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雙山漢墓主人為末代廣陵王?

2020-11-24 綠楊夜話

南京博物院的展廳內,一枚出土於揚州甘泉山的廣陵王璽金印一直被視作重量級國寶。出土廣陵王璽的漢墓位於雙山,雙山即兩座漢墓的封土堆。兩墓墓主分別是誰,一直存有爭議。近日,揚州城大遺址保護中心業務部主任餘國江介紹,結合出土文物、文獻資料作出推測——甘泉山雙山漢墓墓主或為最後一代廣陵王劉荊及其兒子劉元壽。

迷霧籠罩雙山漢墓墓主是誰?出土四十來年一直存疑揚州西北的甘泉山一帶,分布著大量兩漢時期的墓葬。其中,甘泉山之北不足一公裡處,有東西相鄰的土山,當地人稱雙山,實際是兩座漢墓的封土堆。 1975年春天,南京博物院和揚州博物館在甘泉發現漢墓,編為「甘泉一號墓」,一號墓被盜嚴重,出土了銅雁足燈等少量遺物。 1980年5月,考古人員在甘泉又發現一座漢墓,編號「甘泉二號墓」。二號墓同樣被盜嚴重,考古人員經過仔細清理,出土了虎紐瑪瑙印、錯銀銅牛燈、鎏金博山爐等文物。當時,考古學家根據墓室的地點和形制,曾推測墓主為漢廣陵王劉荊,卻苦於沒有任何其他證據來證實這一推斷。 到了第二年,1981年2月,原甘泉公社老山大隊新莊生產隊社員陶秀華在二號墓附近農田裡幹活時,忽然發現一個亮閃閃的東西,拿在手上沉甸甸,這是一枚帶把子的「圖章」。沾上印泥一蓋,印出來的字清清楚楚地顯現出「廣陵王璽」幾個字,陶秀華隨即上交了「王璽」。

經鑑定,這是東漢廣陵王璽金印,該印呈方形,龜鈕,高2.1釐米,重123克,邊長2.3釐米。製作精緻,字體凝重、端莊,保存完好如新。根據《後漢書·輿服志》中對同姓王璽形制的記載,太子及諸侯王使用金印、龜紐、朱綬,「廣陵王璽」是佐證二號墓墓主為廣陵王劉荊的關鍵文物。 劉荊是漢光武帝之子,建武十五年 (39) 封山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後徙封廣陵王。劉荊唆使東海王劉疆奪取王位,後陰謀敗露,於永平十年(67)畏罪自殺。 而甘泉一號墓墓主至今未有定論,當初的發掘簡報中推測與劉荊有一定關係,應是劉荊家族中的某個成員。也有學者進一步認為,一號墓是劉荊王后之墓,但未加以論證。閃現亮光一個發掘細節「打開」突破口推論一號墓墓主或為劉荊兒子 要推論一號墓墓主的身份,首先要從墓葬的年代斷定。餘國江表示,綜合文獻記載和墓葬形制、隨葬品特徵判斷,雙山漢墓的時代應是東漢早期。 「甘泉山附近有老虎墩東漢墓,據推測是東漢中期的某一代廣陵侯或者重臣之墓。老虎墩漢墓墓室的形制與雙山漢墓差不多,但實際面積小於雙山漢墓。所以,推測雙山漢墓墓主是廣陵王侯的可能性很大。」餘國江介紹,雙山漢墓相距不遠,均位於甘泉山之北,東西相對,又出土有「廣陵王璽」金印等器物,完全可以確定這兩座墓的時代十分相近,應是廣陵王侯之墓。 在發掘過程中有個細節,成為考古人員推論的突破口。甘泉一號墓為單人葬,二號墓則有兩個棺室,應該是夫妻合葬墓。「有學者認為一號墓為廣陵王后墓,二號墓為廣陵王墓,那二號墓中另一棺室的存在就難以解釋了。」餘國江說,並且一號墓墓室相較於二號墓略大,王后墓大於廣陵王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二號墓是某代廣陵王侯夫妻的同穴異室合葬墓,一號墓則是另一代廣陵王侯之墓。」 在確定雙山漢墓為廣陵王侯之墓、並且時代為東漢早期後,兩墓的墓主就只能是廣陵王劉荊和其子廣陵侯劉元壽了。在這一前提推論下,餘國江對比了兩墓的形制特徵,「雙山漢墓兩墓在形制上有一些細微區別,如一號墓有墓道,二號墓則沒有墓道,相比而言,二號墓更多保留了西漢新莽木槨墓的特徵,年代比一號墓稍早」,餘國江說。再結合一號墓出土的「山陽邸」銘文銅雁足燈等器物,以及相關文獻記載,一號墓墓主就只能是廣陵侯劉元壽了。

