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潮汕民居,自古就流傳有「潮州厝,皇宮起」的說法。意思就是潮汕民居是仿製京城皇宮宅院的體制建造,可與皇宮相媲美。
前面我已經介紹了潮汕民居「四點金」,今天我再給大家介紹潮汕另外一種建築格局——「下山虎」。
「下山虎」,是一種在潮汕地區普遍可見的建築,又名為「爬獅」。因其建築特點形如下山的老虎,因而得名「下山虎」。
此格局以大門為嘴,二個前房為兩隻前爪,稱「伸手房」,以後廳為肚,廳兩旁的二間大房為後爪。總之,猶如一隻趴在地上,張開大口,聚精納氣,蓄勢待發的獅虎。
它的大門是凹鬥形,為的是最大限度地吸納和貯藏「精氣」。這樣一來,使整個建築成一個葫蘆般的嘴闊、徑窄(內門框)、肚大的富於變化的空間,以達到藏風聚氣的目的。
正廳和房門上一般繪有壁畫,這些壁畫的內容多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戲劇故事、神話傳說,如「穆桂英掛帥」、「仙姬送子」、「郭子儀得寶」等等,正廳牆上則有一幅長壁畫,多為「十仙賀壽圖」,皆取吉祥之意。還有紅色的檀木,藍色的櫞子(合稱為「紅桁藍桷」),這些豐富多彩的繪畫使得「下山虎」成為一座真正的畫苑,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有無處不在的藝術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