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史達林為什麼要毒殺列寧哪?列寧為何要找史達林要毒藥呢!

2021-01-10 專注娛樂講解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史達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 ,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喬治亞人, 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史達林曾協助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列寧逝世後擔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任期間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放棄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同時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和哈薩克大饑荒,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縱容李森科主義,發動"大清洗"運動,大量屠殺和壓迫流放反對派領導人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1930-1953年間根據由蘇聯人民委員會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內務人民委員部等機關起訴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鎮壓,其中被判極刑(槍決)的786098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年74歲。 著有《史達林全集》。

(史達林)

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臺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史達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別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寧),僅次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斯託雷平。

1941年6月,史達林任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同年8月任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蘇聯通過擴大自己的版圖,建立起一條"東方戰線"。1941年6月22日早上4時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軍隊,發動了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在此之前,史達林已經收到了來自一些蘇聯間諜和蘇軍將領的警告,但他認為納粹德國不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在徹底擊敗英國之前就進攻蘇聯,因此沒有對同納粹德國展開本土戰爭做充分的準備。在確認德軍的入侵後,史達林擔任了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和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並於同年7月3日發表演說,號召蘇聯人民不僅要消除本國面臨的危險,還要幫助解放在德國法西斯奴役下的歐洲各國人民。在德軍的突然打擊之下,同時因為大清洗帶來的負面影響,蘇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1941年8月,由於史達林拒絕採納朱可夫的建議,下令紅軍死守基輔,結果導致蘇聯西南方面軍在基輔戰役中被德軍圍殲,納粹德軍宣布殲滅蘇軍66萬人,希特勒宣稱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

1941年11月初,德國中央集團軍逼近莫斯科城下,斯大史達林和朱可夫林堅決留在城裡組織反擊。11月7日,史達林命令蘇聯紅軍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閱兵式,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中史達林說道:"紅軍和紅海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男女遊擊隊員同志們!全世界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匪軍的力量。處在德國侵略者壓迫下被奴役的歐洲各國人民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偉大的解放使命已經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不要辜負這個使命!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我們偉大的先輩--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裡·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季米特裡·波扎爾斯基、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你們!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佔領軍!我們光榮的祖國、我們祖國的自由、我們祖國的獨立萬歲!",史達林在這次講話中提及的俄羅斯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的用意,是以俄羅斯民族主義來鼓舞蘇軍戰鬥。受閱的蘇軍部隊隨即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在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將領的指揮下,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擊潰德軍50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8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公裡至400公裡,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60多座城市。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極大地鼓舞了蘇聯及全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1942年,德軍將戰略重點放在南線。同年7雅爾達三巨頭:邱吉爾、羅斯福、史達林月,德軍向伏爾加河地區的重要城市史達林格勒發起猛攻。會戰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佔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此役被認為是二戰的轉折點。1943年11月,史達林參加了德黑蘭會議,同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等人會談,通過了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決定。之後蘇聯在對德戰爭中逐漸轉入反攻。1945年2月4日~2月11日,史達林參加了雅爾達會議,3國領導人就對日作戰條件達成協議並籤了字,根據這個協定,蘇聯要在德國投降及歐戰結束後2個月或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1945年春,蘇軍以3個方面軍250萬人的兵力進入德境。於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1945年8月8日晚,蘇聯政府向日本駐莫斯科大使聲明,蘇聯根據雅爾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宣布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一周之內,蘇蒙聯軍迅速擊潰日本關東軍。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告終。

(史達林)

1952年10月聯共(布)19大將中央政治局改組為蘇共中央主席團時,他當選為中央主席團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因腦溢血病逝。他的遺體被裝入水史達林 晶棺,安放在列寧墓中。不過,史達林的遺體只防腐保存了8年。

