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唐朝皇帝繼位時正值鼎盛時期,卻沉迷美色,陷國於大難

2021-01-09 騰訊網

武則天去世後,李顯軟弱無能,不能好好統治朝綱,導致大權旁落。韋後想要像武則天一樣把持朝政,成為第二個女皇。伺機而動的李隆基在暗地裡慢慢籌謀策劃,等待時機成熟便要搶先韋後一步,先發制人,奪取政權,免得大權旁落於別家。

李隆基默默在暗中籌謀一切,他的手下有人提議將此計謀告訴相王。李隆基對此人說,我要做的是關乎國家社稷,如果成功我將歸還於宗廟。如果不成功,我將因忠孝而死,不會連累父親。如果我將此事告知父親,他同意我的計謀,便是與我一同謀反,便是我害了父親。如果父親不同意,我的計謀也無法實行。

由此可見,李隆基心思縝密、思考得當、布劃周全。將告知父親的弊端,分析得十分妥當。由小見大,通過是否告知父親密謀的這一件小事,就可以判斷出他是否能成大事。成大事者必當注重細節,從細節入手,細節決定成敗。如果不夠細心謹慎,不能料想到每處機關,就有可能失敗。因此,時時刻刻保持清新的頭腦,注重每一處細節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李隆基正是把握了這句話的關鍵,才將這次計謀順利實施。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李隆基也是極其孝順的。因為此事事關重大,並沒有完全成功的把握,因此他為了保全自己的父親,不將此事告知相王。從古至今都講就百善孝為先,李隆基這樣做法可以說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榜樣,應受人尊敬的,這為他的起事更添優勢,是有力而無一害。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而生於唐朝的就是著名的楊玉環,楊玉環曾是李隆基的兒子李瑁的妃子。後來因其美色被李隆基看上,封為貴妃。從此李隆基沉迷美色,在後宮玩弄聲樂,奢侈淫逸,不理政事,荒廢政務。 按理來說,李隆基繼位時正值唐朝鼎盛時期。如果李隆基勤於政事,好好治理國家,那麼唐朝將又走向一個盛世。但是李隆基卻沉迷於美色無法自拔。要說楊玉環究竟有多麼美貌。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曾寫道:「天生麗質難自棄」。又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楊玉環是真的美貌,也是真的紅顏禍水。

一國之君統領國家大事,掌握重權,不可有太過於喜愛的事物或者人。一旦有了特別喜愛的事物或者人,就會不斷地沉迷於此,而荒廢了政事,一國之君荒廢了政事,就等於這個國家將要覆滅。國家覆滅就意味著黎明百姓又要受苦受難,遭受戰爭的摧殘,而且無家可歸,衣食不足。

