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群的食草動物不一起攻擊獅子、老虎,反而逃跑?

2020-11-23 騰訊網

你和驢友二十人在森林中,突然草叢裡衝出一隻老虎,想想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實際上,你的大腦當時是短路的,來不及思考,直接腎上腺素激增,本能促使你扭頭就跑。非洲草原上的羚羊、野牛、斑馬和你是一樣的。面對獅子老虎會逃跑,而不是攻擊,只是因為不想被吃掉。

不過,也有例外,獅子總被群毆

圖:哎~踢到鐵板了,今天註定要被掀翻天了

接著剛才那個情況,當你們跑出兩步,可能會反應過來,我們手裡有獵槍和棍棒呀,怕什麼,然後上面那隻獅子看你們組團來了就會哭爹喊娘的說:媽呀,誰來救救我呀!誰說食草動物只會跑。

很多情況下成群的有蹄類動物會攻擊它們的捕食者。在好望角,野牛多產,種群的規模數量一般都很大。在萬牛奔騰的那種氣勢與衝擊力,即使牛群中都會發生踩踏事件。獅子此刻只能遠遠望著,瑟瑟發抖,別提上前捕食了。

即使牛群靜了下來,獅子也只會挑老弱病殘,而且會注意觀察是否驚走了牛群。如果發現苗頭不對,他寧可餓肚子,也會馬上放棄撤離。

捕牛時,如果牛隻溼輕微躲避,而不是逃跑,獅子就要小心了。因為即使是單挑,獅子也要小心翼翼的,當母親發現小牛犢被獅子盯上,獅子或許會:難度係數10.0,原地騰空兩周半。

當然,以上都是意外情況,大多數時候獅子即使吃不到牛,也不會這麼慘,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兩種食草動物即使數量不大,獅子也是輕易不敢惹的,那就是大象和河馬,噸位決定一切。

獅子、老虎好下手的有什麼?

當然,獅子王和叢林之王都是驕傲的,正常情況下沒這麼窩囊。可以食用羚羊、瞪羚、花斑鹿等等,與其他物種相比,它們相對較小,但對於飢腸轆轆的掠食者來說已經算是大型獵物了。

這些物種腿又長又細,很容易折斷,也缺乏像角水牛這樣攻擊性更強的動物所擁有的肌肉與角。這是自然選擇的方向,這樣輕巧的身體結構就是為了讓它們跑得更快,而不是讓它們戰勝大型掠食者。

這些動物在受到驚嚇時腎上腺素也會激增,激發逃跑的本能。出於這個原因,這些動物在面對是堅守陣地對抗捕食者,還是逃竄的決定時,最有可能表現出「飛行能力」。不過,有些體型稍大的「老油子」會「波瀾不驚」的站著,處於一個群體中,有時原地站著是最好的選擇。獅子、老虎出手時就已經選定了目標,慌亂的逃跑可能會變成第一目標失敗後的第二目標。

老虎和獅子還有點不太一樣,環境使它在演化上,更偏向於走偽裝大師的路線。在叢林之中,掩體較多,即使是有組織有紀律的鹿群,老虎也能慢慢靠得很近而不被發現。

老虎的衝刺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裡,雖然耐力有限,衝刺距離短,但能靠得足夠近彌補了這個缺點。

大部分動物的顏色感受器和人類不一樣,在森林中大部分動物眼裡,老虎的條紋與顏色,在它們看來更容易想是環境。

老虎還是夜行動物,大部分食草動物在夜間往往不怎麼活動,視線也不好。當老虎從遠處潛行到足夠近,近到讓獸群根本來不及反應,只剩驚嚇,造成恐慌和混亂。你感受一下,晚上睡覺時,迷迷糊糊睜開眼睛發現旁邊站個人是什麼感覺,鹿受到同等的驚嚇只會拔腿就跑。

從進化論的角度考慮,適者生存,對於大多數食草動物來說,它們大腦的思考方式是「倒黴的最好是你,而不是我」,並非團結一致。如果兩隻公鹿間存在競爭關係,它會很高興看到情敵被吃掉,而不是跑過去救它,或許它恨不得也踹上一腳,再喊上一句:讓你搶我的夢中情人,以後歸我了。

