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2020-11-30 騰訊網

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我們先說一說

「三八線」

的歷史,它是如何一步步見證了南北朝鮮分裂的過程。

「三八線」指的是北緯38度線,它不光穿過了我國的石家莊、太原這些地方,也十分巧合地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致相同的南北兩部分。

這本來就是一條普通的地理分界線,橫穿朝鮮半島,長度大約

300公裡

,基本等同於從上海到南京的距離。

它截斷了半島上的

12

條河流、

75

條小溪流,穿過了

181

條小路、

104

條鄉村土路、

8

條高級公路,以及

6

條南北鐵路線。(援引《韓戰中的美國陸軍》)

所以說,不論是從行政管理角度,還是經濟發展角度,這條線都是極其不適合當分界線的。

但是,當人們後來賦予了其特殊的軍事和政治意義時候,它的價值和意義,就已經上升到了頂端。

最早從軍事上利用這條地理分界線的,是日本人和沙俄人。

他們分別於1894年甲午戰爭和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向對方提出了以此為界,「分而治之」的想法,只不過這兩次倆人都沒談攏,因此也就作罷。

直到後來二戰的時候,日本人把駐守在朝鮮半島的兵力,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兩個獨立的指揮體系,三八線以北歸關東軍指揮,三八線以南歸日軍大本營總指揮,這就賦予了「三八線」以特殊的軍事意義。

三八線附近巡邏的朝鮮士兵

不過這還不至於在政治上分割朝鮮半島,直到美蘇介入朝鮮半島之後,「三八線」才真正被賦予了政治層面的重要價值。

1945年日本快要投降那時候,根據《雅爾達協定》(全稱《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蘇聯出動了

150萬

紅軍,強勢進攻中國東北和北朝鮮的日本關東軍。

美國人對此是「喜聞樂見」的,畢竟當時美國太平洋戰爭的核心,是在日本島上面,況且美國人當時預估的是,半島上的戰爭還會比較焦灼,紅軍和關東軍得廝殺好一段時間。

只不過真打起來的時候,情況變化可太快了。

關東軍出乎意料地「不堪一擊」,蘇聯紅軍戰鬥力十分驚人,如入無人之境,從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到8月10日紅軍就已經佔領了朝鮮的雄基港,一周時間消滅了幾十萬關東軍,形勢變化非常快。

面臨這樣突發狀況,美國人坐不住了。

蘇聯一路向南,可能很快將佔領整個朝鮮半島,而當時距離半島最近的美陸軍,還遠在

600英裡

外的衝繩島,一時半會兒根本趕不過來。

萬一蘇聯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這情況是美國人很難接受的,於是,精明的美國人這時候提出了一個緊急方案。

時間大概是在1945年8月10日左右,幾個美國高級官員,比如當時助理國務卿鄧恩、陸軍部主力部長約翰·麥克羅伊等,他們合謀提出了一條阻止紅軍南下的

「三八線」

,建議美蘇以此為界,分開接管半島上的日軍。

然後,這個方案很快就得到了總統杜魯門的批覆同意,並於8月15日提交到了史達林這裡。

邱吉爾、杜魯門、史達林

事實上,在當時的條件下,美軍並沒有多少跟蘇聯「討價還價」的籌碼和資本。

美軍離得那麼遠,況且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也已經空前加強,所以史達林完全可以對此置之不理,或者說提出更有利於蘇聯的分界線,比如「三七線」「三六線」之類的。

但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的是,史達林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16日,就回復杜魯門並表示了同意,「基本不反對命令的內容」。

這裡就有個問題,史達林為何如此輕而易舉地,就把幾乎到嘴的「肥肉」分給了美國人?

事實上,作為一名資深的政客,史達林作出這個決策,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蘇聯人的利益從沒有被放棄過。

簡單來說就是,史達林同意把「三八線」以南讓美軍接管,同時又提出了把「三八線」向東延伸的額外條件。

也就是說,「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可以劃歸美軍接管,但與此同時,同樣位於「三八線」以北的日本海域,比如

千島群島、北海道北部

等,也應該歸到蘇聯人來接管。

而且史達林還在回復的內容,特意十分強調了這個額外條件,「如果俄國軍隊在日本本土的任何部分沒有佔領區,俄國輿論就會大譁」,最後還以威脅的口氣說了句,「我迫切希望上述的話中的意見,不會遭到任何反對」。

(援引自蘇聯外交部前引書以及《韓戰(中共軍參戰及聯合國軍重新反攻)》)

