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真正的蘇聯紅軍在1942年之前就已陣亡,現在的只是野獸

2021-01-17 密探零零發

二戰的時候,有一位蘇聯軍官曾說過:「真正的蘇聯紅軍在1942年之前就已經陣亡了,現在的只是被驅趕的野獸」。有人說這是朱可夫元帥的說,還有人說是一名南拉斯夫的軍官說的。總之,這句話將當時的蘇軍進行了比較犀利地描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清運動,蘇聯紅軍損失慘重。從1930年開始,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運動,蘇聯紅軍大量的軍事指揮人才遭到大清洗,5位元帥被處死,幾乎全部海軍最高指揮員都處死,共計35000多名蘇聯紅軍高級指揮員處死。蘇聯的大清洗運動,導致此時的蘇聯紅軍缺少經驗豐富的指揮員,而且人人自危,跟之前的蘇聯紅軍大不一樣。

德國的閃電戰,導致蘇聯紅軍基本損失殆盡。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而此時蘇聯紅軍主力基本都在邊境,面對德軍突如其來的閃電戰,蘇聯紅軍措不及防,再加上蘇聯指揮官的錯誤指揮,導致在戰爭初期蘇聯紅軍損失慘重,例如在基輔戰役,德軍圍殲蘇聯紅軍66.5萬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殲滅戰。戰爭初期的失利,導致蘇聯的老紅軍基本損失殆盡,這才有了「真正的蘇聯紅軍在1942年之前就已經陣亡了」的說法。

為了抵抗德軍的進攻,蘇軍瘋狂擴軍。蘇聯在戰爭初期的巨大損失,促使蘇軍瘋狂擴軍。從1942年開始,除了全部的青壯年必須上戰場外,連婦女也要上戰場,老人、小孩要協助修築工事,甚至還有40萬的囚犯參軍,到後來還有大量遭受過德軍折磨的蘇軍戰俘,組成一支魚龍混雜的隊伍,他們完全區別於之前的蘇聯紅軍。

「現在的只是被驅趕的野獸」,1942年後,蘇聯新組建的軍隊,他們良莠不齊,特別是在殺紅眼後,早就沒有了之前紅軍的軍紀嚴明,堪稱一支「野獸」。在二戰,殘酷的蘇德戰場上,他們只知道殺戮,毫無軍紀,更是出於報復心理,這些蘇軍更具破壞性,甚至犯下了大量的戰爭罪行,因此有了「現在的只是被驅趕的野獸」的說法。

總之,真正的蘇聯紅軍在1942年之前就已經陣亡了,現在的只是被驅趕的野獸」的說法,既說明了當時蘇聯紅軍在戰爭前期的巨大損失,也說明了1942年之後蘇聯紅軍的蛻變,可謂形象之極,令人瞠目結舌。戰爭是殘酷的,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相關焦點