因此身為明君不應該過度沉迷於美色,沉迷於玩樂,享受快活。應該將主要的心思放在朝堂政務上,不斷地思考如何治理好一國的黎民百姓,安定國家。這才是一國之君應該做的事情。因此,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楊貴妃的美貌也在安史之亂中永遠地消失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最為動蕩的一個時期,53年換了15個皇帝
    既有強漢盛唐這樣的大一統時代,也有戰亂不止諸侯並起的割據時代,在亂世時期各民族紛紛登上舞臺。有一個歷史時期僅僅53年,中央政權竟然換了15個皇帝,如同走馬燈一樣,各地還有眾多割據勢力,堪稱亂世。唐朝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從西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到西元960年後周被宋朝取代,共計53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可以勉強視為正統中央政權。
  • 唐朝末期內夫人作為皇帝配偶,為何「拋頭露面」做起太監的工作?
    ——《吳宮》李商隱晚唐時期,政局動亂,詩人愛國愛家的情懷揉進了詩歌的句裡行間,皇帝奢侈生活與百姓的艱苦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出現有其歷史原因,唐朝「內夫人」來自於外命婦封號,其一是唐朝皇帝的乳母多會受封外命婦封號,如唐太宗乳母劉氏被封為彭城國夫人、唐高宗乳母盧氏被封燕國夫人等;其二是武后、韋後臨朝時期徵集了一群德才兼備的女官,這些女官多是外官妻女,她們入宮為宮官通常會加外命婦封號,由於功績不同還有「國夫人」、「郡夫人」之分;其三是到了唐朝末期採用外命婦封號的方式為皇帝配偶的立名分,是「行內宮之實
  • 「元和中興」時,唐朝再度強盛,為何還是走向滅亡呢?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將唐朝國力推向頂峰。不過,同樣是在唐玄宗在位期間,安史之亂的爆發,一下子將唐朝從巔峰拉入谷底。
  • 沒想到《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原形李泌得到四位唐朝皇帝的重用
    那麼劇中的李必的原形是歷史上歷經四朝的唐朝重臣李泌。這個李泌為什麼能歷經四朝,又為什麼能受到四位皇帝的重用呢?他與劇中的李必是否一樣也很機智勇敢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中的李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李泌能夠受到四位皇帝的器重,得益於他三個方面的優勢。
  • 上官婉兒:靠才華美色攪動唐朝的傳奇女子
    要說唐朝的女人厲害還真不是吹的,在唐朝立國之初的平陽昭公主,其統帥的娘子軍是李淵平定天下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之一,死後還以軍禮下葬;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恪守婦道,為李世民打造了一個穩定的後宮,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女皇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還有野心勃勃的韋後和安樂公主,攪和的大唐朝政烏煙瘴氣。
  • 解密清朝時期的一位短命皇帝,僅僅活了三十歲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在這些皇帝之中,鹹豐的能力可以說的上是中上等了,他沒有顧忌臣子的身份,大膽任用漢人,對於治理國家也非常的努力,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太差了,內部農民起義讓他碰見了,西方國家的入侵也正好在他執政時期,最讓人可惜的是這個皇帝的壽命實在太短了,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 隋唐時期,皇后的地位很高,與皇帝並稱為二聖
    ,並沒有這種法定的典禮,完全證實了隋唐皇后的地位,相比之下會很高,皇后是中宮的正位,也有著一定的權利,自然要如同皇帝一樣行大禮,整個王朝都要進行慶典。    甚至在隋唐時期,皇后與皇帝的稱號沒有任何差異,而且在逝世之後,也要入廟入陵,皇后的封號也發生著改變,有著字數上的差異,從最開始的曰獻皇后,到之後被封位的順天翊聖皇后
  • 國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要了四種動物作為彩禮,導致此國滅亡
    在唐朝前期,邊境有很多的部落政權都以能娶到唐朝公主為榮。這個國家也不例外,這個國家是北方的一個部落政權叫做薛延陀。彩禮能壓垮一個國家?有點誇張吧?這個故事很曲折。不是彩禮壓垮薛延陀國王,而是前期就已經被唐朝打得找不著北,為了給自己喘息機會,以圖東山再起,無奈向唐朝求婚,結果途中又發生了意外,讓國力再次受到重創,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 《長安十二時辰》是唐朝什麼時期?楊玉環出場後,背景一目了然!
    《長安十二時辰》是大熱的一部劇,講述發生在唐朝天寶三年的故事。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通過這裡我們知道講述的其實是李隆基在位期間的故事,也是唐朝的鼎盛時期。整部劇只有短短的十二個時辰,但是劇情緊湊很能抓住大家的眼球。
  • 最荒淫皇帝:召娼妓讓強壯士兵淫謔,和姬妾觀賞,在位兩年就死了
    說起古代皇帝荒淫,那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事情。什麼老爹娶兒媳婦,兒子娶後媽,弟弟娶嫂子,各種混亂關係,搞得你眼花繚亂,都分不清夫妻兩個人的輩分了。要說此類事情最多、最亂的還是要數唐代,民間有著「髒唐亂宋」的說法,唐朝的「髒」也就是說的這種混亂的男女關係。
  • 望子成龍,這位唐朝皇帝做得最好,五個兒子有三個當了皇帝!
