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百態:史達林死了,有人歡喜有人不安

2020-11-2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62年前的今天,史達林死了。

       他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的最高領導。在任期間,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發動「大清洗」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領導蘇聯紅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造就蘇美爭霸的冷戰局勢。

       就是這樣一個人,聽聞他的死訊,蘇維埃的人民作何反應?史達林2013年3月5日,俄共主席久加諾夫在史達林墓前獻花。

會議代表們:除了莫洛託夫,其他人都為此鬆了一口氣

       史達林中風了,不省人事躺了5天,死於1953年3月5日。如果第一天就把醫生請來,他可能還有救。但在醫生事件的恐慌之中,史達林小圈子裡沒人敢自作主張。史達林的私人醫生曾說他需要休息,反而被上了酷刑。如果史達林從昏迷中醒來,發現床邊的醫生,可能會視召來醫生的決定為不忠的表現。這真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諷刺,史達林因自己的政治而迅速去世。

       史達林逝世的當晚,作家西蒙諾夫參與克裡姆林宮的蘇維埃領導會議,列席會議的是300名最高蘇維埃和中央委員會的成員。大家都知道局勢的嚴重,大多數代表早早來到斯維爾德洛夫廳。西蒙諾夫回憶:「我們互相知曉,互相認識,在工作場合相遇過多次。」

       我們並肩坐在那裡,互相對視,但沒人說話,沒人向任何人問起任何事。在我看來,甚至沒人覺得有開口的必要。[會議]開始之前,大廳裡一片寂靜。如果沒在那裡親自坐了40分鐘,我都不敢相信,300餘人挨得這麼近,卻能不發出一點聲響。

       最後,主席團成員入席,宣布史達林已奄奄一息。西蒙諾夫得到的強烈印象是,除了莫洛託夫,這個小圈子的其他成員都為此鬆了一口氣:這可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也可從他們的語調中聽出。

作家和他的同行們:我需要用詩歌記錄自己的情緒

       西蒙諾夫從克裡姆林宮直奔《真理報》辦公室,正與主編交談時,收到史達林的死亡通知,儘管已有預料,這一消息仍令他震驚。西蒙諾夫回憶:「我內心打了一個寒戰,自己生命中的某部分已經結束,說不清楚的新部分開始了。」那一刻,他突然覺得,需用詩歌來記錄自己的思緒。他不知道是否寫得出,但他確定自己無法做其他任何事。他回到家裡,開始動筆:

       我寫了最初兩行,突然,出乎意外地,一下子淚流滿面。我現在仍可否認,因為我並不喜歡眼淚,不管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但只有那些眼淚,才能正確表達我當時經歷的震撼。我哭,不是因為悲傷,也不是因為對死者的遺憾。它不是多愁善感的眼淚,而是震撼過後的眼淚。發生了一場革命,其影響如此巨大,必然有身體上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沉澱成了俘獲我幾分鐘的痙攣哀泣。       

       西蒙諾夫後來與同行們交流,發現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許多人追隨他的榜樣,寫下對史達林死亡的衷心哀悼。看起來,以廣為不同的方式經歷史達林統治的人,都感到震驚和悲傷。史達林去世的當晚,西蒙諾夫寫道:

       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難忍的痛苦和悲泣,

       無法用詞句來敘述

       如何為你哀悼,史達林同志!

       20世紀30年代背棄自己家庭的「富農」之子特瓦爾多夫斯基寫道:

       在這大悲痛時刻

       我無法找到哀辭,

       來充分表達

       全體人民的損失……

       甚至在大恐怖時期入獄兩年的奧莉加•貝戈爾茲,也為虐待自己的人寫下輓詩:

       我們的心臟在出血……

       我們自己的最親愛的人!

       抱著你的頭顱,

       全國都為你流下斑斑淚痕

普羅大眾:整個蘇聯都能感受到內心的精神痙攣1953年3月6日,基輔高爾基坦克工廠舉行悼念儀式。

       向大眾公布史達林死訊是在3月6日,3天後舉行葬禮。當中這段時間,他的遺體停放在紅場附近的圓柱廳供人瞻仰。前來表示敬意的真是人山人海,首都的中心擠滿了來自蘇聯各個角落的送葬者,數百人死於踩踏事故。西蒙諾夫中選擔任史達林遺體的護衛,有機會觀察普通百姓走過遺體時的反應。他在3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

