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要了四種動物作為彩禮,導致此國滅亡

2021-01-17 叨叨歷史二三事

你肯定很好奇,這是哪國國王?在唐朝前期,邊境有很多的部落政權都以能娶到唐朝公主為榮。這個國家也不例外,這個國家是北方的一個部落政權叫做薛延陀。

彩禮能壓垮一個國家?有點誇張吧?這個故事很曲折。

不是彩禮壓垮薛延陀國王,而是前期就已經被唐朝打得找不著北,為了給自己喘息機會,以圖東山再起,無奈向唐朝求婚,結果途中又發生了意外,讓國力再次受到重創,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能說這個國王生不逢時,他的對手是他只可仰望的唐太宗,他有點自不量力。

唐太宗

這個國王叫乙失夷男,原是一個臣服於東突厥的部落政權。唐太宗繼位時,即貞觀元年,原來強盛一時的東突厥遭遇內亂和自然災害,如此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的巨大困境使東突厥很快露出了亡國之兆。

原本臣屬於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北方諸部相率反叛。

貞觀二年冬,叛離東突厥的北方各部紛紛推舉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乙失夷男心裡很渴望,但他也擔心——一旦自立為可汗,就意味著與頡利可汗勢不兩立,成為東突厥最首要的敵人,一點迴旋的餘地和退路都沒有了,所以乙失夷男不敢貿然行事。

誰知驚喜從天而降,就在他大做可汗夢的時候,一個名叫喬師望的唐朝特使居然千裡迢迢地給他送來了一道冊封詔書。

大唐天子李世民冊封他為「真珠毗伽可汗」,還賜給他象徵著權力和威嚴的「鼓纛」(巨鼓和大旗)。乙失夷男激動萬分,隨即遣使到唐朝入貢,同時登上可汗之位,宣布成立薛延陀汗國,建立王庭於鬱督軍山(今蒙古杭愛山)下。

乙失夷男

從此,薛延陀的勢力空前壯大,「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僕骨、霫諸部落皆屬焉。」(《資治通鑑》卷一九三)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乙失夷男又派遣弟弟統特勒入唐朝貢,李世民又賜以寶刀和寶鞭。唐朝與薛延陀的關係迅速進入了蜜月期。

很顯然,李世民所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他主動對乙失夷男進行冊封,承認薛延陀獨立,擺明了就是要讓東突厥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貞觀四年,李世民認為剿滅東突厥機會來到,任命大將李靖總領六路大軍,開始剿滅東突厥。

而剿滅東突厥,使得大唐名將李靖在自己輝煌的軍事生涯中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日中天的東突厥被李世民滅了,然後他又把目光轉向了西部,又開始平定高昌、吐谷渾叛亂,而薛延陀汗國卻趁機強勢崛起,雄霸漠北,麾下足足有「勝兵二十萬」,成了唐帝國北面的一大軍事強國,無疑也成為帝國北疆潛在的一大邊患。

對此,李世民當然不會視若無睹。如果不採取措施對其進行遏制,日後薛延陀必將成為唐帝國的一大勁敵。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九月,乙失夷男可汗命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轄其國的南部和北部,李世民立刻意識到這是分化其勢力的一個良機,隨即遣使冊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小可汗,看起來是優崇,其實是分化勢力。

李世民做了兩手準備,又在原來東突厥故地——設置一道屏藩,冊封右武侯大將軍阿史那思摩為東突厥的新可汗,防範薛延陀。

東突厥突然復國,這對薛延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乙失夷男心裡實在不高興。

後來得知李世民去泰山封禪,乙失夷男認為機會來了,他要給李世民顏色看看,於是帶著他的20萬人馬氣勢洶洶地來了,開始打東突厥。阿史那思摩無心戀戰,急忙讓長安求救。

他的小伎倆李世民心知肚明,李世民正等著他來呢,唯恐他不敢背叛,他背叛證明他確實有野心。

在諾真水這個地方,大唐名將李勣以六千破二十萬,而且生擒五萬,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同時也在他那輝煌的名將徵途上又書寫了傳奇的一頁。