史海尋「蹤」謀反陰謀敗露,畏罪自殺劉荊及子嗣為何能厚葬?劉荊由於叛變之事,畏罪自殺。劉荊的大不敬之罪,為何在死後仍能得到厚葬?並且他的子嗣也沒有受到太多牽連? 對此,餘國江表示,漢明帝劉莊與劉荊為一母同胞的兄弟,劉莊對其仍抱有恩情。劉莊繼位後,劉荊便不停唆使東海王劉疆奪取王位,劉疆未聽,報告了明帝,明帝念劉荊為同母弟,未予追究,「食租如故」。「但劉荊並未停止他的不軌行為,後陰謀敗露,才畏罪自殺。」餘國江說。 劉荊死後四年,永平十四年(71年),明帝「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服王璽綬,食荊故國六縣;又封元壽弟三人為鄉侯……元壽卒,子商嗣。商卒,子條嗣,傳國於後。」「從這樣的史料可以看出,劉元壽雖然只是廣陵侯,卻能『服王璽綬』,明帝還是十分憐惜劉荊子嗣的。」餘國江說。 不僅如此,據《東觀漢記》記載:「永平十五年二月,東巡狩……三月……幸東平王宮。上憐廣陵侯兄弟,賜以服御之物,又以皇子輿馬,悉賦予之。」餘國江介紹,這是明帝對劉元壽兄弟的特殊恩遇,故而史書中特別載明其事。「從明帝給劉元壽兄弟的待遇來看,劉荊之死是格於國法,而明帝對其恩情仍在。因此,劉荊身死國除,『廣陵王璽』金印隨之而葬,是很可能的。」

當然,這種特殊情況絕不是皇帝對待廣陵侯的常制,兩漢時身為侯而服王璽綬的,僅有廣陵侯劉元壽一例。按照漢代制度,明帝和劉元壽去世以後,這種恩遇自然也就不復存在。 記者 林倩雯