       我不知如何準確地描述現場—如何以文字表達。並非每一個人都在哭喊,也並非每一個人都在抽泣。但不知何故,每一個人都展示了深刻的情感。大家排隊走過,第一次看到靈柩中的史達林的一剎那,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某種精神痙攣。

       這種「精神痙攣」,整個蘇聯都能感受得到。馬克•拉斯金沒有理由熱愛史達林,但聽到死訊時仍泣不成聲。他為自己的感傷感到驚訝,歸因於史達林曾在他的生活中發揮了巨大影響:

       我成年後的時光都在史達林的陰影下度過的—列寧死於1924年,當時我16歲—我所有思想,都是在史達林時代形成的。我等待他的指示,所有的疑問向他提出,他也給了全部的答案,既簡潔,又精確,沒有絲毫的懷疑餘地。

       在拉斯金的同齡人或更年輕的人眼中,史達林是他們的道德基準。不管他們在史達林統治下的際遇如何,在他去世後,一定會有迷失感,其自然反應就是他們的悲傷。

       有些大恐怖的受害者也對史達林的死亡感到真正的悲哀。季娜伊達•布舒耶娃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淚流滿面,儘管她丈夫於1937年被捕,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卻在阿克莫林斯克勞改營度過。女兒安吉麗娜追憶母親那一天回家時的情景:

       母親、姐姐、外祖母,她們都哭了。外祖母說,如果死的是自己,而不是他,豈不更好。她比史達林大4歲,熱愛他,經常給他寫信。她認為,允許自己寫信給女兒[身處勞改營]的是史達林,從而使得全家破鏡重圓……外祖母不斷地說:「如果我死,他活,豈不更好。」我沒有反駁—我也熱愛史達林。但到今天[2003年],我只想對她說:「外祖母,你都在說些什麼呀?」她自己承受這麼多苦難:女兒被捕,外孫女被送進孤兒院,女婿遭槍決,作為神父的丈夫也受迫害……但她卻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史達林。

大恐怖的受害者:史達林死了,我們因幸福而哭泣

       但對觀念在早年即已形成的老一輩人來說,史達林的死亡同樣可以成為歡慶的理由。

       斯韋特蘭娜•斯比特涅娃1937年出生於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的巴爾瑙爾。父親在她出生之前即已被捕,槍決於1938年。母親來自鄂木斯克,1917年之前她的家人一直在那裡參與社會民主運動。母親的16名親屬在大恐怖中被捕,除了斯韋特蘭娜的外祖母,其餘的要麼被布爾什維克槍斃,要麼在勞改營喪生。斯韋特蘭娜對此知之甚少,從小就學做蘇維埃的模範女生,像所有女生一樣,熱愛史達林。宣布他去世的那天,她從學校回來,頭髮上系有黑色緞帶,學校裡辦的哀悼儀式—孩子們以棕櫚葉和白色百合花裝飾史達林的肖像—深深打動了她。她回憶:「我們全都哭了,認為這已是世界末日。」回家後,斯韋特蘭娜爬上屋頂,那是她喜歡獨處的地方,結果發現外祖母也在那裡:

       她坐在那裡,靜靜地哭,以我從沒見過的方式劃十字。看到我哭腫的眼睛,她說:「別擔心,親愛的,我因幸福而哭。因為他殺了我的家人:兒子、兄弟、丈夫、父親—史達林把他們都殺了—只留下我和你母親。」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些。然後,我們兩人坐下來一起哭,既為歡樂,也為悲傷。

史達林死了,卻並不意味著擺脫恐懼供人瞻仰的史達林遺體

       對絕大多數蘇維埃人民來說,無論史達林的死亡意味著什麼,卻都不是擺脫恐懼。事實上,反而可能增加他們的恐懼,不知道未來將有怎樣的災難。娜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講述了她與她的裁縫的對話,那是少數幾個與她分享感受的人之一,時間在史達林去世後不久。

       我問她:「你嚎叫什麼呀?他究竟給你帶來什麼?」她解釋,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已學會了如何與他相處。現在怎麼辦,又會發生什麼,誰能知道呢?事情可能變得更糟……她有一定的道理。

       鮑裡斯•德羅茲多夫與父母同住在馬加丹;父親曾是別爾津的親信,1951年獲釋於勞改營。鮑裡斯回憶:「史達林去世時,大家都嚇壞了,父親也在害怕。人們擔心貝利亞將上臺,大家都怕他。與古拉格系統相連的是貝利亞和內務部,而不是史達林。很多人還以為史達林根本都不知道勞改營的真相。」

