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2021-01-09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馬遙遙

乳腺癌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已成為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

那麼,乳腺癌應該如何治療?什麼情況下可以做保乳手術?預防方法有哪些?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醫師江明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廣大讀者進行了講解。

專家簡介

姓名:江明

職務: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醫師

擅長:乳腺、甲狀腺腫瘤的精準性個體化治療,乳腺腫瘤整形手術及甲狀腺腔鏡微創手術

坐診時間:周三上午(南京路院區)、周四上午(後湖院區)

乳腺癌為女性惡性腫瘤之首

「目前,乳腺癌已經上升到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超過了肺癌和婦科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醫師江明談起乳腺癌的嚴峻形勢,如是表示。

他說,目前乳腺癌每年新增發病率達十萬分之四十左右,且越發達地區的乳腺癌發病率越高。我國乳腺癌還有一大特點,即年輕化趨勢明顯,他表示,自己就曾接診了不少3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發現了乳腺癌的,亟待關注。

談到乳腺癌的發病原因,他表示,乳腺癌的發病危險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在乳腺癌的發病高危因素中,遺傳的危險性最大。在30歲以前發現的乳腺癌,不少是遺傳性的。如果一個人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患乳腺癌者,是常人患此病概率的2.6倍。

此外,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大、缺少運動、肥胖等因素,飲食上過多攝入高熱量食物、脂肪類等的食物,以及放射線、化學藥品、化妝品、吸菸等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得乳腺癌患者增多。

「事實上,乳腺癌並非不治之症,如果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甚至達到臨床治癒。」江明表示。

患者不一定要進行乳房全切

那麼,如果不幸查出乳腺癌,應該如何治療?對此,江明介紹,一般來說,乳腺癌治療的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藥物治療。如今,隨著醫學檢測技術的進步,可以針對患者的分子分型,由醫生結合循證醫學的依據、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意願等,為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數據顯示,經規範治療後,乳腺癌患者的術後5年生存率已達80%以上。

乳房對於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些乳腺癌女性患者手術切除乳房,給心理造成重大影響。那麼,患上乳腺癌後,一定要進行乳房全切嗎?對此,江明表示,隨著醫學理念的更新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治療乳腺癌一概全切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如今,對一部分發現比較早,病變部位比較局限的患者,是完全可以只做部分切除而保留乳房的。在西方國家,保乳手術的比率達到70%左右。然而,由於我國患者受傳統觀念影響和一些醫院技術局限等因素,使得我國的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率較低。

一些患者擔心乳房不全切容易復發轉移。對此,江明介紹,臨床研究證明,通過保乳手術加上局部外發射治療,可以通過最小的手術範圍,達到跟以前全乳切除相同的治療效果,又可以保證女性的生理審美,改善生活質量。而對於一些不適合做保乳手術的乳腺癌患者,他表示,手術後,患者缺失的乳房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乳房重建,乳房重建包括假體重建和自體組織重建兩種方式,患者可遵醫囑選擇適合的方式,不會對腫瘤的演變過程產生不良影響,「並且,患者可手術治療時,可進行即刻乳房重建,這樣患者沒經過乳房缺失的過程,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乳腺癌術後是否要進行放療或者化療?江明表示,可以通過分子分型和基因檢測,評估患者是否具高復發風險,如果有,患者則可以遵醫囑,進行放療或者化療。

如果患者是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則可以選擇進行內分泌治療。而對於一些HER-2基因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復發和轉移的風險明顯增高,而靶向治療的運用,可使得該類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從過去的50%-60%,增加到如今的70%-80%。而目前隨著不少乳腺癌的靶向藥物進醫保,也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

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乳腺癌應該如何預防?江明提醒,乳腺癌的一級預防,是注重營養幹預,避免攝入高熱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臨床醫學證明,減少口服避孕藥、減少激素替代治療等外源性雌激素因素,減少接觸電離輻射和化學物質,可降低患乳腺癌的機率。而愛抽菸和喝酒的女性,比一般女性更易得乳腺癌,因此,女性應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鍊。

此外,在乳腺癌的二級預防上,女性應該注重乳房鉬靶檢查。一般來說,女性在40歲以後,應每隔1到2年進行一次乳腺鉬靶檢查,50歲以後每年檢查一次。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遺傳的,20歲起就要進入篩查程序。另外,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如:初潮年齡小於12歲、絕經年齡大於52歲、大於35歲的高齡初產、獨身未育、有乳腺癌家族史、一側患乳腺癌、青少年時期接受過射線輻射以及較嚴重的乳腺增生患者,應每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相關焦點