1961年蘇共22大通過決議:"鑑於史達林嚴重違背了列寧遺囑,濫用權力,對忠誠正直的蘇聯公民進行廣泛鎮壓,再將史達林的遺體保留在列寧墓裡是不合適的。史達林在個人崇拜時期的大規模違反法制和其他許多行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寧陵墓中成為不可能。"1956年2月,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作了秘密報告,揭開了史達林在1930年代搞肅反擴大化、搞個人崇拜以及衛國戰爭初期因缺乏警惕造成巨大損失的內幕。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面對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在蘇聯引起的政治波動,對史達林的形像進行了一定的修復,允許史達林的故鄉喬治亞修建他的塑像,1969年給史達林墓上安放了半身像,但是,勃列日涅夫反對批評和撤消1956年的蘇共二十大會議和1961年的蘇共22大會議上對史達林問題所做出的一切書面決定,拒絕將伏爾加格勒恢復名字為史達林格勒,拒絕在除了喬治亞和莫斯科以外的城市再以官方資金興建史達林雕像。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一下史達林為什麼要毒殺列寧哪?列寧為何要找史達林要毒藥呢!

1920-1921年,1921-1922年兩個冬天弗·伊裡奇身體都不好。頭痛,喪失工作能力,折磨得他坐立不安。我說不清是在什麼時候,反正在這段時間裡有一次弗·伊裡奇對史達林說,他也許會癱瘓,求史達林答應他,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幫他搞些氰化鉀來。史達林答應了。為什麼弗·伊裡奇求史達林辦這件事呢?因為他認為史達林是一個做事果斷、心如鐵石的人,再也找不到他可以求其辦這種事的人了。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軍史專家沃爾科戈諾夫出版了他的三部曲之一《列寧政治肖像》,其中也提到列寧索取毒藥的事,其中有當事人的回憶,也有解密的檔案文獻。

(史達林和列寧)

有確切記載的是1989年12月公布的瑪·烏裡揚諾娃(列寧的妹妹)的紀事。其中寫道:「1920-1921年,1921-1922年兩個冬天弗·伊裡奇身體都不好。頭痛,喪失工作能力,折磨得他坐立不安。我說不清是在什麼時候,反正在這段時間裡有一次弗·伊裡奇對史達林說,他也許會癱瘓,求史達林答應他,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幫他搞些氰化鉀來。史達林答應了。為什麼弗·伊裡奇求史達林辦這件事呢?因為他認為史達林是一個做事果斷、心如鐵石的人,再也找不到他可以求其辦這種事的人了。」

瑪·烏裡揚諾娃接著寫道,「弗·伊裡奇在1922年5月即第一次中風之後又向史達林提出了這個請求。弗·伊裡奇當時認定,他的一切都完了,便要求把史達林叫到身邊呆一會兒。這個請求很堅決,大家都不敢拒絕。史達林在弗·伊裡奇那裡確實呆了不到5分鐘。史達林從伊裡奇那裡出來後對我和布哈林說,弗·伊裡奇要求他去弄毒藥,說是因為已經到了履行以前的諾言的時候了。史達林答應了。他同弗·伊裡奇吻別後,就出來了。但是後來我們一起商量後決定,應當讓弗·伊裡奇振作起來,於是史達林又回到弗·伊裡奇身邊。他告訴弗·伊裡奇,他同醫生交換了意見,確信並非一切都完了,所以還沒有到滿足其請求的時候。當時弗·伊裡奇露出愉快的神情並表示同意史達林的意見,儘管又對史達林說:『您在說謊吧?』『您什麼時候見過我說謊』,史達林回答道。」

(史達林和列寧)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

列寧是他參加共產主義運動後的化名 ,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並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同時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870年4月22日(儒略曆4月10日)列寧出生在俄國辛比爾斯克省辛比爾斯克市(現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烏裡揚諾夫斯克市),他有俄羅斯人、摩爾多瓦人、卡爾梅克人、猶太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及瑞典人的血統。他的父親名叫伊利亞·烏裡揚諾夫,是在辛比爾斯克行政區內公內學校的督學。母親名叫瑪麗亞·烏裡揚諾娃。

1887年5月20日其兄亞歷山大·烏裡揚諾夫在彼得堡大學生物系就讀時因參加民意黨謀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行動被絞刑處死。同年,列寧中學畢業,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大學一年級時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農村監視居住,後因為其母向公家申請,列寧改流放到薩馬拉省烏裡揚諾夫,其姐夫所居的農村,但仍繼續被警察公開監視。列寧在此自學了大學法律系課程以及馬克思主義著作,特別是《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由此接受並一生堅信馬克思主義。

