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陳毅元帥在贛南三年遊擊戰爭(1934-1937)中百折不撓、絕處逢生的歷史,總結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艱難險阻、化解危局困境的成功經驗,能夠得到許多重要啟示。
信念堅定,襟懷坦蕩:就是剩下我一個人還要幹
由於國民黨軍隊的瘋狂「清剿」,紅軍遊擊隊被迫風餐露宿、晝伏夜行,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再加上「北山事件」及此後發生的幾次叛徒事件,極少數意志不堅定的人便牢騷滿腹:「革命,革命,革到大家都沒命!」「革命,革命,革得大家鑽山洞!」
陳毅聽說後,鼓勵大家坦誠交心,並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科學分析形勢,幫助大家消除悲觀情緒,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
無論是在戰鬥間隙,還是在轉戰途中,陳毅經常給遊擊隊員分析形勢,講解政策,指明前途,激勵鬥志。
關於政治形勢,陳毅講「我們現在躲起來,長期堅持,完全是保存自己,鞏固遊擊區,給時局若干影響。」「到時,抗日戰爭必然到來……我們這裡就成了一個中心。抗日戰線要加強,國民黨一定會派人來找我們合作,派軍樂隊來歡迎我們下山。」
關於革命的發展前途,陳毅和戰士們談心,讓大家知道現在處在革命的低潮時期。「但是只要剩下一個人,也要頑強堅持下去。共產黨的紅旗不能倒,遊擊隊的旗幟不能倒。革命的火種是消滅不了的,黑暗總會過去,革命必然會到來!」
關於個人,陳毅堅定地說:「紅軍的幹部戰士都應該是革命的英雄。勝利的時候要當英雄,困難的時候更要當英雄。」「我是不能走,我的任務在這個地方。我走,到上海,馬上穿起西裝,很舒服。再到西北找關係很容易,我的關係很多。但我不能走,我的任務在這裡。」「黨交給我個人的任務就是在這裡堅持遊擊戰爭,就是剩下我一個人還要幹,共產黨的紅旗不會倒,革命的火種是撲滅不了的,毛委員在井岡山時就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的火種一定會燒遍萬裡江山!」
正是因為陳毅有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才能在危局困境中生發出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才會「在革命鬥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發揮出卓越的領導藝術,以昂揚的奮鬥精神出色地完成黨交付的任務。
一個人蛻變、一個政黨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越是身處危局,越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心中的信仰,去戰勝千難萬險。
實事求是,服從中央:承認失敗並不是悲觀失望,而是政治上堅強的表現
面對挫折與失利,陳毅對形勢的判斷比較客觀準確,他認為要承認紅軍暫時的失敗,當務之急就是及早部署和開展遊擊戰爭,他還多次提出建議:「失敗就是失敗,承認失敗,還可以不失敗或少失敗些,現在要趕快部署打遊擊」,「大家穿便衣背起快槍,脫下軍裝,打遊擊去」。
面對其他領導人的錯誤主張,陳毅實事求是地指出,正是陣地戰這種死打硬拼的戰術,把中央根據地搞垮的。
他說,「承認失敗並不是悲觀失望,而是政治上堅強的表現。應當冷靜地面對現實,認真地組織這次退卻,迅速地、堅決地適應形勢,拋棄舊有的一套,實行徹底的轉變。
在政治上,要準備迎接大風暴,進行艱苦的長期的敵後鬥爭;在軍事上,要堅決分散,展開廣泛的群眾性的遊擊戰爭;在組織上,要改變我們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
陳毅在回憶當時情況時曾說,我們要保存自己,到抗戰時「我們有幾個人就可以成立幾百人的隊伍,有幾百人就可以成立幾千人的隊伍,有幾千人就可以成立幾萬人的隊伍。」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事實已經證明,當時以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為主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
這些實踐表明,越是身處危局,越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研判形勢與任務,分析和評估危局困境的根源、形式、態勢和可預見的後果。正因為黨始終保持自我批評、修正錯誤、追求真理的勇氣,才始終擁有應對危局、走出困境的力量和能力。
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我們自己很節省,而對群眾卻很豪爽
贛南三年遊擊戰艱苦卓絕,「我們的全部地盤,就是這麼幾個『島子』,但是我們有著浩瀚的海洋作依託,那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
考慮到「遊擊戰爭是長期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了避免「遊擊隊到群眾家裡,反動派就殺人、燒房子。搞久了,人民生活不下去,老百姓遭殃」,陳毅提出「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搞黃色村莊、搞兩面派」,以「爭取群眾的支援,鞏固我們與廣大老百姓的團結」。
根據陳毅這個策略,紅軍遊擊隊派了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開明人士去擔任保甲長,使其名義上聽命於國民黨,實際上支持共產黨,為共產黨辦事,此為白皮紅心的「兩面派」。
同時,在赤白交界地區建立「黃色村莊」,遊擊隊與老百姓配合默契,一個打空槍、一個假告密,使敵人確信「黃色村莊」的可靠性。「兩面派」和「黃色村莊」的策略擴大了紅軍遊擊隊的生存空間,正如陳毅所言:「敵人根本的致命傷,就是我們與群眾相結合。敵人採用種種辦法來對付我們,都是白搭。」
對於受到敵人迫害的老百姓,紅軍遊擊隊雖然自己食不果腹,但仍然盡其所能給予經濟上的幫助。
陳毅說:「那時我們有很多錢,但我們自己卻很節省,而對群眾卻很豪爽。敵人把老百姓的房子燒了,遊擊隊給錢幫他修起來;坐了班房,共產黨幫他保出來;老百姓被打死了,我們送錢去救濟。」視人民為「重生親父母」,視己為「鬥爭好兒郎」,實乃「革命強中強」。
習仲勳曾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特別是在危局困境中,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形成戰勝艱難險阻的根本力量。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是黨應對和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證。
嚴於律己,立黨為公:我們是靠政策得人心的,在百姓中的信譽,是我們的命根子
大家都知道,陳毅生活儉樸,多次提出反對遊擊隊某些領導同志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作風。尤其是陳毅第五次反「圍剿」時大腿坐骨負傷,長期風餐露宿傷口時常復發,一路上咬緊牙關堅持行軍。
但他沒有多花一分錢治傷,僅靠一盒萬金油鎮痛。當警衛員勸他花錢買一點好藥治傷時,他總是搖搖頭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錢一定要花在該花的地方。我的腿在突圍前,黨中央給我用最好的藥,軍委周副主席親自關心給做手術,已經花了組織上不少錢了。現在,腿已經好多了,能堅持就不要亂花錢嘛!」「錢是人民的財產,拿到錢不浪費、不私用、不自由支配。」
儘管部隊內部困難艱苦,紅軍遊擊隊卻始終嚴守革命紀律。有一次,交通員給南雄縣遊擊隊送來上百套單衣,說是委託大塘圩縫紉店胡老闆做的。陳毅問給錢了沒有。交通員說:「財佬的錢,我們用了就算了。他一個資本家,也不缺這200塊銀洋。」
陳毅聽了立刻嚴肅地說:「同志,這可不光是錢的問題,是黨的工商業政策。我們是靠政策得人心的,在百姓中的信譽,是我們的命根子!」
他派交通員把200塊銀洋裝在毛竹裡給胡老闆送去。胡老闆誇讚說:共產黨遊擊隊講信譽,確實信得過!
這些實踐啟示我們,危局困境是對黨的自身建設的考驗,沒有什麼外力能夠打倒我們黨,能夠打倒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只有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增強應對和化解危局困境的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堅強領導核心。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王雪竹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