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宋瀟

  軍裝,是供軍人穿著的制式服裝,是軍人身份的重要標誌,是部 隊形象的重要體現。軍裝不僅是軍人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裝備物資,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2年初,時任紅軍學校校長的劉伯承讓當時的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設計一套統一的紅軍校服。只因偶然間,劉伯承看到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五花八門,整理排面時十分混亂。於是他讓趙品三親自「操刀」,為學員們設計一套專屬校服。

  校服最初的樣式是由小八角帽,開襟敞口的衣服組成,領子上有兩枚紅領章。後來,這身校服便成為中央蘇區的統一軍服:上衣為灰色中山裝;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軍上衣是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一副紅布領章;下裝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趙品三由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服的主持設計者。

  後來的諸多影視作品及歷史資料中,軍服的顏色也一變再變。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在抗日戰爭時期身上穿的衣服總是黑黢黢、油得發亮,可實際上沿用的還是深灰色調。

紅四軍在長汀首次統一的全套軍裝。現珍藏於古田會議紀念館。

  第一批正規軍裝:

  

  「一顆紅星頭上戴,二面紅旗領子繡」  

  1928年5月,井岡山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成立。當時由於經濟困難且長期處於戰爭環境之中,一直無法大量生產軍裝。

  此時,就連紅軍指戰員也只能穿著繳獲的國民黨士兵的軍裝和打土豪得到的衣服,雖然有過改進,要麼打補丁、要麼改顏色,但著裝卻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贛南進入閩西,解放長汀縣城,取得了入閩第一仗的勝利。長汀,頗有傳奇色彩,被稱為「紅軍故鄉」。1929年,第一套「紅軍制式軍裝」就是在這裡誕生。

  解放長汀城後,紅四軍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沒收了10餘家反動豪紳財產約3萬元,並向商人籌借了軍餉2萬元。

  這筆「巨款」如何使用?考慮到當時紅四軍服裝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大部分戰士的服裝相當破舊,急需更換補充,同時為了便於行軍作戰和內部管理,紅四軍前委決定拿出一部分軍餉,用來製作4000套軍裝。時任紅四軍軍需處領導楊至成到處招收縫紉工人和個體裁縫,在長汀縣城南門街鄭屋建立了一個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臨時紅軍被服廠(即後來的中華蘇維埃被服廠),為紅四軍趕製統一的軍裝。

  被服廠有了,但是市場上並沒有現成的灰色布料,紅四軍軍需處被服科的同志只好買來各色各樣的布料,請人把布匹染成灰色,並參照當時蘇聯紅軍軍服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初步設計出了具有紅軍特色的軍服,並由毛澤東等人親自審定了新軍裝的樣式:上衣為中山裝式,兩個上貼口袋,領口綴紅布領章;褲子為普通樣式,配綁腿;軍帽為八角形,綴紅布五星帽徽。不過,這款軍裝只在紅四軍範圍進行了初步的統一。

  此時適逢列寧逝世5周年,為緬懷列寧的豐功偉績,紅四軍前委決定將這批軍裝的紅領章上都綴上黑邊,以表紀念。這是紅軍史上唯一紅領章上綴有黑邊的軍裝。毛澤東曾指出:「紅軍軍裝領口上的兩個紅領章,代表兩面紅旗。」陳毅對軍裝的顏色作了很藝術化的說明:「灰藍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還有遼闊的大地。」

  在工人不分晝夜的努力下,幾天後,4000套嶄新的軍裝發到了全軍。從軍長到士兵每人領到一套帶紅領章的灰藍色軍裝、一頂帶紅五角星的軍帽、一個挎包、一副綁腿及兩雙膠鞋。這是紅軍第一次在一個軍的範圍內有了統一的軍裝。這套軍裝,既能夠適應戰鬥需要,灰藍色布質便於隱蔽和自我保護,綁腿也讓紅軍戰士機動靈活,便於行軍作戰。「一顆紅星頭上戴,二面紅旗領子繡。」從此,紅四軍戰士穿著這套軍裝,開始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50式軍服。圖據新華網

  電視劇《亮劍》裡:

  

  李雲龍的軍服為何又成了深灰色?

  而在後來的影視作品中,雖進行了渲染,但基本還是還原了歷史。比如,電視劇《亮劍》曾經一度被評價為較真實地還原八路軍敵後抗戰的歷史,但實際上,距史實還是有一定差異。

  看過《亮劍》的觀眾應該知道,在劇中,李雲龍指揮的是八路軍386旅獨立團。抗日戰爭時期,李雲龍的軍服顏色為深灰色,到了40年代後期,軍服則換成土黃色。其實按照當時情況,各路部隊的軍服顏色並不相同。比如,在東北和華北地區,部分軍隊已經開始使用土黃色軍服,而西北地區的部隊則使用深灰色。各支部隊在軍服顏色上不統一,因此隨著局勢變化,軍隊也開始正規化的建設。