(列寧)

1892年,列寧寫下了其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同年,獲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學法律系校外旁聽生資格赴彼得堡參加大學畢業國家考試,獲金質畢業獎章與大學畢業證書。隨即進入彼得堡一家律師事務所從事見習律師,並參加了當地馬克思主義者組織的工人小組活動。

1918年1月14日,列寧在彼得格勒完成一次演講後,和瑞士共產黨人弗裡茨·普拉廷共同乘坐一輛汽車,在過橋時,突然遭遇12名不明身份的槍手猛烈射擊。普拉廷急忙將列寧的頭部按在座位下,而他自己掩護列寧的手卻被打得鮮血直流。事後契卡人員未能抓獲槍擊者,也未能確定殺手的身份。據後來移居國外的行刺者透露,組織這一行動的是沙科夫斯基公爵,他為這次行動贊助了50萬盧布。

1918年8月30日,列寧在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爾松工廠對工人演講後剛要踏上汽車,一位女性上前與其交談,正在列寧回答她時,一支握白朗寧手槍的手在三步遠的近距離伸了出來,接著響起了三聲槍響。第一發子彈射中列寧左肩,第二發擊中他的左胸並穿頸而過,第三發卻打中了正在與他談話的女性。列寧當即倒地不省人事。恢復意識後他拒絕前往醫院治療,此時他認為可能會有下一次暗殺等待著他,遂被迅速帶往克裡姆林宮。第二發子彈的位置很危險,醫生不敢將其取出。子彈沒有刺穿左肺,但由於血液流入肺臟,情況仍很緊急。而列寧依舊繼續工作,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此次暗殺事件給列寧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風與此有關。這次暗殺同時也引發了部分民眾對列寧的個人崇拜。

目前多數俄國歷史學者認為盲人女殺手範妮·卡普蘭是開槍射擊列寧的兇手,她是社會革命黨成員。事件發生不久後她就被契卡逮捕,卡普蘭承認自己刺殺了列寧,並表示幕後無人指使,完全是個人所為,因為列寧是「革命的叛徒」。卡普蘭於9月3日被槍決,屍體被焚毀。1938年2月,蘇聯當局曾一度宣稱布哈林是幕後主謀,後來又在1988年2月為布哈林平反。由於暗殺過程的資料記載存在諸多疑點,部分學者認為真兇並非卡普蘭而是另有其人,其中列寧的副手,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斯維爾德洛夫有重大嫌疑。

(列寧)

在此案和契卡首腦Moisei Uritsky遇刺身亡後,史達林提出了要進行「公開和系統的全民恐怖……對付那些要負責的人」。之後在莫斯科一地,列寧籤字處決了25名沙俄部長官員,765名白衛軍。據託洛茨基的回憶,列寧下令處決了沙皇一家,現在絕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支持這一說法.在1922年5月寫給莫洛託夫的信中,列寧就拆毀教堂一事寫道:「我們必須要做出讓他們幾十年不能忘記的殘暴事來……反動的教士和資產階級處決得越多越好。」歷史學家Orlando Figes認為約有八千名神職人員在這一時期被處死。

由於多年革命與戰爭,列寧的健康已經受到嚴重損害。1922年,列寧遇刺,子彈留在他的頸部,靠脊柱很近約1cm,當時的醫療條件無法安全取走子彈。直到1922年4月24日,由一位德國醫生為列寧實施手術取出了子彈[58]。1922年5月,51歲的列寧第一次中風,右側部分癱瘓,開始減少政務。12月第二次發生中風後,他被迫停止政治活動,把權力移交史達林。1923年3月,他第三次中列寧風後,直到去世一直臥床不起,也不能說話。

列寧在第一次中風以後,完成了一份遺囑並交給了妻子克魯普斯卡婭,評論了六位蘇共的高級領導人,包括:史達林、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達科夫。其中對史達林的看法是「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由於同期列寧和史達林在關於外貿壟斷和喬治亞事件問題上發生爭執,1923年1月4日,列寧又為他的口授記錄作了一個補充,是專門針對史達林的:"史達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史達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