從傷亡數量的角度來講,如果獸群逃跑,最多只會被抓到一隻。聯合起來的話,一旦老虎被逼得走投無路,很容易殺死更多的鹿。當然老虎是「刺客」,獵殺失敗,直接放棄,並不會等鹿群反應過來進行群毆。

最後

反攻需要看情況,如果是銀背大猩猩、野牛、河馬、大象這樣的食草動物,他們有可能會反殺獅子和老虎,而細胳膊細腿、跑得又快,大自然教會它們、賦予它們的就是逃跑的能力,沒有噸位和殺傷性武器,來再多也只是「幼兒園」選手,徒增傷亡,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02 競爭壓力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眾多的食草動物,為食肉動物的生存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這使得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肉動物也複雜多樣。統一生態位中太多的競爭者,獅子僅僅靠體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像斑鬣狗、非洲野犬等兇猛的食肉動物,雖然體型不及獅子大,但是它們可是群居動物。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卻成群生活呢?
    如果說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區別,那麼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一種。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貓科動物是獨居生物,只有獅子是個例外,它們更喜歡和同伴生活在一起。
  • 老虎和獅子在一起生活嗎?是獅子趕走了老虎,還是老虎趕走了獅子
    導讀:以前老虎和獅子在一起生活嗎?是獅子趕走了老虎,還是老虎趕走了獅子?目前就世界猛獸分布來看,好像都是避開似的,比如獅子生活在非洲大陸上,老虎生活在除非洲以外的大部分區域,而灰熊生活的地方則沒有老虎和獅子,北極熊更是生活在極地。
  • 突然發現食草動物反而更大更強壯,科學家:你吃菜胖不了
    現存的陸地動物中體型最大的是大象,然而它是吃草的。靈長目中大猩猩最大,一身肌肉,力量是人類的10倍,咬合力是獅子的兩倍,而它也是吃草的。反觀我們,為了減重往往以草為食,對於人類來說草的熱量較小。天天吃草的動物,為什麼反而更「肥」,它們的熱量從哪來?為什麼要吃飯「生命以負熵為食」,汽車沒油可以熄火,加完油再跑。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
  • 為什麼獅子是群居動物?看完你就明白了
    獅子和老虎同是頂級獵食動物,老虎獨居獅子卻群居,這也是很多人認為獅子不如老虎的原因。但關鍵是非洲草原充滿危險,即便獅子也可能被鬣狗捕食,只能「抱團取暖」。獅子和老虎體型差不多,都是體型最大的獵食動物,因為體型龐大所以它們不以速度見長,所以它們捕食的對象都不是奔跑特別快的物種,還需要通過潛形捕獵,像貓一樣趴在地上緩慢移動避免引起獵物的注意,等到距離合適的時候突然暴起,這時可能造成動物的慌亂。也因為距離比較近更容易撲倒獵物,老虎等獨居的貓科動物都是如此,只有少數比如花豹、獵豹是依靠速度和敏捷性捕獵。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只要在牛屁股上畫眼睛,獅子就不敢攻擊牛,這是怎麼回事?
    同樣的,研究人員也將它們放在野外過夜,結果一夜過去了,它們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獅子攻擊,其中有些牛被殺。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好奇,為什麼在牛屁股上畫上眼睛,食肉動物就不敢攻擊對方了呢?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卻長在前面?
    恐龍時代,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結果都在越變越大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大固然更強,但也預示著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小行星來臨,陽光被火山灰遮擋,能源枯竭,大恐龍最先消亡。
  • 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更大,為什麼它們被捕殺時不會反抗?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雖然有些動物是食肉動物,但總體上說,食草動物還是佔有更大的比例。雖然動物界體型大意味著戰鬥力強,但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要大得多,可當這些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捕食時,食草動物卻不會反抗。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草動物打不過食肉動物嗎?