等到乙失大度狼狽不堪地回到薛延陀時,二十萬大軍只剩下不到兩萬。這一戰打得乙失夷男魂飛破膽。臨走前,李世民又特意召見了薛延陀使者,說:

「吾約汝與突厥以大漠為界,有相侵者,我則討之。汝自恃其強,逾漠攻突厥。李世勣所將才數千騎耳,汝已狼狽如此!歸語可汗:凡舉措利害,可善擇其宜。」《資治通鑑》卷一九六

李世民像是在教育一個犯錯的小弟弟那樣,原來和你約定好,你與東突厥以大漠為界,可是你自恃強大,偏要越過大漠來侵略東突厥。李靖就幾千人馬,你就狼狽成這樣,要做一件事之前,最好先動動腦子!

乙失夷男這次老本算是是賠光了,將近二十萬將士,外加與之數量相等的戰馬,就這樣有去無回了。

他無法選擇了,決定夾起尾巴做人,向唐朝再次臣服。 起碼在薛延陀恢復元氣之前,乙失夷男絕不敢再與唐帝國為敵。怎麼表示誠意?向唐朝求娶公主。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九月,真珠可汗派遣他的叔父入唐,獻上三千匹良馬、三萬八千張貂皮和一面稀有的瑪瑙鏡,請求與唐王朝和親。

李世民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多數意見是和親比較有利,於是李世民就同意與薛延陀和親。答應將大唐的新興公主許配給真珠可汗,但是有一個條件,薛延陀必須釋放一個人——契毖何力。

契毖何力是鐵勒族契苾部落的人,他在吐谷渾戰爭中千裡追擊伏允可汗、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李世民非常賞識重用他。後來他的部落被薛延陀策反,契毖何力也被俘虜,但是契毖何力寧死不屈,忠於唐朝。

契毖何力

唐太宗開出聘禮目錄:馬五萬匹,牛和駱駝各一萬頭,羊十萬頭。為了表示誠意,真珠可汗滿口答應。

契毖何力如約被放回唐朝,可他堅決反對和親。

薛延陀暗中策反契苾部落一事,讓李世民心裡有幾分不悅。所以他實際上對這門親事也已心生悔意,只是天子金口玉言,實在不好輕易反悔。李世民有些為難地說:「我既然已經答應了,身為天子,豈可食言?」

契毖何力早已想好了對策:「臣不是讓陛下一口回絕,而是故意遷延,命夷男親自到大唐迎親,就算不來長安,起碼也要到靈州(今寧夏寧武市)。夷男必定不敢來,到時就名正言順地把這門親事推掉。夷男生性剛愎暴戾,大唐一旦不與其和親,其號召力自然減弱,部眾必懷二心。而且臣鬥膽估計,夷男已經年老,也沒有幾年好活了,只要他一死,兩個兒子爭位,其國必亂,到時候陛下便可坐而制之!」

李世民一想,有道理,於是依計而行。

可是,出乎李世民和契毖何力意料的是——乙失夷男居然來了。

他不顧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毅然帶上他的聘禮——幾十萬頭牲畜,一路浩浩蕩蕩直奔靈州而來。

這回,他也是鐵定了心要把唐朝公主娶到手。

眼看契毖何力的計策失靈,李世民也有點頭大,沒想到乙失夷男這老匹夫這麼有勇氣。如果他如期抵達靈州,李世民也只能硬著頭皮把公主嫁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乙失夷男的運氣實在是太背了。

由於薛延陀距靈州有數千裡之遙,所經之地又多為沙漠戈壁,所以儘管他一路緊趕慢趕,恨不得插上一雙翅膀,可趕到靈州的時候,還是錯過了約定的時間,而且更慘的是——他的幾十萬頭牲畜因為缺乏草料而餓死了將近一半。

