳承人中,記者發現了廣州琺瑯製作技藝傳承人黃玉珍、廣繡傳承人梁雪珍、乞巧節傳承人朱小萍等名字。他們都是從藝幾乎長達半世紀的民間手藝人,是非遺傳承歷史的直接參與者。在工作間裡,黃玉珍用網篩盛起合適分量的白色琺瑯釉,將它薄薄地抖落在銅胎上。
  • 錦隨玉指添春色一一龍陵文旅融合走筆
    近年來,龍陵縣探索出一系列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徑,著力培植文旅融合產業鏈,令底蘊深厚的文化遺產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全縣有省、市、縣三級名錄項目51項,省、市、縣三級代表性傳承人56人。為促進非遺與旅遊資源「無縫對接」,該縣著力打造非遺旅遊線路,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村寨)、進景區等活動。
  • 木葉盞裝滿「非遺傳承扶貧夢」
    從4年前,初遇木葉盞被深深震撼,到決心用現代產品運營模式保護、傳揚這項非遺技藝;從匯聚匠人團隊、擴大提升產能、豐富創新品類、構建運營體系,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非遺產業脫貧模式;從江西吉安吉州窯木葉盞,到河南當陽峪絞胎瓷,再到寧夏西吉磚雕……三年多來,屠金歌和夥伴們已推出各類原創文創產品近60種,與近30位非遺傳承人籤訂代運營協議,服務了全國、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的上百位非遺匠人,幫助當地形成產業
  • 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非遺是打造世界級...
    ;愛馬仕在100多年前是製造馬具的……這其實就是從傳統非遺技藝成長為世界品牌的經典案例。」  宋佳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之源,是文化產業的精髓,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打造以國際非遺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經濟示範區,將世界非遺文化引入到成都,讓全球遊客爭相來成都看世界非遺的表演……將項目打造成一張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四川新名片。  具體而言,實現四個目標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