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撿磚頭牽出兩座漢墓 首次發現帶字漢磚(圖)

2020-11-15 搜狐網



  膠州洋河鎮姜哥莊村村民姜先生到農田收麥子時,在靠近農田的路邊發現了七八塊帶有菱形花紋和文字的磚頭。起身回家途中,在路北側一條小路上他又發現了眾多這樣的磚頭。昨天,記者從膠州市博物館了解到,這些磚頭應該是造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而且兩處古磚發現地的地下,應該有兩處漢代墓葬。因帶有文字的古磚在當地是首次發現,說明兩處漢代墓葬不是普通人家所建。

  古磚上刻有「大吉」

  據姜先生介紹,前天上午,他和家人一起來到村子西南邊的農田收小麥。中午收割完麥子後,他坐在農田旁邊的小路上休息,看到路邊上有一堆磚頭,撥弄這些磚頭時,他發現有幾塊磚頭上刻著花紋和文字。「這些磚頭存在很長時間了,以前沒注意。」姜先生告訴記者,在回家路上,他在另一條小路上又發現一堆這樣的磚頭。出於好奇,他帶著幾塊磚頭回到了村裡,村裡很多老人告訴他,此地曾經有過兩座古墓,後來平整土地,古墓墓頂被剷除。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姜哥莊村,看到兩處發現古磚的小路相隔不遠。古磚大都已殘缺,和現在的磚頭相比,個頭上顯得很大,但比較薄,顏色呈黑褐色。磚頭上還帶有 「大吉」的字樣。「老人們說,我們這裡在漢代曾出過兩個大官,有可能這就是他們的埋葬地。」姜先生說。

  帶字漢磚是首次發現

  昨天,記者就此事聯繫了膠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看到磚頭後認為,這些磚頭上特有的菱形花紋,是漢代承建墓穴所特有標誌,初步確定這些磚頭為距今2000多年的漢磚。「膠州境內曾經發掘過幾十座漢墓,但出土帶文字的磚頭實在是罕見,這些磚頭我們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膠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這幾年儘管發掘過多座漢墓,但帶文字漢磚卻還是首次發現。

  據工作人員介紹,漢代墓葬包括西漢、新莽和東漢這三個時期。這幾年,在膠州已探測出的漢墓分布較廣,規格上也參差不齊。在以往漢墓發掘中,無論是西漢、新莽還是東漢時期,墓穴建制大多以菱形花紋的青磚為主。通過科普調查,他們發現規格高的漢墓除了選擇「風水」良好的地勢外,建造墓穴材質和布局也與普通漢墓差距甚大。出土帶文字的漢磚表明地下存在漢代墓葬,而且墓葬主人應該具有一定的地位。

  研究人員將現場勘測

  據工作人員介紹,膠州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4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在這裡刀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了世界聞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氏族社會的三裡河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各朝代紛紛在這裡建郡設都。到了商業貿易相當發達的唐宋時期,膠州更是成為了全國五大商埠之一、長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從而才有了西漢祓國、明代裡岔「牧馬城」、黔陬古城等舊址的存在。

  「漢代是膠州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文明已得到了大的發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帶文字漢磚的發現,對研究漢代的社會經濟、物質文化和喪葬制度,有重要價值。他們也將針對記者反映的情況,立即前去勘測並加以保護。

  記者 牟成梓 攝影報導

  作者:牟成梓

(責任編輯:UN010)