  雖然在軍服統一上,八路軍沒有硬性規定,但由於1940年及之後的擴軍,軍服數量遠遠不夠。當時八路軍想到了兩個辦法:第一是自造,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帶動下,八路軍指戰員和根據地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那時候,一個被服廠假設能夠生產幾百件衣服,那就是幾百個兵。八路軍戰士想到了一個辦法,從稻草灰中提取灰色染料,從槐樹籽、黃梔子、橡樹殼等植物中提取土黃色染料,從煙墨、楊樹皮中提取青色染料為服裝染色,使得軍服的顏色不統一,有灰色、藍色、土黃色、黃綠色、藍黑色、草灰色、青灰色等多種。

  第二是拿別人的軍服,俗稱「張冠李戴」。那時,武器裝備都無法擁有統一制式,軍服能夠人手一件已很不錯了。因此,在影視作品中大家可能都看到過,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軍服被統一做成了德國灰色,這是為了節省成本。現實當中,八路軍、新四軍的軍裝卻多是寬鬆肥大的夏裝、厚重臃腫的冬裝。

  可以想見,電視劇中的李雲龍能夠憑藉200套棉服,迅速到386旅獨立團建立自己的團隊,與其個人魅力不無關係。其實這200套棉服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就是兩百個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50式軍服」:

  

  第一套全軍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軍服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建設時期,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經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親自審定,1950年1月4日,中央軍委批准實行新的軍服樣式,簡稱50式軍服。

  到1950年5月1日,我軍換發了歷史上第一套全軍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軍服,這也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次分級別、分軍種、分用途裝備的軍服。它設置有夏服、冬服等,並首次裝備大簷帽。官兵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統一佩戴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胸標;各式軍帽均佩戴帽徽,式樣為在鑲有金黃色邊的紅五角星正中嵌金黃色「八一」字樣。

  這套軍服1955年被55式軍服取代,但直到1957年更換完畢,實際上使用了7年。

  此後,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以來,解放軍軍服先後進行了十幾次調整改革。

  透過不同時期軍裝的質地、顏色和款式,不僅可以品味出時代的審美,同時也反映出那個時代軍事、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水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軍裝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綜合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等