李世民總算找到了藉口,於是忙不迭地下詔拒絕了這樁婚事。

乙失夷男也只好自認倒黴,帶著一肚子委屈和怨氣打道回府。三年後即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鬱鬱而終。

他一死,他的兩個兒子為爭奪汗位大打出手,薛延陀的災難來了。結果嫡出的小兒子殺了庶出的長子,自立為多彌可汗。

他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攻打唐朝。乙失夷男苦心孤詣維持了好些年的和平局面,就這麼被他兒子一朝打破了。

而薛延陀的末日也隨之降臨。

李世民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等人數路並進,大舉北伐;同時又徵調薛延陀東邊的烏羅護、靺鞨兩部落,命他們出其不意,從東面攻入薛延陀。

多彌可汗豈是唐軍的對手。逃跑途中被回紇騎兵截住。多彌的腦袋很快就被砍了下來,其領地被回紇部落全部佔據,宗族也被屠殺殆盡。

多彌一死,薛延陀各部落一邊大打出手,互相攻擊,一邊爭先恐後地遣使歸唐。多彌可汗的舊部尚有七萬餘人,共推真珠可汗的侄子咄摩支為首領,隨後自動削除可汗之號,並遣使奉表向唐朝稱臣,請求回到其舊地鬱督軍山之北。

此次北伐,唐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徵服了薛延陀,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置咄摩支這支殘餘的薛延陀勢力。

李世民針對這個問題舉行了廷議。廷議的結果,群臣普遍認為:假如保留咄摩支這個勢力,恐怕日後又會坐大,遺患無窮。

在此情況下,李世民當然沒有理由再留著這條尾巴了。他隨即派遣李世勣前往漠北,會同鐵勒九部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咄摩支自知不是對手,率部向唐朝投降了。

至此,這個繼東突厥汗國之後稱雄大漠十餘年的薛延陀汗國,終於在唐帝國的致命打擊下徹底滅亡。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漠北設立六個羈縻都督府、七個羈縻都督州,合稱「六府七州」,各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

其範圍包括今蒙古中部、北部和俄羅斯南部。

同年四月,李世民又設置了燕然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統轄六府七州。

同年八月,骨利幹部落歸附,唐朝在其地置玄闕州。骨利幹部落位於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即漢代蘇武牧羊之處,「去師最遠,自古未通中國。」

