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鑑證》:以「一桌二椅」揭秘光緒之死

2021-01-11 文旅中國

11月14日至15日,以「光緒帝死因」為題材的新編京劇《鑑證》在北京繁星戲劇村上演。該劇由小劇場戲曲領軍人物李卓群領銜其團隊歷時兩年打造,自今年9月在南京首演以來就廣受關注,亦作為邀請劇目亮相「大華大戲院·群劇場」開幕演出季。此番,該劇受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展演之邀進京首秀,演出前一個月票房即售罄。

京劇《鑑證》是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扶持項目、2019年度南京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南京市文旅消費政府補貼劇目,由南京市京劇團與李卓群工作室共同出品,也是南京市京劇團與北京京劇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後的首部作品。作為中國首部以國粹京劇呈現史學前沿課題的作品,京劇《鑑證》從「清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這一重大史學研究成果說起,講述光緒帝在死前十天裡,與歷史傳聞中有投毒嫌疑的慈禧太后、隆裕皇后、袁世凱、李蓮英的最後接觸,以及同珍妃超越生死的真摯愛情。

京劇《鑑證》由李卓群編劇、導演,馬博通、範樂新、索明芳領銜主演,張訓菘、唐談等南京市京劇團優秀演員聯袂出演。京劇《鑑證》中的六大角色——光緒、慈禧、隆裕、珍妃、袁世凱、李蓮英,都是「國民度」很高的歷史人物。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是在那個行將就木的舊時代中「掙扎求生」,沒有「臉譜化」的「好人」或「壞人」。為了演好這些角色,主演們下了很大的功夫,創排期間在導演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史料,又赴故宮、頤和園、清西陵等歷史遺蹟實地採風,深入探尋每個人物處在當時歷史環境與社會環境中做出人生抉擇的動機與心境,力求在舞臺上全面立體地還原人物的個性特質。

劇中以光緒帝離世前的最後十天說起,以「十日之變」洞見戊戌變法後晚清風雲激變的十年。全劇共分五場,通過舞臺表演與文獻實證交疊的線性敘述,逐層揭示光緒遇害的起因與過程,鋪展出晚清宮廷眾生相,展現光緒帝在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間的糾葛與掙扎,隱忍與不甘。

京劇《鑑證》還引入了「懸疑片」式的敘事風格,敘事節奏張弛有度,舞臺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指向結局真相的伏筆,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觀劇過程中,有的觀眾隨著劇中光緒與慈禧爭執而緊張捏拳,隨著光緒與珍妃生死離別而落淚,隨著李蓮英與袁世凱言語試探而發笑,隨著光緒與隆裕的臨終相慰而釋然……觀眾在觀劇過程中,既能體會回到歷史現場參與感,見證光緒遇害過程的緊迫感,更能隨著現代科學、歷史研究者的視角逐層撥開歷史塵封,體味求真之艱。演出之後,許多觀眾反映,京劇《鑑證》一改他們對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讓人不舍眨眼、不捨得放過舞臺上的每一個細節。

據介紹,京劇《鑑證》歷時兩年籌備與創作,在每一個環節做到精益求精,充分發揮出李卓群團隊「研究型」的特質。幕後主創們從兩年前就陸續進入創作,從創作之初就對全劇的定位、氣質、風格有準備和規劃,伴隨劇目創排進程。疫情也沒有讓這個劇組停下創作的腳步。疫情期間,京劇《鑑證》劇組全國首創「雲坐排」模式,劇組主創、演員通過線上集體研讀劇本和史料,以「工」抗「疫」。

特別的題材,獨特的處理,加上嚴謹的求真精神,使得京劇《鑑證》不僅吸引了熱愛戲劇戲曲的戲迷朋友,更吸引了一大批對歷史感興趣的戲曲「非粉」觀眾。北京演出現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光緒帝死因研究」課題組主持人、京劇《鑑證》史學顧問鍾裡滿也來到現場,李卓群導演攜全體演職人員與現場觀眾向鍾裡滿老師及發掘真相的研究者們致意,更使得現場湧動著對歷史、對真相、對生命的濃濃敬意。