相關焦點

  • 陳毅在贛南三年遊擊戰爭中如何百折不撓、絕處逢生?
    回顧陳毅元帥在贛南三年遊擊戰爭(1934-1937)中百折不撓、絕處逢生的歷史,總結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艱難險阻、化解危局困境的成功經驗,能夠得到許多重要啟示。信念堅定,襟懷坦蕩:就是剩下我一個人還要幹由於國民黨軍隊的瘋狂「清剿」,紅軍遊擊隊被迫風餐露宿、晝伏夜行,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 1937年,紅軍師長為救妻子投敵,12年後起義,陳毅:既往不咎
    1937年,有一個紅軍的師長,為營救自己的妻子,選擇叛變投敵。12年後,此人率領部隊宣布起義。面對這樣一個曾有汙點的起義將領,我軍領導是如何處置的呢?陳毅將軍親自出面表示,他既然已經及時醒悟,那就既往不咎好了。這個人名叫方步舟,接下來我們聊聊他的故事。
  • 江西村婦隱姓埋名51年,74歲時突然向公眾表示:自己是陳毅妻子
    是第二年,紅軍來到了他們村,並在她們村建設了蘇維埃政權。當時,我黨專門設立婦女部,設立這個部門的目的就是考慮到當時國內的買賣婚姻和包辦婚姻問題。於是設立了婦女部,用來宣傳婦女解放的進步理念。在這種宣傳下,賴月明得到了很多啟發,於是果斷報名參加了蘇維埃政權的機構。
  • 中國軍服大觀(4)
    顏色,陸、空軍為草綠色,海軍為藏藍色。3、士兵棉大衣樣式,男士兵為栽絨領短大衣,暗排5粒扣,兩個上斜挖袋,兩個下貼袋,有風帽、護膝,中腰有抽帶;女士兵大衣樣式與男士兵同。面料為65/35滌棉卡其布;顏色和防寒層與尉官棉大衣同。
  • 紅色基因代代傳,韶關南雄這兩校更名「紅軍學校」
    中國工農紅軍廣東南雄陳毅元帥紅軍學校(蔡三朋攝)11月11日,主題為「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的中國工農紅軍廣東南雄陳毅元帥紅軍學校授旗授牌儀式在韶關南雄市舉行。水口學校正式更名,成為了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正式命名的全國400所紅軍小學之一。
  • 我軍預備役部隊穿什麼軍服,你了解多少?
    關於預備役部隊著裝問題,我軍預備役部隊自上世紀80年代組建以來,國家和軍隊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軍服管理條例》等法規和文件,對預備役官兵著裝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預備役部隊也先後經歷了5次軍服變革。預備役軍服在款式上基本保持與現役軍人相一致,通過專用臂章、肩章區別於現役軍人。
  • 紅軍長徵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蔣介石命令中央軍以追擊紅軍為名將勢力深入到之前不能控制的西南和西北地區,從而在戰爭中同時削弱紅軍和各地方軍閥的實力。中央軍薛嶽等部隊就只在後面「追趕」紅軍,卻從不進行攔截。這樣一來那些擔心紅軍進入自己勢力範圍的地方軍閥就得賣力氣阻擋紅軍,而蔣介石就可以坐看紅軍和地方軍閥拼得兩敗俱傷。
  • 我軍預備役部隊穿什麼軍服,你了解多少?【組圖】
    關於預備役部隊著裝問題,我軍預備役部隊自上世紀80年代組建以來,國家和軍隊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軍服管理條例》等法規和文件,對預備役官兵著裝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預備役部隊也先後經歷了5次軍服變革。預備役軍服在款式上基本保持與現役軍人相一致,通過專用臂章、肩章區別於現役軍人。
  • 劉全德:紅軍傳令兵變成軍統特級殺手,刺殺市長時被灌醉酒而抓獲
    這一天,一個只有14歲的小男孩來到了紅軍的駐地,他堅決要求參加紅軍,擴紅人員看著這個瘦弱的少年,不禁搖了搖頭,一來他的年齡太小了,二來因為他的身體太瘦弱了,而做一名紅軍戰士太艱苦了。但是為了不挫傷他參加紅軍的積極性,擴紅人員對他說:「小鬼,紅軍非常辛苦,有時行軍一天就要走幾十公裡,看你這麼瘦弱,你能受得了麼?我看還是等你長大了,再來參加紅軍吧!」
  • #歷史上的今天# 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陳毅是四川...
    #歷史上的今天# 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陳毅是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建國後,他曾任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 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陳毅是四川...)
  •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深遠影響
    尤其中央紅軍過廣西的19天,是醞釀遵義會議不可缺少的歷程,是挽救紅軍命運的19天,是開始扭轉中國命運的19天,是紅軍長徵精神在八桂閃爍的19天。在這19天中,紅軍不僅經歷了長徵以來的最悲壯、最關鍵的戰役——湘江戰役,而且翻越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
  • 1929年參加紅軍,1936年擔任師長,為何55年授銜時只是大校?
    要知道他早在1929年就參加革命,1936年的時候就已經擔任紅軍師長,被授予這三大勳章那是實至名歸。但令人不解的是,能在1936年就擔任紅軍師長的周時源,為什麼在1955年,只被授予了個大校軍銜?要知道和他同一時期的紅軍師長,至少都是中將軍銜,而且還有好幾位上將,就比如楊成武、楊得志、韓先楚。
  • 這雙鞋你看的是粉白還是灰綠色?到底真實顏色是什麼?
    12日下午,網友@myOffer學無國界 發布了一張運動鞋的圖片,並稱:「辦公室已經為這個炸開了,白金藍黑後的又一爭論,這個鞋到底是粉白還是灰綠?」  小編表示第一眼的感覺是灰綠。  從網友評論可以看出,真的分為了灰綠和粉白兩種「陣營」。
  •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紅軍長徵前,第五次反圍剿的傷員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大家才動身出發。紅軍長徵時,因馬匹數量有限,普通士兵只能步行。可分到了騾子和馬的將領,騎馬次數寥寥無幾。有的時候,他們讓馬背著傷員,要麼就是讓馬扛著沿途要吃的幾大袋糧食,或者會把馬借給走不動道的女紅軍用。陳毅說,紅軍隊伍裡沒有長官。
  • 軍服如何佩戴領花 領花的樣式有哪些
    軍服如何佩戴領花 領花的樣式有哪些 2020-06-04 15:15:23 來源:全球紡織網 軍服如何佩戴領花?領花的樣式有哪些?
  • 標誌服飾:07式軍服的一道亮麗風景(組圖)
    編者按  如果說軍服是軍人區別於社會其他群體的重要標誌、是國威軍威的重要象徵的話,那麼綴釘在軍服上的各種標誌服飾則是軍人光榮履歷和個性身份的無聲詮釋。  我軍07式軍服以威武莊重、陽剛俊美將中國軍人面向21世紀的豪邁、自信展現在世界的面前。
  • 193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主力開始長徵
    這一天,參加長徵的每個人並不知道,人類歷史上一次驚心動魄的軍事遠徵就要開始了,踏上徵程的每一個紅軍都將成為前所未有的英雄史詩的主人公。留下來堅持鬥爭的領導機關叫「中央分局」。最先被確定留下的「中央分局」的領導人是:項英、陳毅、賀昌、瞿秋白、陳潭秋,其他留下的高級幹部是:何叔衡、劉伯堅、毛澤覃、古柏等。這些人都明白,留下來就意味著九死一生。後來,他們領導了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遊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