  • 1929年參加紅軍,1936年擔任師長,為何55年授銜時只是大校?
    但令人不解的是,能在1936年就擔任紅軍師長的周時源,為什麼在1955年,只被授予了個大校軍銜?要知道和他同一時期的紅軍師長,至少都是中將軍銜,而且還有好幾位上將,就比如楊成武、楊得志、韓先楚。下面就通過周時源將軍的經歷,來看看為什麼紅軍時期就是師長的他,為什麼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周時源將軍,是安徽金寨人。
  • 敗局已定的戰爭,對德國人來說1943 年是全面惡化的一年
    這一戰曾在西方默默無聞,雖然在戰後年代裡一度引發了人們的巨大興趣,被宣傳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坦克戰,但如今歷史學家又降低了庫爾斯克之戰的地位,嘗試把它從1941—1942年的全面戰略突破貶低為一次破壞性作戰,認為德軍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消滅蘇聯紅軍在中央戰線集結的兵力並保住自己在東線的主動權。當然,對德國人來說1943 年是形勢全面惡化的一年。
  • 籤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德,為何還是爆發戰爭?蘇聯又為何毫無防備
    二戰時期,蘇聯遭到了來自納粹德國的攻擊。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聯合其諸多僕從國對蘇聯發動了攻擊。面對納粹德國的攻擊,蘇軍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被打的節節敗退。然而如果縱觀二戰史,我們會發現為了這次進攻,納粹德國密謀多時,蘇聯紅軍也有所察覺。但為什麼最終蘇聯紅軍全無防備,被打的損失慘重呢?
  • 1938年隆美爾還只是少將,為何1942年,他就一躍晉升為元帥
    要說他指揮軍隊作戰的能力,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質疑。但縱觀隆美爾的整個職業生涯,卻存在著眾多疑點。人們探討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隆美爾的火箭般的晉升速度。要知道,隆美爾在1938年才被晉升為少將,但他1942年他已經一躍成為了元帥,這實在是讓人非常不可思議。
  • 蘇聯百態:史達林死了,有人歡喜有人不安
    他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的最高領導。在任期間,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發動「大清洗」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領導蘇聯紅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造就蘇美爭霸的冷戰局勢。       就是這樣一個人,聽聞他的死訊,蘇維埃的人民作何反應?
  • 1941年夏秋蘇德戰局引發的曠日持久的爭論
    ——假如希特勒不是等到1941年10月,而是8月下旬或9月上旬就命令國防軍繼續向莫斯科推進?——假如在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之前,史達林命令紅軍提前退卻?從本質上看,這些「假如」僅僅是猜測、推斷和憑空臆想在希特勒和史達林下定另一種決心的情況下會出現什麼結果,並不是研究歷史上的實際決策,所以不屬於真正歷史學的範疇。
  • 女紅軍把機密文件吞下肚,遭敵人刺刀開膛,丈夫說眼淚已流幹
    再見已無期,惟有心相知。這是陸定一晚年寫給結髮妻子唐義貞烈士的悼亡詩《遣悲懷》。 唐義貞犧牲時僅有26歲。這個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美麗女子,在紅軍時期,為了保守組織秘密,將文件吞下肚中,敵人為了報復她,將她開膛破肚,壯烈犧牲。
  • 1944年新疆「三區革命」:蘇聯意圖分裂中國
    另一方面,伊犁解放組織得到了蘇聯軍火、人員的援助,1944年11月7日夜(這天也是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突然在伊寧發起新的暴動。從蘇聯派遣回來的交通專家列斯肯帶領一個經過精心訓練的遊擊隊在果子溝切斷了進入伊犁的唯一公路——迪(迪化,今天的烏魯木齊)伊(伊犁)公路,以組織國軍進入。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此時,就連紅軍指戰員也只能穿著繳獲的國民黨士兵的軍裝和打土豪得到的衣服,雖然有過改進,要麼打補丁、要麼改顏色,但著裝卻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贛南進入閩西,解放長汀縣城,取得了入閩第一仗的勝利。長汀,頗有傳奇色彩,被稱為「紅軍故鄉」。1929年,第一套「紅軍制式軍裝」就是在這裡誕生。
  • 1958年,為何蘇聯突然跟我國翻臉呢?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蘇聯對我國的翻臉,二戰後我國一直將蘇聯視為老大哥,而且堅定的支持蘇聯,對西方北約的對抗和博弈,可以說那也是親密無間的。但是在1958年,當時的蘇聯突然對我國交惡,使得世界格局發生深刻改變,最終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走向解體。為此很多人至今都不明白,為何1958年,蘇聯突然對我國翻臉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無非只有五個字。