    而對於皇帝來說,望子成龍,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繼承自己的皇位。 不過,對於唐朝的一位皇帝來說,生了五個兒子,其中三個最終成了皇帝,這在封建王朝中,無疑是比較罕見的情況。縱觀整個唐朝,也只有這位皇帝有三個兒子都當了皇帝。一定程度上,在皇帝之中,望子成龍,自然要屬本文要說的唐穆宗最為成功了。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皇帝則不同於一般老百姓,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御醫),按理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老百姓長。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據統計,我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比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低。這是為何?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許多皇帝面對美色,無法把持自己,在房事上過度操勞,導致英年早逝。
  • 五代十國亡國後主多橫死 荒唐兇殘的南漢後主為什麼能善終?
    唐哀宗溫陵遺址唐朝末年,帝王無道,朝臣黨爭,黃巢亂唐後,大唐迅速衰落。後,宣武節度使朱溫殺唐昭宗,斬朝臣於白馬驛,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標誌著唐朝結束,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朱溫五代十國亂紛紛,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亂世,直至宋太祖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逐漸滅掉各國,基本統一全國,結束了分裂的狀態。
  • 史上最「長壽」皇帝:統治81年活了103歲,熬死兒子,孫子繼位!
    史上最「長壽」皇帝:統治81年活了103歲,熬死兒子,孫子繼位!歷史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星,指引著我們前行,在我們感覺迷惘和驚慌失措的時候,歷史總會默默的幫助我們。趙佗一看情勢不妙,便立即主動向漢朝求和,最後漢高祖承認南越國,南越國成為了漢朝的藩屬國。漢朝到了後期,呂后當政期間,呂后不滿南越國的兵力和經濟,便要求停止和南越國的經濟貿易往來,趙佗聽了非常的不滿,便開始向漢朝進軍。呂后死後,漢朝軍隊罷兵離開南越,南越因此名聲大噪。一時間無人敢進兵侵略。漢文帝繼位後,漢文帝主動像南越求和,南越又成為了藩屬國。
  • 此物含有劇毒,曾用作「墮胎藥」,皇帝為之痴狂,真有那麼神奇?
    在古代,勾欄院中的老鴇為了保持年輕姑娘的工作時長,會定期讓姑娘們服用水銀,一是降低經期時長,二是能夠避免懷孕。即便姑娘已經懷孕,服用水銀後也可快速流產,因此水銀也漸漸成為民間避孕和墮胎的偏方。
  • 皇帝有那麼多的妃子,他如何做到雨露均沾?每晚都要翻牌子?
    皇帝也是人,又不種豬,只有那些昏庸無道的君王才會每天沉迷於酒色,真正的明君,對於美色這種東西,只是治國理政的調劑品,而不是沉迷的「毒品」。歷史上那些整天就知道呆在女人堆裡的皇帝,下場都不怎麼樣?比如商紂王、秦二世胡亥,落得個國滅人亡的悽慘命運。
  • 大宋新君繼位遮遮掩掩,宰相逼視皇帝:我要看真的假的!
    繼位者應當是兩年前被冊立為太子的皇三子趙恆。即位儀式在寢宮福寧殿中進行,群臣們齊集在大殿下,等待參拜新君。新君繼位,必然會帶來不同派系間你死我活的鬥爭,弄不好會造成國家傾覆,這也是專制政體下最為脆弱的一環。然而,高高的臺階之上,一幕珠簾把御座上的新君擋得嚴嚴實實。新君接見群臣,理應如同正殿視朝一般,捲簾入座,等到散朝時再垂簾離座。而福寧殿中的這幕珠簾,卻遲遲不肯升起。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德宗逝世,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崇陵(陝西省涇陽縣北嵯峨山)11、唐順宗 當皇帝不到二百天就當太上皇的皇帝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唐德宗李适長子,唐朝皇帝。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
  • 唐朝皇帝供奉祖宗的太廟中,為何會出現一個身份卑微的樂工的牌位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古代皇帝而言,祭祀天地和祖先,絕對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大事,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任何軍國大事。祭祀天地,可以宣揚、強化「君權神授」的氛圍,樹立皇權的絕對權威,祭祀祖先,是為了弘揚「忠孝精神」,培養天下臣民對「天地君親師」的無條件崇拜服從,以鞏固皇帝的統治。
  • 清朝「保慶皇帝」:15歲繼位,在位3天,安穩活到了1942年
    從努爾哈赤起兵建立後金政權到溥儀退位亡國,清朝滿打滿算也只有12位皇帝,也就是俗稱的「滿清十二帝」。自明以降,大多數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因此後世多以年號來代稱明清帝王。比如愛新覺羅·弘曆,按廟號應該叫「清高宗」、按諡號應該簡稱「清純帝」,但後世用得最多的稱呼還是「乾隆皇帝」,這裡的「乾隆」二字就是他的年號。此外「康熙皇帝」、「光緒皇帝」等等,都是對皇帝們的代稱。有清一代12位皇帝,何時多出來了一位「保慶皇帝」?故事還得從甲午戰爭說起。光緒二十年(1894年),李氏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並且將政府軍打得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