       維拉•布拉金的母親崇拜史達林,即使自己作為「富農」遭到流放,即使丈夫徵入勞動大軍累死於1944年。維拉回憶:「史達林去世時,母親並沒摘下他的肖像,仍掛在牆上,緊挨父親的照片。」在村民大會上:

       每個人都在哭泣……人們將史達林與戰爭的勝利、物價的降低以及配給供應的終止連接在一起,認為生活將會慢慢好轉。現在則擔心,將會變得更糟。蘇聯農業集體化時期的宣傳畫

       許多農民產生類似的焦慮。「富農」的女兒克拉夫蒂婭•羅別爾尤娃回憶:「戰爭期間,我們的生活變得異常困難。但在最近幾年[史達林去世前],生活有所改善。史達林逝世時,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大家都很害怕。」她是在勞動大軍中度過戰爭歲月的,然後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附近的集體農莊工作。

       擔心史達林的去世將導致新一輪的大規模逮捕,使許多家庭坐立不安,尤其是曾在大恐怖中失去親人的家庭。埃爾加•託爾欽斯卡婭記得:

       我們家的普遍反應是,「接下來會是怎樣?」我們害怕政府,不知道應該期待什麼。我們提心弔膽,它可能以更多的逮捕來報復史達林的死亡。

       等到「醫生事件」被揭露為政府的向壁虛造,恐懼氣氛才開始減弱。揭示真相的決定似乎來自貝利亞,3月5日接管權力的「集體領導」以他為首—他不贊成反猶太主義運動,如果確實發生了「醫生事件」引起的國安部清洗,他自己會是潛在的受害者。儘管安全警察的出身使廣大民眾對他心懷恐懼,貝利亞卻是某種意義上的政治改革家。他想廢除古拉格系統(以經濟效率低下的理由),結束蘇維埃警察的酷刑,扭轉烏克蘭西部、波羅的海地區、東德的蘇維埃化,剷除蘇聯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他認為,這樣一個計劃將為自己的獨裁統治贏得廣泛的支持。4月4日,貝利亞取消對「醫生事件」的調查。《真理報》宣布,「不正當調查」的負責人已經被捕,將承擔「刑事責任」,但大眾的輿論五花八門。根據《真理報》收到的工人來信樣本,許多人繼續相信:權力機構的幕後仍有「難以捉摸的敵人」;醫生的平反本身就是「猶太人影響」政府高層的標誌(「史達林同志不在了,我們的政府就向猶太人低了頭」,等等)。但也有人激怒於對猶太醫生的惡意中傷,要求對不公正的逮捕作出解釋。

       對託爾欽斯基家來說,「醫生事件」的結論是巨大的解脫。他們視之為強有力的證據,所有的「敵人陰謀」都是國家捏造的,不必再擔心新一波的逮捕。埃爾加逃脫恐懼的羈絆,信心大增,開始仗義執言,反擊一直欺負自己的人。埃爾加在列寧格勒的民族博物館擔任助理,有一個資深同事,名叫瑪麗亞•涅斯捷羅娃。她是狂熱的史達林主義者,又是「可怕的反猶太主義者」,極力支持「反世界主義者」運動,舉報了博物館數十名猶太員工,其中有些因此被解僱。在「醫生事件」的集體歇斯底裡之中,涅斯捷羅娃對猶太人的指控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譬如,她告訴大家,猶太醫生接生的嬰兒都呈藍色,就是因為他們的血液已被猶太人吸走。埃爾加明白,與顯然憎恨自己的涅斯捷羅娃爭執,毫無意義;她更害怕失去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保持沉默,寧願退避三舍。「醫生事件」的真相暴露出來之後,埃爾加一改常態,起而與她針鋒相對:

       我打開天窗說亮話,挑明她是在胡言亂語,她講的一切都是鸚鵡學舌,來自排隊購物者的八卦……瑪麗亞開始威脅我:「你知道我的厲害嗎?你給我閉嘴!」然後,我不知從哪裡找到回嘴的勇氣:「得了吧,別威脅我,我根本就不怕你。」