  • 失敗和悲劇1942年盟軍襲擊法國的迪耶普港,加拿大首當其衝!
    2019-01-27 06:45:35 來源: 明喆娛樂論壇 舉報   失敗和悲劇:1942
  • 1935年遵義會議後,那個曾對紅軍造成嚴重損失的李德,後來咋樣了
    說這一番話的正是李德,當時面對李特的追趕,李德挺身而出與李特爭論,毛主席聽後感到了些許的溫暖。那時,在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企圖搞分裂,與毛主席意見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而當時的李德是站在毛主席這邊的。當毛主席率領紅軍主力北上行進後,張國燾派李特前來追趕,追上紅軍主力的李特情緒十分激動,與主席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李特說北上是逃跑主義。
  • 蘇聯軍隊是靠人海戰術擊敗德軍的?靠的是集齊天時地利人和
    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主要的交戰方是德國和蘇聯。在蘇德戰爭早期,蘇聯紅軍基本不是德軍的對手,德國一次次把戰線拉長,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交戰雙方進入戰爭相持階段,蘇聯和德國方面各有勝負。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聯紅軍開始翻盤。逐漸收復被德軍佔領的失地,最終打敗德國法西斯,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 1942年,河南爆發嚴重的饑荒,李培基為何不上報?原因有三
    1942年,河南地區大面積爆發了嚴重的饑荒。而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為了解決饑荒,解救難民。他與一線戰鬥人士一起尋找解決災情的方法,不辭辛勞的私下走訪安撫人心,帶頭節約糧食,把食物讓給更需要幫助的人民。不論怎麼看他都是當代活雷鋒,人民心中的好官員。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說:「臺灣媒體針對臺灣地區歷任領導人的貢獻,做過多次民調,經國先生總是名列第一,滿意度高達七成。」馬英九的副手蕭萬長說:「我們很難想像,若非經國先生在辭世之前做此決策(指開放臺灣人士赴大陸探親),後來還不知道需要多久才有人能夠踏出這歷史性的一步。多年來,『開放大陸探親』的滿意度,在相關之民調中,都領先其它任何公共政策。」
  • 江蘇蘇州發現廢棄電廠,60年都沒倒塌,有人說是蘇聯人建造
    這裡位於西山林屋景區附近,如果你去西山自駕的時候,也許會發現一個蘇聯風格的建築,還有一個大煙囪立在那邊。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那個地方,西山的廢棄電廠。關於這個廢棄電廠,還是有不少爭議的。有人說這是前蘇聯援建的電廠,也有人說這是日本人幫忙修的,在網上搜到的資料,並不能很好地解釋這個廠到底是從何而來,畢竟相關資料實在是太少,而且從建築風格來看,這就是一個蘇聯風格的建築。
  • 1946年蘇聯飛彈大躍進運動內幕
    蘇聯飛彈武器研製落後  早在20世紀初俄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證明,利用噴射原理研製遠程飛行器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莫斯科、列寧格勒市一些科學家籍此研製出了噴氣式飛行器、發動機和火箭彈。蘇聯紅軍在武器裝備部長、人民軍事和海軍委員會副委員圖哈切夫斯基的大力支持下,非常重視飛彈武器的研製,1933年成立了火箭彈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陸軍和空軍使用的火箭彈。
  • 1955年大授銜,個個勳章滿身,為何徐介藩少將無任何勳章?
    1955年大授銜,個個勳章滿身,為何徐介藩少將無任何勳章? 1955年大授銜時,根據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表現,有不同級別的勳章。 羅厚福被授予大校軍銜,但獲得了八一、獨立自由、解放三個一級勳章。
  • 1953年蘇聯援華,為何1958年中蘇反目?毛澤東的堅持
    60年代,蘇聯在中蘇邊境開始陳兵百萬,甚至一度揚言要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新中國面臨著生死存亡,然而眾所周知的是,50年代初期,中蘇兩國還曾是關係親密的盟友,蘇聯的援助幫助了中國度過了最艱難的建國初期,中國也在朝鮮戰場上幫助蘇聯穩固住了社會主義陣營老大哥地位。為何中蘇兩國會由親密無間的盟友,轉變成為怒目敵對的對手?這其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曲折故事?
  • 勃列日涅夫的荒誕人生:只念五個字就震驚世界,神秘怪癖葬送了蘇聯
    (圖)1942年,勃列日涅夫和「恩師」赫魯雪夫在蘇聯紅軍前線1964年10月,當赫魯雪夫正在黑海邊安然度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卻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至此,赫魯雪夫被迫「退休」,而勃列日涅夫卻被推舉出來開始執政蘇聯,而這完全是克裡姆林宮宮牆內一場未流血政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