這是美國人完全沒有料到的事情。

只不過,史達林明顯低估了美軍對於日本志在必得的決心,朝鮮可以不要,但是日本本土是勢在必得的。

8月18日,杜魯門回復史達林,千島群島可以給蘇聯,但是北海道北部是美軍不能放棄的。

後來,史達林雖然下令紅軍強行進入北海道北部,但是遇到了美軍的強烈反對,身在東京的麥克阿瑟甚至放狠話,沒有我的許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就將立即逮捕所有蘇聯駐日代表團全體人員。

網拍真實「三八線」附近

就這樣,史達林原本設想的計劃沒能實現,北海道沒戲,南朝鮮也被「白送」給了美軍,事已至此。

「三八線」,一條原本很普通的地理分界線,就這樣成為了美蘇「分庭抗禮」的界限,也為之後的朝鮮民族分裂,深深地埋下了一顆種子。

相關焦點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韓戰,儘管慘勝,卻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記住了一個絕對惹不起的國家,那就是中國!當美國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扔下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之時,就已經成為全球軍事霸主,手握核彈大殺器,捨我其誰!然而,卻在5年後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威風掃地,顏面盡失,倍感恥辱!
  • 1953年為何籤訂停戰協定?毛主席想繼續打,蘇聯朝鮮不想打了
    籤訂停戰協定的彭德懷正是這一停戰協定的籤訂,標誌著歷時三年之久的韓戰,終於落下帷幕,朝鮮半島基本恢復戰前形勢。作為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絕對主力,中國人民志願軍基本達成了自己「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目的。在取得殲滅聯合國軍109萬輝煌戰績的同時,還成功的將美國隔離在三八線附近。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1950年6月25日,震驚世界的韓戰爆發,數十萬朝鮮人民軍全面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起了猛烈進攻。面對裝備精良的人民軍,李承晚政府一潰百裡、丟盔棄甲。6月27日,美國杜魯門政府突然命令第七艦隊開進海峽,阻撓我國統一大業,瀕死的蔣幫政權起死回生。
  • 把韓戰打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蘇:不!我們不約!
    1950年6月25日,震驚世界的韓戰爆發,數十萬朝鮮人民軍全面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起了猛烈進攻。 關鍵時刻,麥克阿瑟冒險在9月15日於仁川發動搶灘登陸並獲得成功,將朝鮮半島攔腰截斷,隨後人民軍陣線迅速潰敗,聯合國軍則在南北合圍後進抵三八線,韓戰局勢瞬間逆轉。
  • 海外版望海樓:朝鮮半島的死結如何打開?
    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16日上午,朝鮮試射一枚飛彈,但韓國軍方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證實試射以失敗告終。   而在「三八線」南側,數十萬美韓軍隊正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與此同時,美國動用戰斧式巡航飛彈襲擊敘利亞目標,向阿富汗「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投放「炸彈之母」,兩則行動均被認為有警告、震懾朝鮮之意。美國航母突然改變航向,開向朝鮮半島,川普更是在推特上發言,稱其為「無敵艦隊」。
  • 韓戰,到底是哪個國家挑起來的?多年後俄羅斯給出了答案
    至今,朝、韓雙方依舊堅持是對方先進攻,可朝鮮的說辭卻一直被外界質疑。2009年,俄羅斯解密了一份絕密檔案:金日成多次向史達林表示,他要以「軍事方式」統一全國。
  • 美二把手緊急到訪三八線關注朝鮮問題 這一國卻在背後扇風點火另有...
    關注全球大眼界關注小軍熱辣點評導讀:朝鮮問題一直是美國政界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朝鮮頻繁試射飛彈的矛頭就是直指美韓聯盟,面對自己親兒子韓國所遇到的一系列麻煩事,美國終於在最近站了出來,據國內媒體報導,美國副總統彭斯與當地時間04月17日早10時許,乘直升機抵達三八線附近的柏尼法斯軍營
  • 金日成曾救助林彪於生死存亡間,認為朝鮮戰場中國出兵屬多餘
    後來,日本人侵入朝鮮半島,明清都出兵援助國。雖然清朝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明朝抗倭是成功的,是被再入了史冊的。1910年,朝鮮半島被日本拿下,朝鮮人民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獨立鬥爭。當時,中國也是遭到了列強欺辱,也在奮鬥著。可能是相同的經歷讓兩國聯繫在了一起,後來就出現了兩國聯手的局面。「九一八事變」過後,金日成的遊擊隊和李青天的革命軍都和我國東北義勇軍攜手過。
  • 韓戰爆發的因由,中華人民志願軍無堅不可摧,無往而不勝
    韓戰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衝突,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 美國在韓戰中多次討論要扔原子彈,最終沒扔,是心慈手軟了嗎
    美國已經在1945年7月16日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它決定拿日本來練練手。這樣,分別在1945年8 月6日和8月9日把兩顆原子彈投放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聲巨響過後,當蘑菇雲散去,日本人宣布投降,戰爭結束了。美國人一看原子彈這麼靈,不禁又驚又喜,從此將之倚為「號令四方,莫敢不從」的大殺器、大法寶。