       為史達林的死亡而感到喜悅的人,大多過于謹慎,不會在公共場合流露,任何的高興必須遮掩起來。克拉斯諾達爾城的工人季娜伊達•貝利科娃回憶,史達林去世時,鎮上的許多知識分子,包括醫生、教師甚至黨幹部,都難以掩飾自己的興奮。「克拉斯諾達爾城的追悼會更像一個節日,他們擺出悲傷的面孔,但眼中卻閃爍著興奮,互相打招呼時卻有微笑的暗示,他們內心的喜悅昭然若揭。」

       

       (以上選自《耳語者:史達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2014年9月。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史達林是怎麼死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發現狀況的警衛迅速通知蘇聯高層領導人,但是直到第二天下午,醫生們才被叫到孔策沃別墅,而這七八個小時的時間裡,蘇聯的高層領導人一直圍繞著史達林周圍,啥都沒幹。
  • 為何有人說真正的蘇聯紅軍在1942年之前就已陣亡,現在的只是野獸
    二戰的時候,有一位蘇聯軍官曾說過:「真正的蘇聯紅軍在1942年之前就已經陣亡了,現在的只是被驅趕的野獸」。有人說這是朱可夫元帥的說,還有人說是一名南拉斯夫的軍官說的。總之,這句話將當時的蘇軍進行了比較犀利地描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大清運動,蘇聯紅軍損失慘重。
  • 「冷酷無情」的史達林,得知兒子被抓,拒絕交出納粹換回兒子
    ▲秦始皇 而蘇聯的史達林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有人喜歡他,覺得他做事果斷、非常有才華,帶領著蘇聯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也有人厭惡他,說他是一個殘忍的人,沒有同情心。儘管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這並不妨礙史達林對蘇聯多年的統治。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他怒視著這位中將,心想史達林派出這樣一些不懂戰爭、不懂外交禮儀的愚蠢傢伙真是有損蘇聯的形象!丟人!口口聲聲說是社會主義陣營的事業,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那麼為什麼蘇聯不出兵呢?中國出兵難道還不知道怎麼打嗎?還需要你們來指揮嗎?說我是大傻瓜,聽你們的才是大傻瓜!我們中國革命吃你們欽差大臣的虧還少嗎?王明說要聽蔣介石的,我們能聽他的?米高揚說要與蔣介石劃江而治,我們能聽他的?
  • 史達林的三條走狗,最終都是什麼可恥下場?
    但亞戈達的罪行也被開始曝光,基洛夫的死越來越可疑。迫於形勢,1937年3月18日,亞戈達的一幫工作人員(主要是各部門領導)被逮捕了。隨後,史達林把亞戈達推上被告席並指控他殺害了基洛夫。亞戈達在被告席上的出現轟動了整個世界。正是這個亞戈達,豢養一大群醫生,以便將那些他不敢殺害的人「醫死」。
  • 歷史上史達林為什麼要毒殺列寧哪?列寧為何要找史達林要毒藥呢!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史達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 ,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喬治亞人, 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 為比毛澤東高 拍照耍花招--史達林形象包裝內幕
    蕭士塔高維奇說,史達林是個貌不驚人的普通人。  被認為是俄羅斯音樂巨人的季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見過史達林,也和他談過話。沒見他有什麼魔力。他是個貌不驚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頭髮略帶紅色,滿臉的麻子,右手明顯地比左手瘦小,他總是藏著右手。他的相貌同無數畫像上的樣子一點也不像」。1935年6月,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應邀訪問蘇聯。
  • 毛澤東與史達林之間的「君子協議」
    > 沈志華:為這件事兒,那我就在琢磨啊,毛是因為什麼事兒跟赫魯雪夫翻臉,後來我找到這個原因了人民公社,因為從1957年的時候,毛澤東就是幫助蘇聯處理了波匈事件以後就是原來史達林活著的時候,曾經跟毛澤東兩個人有一個君子協定,就是歐洲的革命蘇聯人管,亞洲的革命中國人管,就是中共負責,像朝鮮、越南、印度支那,這些亞洲的革命都歸你們管,這是劉少奇當時去訪問莫斯科的時候,跟史達林談的。
  • 二戰時首位蘇聯女英雄,18歲時被德軍絞死,史達林說一句霸氣的話
    二戰中,蘇聯頂住了德國強大的進攻,最終成功打破了德軍速戰速決的幻想,並且最終打敗德國,首先攻入柏林,取得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勝利。俗話說的好,在戰爭年代,最容易湧現出民族英雄,其中在蘇聯的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有一個女性民族英雄,深受蘇聯人民的愛戴,這便是卓婭·科斯莫傑揚斯卡婭。
  • 熱愛玉米的赫魯雪夫,給蘇聯留下滿地「爛雪泥」