據悉,該劇已受到全國多個藝術節、戲劇節邀請。北京演出後,還將於11月28日亮相南京「紫金京昆藝術節」、12月15日亮相上海「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張藝謀玩轉「一桌二椅」
    原標題:張藝謀玩轉「一桌二椅」  9月30日晚,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新編歷史京劇《天下歸心》在京首演。該劇由張藝謀跨界執導,他對京劇傳統道具「一桌二椅」的運用是演出的亮點,尚長榮、李鳴巖、陳少雲、史依弘等名家的表演則依舊精湛。
  • 張藝謀執導京劇《天下歸心》回歸「一桌二椅」
    這齣尚未登場的舞臺大戲建組之初便讓人吊足了胃口。  主創陣容創下近年來京劇演出之最的國家大劇院原創京劇《天下歸心》,可謂既看角兒又看導演,不論是已經78歲高齡、謝絕各方演出邀約多年的老旦名家李鳴巖,還是本已決定不再參與新創劇目的當今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的「破例」出演,就足以讓戲迷翹首期盼,更何況還有張藝謀的首次跨界執導,這齣尚未登場的舞臺大戲建組之初便讓人吊足了胃口。
  • 張藝謀京劇處女作亮相 "一桌二椅"現代手法致敬傳統
    尚長榮飾演的鄭莊公霸氣十足,而巨型的與小型的兩套「一桌二椅」也在不同場景中呼應變換。蘇巖 攝 昨晚,國家大劇院出品的京劇《天下歸心》在大劇院戲劇場與觀眾見面。該劇由導演張藝謀領銜老中青三代梨園群英合力打造,首輪演出將演至10月7日。 「一桌二椅」 現代手法致敬傳統 《天下歸心》故事取材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講述春秋時期鄭莊公摒棄前嫌,與母親重歸於好的故事。
  • 張藝謀指導原創京劇《天下歸心》 只留「一桌二椅」
    原創京劇作品《天下歸心》劇照。舞臺上只保留了京劇傳統道具「一桌二椅」。   《天下歸心》是國家大劇院繼大型京劇《赤壁》之後的又一原創京劇,編劇蔡赴朝、作曲朱紹興都是《赤壁》的原班人馬,全劇故事取材於《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表達出中國古人「血濃於水」的孝道親情和非凡智慧。不過,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導演張藝謀和劇中眾多明星大角兒才是這部新戲的最大看點。
  • 京劇《天下歸心》獻演東藝 張藝謀用一桌二椅說故事
    張藝謀首部京劇作品《天下歸心》,將從13日晚起在東方藝術中心連演3場。作為國家大劇院耗時近5年醞釀籌備的年度大戲,該劇此前已經在北京完成了首輪演出。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的部分京劇界人士,有評論家說,一桌二椅的京劇程式被完整保留,甚至被多媒體放大,張藝謀是《天下歸心》的最大賣點,演員的唱功則是整臺戲的最大看點。
  • 張藝謀跨界執導京劇 「一桌兩椅」傳達簡約美感
    由張藝謀任總導演、匯集尚長榮和陳少雲等眾多名家的新編京劇《天下歸心》,11月13日至15日將上演於東方藝術中心。這部由國家大劇院之作的京劇巨獻,也是2013年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壓軸大戲。  據悉《天下歸心》故事取材於《左轉》「鄭伯克段於鄢」,通過描述春秋時期一代賢君鄭莊公摒棄前嫌與母親重歸於好的故事,表達了中國古人「血濃於水」的孝道親情。
  • 一桌二椅「寫意」《天下歸心》
    數字版首頁 > 第C14:文化新聞·藝術 下一篇 張藝謀執導原創京劇大戲月底上演,尚長榮等老中青三代京劇名家加盟 一桌二椅「寫意」《天下歸心》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新京報 分享:
  • 神奇的「一桌二椅」,舞臺上看我七十二變!
    空格「一桌二椅」的用途廣泛,它可作為不同場合的桌椅,並通過不同的擺法和桌圍椅帔的不同色彩與紋樣,並結合其他砌末,對劇情的地點和人物關係作出表現和暗示。秦腔《花亭相會》劇照空格「一桌二椅」可以作為山、樓、床、門的代用物。比如,如《武家坡》的進窯。因王寶釧有傾身推椅入窯的身段和薛平貴唱「將為夫關在窯外邊」,這時椅子代表窯門。
  • 看張藝謀用「一桌二椅」說故事
    央廣網上海11月13日消息  張藝謀首部京劇作品《天下歸心》,從11月13日起在東方藝術中心連演3場。作為國家大劇院耗時近5年醞釀籌備的年度大戲,該劇此前已經在北京完成了首輪演出。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的部分京劇界人士,有評論家說,一桌二椅的京劇程式被完整保留,甚至被多媒體放大,張藝謀是《天下歸心》的最大賣點,演員的唱功則是整臺戲的最大看點。
  • 「看我七十二變」之戲曲舞臺上的「一桌二椅」
    為何「一桌二椅」有如此大的魅力,可以讓現代人拒絕接受全新的視覺享受而堅守傳統?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很多人認為「一桌二椅」就是指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其實不是的。在戲曲術語中,「一桌二椅」是傳統戲曲舞臺上對桌椅擺列使用的總稱呼。
  • 京劇《天下歸心》回歸一桌兩椅 一掃舞臺豪華風