1923年3月5日,列寧得知妻子克魯普斯卡婭被史達林辱罵和恐嚇後十分憤怒,向史達林提出絕交。史達林向列寧道歉,最終事情平息。

(史達林和列寧)

1924年1月21日莫斯科時間18時50分,列寧在戈爾基村去世,終年53歲。有90餘萬人出席追悼大會時瞻仰了列寧的遺體並默哀。視列寧為良師益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領導人孫中山聞訊後致悼詞:

「茫茫五洲,芸芸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並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艱,我丁百厄。所冀與君,同軌並轍。敵其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裡,精神往還。天不假年,與君何說。亙古如生,永懷賢哲。」

堅持反共立場的英國首相邱吉爾評論說:「俄國人民掉進泥潭苦苦掙扎,對於他們來說最壞的事情莫過於列寧的誕生,而第二壞的事情則是他的死亡。

(歷史悠久的90)

相關焦點

  • 若此人沒死,史達林就沒什麼機會,列寧:他的死,讓我們損失巨大
    在蘇聯近現代歷史上,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例如列寧、史達林、 託洛茨基、加米涅夫、赫魯雪夫等,這些人都在蘇聯的政治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有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以他的才能原本應該大放光彩,卻在34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對此列寧甚至惋惜道:「他不在了,對蘇維埃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以後要另外組織一個幾十人的機構才能完成他一個人的工作。」
  • 為比毛澤東高 拍照耍花招--史達林形象包裝內幕
    他看到史達林希望「增加」身高,特別喜好穿高跟鞋,便專門為史達林發明了一種特殊的高跟鞋,這種特製的「增高鞋」外皮巧妙地掩住了增高部分的後跟,別人根本看不出來。史達林穿上這雙靴子,往鏡子前一站,看到自己「高大的」身材,頓時喜形於色。  記者拍照時,史達林總要往前移一步,在照片上他就不會顯得比毛澤東矮。
  • 歷史上,史達林是怎麼死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史達林晚年早已經不按正規流程來管理他的紅色帝國了,他養成了靠小圈子治國的新方式,每天與他的小圈子成員見面溝通是他最喜歡的流程,但他的作息時間也與常人不一致。他每天的睡覺時間是凌晨四五點鐘,通常要睡足整個上午和下午,到傍晚的時候才起床,開始他新的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史達林的三條走狗,最終都是什麼可恥下場?
    亞戈達雖然為史達林立下了各種各樣很有份量的汗馬功勞,但他的主要「價值」卻在於殘忍地迫害史達林的政敵,一心要把殘存的反對派和列寧的老近衛軍從從地球上趕盡殺絕。而1934年12月,蘇共政治局委員基洛夫被暗殺,則引發了蘇共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清洗」。亞戈達領導了蘇聯「大清洗」的前一半。亞戈達的紅運政治鴻運,也隨之達到了頂峰。
  • 蘇聯百態:史達林死了,有人歡喜有人不安
    但在醫生事件的恐慌之中,史達林小圈子裡沒人敢自作主張。史達林的私人醫生曾說他需要休息,反而被上了酷刑。如果史達林從昏迷中醒來,發現床邊的醫生,可能會視召來醫生的決定為不忠的表現。這真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諷刺,史達林因自己的政治而迅速去世。       史達林逝世的當晚,作家西蒙諾夫參與克裡姆林宮的蘇維埃領導會議,列席會議的是300名最高蘇維埃和中央委員會的成員。
  • 毛澤東與史達林之間的「君子協議」
    就是原來史達林活著的時候,曾經跟毛澤東兩個人有一個君子協定,就是歐洲的革命蘇聯人管,亞洲的革命中國人管,就是中共負責,像朝鮮、越南、印度支那,這些亞洲的革命都歸你們管,這是劉少奇當時去訪問莫斯科的時候,跟史達林談的。
  • 「冷酷無情」的史達林,得知兒子被抓,拒絕交出納粹換回兒子
    」沒有人喜歡戰爭,戰爭帶來不只是生靈塗炭,還是人們心靈上的折磨,但是各個國家的發展,都沒有離得開戰爭的打磨。 前言: 各個國家歷史上都會存在著一些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中國的秦始皇就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皇帝,人們都說他暴躁、嗜血、殘忍屠殺平民老百姓。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要咬緊牙關打到釜山去,把慘敗的美軍趕下海去!解放朝鮮全境。不能錯失良機,停止追擊不符合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不符合蘇軍兵團作戰要領,在朝鮮戰場上不能當大傻瓜!"這位大使粗暴野蠻缺少基本外交風度的言論惹得彭總一肚子火!他怒視著這位中將,心想史達林派出這樣一些不懂戰爭、不懂外交禮儀的愚蠢傢伙真是有損蘇聯的形象!丟人!
  •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黨員幹部讀本)出版座談會在...
