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老張的行攝之旅
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
這句流傳數百年的民間俗語是潮汕民居的經典美譽,是對潮汕地區民居的讚美。潮汕民居在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建築工藝等方面的講究和氣派完全可以和京城的皇城王府相媲美。四點金、下山虎,百鳳朝陽,福、祿、壽、喜,它們是融合了中國南北各地建築文化精髓的藝術精品。潮汕民居最經典的代表就是位於潮州古城南部的甲第巷。
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賈望族的聚居之地,現在保留著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甲第巷是潮汕民居精華中的精華,從「甲第」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猷、灶、義、興、甲,一句話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華,在長度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數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時光的倒流,觸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氣息,細細品味那歷史的回音。
甲第巷巷頭的這座是饒宅,門匾名稱為「半穩」,,一看就是一個書香門第,主人謙遜儒雅之風猶在眼前。裡面有一個名叫「半園」的小花園,構築精巧,錯落有致,簡樸清幽的環境襯託出主人的超凡脫俗。假山下水筒裝飾有猴、松鼠,目前還可看見,牆上有獸、花卉等圖案。滄桑歲月使大屋裡的一切顯得斑駁老舊,但卻有無窮的韻味。身處其中,一種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甲第巷的街巷宅院是研究古代潮州社會、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的寶庫。這些建於幾百年前的宅院不管是現在還是當時,都可以稱得上是豪宅了,而這些豪宅不光壕,還豪得很有文化內涵。現代的豪宅和它們比真差了幾百年的距離。因為每座豪宅都有一個獨特而有氣質的名字,大夫第、儒林第、資政第等等,無不體現著濃濃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承載著無盡的古城風情。
也許是受唐代大文豪韓愈的影響,潮州人自古就尚文重教,都繼承了祖先的優良傳統。老屋都有著靈氣和濃濃的書香氣息。甲第巷這一區域自古是仕宦商賈聚居之地,清末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許多富商大賈來這裡建屋造園,繁衍生息,因此使這裡的建築、文化藝術、民風民俗在一派濃鬱的商賈情調中積澱下來,這裡的宅院最為豪華氣派,於是有了「甲第」之名。
雖然甲第巷裡的宅院大多是豪商大賈所建造,但無論門樓匾額還是建築風格,都透射出濃厚的儒雅之氣,顯得文質彬彬。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古代潮州人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
甲第巷有好多姓蔡的人家,他們都是親戚。當年的蔡老先生,做生意發了財,從潮安縣的金石來到府城的甲第坊買地建房。巷裡的蔡氏宗祠,比其它宅院顯得更加恢宏氣派,門樓處有詩書壁畫雕刻,門對面的照壁浮凸彩繪,屋梁上的木雕美輪美奐,金碧輝煌。因此可見,「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這句民間俗語是有它的來源根據的。
大宅深院氣派恢宏,小屋淺庭精緻,小小的庭院藏在樹蔭底下,古色古香的小屋裡飄著悠悠的花香,一幅充滿閒適情調的生活寫意圖,讓人浮想聯翩,很想賦詩一首。
潮州傳統建築的序列,包括格局、包括裝飾,基本上與皇宮的建築風格接近,作為民居的精雕細琢,把潮州建築文化和特有的金漆木雕、潮州嵌瓷,包括書法、繪畫藝術全部糅合在建築物裡面,形成潮州民居的一大特色。建房子,歷史上有一套禮制規定,普通家庭最大只能是三開間,雖然是普通格局,通過裝飾,通過其它文化的融入形成它的風格。
蔡老先生最先建造的「大夫第」,是一座典型的「百鳳朝陽」民居,主要特點是從門樓進來三大落兩旁加兩從厝巷。第一落進來的屏風作為埕口,兩側有兩個廂房,走過天井,到中廳,是一廳兩房,再過來又是一個天井,上去是後落,也是一廳兩房。「四點金」就是兩落、兩旁、兩處廂房連接,有點類似北方的四合院。「下山虎」就是「四點金」去掉門樓間這一落,門樓間是一堵牆。因此,潮汕民居是中原文化、中原建築序列摻合著閩南一帶的建築文化,還帶有一點明朝潮商在江蘇一帶帶回的江浙派的建築文化,毗鄰的廣府建築文化,可以說潮汕建築的獨特風格是幾種建築文化的大融合。
位於饒宅斜對面的這座「儒林第」,它的主人是從福建到潮州創祖的林姓大戶,匾額上「儒林第」三個大字,彰顯著主人的濃濃儒雅之氣。甲第巷對建築布局都非常講究,儒林第在建築布局安排上就很有代表性。潮州民居主人希望(座向)朝東或朝南,布局要對稱。儒林第的特點是不對稱,走偏門,因為這個地形是朝北,所以從大門轉了一個九十度的方向,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布局,總體是朝東。原來大門的方向較差,結合潮州炎夏多日多雨、要採取東南方的特點,所以轉了一個九十度的方向,使整座朝東。
潮汕民居的建築技藝集合了石雕、木雕、彩繪等工藝,和諧地組合成鬥、拱、花鳥肚等建築部件,細微處的精益求精都顯現著主人的修養、愛好和地位。「增嵌肚」畫百鳥朝凰,頂肚、中肚畫歷史人物故事或民間傳說,下肚則畫水墨寫意畫,這些彩繪圖案的題材有「仁、義、禮、智、信」,各蘊其義,處處體現著潮人心目中一直以來追求的福、祿、壽、喜。
兩千年歷史積澱的古城潮州誠邀各方朋友體驗潮文化,感受潮汕民居的建築藝術魅力。
感謝您關注行者老張,一起欣賞大美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