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晏雯 通訊員杜巍巍 劉瑜
「謝謝陳教授救了我,我終於可以回家帶孫子啦!」高度近視的陳婆婆,視物不清20餘年,眼球就像個「快撐爆的氣球」,正常人眼軸長度24毫米,但高度近視的她達到30毫米。幾乎撐爆的眼球,不但導致她視力持續下降,而且眼底黃斑劈裂,很可能永久性失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眼科巧妙使用一根鞏膜兜帶,築牢眼球「地基」,一次性解除患者失明風險。1月18日患者右眼複查顯示,陳婆婆從術前只能看到眼前30釐米的光影,恢復至0.1。
高度近視:婆婆眼球快被「撐爆」
「只要您給我做手術,哪怕瞎了我都認!」這是家住荊州的陳婆婆,輾轉找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眼科主任陳震副教授時說的一句話。這些年,陳婆婆看遍了各大醫院眼科,均被告知傳統手術風險較大,加上自身視網膜情況太差,就算運用傳統手術,效果也不會太好,因此就診屢屢被婉拒。
原來,陳婆婆今年60歲,身體各方面都不錯,但眼睛一直是她最大的困擾。患高度近視20餘年,近兩年視力仍在持續下降,大白天伸手只能看見五指的影子,生活自理都越來越困難。有時候想出門轉轉,都得讓老伴陪著,看著家裡咿呀學語的孫子沒法帶,心裡更是著急。在省內多家醫院就診被婉拒後,她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眼科。眼科主任陳震副教授檢查發現,陳婆婆的病理性高度近視已達2000度,且雙眼眼軸較正常人延長1/4。醫生同時發現,陳婆婆的眼球極度擴張導致嚴重的黃斑劈裂,再不及時幹預,她僅存的一點光影也保不住。
陳震介紹,高度近視發展的基礎是眼球的病理性擴張,眼軸病理性增長使近視度數不斷加深。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一個氣球,那麼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就是一個被吹得接近爆炸的氣球,比正常眼球大得多。隨著近視度數加深,眼軸越來越長,附著於眼球壁上的視網膜被撐得越來越薄,最後就發生視網膜裂孔、黃斑劈裂等一系列的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失明。
一根兜帶:為高度近視婆婆成功「排雷」
「已經看了很多年了,我這眼睛已被判了無數次死刑,等著也是瞎,您就死馬當活馬醫吧。」在陳婆婆的強烈要求下,經反覆評估,陳震決定率先在省內為她實施鞏膜兜帶術,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方式的手術方法,能從根本上解決病理性近視導致黃斑劈裂的問題。陳震介紹,該手術是通過應用人體的鞏膜、硬腦膜材料植入眼球的後部,植入的材料與眼球後壁粘連在一起,能有效限制眼球的擴張,阻止眼球延長,促進鞏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加強眼部的血液循環,從而控制近視度數繼續發展。
去年12月底,經過術前嚴密的檢查和手術方案設計,陳震為陳婆婆實施了湖北省首例鞏膜兜帶術。術中用一條鞏膜加固條,巧妙地跨過患者眼球後極部,穩穩地兜住黃斑區,然後固定於眼球壁。術後經比對,陳婆婆的右眼軸長度縮短了4毫米,黃斑劈裂明顯改善。術後半個月複查,黃斑OCT顯示:黃斑區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完全平復,曾經的黃斑劈裂徹底治癒。
「雖然現在視力只有0.1,但我從伸手只見五指的影子,現在已經能看見2.5米遠的人影了。這對我來說,已經能讓我生活自理,可以在家好好帶孫子了。」術後,陳婆婆對手術效果讚不絕口。
陳震介紹,這一術式適合於控制高度近視的眼軸進行性延長,尤其是對青少年高度近視眼球軸長超過26毫米、近視屈光度每年加深發展超過100度者有重要意義,在保存視力、防止病情惡化或提高視力方面,為病理性近視患者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