    5月5日上午,在馬克思誕辰197周年紀念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出版座談會」在中央編譯局召開。中央編譯局局長賈高建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央編譯局副局長魏海生主持會議。要學習就需要有適宜的讀物,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黨員幹部讀本)正是為了配合幹部學習的有關安排,適應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需要而編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最根本的東西,是它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要真正學好用好這一哲學,必須採取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便是讀原著,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原原本本地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 蘇聯在一戰後為什麼在短短20多年間從一個農業國發展成工業國?原因...
    正因如此,沙俄才會在一戰中崩潰,迅速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但就是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國際影響力和綜合國力仍排在世界前列。 二、 制度優勢無可比擬
  • 2020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九年級下冊歷史複習要點(1)
    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歷史進程漸趨國際化,世界各國發展模式則呈現民族化和多樣化,這種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統一,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複雜局面。人類社會在取得空前進步和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人類在克服戰爭與貧困,推進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中,不斷經受嚴峻的挑戰。     俄國十月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 為何說俄羅斯根本不可能重現蘇聯的巔峰?
    而俄羅斯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是紅色帝國蘇聯,具體來說就是二戰結束後。 蘇聯作為列寧苦心孤詣的傑作,以及推動全球無產階級革命的起點,是15個大小蘇維埃政權組成的聯邦,但隨著列寧去世後史達林的領導,蘇聯內部也出現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 1943年邱吉爾生日宴上,是誰讓史達林、羅斯福等三國首腦倖免於難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蘇、美、英國首腦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主要討論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當時德國的密探和間諜千方百計跟蹤邱吉爾的行跡。希特勒曾下過一道死令:「無論如何要幹掉邱吉爾」。大批的納粹特務已聚集到德黑蘭。
  • 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我們先說一說 「三八線」 的歷史,它是如何一步步見證了南北朝鮮分裂的過程。
  •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9日蘇聯政治活動家莫洛託夫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9日蘇聯政治活動家莫洛託夫出生 2013-09-04 10:1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史達林一個問題嚇死了兩位天文學家
    上世紀30年代初,史達林在蘇聯掀起「大清洗」運動。由於逮捕行動大多在深夜進行,使得許多人每當到了夜深人靜之時都非常恐懼。俄羅斯學者拉津斯基在他的《史達林》一書中曾描述了關於天文學家莫名其妙猝死的細節:「大清洗」運動時期的某一天晚上,莫洛託夫(當時是史達林領導班子的2號人物,支持史達林的集體化政策並參與領導了大清洗)和卡岡諾維奇(史達林的忠實擁護者)在史達林別墅的花園中夜宴閒談時,為天上一個星座的名稱而引發一場小小的爭論。莫洛託夫說是獵戶星座,卡岡諾維奇則說是仙后星座。
  • 此人害得蘇軍損失近百萬人,反搞得史達林不好意思處決他
    我們這篇文章要介紹的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與巴甫洛夫非常相似,最重要的是,兩人都非常看不慣朱可夫,不過相比之下,葉廖緬科更是語出驚人。葉廖緬科何許人也?此人騎兵出身,作戰驍勇,頗具膽識。二戰結束時,他是蘇軍十大方面軍司令之一;1955年,葉廖緬科晉升元帥,2002年,俄羅斯軍事學院將他評為20個戰略方向領導人中的一位,並位列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