    有人據此說這是史達林時代幹部們貪腐的證據,實際上這筆獎金是有下發規定的,既不是貪汙,也不是腐敗。至於說是否脫離了群眾,當時蘇聯工人們除了工資外,也是有額外勞動獎金的,很多情況下也是基礎工資的三四倍,所以這在當時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而赫魯雪夫在1953年五月下發文件,要提高幹部待遇,不僅是增加金額,而且還是要把領取幹部獎金和福利的範圍擴大,包括家屬也可以申請。
  • 若此人沒死,史達林就沒什麼機會,列寧:他的死,讓我們損失巨大
    在蘇聯近現代歷史上,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例如列寧、史達林、 託洛茨基、加米涅夫、赫魯雪夫等,這些人都在蘇聯的政治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有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以他的才能原本應該大放光彩,卻在34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對此列寧甚至惋惜道:「他不在了,對蘇維埃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以後要另外組織一個幾十人的機構才能完成他一個人的工作。」
  • 蘇聯1941年冬季閱兵堪稱奇蹟,背後的悲壯卻超乎人們所想
    列寧作為一位傑出的領導人,帶領布爾什維克們建立並捍衛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逝世後,他的遺體被安放在特質的棺槨中,這讓他見證了歷史,也能夠讓他看到蘇聯的政客與將軍們帶著國家一步步走向興盛。然而,同樣作為具有巨大影響力的蘇聯領袖史達林,待遇就差許多了。
  • 夢到有人死了是什麼意思 夢到有人死了是什麼意思
    夢到有人,夢到他人死亡,夢到有人追求我,夢到被追殺 一直逃跑夢到有人,夢到他人死亡,夢到有人追求我夢到有人,夢到他人死亡夢到有人準備考試的人夢見有人叫我,意味著往南方考場有利,否則不利,未能如願。
  • 1943年邱吉爾生日宴上,是誰讓史達林、羅斯福等三國首腦倖免於難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蘇、美、英國首腦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主要討論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當時德國的密探和間諜千方百計跟蹤邱吉爾的行跡。希特勒曾下過一道死令:「無論如何要幹掉邱吉爾」。大批的納粹特務已聚集到德黑蘭。
  • 鄭爽退出了《追光吧哥哥》,這下好了,有人歡喜有人愁
    鄭爽這兩年來爭議挺大的,尤其是在她直播帶貨翻車之後。
  • 蘇聯又為何毫無防備
    史達林、莫洛託夫和裡賓特洛甫通過兩次會談,並正式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此後蘇聯和德國進入了第二段「蜜月期」。 二、小鬍子的野望 不過條約是籤訂了,但柏林的小鬍子希特勒並不是很信任蘇聯,他總覺得史達林隨時可能會打過來。有意思的是,不僅僅是他這麼想,莫斯科的大鬍子史達林也是這麼想的。
  • 德軍該團殘殺18歲蘇聯女兵,史達林:絕不接受其投降,全團一律格殺
    23:26:46 來源: 嘉欣講娛樂 舉報   對於殘暴的敵人,就應該施以嚴厲的處罰,這點蘇聯人應該是做得比較到位的
  • 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美軍離得那麼遠,況且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也已經空前加強,所以史達林完全可以對此置之不理,或者說提出更有利於蘇聯的分界線,比如「三七線」「三六線」之類的。 但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的是,史達林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16日,就回復杜魯門並表示了同意,「基本不反對命令的內容」。
  • 為何說俄羅斯根本不可能重現蘇聯的巔峰?
    而俄羅斯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是紅色帝國蘇聯,具體來說就是二戰結束後。 蘇聯作為列寧苦心孤詣的傑作,以及推動全球無產階級革命的起點,是15個大小蘇維埃政權組成的聯邦,但隨著列寧去世後史達林的領導,蘇聯內部也出現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 1953年蘇聯援華,為何1958年中蘇反目?毛澤東的堅持
    01 史達林時代1949年12月21日,史達林70歲生日,此時的新中國剛剛建國不久,南方諸多省市還在發生著零星的戰鬥,西藏、四川、海南三省甚至尚未完全解放,爭取社會主義陣營老大哥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的支持和援助,成為新中國的當務之急。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登上前往莫斯科的專列,前往蘇聯,為史達林祝壽,這是毛澤東生平的第一次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