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隨玉指添春色一一龍陵文旅融合走筆

2021-01-08 保山新聞網

在龍陵縣文化遺產遊徑上,平達鄉黃連河村傈僳族服飾博物館感悟傈僳服飾文化的風採,勐糯鎮大寨社區體驗傣家織錦染織的神韻,木城鄉烏木寨彝族香堂人「太陽花」合作社刺秀的俏姿……一條條文化遺產遊徑正成為國內外遊客的「打卡」地。

近年來,龍陵縣探索出一系列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徑,著力培植文旅融合產業鏈,令底蘊深厚的文化遺產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全縣有省、市、縣三級名錄項目51項,省、市、縣三級代表性傳承人56人。為促進非遺與旅遊資源「無縫對接」,該縣著力打造非遺旅遊線路,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村寨)、進景區等活動。全縣有32個村(社區)建起了村情(非遺)展室,探索到用「科技+互動」「實物+體驗」「情景重現」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推出一批體驗性、參與性強的文旅項目。

每到周末,黃連河村傈僳族服飾博物館(生產作坊)外停滿了旅遊車。館內展臺上,以紅、黃、藍、綠、白五色絲線(布料)製成的色彩斑斕的衣服、挎包、荷包等10多種產品令遊客愛不釋手。衣裙上的刺繡作品,構圖嚴謹而不失灑脫,清麗柔婉而又設色典雅,在整體造型和細部變化上都是創意和趣味的結合,飾花綴紋活潑素雅,幾何紋、花鳥植物圖飾色彩絢麗多變,古韻猶存,特色濃鬱。「阿這山區偏遠,以前沒什麼人來。」土生土長的傈僳族繡娘刺繡技藝傳承人餘招娣說,現在,黃連河成了「網紅」景區,傈僳族服飾產品訂單不斷,前來購物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希望古老的的傈僳族刺繡技藝走出大山,成為年輕人喜歡的『非遺網紅』,讓更多的人了解傈僳族服飾文化。」

如何「解鎖」少數民族非遺文化融入旅遊?把更多少數民族群眾吸納到旅遊產業鏈上,近年來,龍陵縣以滬滇合作為抓手,先後引進資金100多萬元,以「支部+公司+合作社+非遺文化+電商+農戶」的模式,發展傣、彝、傈僳族服飾、刺繡、織綿、染織等產品,產品由盈江縣邊陲文化有限公司包銷,讓貧困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使過去的生活技能,成為脫貧致富技能。分別在勐糯鎮大寨成立了傣韻織錦專業合作社、平達鄉黃連河村民族服飾專業合作社、木城鄉烏木寨村彝族太陽花刺繡專業合作社,各個合作社建立了產品展示臺、體驗室,電商平臺及服飾「草根莫特」,為遊客提供「可觀、可學、可遊、可玩」的體驗式旅遊產品,為非遺傳承注入了內生動力,也為旅遊業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傳統的「指尖技藝」派上了用場,共吸納380餘名少數民族婦女入社,帶動1100餘名婦女依託合作社從事「指尖經濟」,居家靈活就業,人均年增收1萬餘元。

「傣錦是一種純棉(麻)手工紡織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特色,不褪色、不起球、不捲邊,舒適透氣吸汗能力強,是傣族勞動人民用原始的紡車、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紡織而成。」社區幹部介紹。隆冬時節,走進勐糯鎮大寨傣族村,傳來時起時落的機杼聲。廠房裡,年逾古稀的「織娘」和年輕的傣家時裝女模同臺獻技,傣寨的「非遺」技藝透出「國際範兒」。2018年8月,龍陵縣傣韻織錦專業合作成立,建起了廠房,購置土織機30臺和部分染織刺繡設備,吸收60名傣族婦女進行手織錦及刺繡生產,生產的10餘種產品由盈江縣邊陲文化有限公司包銷,產品俏銷國內外市場,織娘們收入不錯,心情也不錯。

「我們用原始的木紡車、木織機,一梭一梭純手工紡織,從採棉(麻)到成布,大大小小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每一塊傣錦,都凝結著傳統與專注。」說起傣錦,楊新芬深情地說。楊新芬是傣家染織的「大咖」,拜在她門下學藝的徒弟達20多人。這次被合作社聘為技術總監,楊新芬把「工匠導師」的角色演繹得風生水起,為合作社制定了產品工藝流程、質量標準、開展了染織刺繡培訓,把自己的絕活兒傳授給姐妹們。

