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融匯千百年來潮人的智慧與勞動,有江南徽屋的雅致,併兼蘇州園林的自然,潮汕民居擁有自己的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文化內涵。潮汕的民居不會隨便建,通常都是通過厲害的風水大師「格庚」後方能建,這種風水建築不是迷信,而是蘊含著科學依據,一般是取朝南偏東的,以南為主。此的設計使得在冬天可以擋住嚴寒的北風,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夏天這可以接受到涼快的南風,起到消暑的作用;可稱得上冬暖夏涼。在以前的潮汕,任何建築都是偏向於兩個地磁。
古潮汕人聚族而居,因此氏族觀念濃厚,體現在聚落建築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清府縣誌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加壯麗、「雕梁畫棟,池臺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營建,同時潮汕傳統民居直接地將大自然因素所謂「天時、地氣、順風」溶入建築中,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高尚心靈意境。
潮汕古建築根據用途、地位、以及資金多少而分成不同的建築風格,本期小編先介紹潮汕古建築的下山虎。
下山虎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構成單位。如下山之虎雙似爬行之獅,它以大門為嘴,二個前房為兩隻前爪,稱「伸手房」,以後廳為肚,廳兩旁的二間大房為後爪。如渾身是頸,張開大口,吸納天地精氣,時時蓄勢待發的獅虎。為了最大限度地吸納和貯藏「精氣」,大門做成凹鬥形式,使整個建築成一個葫蘆般的嘴闊、徑窄(內門框)、肚大的富於變化的空間,以達到藏風聚氣的目的。
且下山虎門前一定要開闊,因為下山虎的內明堂已經很開闊了,若外明堂也開闊必定如虎添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