  • 三八線附近成野生動物天堂 電視臺尋虎
    三八線界標(資料圖)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非軍事區成野生動物天堂中國網訊 據CNN報導,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長250公裡、寬4公裡的非軍事區,經過數十年的隔離對峙後,這片世界上重兵密布的地區,意外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 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 朝鮮韓國態度依然強硬
    高度複雜敏感的朝鮮半島局勢近日來持續緊張,朝鮮、韓國雙方態度依然強硬,有關各方正緊鑼密鼓地抓緊斡旋,聯合國安理會於當地時間19日召開緊急會議,對目前千鈞一髮的半島局勢進行閉門磋商。    高度複雜敏感的朝鮮半島局勢近日來持續緊張,朝鮮、韓國雙方態度依然強硬,有關各方正緊鑼密鼓地抓緊斡旋,聯合國安理會於當地時間19日召開緊急會議,對目前千鈞一髮的半島局勢進行閉門磋商。據透露,閉門磋商後可能舉行正式會議。
  • 1968年美朝「普韋布洛」號危機:差點引爆第二次韓戰
    朝鮮士兵,《鐵雨》劇照1968年1月21日晚上,來自半島北方的31名特種兵,穿過非軍事區,滲透到了韓國青瓦臺附近,企圖刺殺韓國總統樸正熙。發生在東南亞的這場戰爭,就影響了東北亞的朝鮮。同樣是南北分治,同樣分屬兩大陣營,朝鮮對於越南戰爭,應該心有戚戚焉。美國在越南大打出手,韓國也向越南派出了不少軍隊,作為美韓聯軍的對手,朝鮮似乎應該做些什麼,比如在三八線上搞點動靜,分散美國、韓國的注意力,或者迫使韓國從越南撤軍,從而間接支援北越。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在強大的攻勢下,美軍被迫向南逃跑得很快,你只要進一步一鼓作氣,指揮中朝軍隊乘勝快速南追,就能把美軍一舉從朝鮮半島趕下海去!"洪學智聽說拉佐瓦耶夫來了,也過來了。老拉很興奮,滔滔不絕,說:"達萬裡希!社會主義陣營就要勝利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就要勝利了!史達林主義萬歲!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在東方失敗了!按照蘇聯的兵團作戰要領,必須要乘勝追擊,乘勝出擊!
  • 1919年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說它是世界的分界點?
    所以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也可以說1914年發生的「塞拉耶佛事件」也是整個世界的分界點,由這場事件引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每個國家都帶來深重的苦難。也讓全球勢力版圖來了一次大洗牌,接著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如今的世界版圖和政治格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1945年是世界的分界點。
  • 美朝再逞口舌之利 朝鮮或將開啟「新道路」
    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到來之前美朝高層各逞口舌之利,令外界擔憂半島局勢年底前可能再次升溫。川普重提「火箭人」 朝方回擊「老糊塗」今年6月底美朝領導人在板門店進行歷史性會晤後,雙方在半島核問題上很快便重新陷入死胡同,遲遲無法達成共識。隨著朝鮮發出的年底期限將至,朝美雙方的「口水戰」明顯有升級之勢。
  • 韓戰也有斬首行動,志願軍小分隊奇襲打垮韓軍主力「白虎團」
    韓軍頭號主力軍首都師白虎團的由來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蘇兩國瓜分了朝鮮半島,為了打造對抗共產主義的前沿陣地,美國開始在朝鮮人中尋找合適的代理人。經過一番權衡,美國人最終選定了長期旅居美國的李承晚。1948年8月,在美國的扶植下,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李承晚成為首任總統。上任後,他立即著手組建武裝力量,準備同北方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抗。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1945年8月9日,三八線誕生,這成了日後朝鮮戰場的導火索。接著到1949年1月開始,三八線不斷爆發衝突,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有兩千多起。隨著衝突的增加,也不斷升級,1950年6月25日終於大規模爆發了。這天拂曉,朝鮮戰場爆發,不料開戰沒有多久,聯合國軍便介入。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
  • 美國進入拜登時代,朝鮮半島將開啟「新局面」
    韓國外長康京和等高官也接連推動訪美,了解拜登政府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和韓美同盟關係方面的態度。從目前各方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朝鮮半島局勢將出現較大調整。一方面,美韓同盟將會加強。文在寅對拜登強調韓美同盟的堅固紐帶和共同的價值追求。拜登則強調,將通過同盟合作來恢復美國全球領導力,他在韓聯社的文章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韓美同盟,維持對韓國的防衛承諾,不會以撤軍為由「敲詐勒索」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