  • 乳腺癌發病率倍增 早期防治是關鍵
    為提高市民對乳腺疾病的早期防治意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乳腺外科診療中心日前正式成立。  早期發現  保乳機會大增  如果你對乳腺癌的危害程度還不了解,不妨從一組相關數據進行認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乳腺外科診療中心主任陸勁松教授介紹,針對高危人群的科普教育、早篩查早診治,以及對乳腺癌患者的個性化管理,將是提升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幾大關鍵點。雖然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如果能儘早發現,98%的患者可成功治癒,恢復正常生活,避免全切乳房。
  • OMG,難道是乳腺癌?
    最後不要忘記腋窩觸摸腋窩檢查有無腫大的淋巴結。3查除了自檢外一些疾病高危人群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定期影像檢查。一旦摸到自己乳房有腫塊則建議及時至醫院徵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另外,對於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做一次乳房B超1-2年做一次鉬靶檢查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建議從35歲開始每年定期檢查雖然大部分的乳腺結節是好的
  • 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這個癌症早期篩查很重要!
    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在新確診的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其次分別是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和膀胱癌。這些常見的癌症類型,佔據了60%以上的新發癌症病例。
  • 乳房有小腫塊,隱隱作痛,是得了乳腺癌嗎?趕緊聽聽醫生怎麼說
    「乳房老是痛,自己都能摸到腫塊,不會是得了乳腺癌吧?」「聽說乳腺增生會發展成乳腺癌?」「醫生讓我做乳腺鉬靶檢查,輻射會不會很大?不做行嗎?」對於乳腺增生,人們總是有數不盡的疑問。  適用人群  根據不同情況,40歲以上的女性,每1~2年可進行一次鉬靶X線檢查。但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將篩查起始年齡適當提前。  乳管鏡  乳管鏡又稱為電子乳腺纖維內鏡,是一種能在直視下發現乳腺導管系統內病變的檢查技術,成為乳頭溢液病因診斷的首選手段。
  • 乳腺癌早期有什麼症狀?若摸到胸部有這「玩意」,值得警惕
    這樣勢必會讓其生活、飲食以及作息習慣發生改變,繼而引發各種身體疾病,其中乳腺癌就是比較高發的一類。臨床上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相關統計時發現,九成以上的患者為女性,而僅有不到一成的患者為男性。乳腺癌的早期症狀是什麼樣子的乳腺癌患者在發病早期時,多數無明顯的症狀存在。
  • 又一女藝人患乳腺癌,乳腺癌成世界第一大癌!女性如何自救?
    目前臨床上通行的篩查方法主要有三種:B超、鉬靶和乳腺核磁共振檢查,這三種檢查並存是因為三種檢查各種優缺點,哪個都無法替代。 鉬靶檢查 我們簡單些理解就是X線檢查,與B超相比,能夠查到更小的腫塊,對於鈣化點檢查(早期乳腺癌的表現之一)更有優勢。同時因為乳房腺體和脂肪的比例問題,此項治療更適用於停經後乳房發生一定改變的女性。臨床上也出現B超檢查陰性,但鉬靶檢查發現鈣化點,確定早期癌症的案例。
  • 得了乳腺癌,早期還能生小孩嗎?積極治療是關鍵
    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在早期時最好積極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但如果在疾病期間懷孕,可能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使病情持續惡化,且體內胎兒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一般不建議在乳腺癌患病期間進行生育。早期乳腺癌能生小孩嗎?
  • 女子30歲患乳腺癌 原是基因突變作怪
    福州新聞網1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戴軍)女子小玲(化名)的母親和外婆都是乳腺癌患者,年僅30歲的小玲近日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原來,小玲體內有一種名叫BRCA1/2的遺傳基因存在突變。最近,小玲去體檢,B超檢查顯示她的左側乳腺有個不良腫物。
  • 大醫生 | 東方神手:手比機器還精確 手術做成藝術品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沈鎮宙為這位老人作了手術,從乳房中取出一個直徑約20釐米的肉瘤——有一個足球那麼大!「我們村裡一共有5個人和我一樣得了乳腺癌,幾年過去了,只有我一個人還活著,因為只有我是沈教授看的病做的手術。如今,每年的複診,哪怕是檢查,我也一定要來上海腫瘤醫院做。」這是沈鎮宙做隨訪時一位農村婦女對他說的話,令一群乳腺腫瘤患者震驚並羨慕。
  • 2020年乳腺癌患者「救命藥」盤點
    比如,針對於赫賽汀和T-DM1均需耐藥的重度治療的HER2陽性乳癌耐藥後,在接受DS-8201治療,依然可以獲得61.4%的有效率;對於HER2低表達人群,DS-8201針對這類人群,可以產生37%的有效率。
  • 乳腺癌更青睞這9類女性,你中招了嗎?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數據顯示:在中國,女性發病首位的癌症為乳腺癌,每年發病逾30萬,並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對於乳腺癌來說,預防重於治療,今天我們給大家總結一份乳腺癌高危人群名單,給所有女性朋友提個醒。哪類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關於乳腺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 乳腺癌躍居全球第一大癌症 四川每年新增乳腺癌16000人
    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則為乳腺癌,每10萬人中就有一名患者。我省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6000人,死亡率達到25%左右。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是否有預防的辦法?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華西醫院乳腺外科副教授杜正貴、以及華西醫院院長、呼吸內科專家李為民。
  • 雙源CT正成為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首選檢查
    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肺癌患者平均每15年就會新增近1倍。  導致肺癌高發的因素與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無疑吸菸是排高危因素之首,吸菸者及遭遇吸入二手菸的人群罹患肺癌的風險較非吸菸人群增加20%-30%。而年齡在40歲以上、有長期吸菸史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肺部健康體檢。
  • 2021年度重慶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 7個區縣市民可自願參加...
    即日起,重慶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對5萬人進行防癌風險評估自2012年起,重慶市每年都會啟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該項目由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牽頭,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