這就是7世紀的唐朝,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這就是偉大的天可汗時代。

你們對李世民創造的天可汗時代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喜歡文章更歡迎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國王求娶唐朝公主,李世民要4種動物當彩禮,國王湊齊後亡國了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會,出身皇室的公主進行政治聯姻是很正常的事。漢唐時期,常有公主被嫁到少數民族地區和親。比如漢朝的昭君出塞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都是為了政治利益而結成的婚姻。然而在太宗朝,有位可汗想娶大唐公主,唐太宗因為不想將公主嫁給他,所以向他索要了4種彩禮。
  •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天可汗的由來:唐帝國的軍事傳奇唐太宗毫無疑問是漢武帝以後最傑出的君主,而唐朝的輝煌不管是經濟、文化和軍事都集中體現在唐太宗時期,不同於隋文帝採取分化離間的方式使突厥臣服,唐太宗採取的方式要更為直接一些,就是用武力的方式來徵服。當然,唐太宗也不是沒有採取和親的時候,即便面對吐蕃擁有相當不錯的軍事優勢,但為了維護吐蕃的穩定和唐朝的統治,最終還是將文成公主下嫁給松贊幹布。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元和中興」時,唐朝再度強盛,為何還是走向滅亡呢?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將唐朝國力推向頂峰。不過,同樣是在唐玄宗在位期間,安史之亂的爆發,一下子將唐朝從巔峰拉入谷底。
  • 歷史上才貌雙全的文成公主,為何晚年要靠裝瘋活命?實情令人唏噓
    其他的王朝,哪怕強大如漢唐也不免送出和親公主,對於這些和親公主。人們最熟悉的應當是唐朝的文成公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她的結局,尤其是丈夫去世之後。文成公主生於625年,她並不是唐太宗的女兒,也不是公主。有猜測認為文成的父親是江夏郡王李道宗,此人是李淵的堂侄,不過因著正史並無記載所以也不能確定。而文成也並非是唐朝一早想好要許給吐蕃的,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被迫許的。
  • 駙馬隱瞞妻子納妾,公主提刀上門,看見小妾立馬丟刀,哭著安慰
    南康公主司馬興男,是晉明帝司馬紹和明穆皇后的長女,人如其名,她不像其他公主溫文爾雅,習書練曲,反而像個男子一般,揮刀動武,性格尤為豪爽,司馬紹和明穆皇后的長子司馬衍登基後,司馬興男就嫁給了東晉大將桓溫。桓溫,出生於312年,年少有為,又長得十分俊俏,不少女子都對他暗許芳心,不過桓溫娶了南康公主後,就不在外面沾花惹草了,是因為他獨愛南康公主嗎?
  • 經過安史之亂,唐朝國力驟減,什麼原因讓它又延續了一百多年
    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文/不知庭霞金朝落【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說到在中國歷史上對於後對影響比較大的幾個朝代,毫無疑問唐朝肯定是上榜的,因為現在海外很多人都還是穿唐裝,叫中國人為唐人,還有唐人街,可以看到唐朝在歷史上是很有地位的。一般在歷史上都會把唐朝分為四個時期。
  • 都鼓勵早婚早育,為何漢朝多是「早婚」,而唐朝多存在「晚婚」
    唐代「晚婚」現象的出現,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門第觀念的影響;其實唐朝「晚婚」現象的產生,並非是政府鼓勵、命令所致,相反,唐朝的統治者,像中央朝廷和漢朝一樣,也是在鼓勵人們早婚多生。比如唐太宗就認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就可以「申以婚交,合而為一」。
  • 漲知識|都鼓勵早婚早育,為何漢朝多是「早婚」,而唐朝多存在「晚婚」
    如唐太宗就認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即可「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太宗還曾下令地方官府,「庶人男女無家室者,並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不得抑娶」,就是說如果某地有男女一直沒有結婚,成為「剩男」「剩女」,那麼當地官府要出錢幫助這些人嫁娶。
  • 不丹國王娶4個親姐妹生10個子女,公主鳳眼迷人,王子帥氣瀟灑
    7歲的不丹現任王后佩瑪,遇到國王一見傾心,現在他們已經結為夫妻,堪稱童話故事。比起現任國王的童話故事般的婚姻,他的父親辛格國王的故事其實更具有傳奇色彩,因為他娶了一個家族的4個親姐妹,還生下10個子女,5個公主,5個王子,真是多子多福。
  • 唐朝的婚配製度為何開放?源於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