「賣傣錦,更是在賣文化。」楊新芬說,傣錦作坊在大寨民族風情園內,緊挨著非遺文化展館。大寨是3A級景區,來的遊客很多,形成了傣錦加工、文化展示、遊客體驗、優質農產品展銷、傣家風味小吃為一體的民族風情園,讓遊客大飽眼福和口福。」

木城鄉烏木寨村龍陵縣太陽花刺繡專業合作社的電商平臺上,傈僳族繡娘餘永蘭正在點擊滑鼠進行線上交易,櫃檯上陳列著社員加工的彝族、傈僳族服飾及10多種刺繡產品。小餘介紹:「通過「合作社+繡娘+電商」的模式:把刺繡產品銷售出去,現在網上銷售很火,產品供不應求。」2017年4月,在縣、鄉婦聯的支持下,餘永蘭牽頭成立了刺繡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戶11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開辦了微店,產品由合作社統一銷售到全國60多家旅遊商品專賣店,提取5%的費用作為合作社集體基金,社員的「指尖技藝」派上了用場,有了穩定的收入,62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

龍陵縣把文化遺產遊徑作為盤活文化遺產、推動全域旅遊的新舉措,著力打造抗戰文化、溫泉養生文化、黃龍玉文化「三大品牌」,還推出了10餘條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將紅色資源、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歷史建築等串珠成鏈,吸引廣大遊客前來探奇攬勝,火了一方經濟,產業貢獻率正在釋放出來。

