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興」時,唐朝再度強盛,為何還是走向滅亡呢?

2021-01-12 騰訊網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將唐朝國力推向頂峰。不過,同樣是在唐玄宗在位期間,安史之亂的爆發,一下子將唐朝從巔峰拉入谷底。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

當然,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又出現了「元和中興」的局面,也即唐朝再度強盛。元和中興是指唐朝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促使唐朝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那麼,問題來了,「元和中興」時,唐朝再度強盛,為何還是走向滅亡呢?

首先,元和(806年- 820年),是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唐憲宗在位期間唐朝出現短暫的一統,史稱「元和中興」。對於元和中興的局面形成,自然要歸功於唐憲宗李純這位皇帝了。元和元年(806年),李純剛剛即位,西川節度使劉闢就進行叛亂。在此背景下,李純繼位後剛明果斷,能用忠謀,力圖削平藩鎮割據。在位初期,李純任用杜黃裳、裴度、李絳相繼為相。

在賢臣良將的輔佐下,唐朝得以平定了四川節使度劉闢、鎮海節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三鎮,消滅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並且使藩鎮相繼降服,歸順朝廷。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自安史之亂後爆發的藩鎮叛亂問題,在唐憲宗李純在位時期得到全面的平定。一定程度上,如果唐太宗李世民能夠看到這樣的局面,無疑會感到欣慰的。

同時,唐憲宗李純這位皇帝在位時,整頓江淮財賦,以增加收入。並且,利用藩鎮間矛盾,取消宦官監軍。所以,自廣德(唐代宗)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的局面,至此大致結束,史稱「元和中興」。可是元和中興依然無法阻擋唐朝滅亡的歷史進程。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李純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後,就自以為立下了不朽之功,漸漸驕侈。任用奸臣皇甫鎛而罷免賢相裴度,導致朝政再次走向混亂。一定程度上,唐憲宗李純和唐玄宗李隆基比較相似,在取得一定成績後就開始放縱自己。正所謂「行百裡者半九十」,在事業還沒成功之前,無論你付出了多少辛酸勞動,都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

因此,唐憲宗李純停下自己的腳步,顯然會讓元和中興開創的局面曇花一現,無法長久地持續下去。另一方面,就唐憲宗李純這位皇帝,雖然平定了藩鎮的叛亂,但是,藩鎮割據的基本格局,卻沒有因此而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唐憲宗雖然平定部分藩鎮的叛亂,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造成割據的根源。唐憲宗死後,各藩鎮重又變亂或不稟朝命,且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也即不僅藩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宦官專權的問題,也繼續沿襲下去了。唐朝中後期,宦官們與藩鎮節度使們一樣尾大不掉了。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王守澄指使宦官陳弘志將唐憲宗這位皇帝悶死在中和殿。自唐憲宗之後,唐朝皇帝皆為宦官擁立,朝政日益混亂,終至亡國。

最後,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因皇位繼承問題,宦官內常侍陳弘志和王守澄合謀毒死唐憲宗,唐憲宗死,唐穆宗繼位。唐穆宗李恆這位皇帝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遊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而且,唐穆宗李恆所任宰相蕭俛、段文昌缺乏遠見,認為藩鎮已平,應當消兵。不久,河朔三鎮復叛,躲藏軍士紛紛歸附三鎮。

綜上,元和中興雖然確實讓唐朝再度強盛,但是,這種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的強盛,終究只能是迴光返照。