相關焦點

  • 陝西漢墓發現迄今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西安3月28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8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員在該省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磚室墓,墓室裡繪製了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圖,也是目前已發現內容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 陝西一漢墓發現國內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陝西一漢墓發現國內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陝西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考古研究最新成果。
  • 陝西一漢墓發現二十八星宿圖 系目前最完整的一幅
    2015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震驚了考古專家。經過考古發掘與研究修復,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這座墓葬的最新成果。
  • 陝西省靖邊縣漢墓內發現的目前全國最完整的一幅二十八星宿圖
    2015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震驚了考古專家。  經過考古發掘與研究修復,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這座墓葬的最新成果。
  • 西漢海昏侯墓首次發現金板 金餅數居漢墓考古之最
    西漢海昏侯墓首次發現金板 金餅數居漢墓考古之最 (5/8) "← →"翻頁
  • 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 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畫像石墓
    他認為,5項新發現獎的資料各具特色,價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某些方面的空白:日照蘇家村遺址是一處龍山時期的環壕聚落,可能是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區域政治集團的次級區域中心,該次發掘則是從區域社會結構層次上對次級中心聚落的首次詳細揭露,將會大大深化對區域社會的認識。曲阜西陳遺址是山東地區目前清理房址數量最多、祭祀遺存最為豐富、聚落布局十分清晰的一處商代中晚期聚落,為探索模糊不清的商奄帶來新希望。
  • 靖邊漢墓內發現二十八星宿圖,系目前最完整的一幅,快來看看
    2015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震驚了考古專家。經過考古發掘與研究修復,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這座墓葬的最新成果。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圖)
    ,拔鋼筋時帶出一股氣體,與點菸的火柴相遇,居然著了……由此,馬王堆三座漢墓赫然展露在世人面前。整理發現,這批帛書達50餘種,共計12萬多字,分別抄寫在寬48釐米的整幅帛和寬24釐米的半幅帛上,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天文、地理、醫學、軍事、體育、文學、藝術等,相當於一個微型的「地下私人圖書館」,其中大部分是失傳一兩千年的古籍。  「高級拼圖遊戲」  在紙張普遍使用之前,絲帛是一種比竹、木昂貴的書寫載體。
  • 漢墓壁畫中的升仙圖和闢邪圖:奇異瑰麗 超乎想像
    燒溝西漢墓中的驅儺圖  西漢卜千秋墓夫婦乘蛇、駕鳳升仙圖  燒溝西漢墓墓主乘龍升仙圖(局部)  在漢墓壁畫中,升仙、闢邪是表現最多的一類題材,這和風靡於漢代的死後升仙思想有極大的關係通過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漢代人想像出來的奇異瑰麗的神仙世界,還可以看到漢代人「創造」出來的抵達仙境的奇妙方式。  1 乘蛇駕鳳升仙,壁畫藝術難得的標本  洛陽有七座漢代壁畫墓中繪有升仙壁畫。
  • 揚州考古專家新推論 甘泉雙山漢墓主人或為劉荊父子
    出土廣陵王璽的漢墓位於甘泉山雙山,雙山即兩座漢墓的封土堆。兩墓墓主是誰?至今存在爭議。近日,揚州城大遺址保護中心業務部主任餘國江撰文,結合出土文物、文獻資料作出推測——甘泉山雙山漢墓墓主或為最後一代廣陵王劉荊及其兒子劉元壽。還原歷史漢代最後一位廣陵王葬於此揚州西北的甘泉山一帶,分布著大量兩漢時期的墓葬。
  • 甘泉雙山漢墓主人為末代廣陵王?
    出土廣陵王璽的漢墓位於雙山,雙山即兩座漢墓的封土堆。兩墓墓主分別是誰,一直存有爭議。近日,揚州城大遺址保護中心業務部主任餘國江介紹,結合出土文物、文獻資料作出推測——甘泉山雙山漢墓墓主或為最後一代廣陵王劉荊及其兒子劉元壽。
  • 【研究】李凇丨依據疊印痕跡尋證馬王堆3號漢墓《「大一將行」圖》的原貌
    應該說,長沙馬王堆3座西漢墓裡的諸多帛畫自1972—1973年出土以來,其復原大多數是成功的。但是一些細節常常決定我們對作品的理解會否產生偏差,一處關鍵細節的處理不當會導致另外的「客觀事實」的出現。馬王堆3號墓出土的《「大一將行」圖》或許就是未被發現的一例(圖1)。圖1馬王堆出土漢代《大一將行圖》(展出狀態)
  • 成都漢墓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圖)
    本版攝影吳小川   成都天回鎮漢代墓群公布發掘成果,創下多個國內首次  華西都市報:成都老官山漢墓考古取得重要發現。另外,帶有「心」、「肺」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絡髹漆人像的出土等一系列的發掘成果都創下國內首次考古發現。  考古現場  一根絲線牽回2000年前  4座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出土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620餘件文物。
  • 榆林漢墓發現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令人驚嘆!
    日前,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對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考古最新成果,其中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令人驚嘆,是目前發現最完整的星宿圖。  為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古人把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2015年5月,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
  • 磨嘴子漢墓的俑
    甘肅省武威城西南一公裡的磨嘴子上世紀發現了一處漢墓群,這處漢墓群可以說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在眾多文物中,最有特色的要數木雕俑了。
  • 5年前,那個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的遼寧農民,現在在幹什麼?
    很多人都因為它爭鬥不休,然而在如今,科學家認為太歲是一種粘菌複合體,而且也沒有發現它有什麼功效,但是,在民間卻非常的值錢。5年前,那個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的遼寧現代科學對於太歲的來歷和演化過程還沒有過多地了解,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 東方金字塔——龜山漢墓,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無人能解
    我們熟知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兩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也特別火爆。網民似乎對「古墓」等類型的表現特別感興趣。因為歷代帝王在葬禮期間,大部分陪葬品都很稀有。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對古墓有了神秘的印象,甚至想探索到底。江蘇城內有漢代時期的古墓,包括其古墓內館室、走廊、館,可謂各方面保存完好。甚至還描寫了小說、電影劇中與古墓相關的場面,可以說特別相似。
  • 解讀濟陽三官廟漢墓畫像石,「羊」的多重含義
    大家都知道,咱們濟陽三官廟墓漢墓去年4其中1號墓葬就發現了畫像石40塊,畫像63幅,這些畫像石基本上都是磨光後再雕刻的製作工藝,雕刻的線條細膩流暢,將當時的生活情景體現的是栩栩如生,宛如再現於生活。 大家在驚嘆於古人高超技藝的同時,開始疑惑三官廟漢墓出土的畫像總是有羊的身影呢?
  • 當年,那名撿140斤太歲而暴富的遼寧農民,如今現狀如何?
    遼寧省就曾有一位農民,靠著運氣撿了140斤的太歲寶物,運氣給他帶來巨大財富,那他後來是否腳踏實地還是靠著運氣生活呢? 2015年的三月份,在遼寧省東港市長安鎮的一個小村莊中,一個叫王承德的農民和往常一樣,上山修整自家的板慄樹的時候,偶然發現路邊有一大塊太歲,這塊太歲份量十足,老農非常高興地將其帶回家,一稱重竟然有140斤之重,這可讓王承德驚喜不已。
  • 五年前,遼寧農民因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他後來如何?
    在五年前,有一個遼寧的農民撿了140斤的太歲,大家可能會好奇太歲是什麼。人對於太歲到底是什麼有著不同的看法,一些資料顯示太歲甚至和木星有著一定的聯繫,而我國民間也認為太歲是一種神仙之類的肉類化身。五年前,遼寧農民因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他後來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