    作為一種社會共識,"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是古代兩性的道德標準。然而,在"開放性"的唐朝,女性的貞節觀相對來說比較淡薄,離婚再嫁便是常態。特別是唐朝皇室,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中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之後又強行霸佔了李元吉的妃子楊氏,還在登基之後,把她納為妃子。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時代,更是搶了自己兒子的愛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楊貴妃。
  • 此唐朝皇帝繼位時正值鼎盛時期,卻沉迷美色,陷國於大難
    武則天去世後,李顯軟弱無能,不能好好統治朝綱,導致大權旁落。韋後想要像武則天一樣把持朝政,成為第二個女皇。伺機而動的李隆基在暗地裡慢慢籌謀策劃,等待時機成熟便要搶先韋後一步,先發制人,奪取政權,免得大權旁落於別家。
  • 不丹老國王娶4個親姐妹,生下雪域高原5朵金花,鳳眼迷人真動人
    但這只是限於平民百姓,作為王室女子,那地位可就不一般了,就譬如現任不丹國王的5朵金花姐妹。現任不丹國王是個情種,只有佩瑪王后一個妻子。不過這位國王在婚前也是有過至少兩位前任的,雖然沒有都娶進門,但是和之前渲染的童話故事也是有些大相逕庭的。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像渣王子查爾斯那樣難忘舊愛呢?畢竟生在王室,可以選擇的實在是太多了。
  • 國王為狗和猴子打架,卻間接導致25萬人喪生,這是怎麼回事?
    而這位為了狗子和猴子打架的國王,正是在一戰期間登基的希臘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可惜皇位還沒坐熱乎,就被猴子「咬死」,還間接導致了25萬人喪生,怎麼一回事?一起來看看吧。事情還要從亞歷山大一世的父親康斯坦丁一世說起。1917年,一戰戰事已經到了後半場,但是希臘還是處於中立態度。
  • 西遊記十大美女排名,有妖有仙,女兒國國王美豔,嫦娥清冷
    第十名,蠍子精 蠍子精本來是西涼女兒國附近的妖怪,生得極其貌美,是遠近聞名的蛇蠍美人,並且她的法力高強,一首琵琶彈得能控人心魄。後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女兒國,被女兒國國主挽留,師徒四人本想用緩兵之計離開,沒想到卻被蠍子精趁虛而入,將唐僧攝進她的洞府。
  • 骨傲天情報:黃金公主轉種族成為小惡魔,克萊姆發瘋,王國被滅國
    其實這內容並不稀奇,因為在雅兒貝德第一次出使王國的時候王國新繼承的貴族就看上了雅兒貝德,並且大言不慚的還想娶雅兒貝德,當時還親了雅兒貝德的手,並且骨王囑咐雅兒貝德對王國一定要客氣所以雅兒貝德也就忍了,並且全程都顯得非常的客氣!
  • 此國「一夫多妻制」,三姐妹可嫁一個男人,網友:別高興得太早!
    此國「一夫多妻制」,三姐妹可嫁一個男人,網友:別高興得太早!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很多人都開始利用工作之餘去旅行,旅行成為一個非常熱潮的娛樂項目。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令很多男遊客嚮往,當地實行一夫多妻制,三姐妹能嫁給同一個丈夫,但是禮金卻有點高。在我國是古代是實行一夫多妻制,男子地位高的都可以娶妻納妾,還可以養歌妓,在古時候男子的地位很崇高,但是現如今21世紀的來臨,男女追求平等,國家也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可以真正的和自己相愛的人白首到老,對女性來說也是個很公平的改革。
  • 史書的漏洞:唐太宗如何篡改了「玄武門之變」的歷史?
    其實那句話是要告誡我們:讀史需慎重,盡信書、不如無書——但絕不等於可以不讀書。 在唐朝以前,史書一般由私人編纂,所以才有《史記》這種良史。對我們來說,《舊唐書》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可以作為一個分析史官如何篡改歷史的例子。
  • 蠍子精為何不敢動女兒國國王,看看她背後是誰就知道了!
    啥女兒國國王、萬聖公主、玉面狐狸、玉兔精、嫦娥,一個比一個漂亮,當時的我們咋就只顧著看「潑猴大戰妖精」呢?要知道這倆妖精,連孫悟空都打不過,按理說他們想佔領女兒國稱帝,簡直輕而易舉,那麼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蠍子精和鯉魚精的來頭。
  • 唐朝末期內夫人作為皇帝配偶,為何「拋頭露面」做起太監的工作?
    的出現有其歷史原因,唐朝「內夫人」來自於外命婦封號,其一是唐朝皇帝的乳母多會受封外命婦封號,如唐太宗乳母劉氏被封為彭城國夫人、唐高宗乳母盧氏被封燕國夫人等;其二是武后、韋後臨朝時期徵集了一群德才兼備的女官,這些女官多是外官妻女,她們入宮為宮官通常會加外命婦封號,由於功績不同還有「國夫人」、「郡夫人」之分;其三是到了唐朝末期採用外命婦封號的方式為皇帝配偶的立名分,是「行內宮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