相關焦點

  • 數說歷史上的「中興」:最後一次中興止於甲午戰爭
    《詩·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這說的是周王室靠了選拔、任用人才,從而重新振興起來。南宋人王觀國在其《學林·中興》中,有更為詳細的解釋:「中興者,在一世之間,因王道衰而有能復興者,斯謂之中興。」那麼,究竟都有哪些中興之主呢?且待筆者一一道來。
  • 中興之主卻死於非命,唐憲宗如何失去了恢復大唐榮光的最後機會
    唐朝歷史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前期讓人熱血沸騰、豪氣沖天,各類英明帝王、文臣名將閃亮登場,共同締造了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一頁,但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帝國迅速走向了長達150年的衰亡,最終在分崩離析中碎成了五代十國。
  • 望子成龍,這位唐朝皇帝做得最好,五個兒子有三個當了皇帝!
    元和元年(806年),加封遂王。雖然一開始不是太子,但是,在惠昭太子李寧逝世後,元和七年(812年),李恆被唐憲宗冊立為皇太子。 公元820年,唐憲宗突然去世,宦官梁守謙擁立李恆登基,是為唐穆宗。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遊無度,對於天下各地的事務也不怎麼關心。
  • 大唐國力強盛,皇帝卻命不好,21個皇帝13個不得好死
    大唐國力之強盛,為歷代封建王朝之冠。秦、隋不如唐朝國運綿長,兩漢不如大唐疆域廣大,宋朝乏其雄武,大明無其文治燦然,清朝又絕無唐的開放氣魄。然而弔詭的是,這個強盛帝國的歷代皇帝們,命運卻出奇的慘。大唐共有21位皇帝(包括武則天),但竟有13位皇帝死於非命,頗是令人嘆息。
  • 秦國滅亡後為何不復國?
    比如西漢滅亡後建立了東吳,東漢滅亡後就有了著名的劉備建立蜀漢!同樣當時強盛的唐朝滅亡後,就出現了南唐這些復國勢力。那麼秦國當時那麼強大,且民心如此凝聚,為何後續秦國被滅了之後沒有人發起復國?勇猛的秦軍和執著團結的秦人都去哪了?翻閱了相關資料後,我發現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一、早起對宗族勢力的打壓秦國一直以來對宗族勢力的打壓是相當嚴重的。
  • 經過安史之亂,唐朝國力驟減,什麼原因讓它又延續了一百多年
    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文/不知庭霞金朝落【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說到在中國歷史上對於後對影響比較大的幾個朝代,毫無疑問唐朝肯定是上榜的,因為現在海外很多人都還是穿唐裝,叫中國人為唐人,還有唐人街,可以看到唐朝在歷史上是很有地位的。一般在歷史上都會把唐朝分為四個時期。
  • 為什麼遼國和金國都沒有滅亡宋朝?蒙元卻可以滅亡宋朝?
    那麼,為什麼在遼和金的時候,宋朝沒有被滅掉呢?其實,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遼和金沒有那麼大野心。在宋朝以前,中原王朝雖然也經常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比如漢朝時期的匈奴,比如隋朝時期的柔然,再比如唐朝時期的突厥等。
  • 國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要了四種動物作為彩禮,導致此國滅亡
    唐太宗繼位時,即貞觀元年,原來強盛一時的東突厥遭遇內亂和自然災害,如此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的巨大困境使東突厥很快露出了亡國之兆。原本臣屬於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北方諸部相率反叛。貞觀二年冬,叛離東突厥的北方各部紛紛推舉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
  • 裡面預測日本的滅亡是哪一年?
    在中華古代活躍著很多相術士,他們能夠根據天象,來預言國家、民族的興衰,歷史的走向。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風。不僅成功預言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登基,而且還成功推測出此後2000多年的歷史走向,裡面關於王朝的興衰,國家的災禍,甚至清代慈禧的擅權,八國聯軍侵華等都在準確的預測之中。
  • 唐朝皇帝星座一覽,金牛座哭了
    筆俠的皇帝星座系列已經說了宋、明、清三代了,今天來說說唐朝吧! 唐朝從高祖李淵建國始,到哀帝李柷禪位於朱溫止,共歷21帝,享國289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昌盛的朝代。這個朝代的皇帝都是哪些星座呢?
  • 從復國到滅亡,齊有著五十八年的時間,為何不能再次逆天改命
    齊國作為周朝最古老的諸侯國之一,即便失去「春秋五霸」的榮光,經歷了田代了姜齊,可齊國仍然是戰國七雄中強盛的國家,論國力,齊國仍可以在戰國七雄中排名穩居前三,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是魏國,然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齊國大敗魏國,魏國從此國力衰弱走向沒落的。
  • 蜀漢滅亡的最後時刻,劉禪為何選擇了投降,而劉諶卻選擇了殉國?
    在蜀漢滅亡的最後時刻,作為君主的劉禪為何選擇了投降,而兒子劉諶卻選擇了殉國呢?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認為蜀漢國小勢弱,再加上姜維的常年徵戰,蜀漢百姓早已疲憊不堪,財力將盡。於是,司馬昭便以姜維多次侵擾曹魏邊境為由,派遣鄧艾、鍾會,以及諸葛緒等三路大軍伐蜀。曹魏大軍的來襲,蜀漢採取回防,縮小兵線且聚集力量,想以漢、樂二城來抵禦曹軍。
  • 清末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一國消失一國強盛,5國走向衰弱
    八國聯軍 所謂八國聯軍侵華,一共有哪八個國家呢?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沙俄、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他們曾經憑藉著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軍事,用堅船利炮來侵略他國,那麼現在這些國家怎麼樣呢?有沒有很富有很強大? 在這八國中,五個國家走向了衰弱了,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與沙俄。
  • 從田單復國到齊國滅亡有58年,為何齊國在戰國晚期毫無存在感?
    齊國是周武王擊敗商紂王后,分封給姜子牙而建立的諸侯國,是周王朝最古老的諸侯國之一,它的封地以今日山東半島為中心,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迅速發展為東方大國,在齊桓公時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國力強盛,兵精糧足,並四處維護周朝禮儀。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這是為何?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許多皇帝面對美色,無法把持自己,在房事上過度操勞,導致英年早逝。比如漢成帝劉驁就是典型的例子。漢成帝貪戀美色,每晚都要妃子侍寢。公元前18年,漢成帝在陽阿公主家裡做客時,他被一名舞女吸引,於是帶回宮中,此後漢成帝十分寵幸這名舞女,她就是趙飛燕。
  • 為何唐朝中期以後軍紀敗壞的現象屢禁不止?兵匪不分,社稷之患
    如果一個國家的軍隊,毫無紀律,自由散漫,燒殺搶掠,那麼這樣的軍隊和土匪有什麼區別呢?在關鍵的時候,我們如何能夠保證這種軍隊來去打倒外敵,保障國家的安全呢?一個國家的軍隊,最主要的就是對國家的忠誠,在唐朝後中後期,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整個唐朝的情況急轉直下,瀕臨滅絕。在唐玄宗時期,延續了將近200年的府兵制度被廢除。
  • 輝煌的唐朝為何衰落?真的是唐玄宗的過錯嗎?
    大唐帝國無論是國內歷史還是世界歷史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國外的華人聚集地被冠以唐人街的稱呼也是由此而來。那麼在當時世界享有盛譽而又無比強大的唐帝國到底是怎麼樣衰落了的呢?難道真的是唐玄宗的過失嗎?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 南懷瑾老師: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但近代以來,為了追趕世界發展的腳步,便於和外界溝通交流,民國政府改陰曆為陽曆,並一直沿用至今,因此如今的我國有兩種曆法,在一些傳統節日期間,如新年、中秋時我們會使用陰曆,但大部分時間我國通行的仍然是陽曆曆法。而著名的學者南懷瑾先生卻提出了一個論點:如果中國要強盛起來,就必須要改陽曆為陰曆。這讓眾人很不解,陰曆陽曆都不過是記錄日期的工具罷了,用哪個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