    張藝謀導演京劇《天下歸心》登臺東方藝術中心  今晚起至15日,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新編京劇《天下歸心》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這也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繼去年引進新編歷史京劇 《赤壁》後,引進的又一部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京劇作品。  《天下歸心》的故事取材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通過描述春秋時期一代賢君鄭莊公摒棄前嫌與母親重歸於好的故事,表達了血濃於水的孝道親情、非凡智慧。  該劇是張藝謀首次在戲曲演出領域出任總導演。
  • 崑劇的虛擬性與「一桌二椅」
    崑劇有二個最基本的特徵,一是它的綜合性,它通過音樂、舞蹈、表演、歌唱,又通過繪畫、建築、雕塑、文學劇本等,把時間藝術樣式與空間藝術樣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綜合性之廣泛,在各種綜合藝術中是絕無僅有的;二是它的虛擬性(或稱寫意性),這和西方戲劇的寫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正好相反。
  • 《天下歸心》主打簡約 張藝謀強調「一桌二椅」
    這一次,張藝謀執導的是他的首部舞臺京劇作品、國家大劇院製作京劇《天下歸心》 。  9月2日,記者從京劇《天下歸心》媒體見面會上獲悉,該劇將於9月30日至10月7日國慶檔期登陸國家大劇院舞臺。雖因故未能到場,張藝謀也在提前錄製的視頻中表達了對進劇場看京劇的觀眾的感謝,希望「這樣的觀眾能多一點,讓京劇在舞臺上煥發它的美麗」 。
  • 京劇《天下歸心》開始排練 舞臺僅「一桌二椅」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9月2日,在北京京劇院排練廳,國家大劇院出品的京劇《天下歸心》已經開始排練,尚長榮、安平、陳少雲、楊乃彭、李鳴巖、朱世慧、袁慧琴、史依弘、張慧芳、徐孟珂、康靜、翟墨等梨園名角首次與媒體見面,講述他們心目中的《天下歸心》。導演張藝謀並沒有現身,只是通過一段視頻隔空傳話。
  • 【文化】一桌二椅
    戲臺兩邊的貼有對聯,這些對聯不僅追求對聯的藝術之美,更賦有教化作用,借戲論世,充滿哲理,寓意深刻。 舞臺上的道具幾乎不能再簡陋了,在沒有光影的年代,戲臺背景除了幻燈,多是幾塊屏幅,屏幅前,擺著一張桌子,二把椅子,空蕩寂寥。沒有擴音器,燈光有夜壺燈、汽燈和動力發電。
  • 《天下歸心》主創開藝術導賞課 一桌二椅不簡單
    京劇《天下歸心》主演尚長榮表演念白。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  國家大劇院製作的京劇《天下歸心》是繼京劇《赤壁》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新編歷史京劇作品,該劇同樣集結了強大的主創陣容,9月8日執行導演陳霖蒼,主演尚長榮、安平和史依弘做客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和戲迷朋友分享了創作過程。
  • 張藝謀玩轉「一桌二椅」(圖)
    由國家大劇院出品,張藝謀領銜執導、聚集老中青三代梨園群英的原創京劇《天下歸心》正式亮相國家大劇院。一桌二椅的巧妙舞臺運用、流派紛呈的唱腔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在兩個多小時內,讓觀眾們過足了戲癮。一桌二椅暗藏玄機演出當晚,導演張藝謀兌現了之前的承諾,為大家奉獻出一部「向京劇傳統致敬」的誠意之作。
  • 《一桌二椅-夜奔 朱䴉記》榮膺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
    導讀:《一桌二椅-夜奔》《一桌二椅朱䴉記》是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策劃、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柯軍主編、新華日報高級記者王曉映編著的姊妹書。榮念曾於1997年開創的「一桌兩椅」計劃,建立了跨越時代與國界的藝術交流平臺,共超過100位文化藝術工作者參與。
  • 柯軍:現代布景不應破壞崑劇「一桌二椅」的傳統
    「一桌二椅,你和母親兩個人怎麼坐?和父親呢?和愛人呢?」12月11日,梅花獎得主、崑劇表演藝術家柯軍做客先鋒書店,帶來一場主題為《一桌二椅,從過去到未來》的崑曲講座。
  • 「一桌二椅」的酣暢清新 「做一本最美的書」系列報導①
    「做一本最美的書」系列報導①「一桌二椅」的酣暢清新 《一桌二椅·夜奔》《一桌二椅·朱䴉記》,一本聚焦於一部由崑曲大師柯軍和世界現代戲劇名家合作的經典,一本全景再現了「朱䴉計劃在「瀚清堂」書籍設計師趙清的手中,「一桌二椅」經過設計語言的再度發現,成為創造更多可能性的書籍藝術。也許每一個發現這本以紅白為主調的書的秘密的人,都會不禁嘆道:「書原來還能這樣!」趙清的給出的回應是:「書籍為什麼不可以這樣?」這套書榮獲「中國最美圖書」獎及HKDA Global Design Awards 2016書籍類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