相關焦點

  • 揚州考古專家新推論 甘泉雙山漢墓主人或為劉荊父子
    揚州考古專家新推論 甘泉雙山漢墓主人或為劉荊父子 2019-03-05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陵王劉荊的陵墓中,出土一個嵌水晶金圈,竟是歷史上首個眼鏡
    眼鏡大家都不陌生,它為很多近視的朋友帶來了福音,而小編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不知您是否想過,古人如果近視了該怎麼辦呢?其實,古人也有特殊的眼鏡,比如廣陵王墓中出土的一件嵌水晶金圈就是古人的「眼鏡」。究竟嵌水晶金圈是什麼樣的呢?
  • 廣陵王璽金印人考古出土的唯一漢朝劉姓王金印
    其龜鈕精緻,紋飾優美,印文陰刻篆書「廣陵王璽」,布局疏密有致,行筆直中有曲,流暢和諧,堅挺飽滿。全印設計精妙,製作工整。從藝術價值來說,漢代是中國印章制度的鼎盛時期,而廣陵王璽是漢印精品中的精品。同時,廣陵王璽金印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漢代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嚴格規定,廣陵王璽金印的發現印證了典籍的記載,可被視作文物斷代的標準器物。  這枚金印的出土頗費周折。
  • 江蘇出土了一枚漢代廣陵王璽金印,為何會引起日本震動?
    但到了近代,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後,開始全盤否定我國對他們的影響,並且拒不承認曾經是我們的藩屬國,直到江蘇出土了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後,事情發生了改變。 廣陵王名叫劉荊,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和陰麗華的三子。 東漢初年,劉秀在穩固政權後便廢了皇后郭聖通,見此情況,郭聖通的兒子劉疆審時度勢,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被劉秀封為了東海王。郭聖通被廢,貌美如花的陰麗華順利登上後位,而他的長子劉莊也做了太子,三子劉荊被封為了山陽王。
  • 漢代官印解讀之廣陵王璽和漢委奴國王印
    廣陵王璽廣陵王璽屬於東漢金質官印,龜鈕,縱23.7毫米,橫23.7毫米。現藏南京博物院。此印1981年發現於江蘇邗江縣漢廣陵王劉荊墓旁。劉荊,東漢光武帝劉秀第九子。東漢王印中,多為賜給少數民族之印,如「滇王之印」「匈奴王印」等,「廣陵王璽」是存世唯一一枚漢代劉姓諸侯王印,漢代諸侯王印,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嚴格規定,廣陵王璽的發現印證了典籍的記載,彌足珍貴。
  • 貴州興仁市漢墓出土一枚「官印」,相當於墓主人「身份證」
    「巴郡守丞」印出土於貴州目前已知面積最大的漢墓——興仁交樂14號墓。該墓系夫妻合葬墓。印章出土在男室,系一枚子母印,即是由大小兩方或三方套合而成的印章,故又稱「套印」,始於東漢,流行於魏晉。
  • 東方金字塔——龜山漢墓,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無人能解
    官方統計,徐州漢代古墓的數量已經接近300多座,其中名氣最大的是「龜山漢墓」。據說,在漢朝近4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有13名楚王在徐州當過國王。但是現在已經確定了苗酒的身份。就是今天我們說的九山漢墓。墓主的主人是西楚王劉注與妻子的合葬墓地。如果某個墓最神秘的色彩濃厚,那就是龜山漢墓。如今,龜山漢墓已經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但古墓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 《廣陵散》成千古絕響,導致嵇康身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曲畢慨然長嘆:「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竟慷慨赴死。海內之士,莫不痛之。」 刑場上,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但此刻嵇康所想的,並不是他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而是《廣陵散》這首美妙絕倫的樂曲後繼無人。
  • 那些身不由己的北魏末代皇帝
    汾州刺史爾朱兆為替死去的叔父爾朱榮報仇,自晉陽發兵進攻京師洛陽,擁立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長廣王元曄為主。元曄就這樣被爾朱兆擁立登上了帝位,年號建明。即位後,冊封爾朱兆為大將軍,並進為王爵。徐州刺史爾朱仲遠響應,率眾前來洛陽投奔爾朱兆。十二月甲辰,爾朱兆、爾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騎涉渡,以襲京城。事出倉卒,禁衛不守,元子攸被俘。
  • 雙山五行、二十四向分金
    下面和大家說說,雙山五行、二十四向分金,這個對於立向來說很重要,雙山五行、二十四向分金 (立巽已向、用丁巳丁亥、辛巳辛亥分金) (立丙午向、用丙午丙子、庚子庚午分金)(立丁未向、用丁未丁丑、辛未辛丑分金)(立坤艮向、用丙申丙寅、庚申庚寅分金
  • 磨嘴子漢墓的俑
    甘肅省武威城西南一公裡的磨嘴子上世紀發現了一處漢墓群,這處漢墓群可以說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在眾多文物中,最有特色的要數木雕俑了。
  • 漢墓壁畫中的升仙圖和闢邪圖:奇異瑰麗 超乎想像
    在漢墓壁畫中,升仙、闢邪是表現最多的一類題材,這和風靡於漢代的死後升仙思想有極大的關係。通過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漢代人想像出來的奇異瑰麗的神仙世界,還可以看到漢代人「創造」出來的抵達仙境的奇妙方式。
  • 徐州博物館居然建在一座漢墓上,墓主居然是項羽的亞父範增?
    即土山漢墓。當然,由於這座墓葬的主墓(2號墓)尚未發掘,目前仍然無法證實它確是屬於彭城王,至今也仍然有學者提出異議。在土山漢墓被發掘之前,民間一直傳言其為項羽亞父範增之墓。不過,就主流觀點來看,土山墓葬的墓主已經被定性為東漢彭城某位藩王。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圖)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10月,7卷本繁體豎版《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華書局三方合作推出,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
  • 農民撿磚頭牽出兩座漢墓 首次發現帶字漢磚(圖)
    帶字漢磚是首次發現  昨天,記者就此事聯繫了膠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看到磚頭後認為,這些磚頭上特有的菱形花紋,是漢代承建墓穴所特有標誌,初步確定這些磚頭為距今2000多年的漢磚。「膠州境內曾經發掘過幾十座漢墓,但出土帶文字的磚頭實在是罕見,這些磚頭我們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
  • 末代皇帝溥儀
    人生和命運詭異的安排,末代皇帝和抗日名將以這樣的方式告別,杜聿明流著眼淚,為溥儀點上了最後一根煙。溥儀有很多放不下,臨死前,他對妻子李淑賢說:「我對不起你。我們結婚才五年多,現在眼看要把你一個人扔下了。我年歲大,從各方面說都很對不起你。你體弱多病,我又沒什麼東西留下,你今後怎麼生活?
  • 張家輝榮獲「廣陵好人」朱自清中學授予他「自清少年」
    現場,廣陵區委宣傳部宣布,授予張家輝「廣陵好人」稱號,向全區團員青年倡議向張家輝學習。朱自清中學則授予張家輝「自清少年」榮譽稱號。「最近,我校一位同學的一個善舉感動了無數國人,他就是初二(5)班的張家輝,一句『你們都站在我後面來』讓無數網友動容。」昨天的朱自清中學主題升旗儀式上,張家輝的班主任、朱自清中學初二(5)班班主任周曉芳則向全校師生介紹了張家輝的事跡。
  • 1995年,溥儀墓被移出八寶山,末代皇帝回到了夢寐以求的清西陵
    文丨華夏史譜(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果看過《末代皇帝》,那麼你一定對電影中那位自命不凡,但卻在歷史大潮中,跌得狼狽不堪的末代皇帝溥儀印象深刻。雖然電影終極是電影,現實中沒有電影描繪的那麼雪月風花,但大體的脈絡還是演繹得比較寫實的,「末代」一詞早已註定了他皇帝生涯悲劇的下場,最後,這位少年風流,晚年清苦的前朝皇帝於1967年逝世於北京,不過,最令人詫異的是,似乎溥儀的身後之事也頗多波折。
  • 陝西一漢墓發現二十八星宿圖 系目前最完整的一幅
    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目前全國最完整的一幅二十八星宿圖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為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中國的古人把廣袤的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