相關焦點

  • 文旅融合怎麼「融」 博覽會上看端詳
    本屆博覽會以「促文旅融合展全面小康」為主題,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中國旅遊協會主辦,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承辦。截至目前,共吸引37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團參展,參展企業達到2500餘家,共計折合國際標準展位3500餘個。
  • 文旅融合發展有亮點,全市現場會在新邵召開
    紅網時刻11月9日訊 (通訊員 何 雯 李 菁 劉丈國)11月4日至5日,全市文旅產業暨文旅融合發展活動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活動採取現場考察+座談會的形式進行。11月4日晚,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相關領導,各縣市區宣傳部長等,來到縣全域旅遊集散中心,現場考察我縣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項目。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湯先梧參加。近年來,我縣以創建湖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全力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核一環三線四區多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得到不斷完善,全縣文旅產業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山東考古的那點事》。
  • 淮南市:文旅融合,擦亮八公山金字招牌
    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裡,淮南市對「十四五」時期八公山文旅發展定位有著清晰的描述:弘揚淮河文化,傳承淮河文明,建設以山脈為紐帶的名山旅遊圈、以水係為載體的秀水旅遊線、以人文為依託的文化旅遊帶,擦亮「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城市名片,打造長三角區域重要文化旅遊目的地。「燦爛的歷史文明,獨特的山水造化,從時、空兩方面賦予了八公山豐厚寶貴的旅遊資源。
  • 中國文旅博覽會|文旅融合怎麼"融" 上會看端詳
    從文化產業博覽會,到文化旅遊博覽會,一詞之變,折射出當前文旅融合的契合度越來越高,互惠互利的綜合效益也遠遠超過了1+1=2的價值。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就是山東培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業態、加快「文旅+」步伐的生動縮影。博覽會的「文旅」特色,體現在每一個展區中。
  • 山東濰坊:2021年持續推進文旅融合「雙十工程」
    濰坊一處在建文化旅遊項目 蘇銳 攝記者12月25日從山東省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根據該局制定的2021年工作計劃,明年濰坊市將持續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雙十工程」。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計劃,持續培育十大文旅集團、十大景區,發揮引領示範帶動效應,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對青州中晨國際藝術小鎮等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管理服務,培強做大一批文旅龍頭企業。加快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造和提升,爭創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響「夜享風箏都」品牌。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力爭在2020年的基礎上取得新突破。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景區動態管理。
  • 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看天全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通過文旅融合,讓土司文化這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與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結合,以活態形式得到關注,得以保護、傳承和創新。天全堅信,文旅融合項目可複製、可替代,但文化內涵不可複製、無法替代。有了文化內涵的傳承發揚,才會有新業態帶來的新活力、服務的別具風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實飽滿。
  • 文旅融合,金鄉農村文化廣場讓群眾生活有滋有味
    金鄉縣政協副主席、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儲豔麗說,金鄉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方式,契合群眾需求和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實施智慧廣場建設,促進線上線下文化旅遊服務的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打通基層公共文化旅遊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如何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實現旅遊業態多元發展?省政協副主席杜和平表示,將進一步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暢通群眾呼聲,在全社會凝聚起全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融合發展的共識;要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以項目為載體,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築就流域經濟增長和轉型發展的「硬核」支撐。
  • 黃金通道走將來——天平高速天水段走筆(四)
    即日起,天水日報社將推出「天平高速天水段走筆」系列報導,對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介紹。黃金通道走將來——天平高速天水段走筆(四)共享服務區構築發展「大格局」□新天水記者 何慧娟劉曉亞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發展,高速公路服務區已不只是簡單的提供休息,吃飯加油,而是通過與當地生態、旅遊、文化相結合,成為遊客消費、體驗的重要場所。
  • 保山龍陵:精品農業「土生金」
    原標題:龍陵:精品農業「土生金」   初冬時節,在龍陵農村採訪,聽到最多的話是「
  • 祿展項目操盤運營機構組織考察調研重慶文旅地產項目
    展項目操盤運營機構牽頭,與多家國內知名文旅、旅拍、文創板塊企業聯袂,共同走進重慶,對位於江北區的南橋寺龍鳳茶城及江津區的夢鋰天地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並就兩個項目的整體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會議討論。  據悉,南橋寺龍鳳茶城及夢鋰天地作為重慶東贏集團地產板塊近期的籌劃開發的重點項目,東贏集團特邀祿展操盤運營機構為代甲方進行項目整體操盤。
  • 大漠之行也,天下為「功」——《行走吧,我們》走筆(五)
    大漠之行也,天下為「功」——《行走吧,我們》走筆(五)作者 / 惠風和暢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沙漠第三天!蕭蕭馬鳴 ,悠悠旆旌,彤彤日照,瑟瑟秋風!不料更難啃的骨頭還在後頭……編輯/陳曉玲主管/葉飛編審/劉明君往期精彩回顧大漠之行也,天下為「功」 ——《行走吧,我們》走筆(一)大漠之行也,天下為「功」 ——《行走吧,我們》走筆(二)大漠之行也,天下為「功」 ——《行走吧
  • 2018年中央文旅政策指明了哪些方向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文化市場從「戰略性短缺」進入「短缺與過剩並存」時代,當前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不斷加大,移動互聯、數字科技、金融等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逐步向內容製作及整個產業鏈領域傳導,越來越多部門開始積極參與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與規劃中。
  • 10天後,時光走筆,歲月成章,螢燭末光,增輝日月,感謝曾相戀
    10天後,時光走筆,歲月成章,3星座螢燭末光,增輝日月,感謝曾相戀,一起來看看吧!10天後,時光走筆,歲月成章,螢燭末光,增輝日月,雙子座感謝曾相戀。10天後,時光走筆,歲月成章,巨蟹座螢燭末光,增輝日月,感謝曾相戀。
  • 文旅兩會升溫 竹貓助推周莊文旅IP化
    「中國第一水鄉」江蘇周莊率先推出竹貓IP,成為國內文旅IP化樣本。形象設計順應當下,內涵立足本土享有「江南第一水鄉」美譽的周莊系國家5A級景區,具備較高的國際知名度。隨著IP商業化領域不斷拓展,文化旅遊業借力IP推動產業升級的願望十分強烈,周莊順勢推出人格化IP小莊主竹貓。
  • 立足新格局,擘畫泉城新圖景 濟南文旅集團邀請市民觀察團為「2020...
    同時,對集團下一步的發展也寄予厚望,希望文旅集團進一步做大做強,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和標準,勇擔城市文旅產業發展重任,為濟南打造出更多靚麗的城市名片。濟南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修春海代表文旅集團對市民觀察團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與幫助表示誠摯的感謝。
  • 中傳雲:以項目為紐帶,推動探索線上線下文旅融合
    其中,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中傳雲全媒體融合平臺」喜獲殊榮。國家新聞出版署在通知中稱,為加快推進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切實發揮創新案例示範引領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開展了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徵集工作,271家報紙出版單位申報案例367個。經評審,共評選出60個優秀案例。
  • 「遊雲南929」探索文旅消費新模式
    此次「遊雲南929」文旅節相對去年全面升級,以「自在雲南,全新發現」為主題,以六大主題活動為遊客帶來了高品質的 文旅節期間,全國首個省級文旅IP「雲南雲」發布和線上線下亮相,帶給年輕遊客新鮮、多樣的旅遊消費體驗。
  • 日本文旅融合發展的四條路徑探析
    除了動漫、遊戲等產業的海外輸出成就斐然外,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勢頭非常強勁。 日本在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中善於利用和挖掘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創新開發,使旅遊更具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促進了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