  • 為什麼在自然環境中,很少能看到老死的獅子和老虎?
    獅子和老虎是地球陸地上最頂級的捕食者了,按照生物學中關於天敵的定義,在自然環境中,沒有任何動物專門以獅子和老虎為食,因此它們二者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既然沒有天敵,那麼是否就意味著獅子和老虎都是自然死亡(比如老死或者因病致死)呢?
  • 為什麼有餓死的獅子,卻沒有餓死的老虎?
    獅子除了可能在印度還有些許殘留,絕大部分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老虎則分布在亞洲的叢林裡,與獅子的生活區域沒有重疊,各自稱霸一方。不過,我們在一些動物電視節目中,常能看到大草原上瘦骨嶙峋或被餓死的獅子,卻很少看到瘦弱的老虎,這是為什麼呢?生活和捕食方式獅子生活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屬於群居型動物。
  • 人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除了魚類外,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我們平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很少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有3個主要原因:獵食食肉動物比較危險能量傳遞是有上限的重金屬的富集效應獵食食肉動物的危險性任何動物在捕食獵物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安全係數比較高的獵物,比如:老虎之所以不捕食狼,而是捕食牛、羊等食草動物,是因為狼具有攻擊力,老虎如果以狼為食,那麼即使付出再多力氣,也無法滿足自己每日的能量需求。
  • 自然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死亡的獅子和老虎?
    每一個個體都是地球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裡不會有任何浪費,一種動物的屍體有的時候也是其它動物的資源。老虎和獅子的屍體很少見有諸多原因,接下來我們深入可以討論一下。花豹獨居,無法面對成群的鬣狗,因此在打獵之後通常會把獵物藏在樹上,斑鬣狗不會爬樹也就無法搶到獵物。而獅子不會這樣做,因為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它們喜歡靠著自己的團隊力量保護獵物。但是有的時候斑鬣狗的數量太多,多達幾十隻,小群的獅子無法抵擋它們的搶奪獵物行為,最終只好放棄。運氣不好的時候獅子還會被斑鬣狗殺害,當然大部分都是雌獅。
  • 獅子和老虎誰更厲害?為什麼森林之王是老虎,而不是獅子?
    有網友回答:獅子和老虎,而且它們幾乎沒有什麼天敵。在很多人眼裡老虎和獅子應該是很少有機會碰到一起,但實際中,在自然界中動物之間發生爭鬥次數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很多,為此有網友不禁會問道:「假如老虎和獅子在一起爭鬥,到底誰會贏呢?誰會更厲害呢?」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在牛屁股上畫眼睛,獅子就不敢攻擊牛,是真的嗎?
    原來是位於食物鏈上端的動物們,如獅子、獵豹等等,為了覓食,經常會選擇一些自保能力比較差的食草動物,人類牧養的豬羊牛自然就成為了它們的目標。 而位於波札那西北部的世界自然遺產奧卡萬戈三角洲,這裡有大片的溼地,非常適宜養殖業的發展,於是經常發生牲畜被襲擊的事件。
  • 這種動物喜歡偷襲獵物的肛部,老虎獅子看到了也只能慫得坐在地上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這樣一種野生動物,它們在屬類上和家犬相似,但卻十分窮兇極惡。它們還喜歡偷襲獵物的肛部,老虎獅子看到了也只能慫得坐在地上。如今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它們之中或許擁有頂級的捕食能力,或許擁有詭異的偽裝技能,又或者能夠在意識到危險的時候立即逃跑。
  • 老虎可以獵殺成年的大象嗎?為何獅子可以做到?
    食肉動物中老虎可以稱得上是頂尖戰力之一,而大象也算是陸地草食性動物的佼佼者,由於體型巨大也兼具攻擊性在自然界中是沒有天敵的,老虎和大象在自然界中是有碰面機會的,當然結果並非是兩敗俱傷,因為它們並不會相互打鬥起來,老虎怕、獅子也怕!老虎是叢林之王,貓科動物中的頂級戰力代表,也是自然界中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沒有天敵存在。
  • 古人認為獅子能「食虎豹」,現實中獅子並不以虎豹為食
    由於當時的民間,甚至連一些貴族對獅子都不甚了解,只知道這種動物十分兇猛,實力不下於本土猛獸老虎,所以慢慢地,獅子的「威名」便傳開了,甚至不少人相信獅子「能食虎豹」,是能取代老虎獸王地位的新「百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