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能力建設,鞏固抗疫階段性成效,七星關區積極開展疫情防控「九大能力」建設,以補齊補足短板、弱項為原則,外防輸出、內防反彈,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完善預防體系增強監測預警
保障醫療基礎設施充足,是遇到艱難險阻時的開路先鋒,在九大能力提升工作中,七星關區利用中央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補助資金、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資金以及特別抗疫國債資金,不斷強化土建工程、豐富醫療設備儲蓄,為「助防疫」「保救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力為防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華佗病區發熱門診從選址到投入使用僅用了50天,目的是為更好更快的與疾病『賽跑、較量』。」七星關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餘剛介紹,目前,七星關區人民醫院華佗病區新建發熱門診已投入使用,「在發熱門診,我們接納了來自全區各鄉鎮運轉來的發熱病人,均在發熱門診進行隔離、檢查、治療和排查。」
在七星關區人民醫院、疾控中心,新建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冷庫等均已投入使用,在無菌負壓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內,按照日最大檢測量,儲備了30日所需的檢測物資。
「實驗室自2020年10月31日投入使用以來,每天的檢測量在400個左右,能快速檢測出處於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以便及時發現、控制、治療。」七星關區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檢驗師肖質慧說。
強化應急準備補齊設施短板
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建立防疫長效機制,強化醫療衛生物資儲備。 50天建成一座發熱門診,需要大量的工種和物資,醫院建成後,還需要配置大量醫療設施,以充足、保障醫療條件。
在七星關區疾控中心,冷鏈能力提升效果顯著:兩座各20立方米的儲備疫苗的冷庫已經建設完成,並配備疫苗運輸車、醫用冰箱、疫苗冰箱、冷藏包等,完善了冷鏈運輸、存儲系統。
有序開展防疫工作,確保有備無患。提升物資儲備能力是防疫工作的重點,在區醫療物資儲備庫,儲備有外科口罩90.76萬個、醫用防護口罩(N95)7.738萬個、乳膠檢查手套10.24萬雙、消毒劑4.478萬瓶、防護面罩3380個、隔離衣1.2萬件……13種重要防護物資已儲備齊全。重點救治藥品均由七星關區人民醫院進行購買、儲備。
去年3月,七星關區增添了轉運救護車19臺,貴州省信合公益基金會捐贈轉運救護車13臺,其中32臺轉運車下到基層,共同提升了鄉鎮運轉能力。
「我們鄉鎮的救護車資源很少,新增添的救護車讓我們轉移病人更加及時,且不會與其他病人交叉感染。救護車裡配有除顫儀、呼吸器、吸痰器、心電監護儀等設備,為我們在救治、轉移病人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七星關區海子街鎮衛生院院長唐玲說。
嚴查嚴控建立長效機制
要鞏固和增加防疫控制的有效性,必須嚴格執行預防反彈的各種措施,不斷優化防控策略,加大防控力度。做好及時發現、快速隔離、精準控制、有效治療,堅決防止疫情反彈。
為提升監控力度,目前全區共設置548個哨點,並為哨點配置帳篷、紅外線體溫槍、預檢分診臺、汙物運轉車、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及防疫物資。
「區衛健局為我們衛生院配發了轉運救護車、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除此之外,對我們的防疫業務也進行了培訓,從物資儲備、專業能力兩個方面幫助我們基層醫院提升防疫能力。」唐玲說。
「按照補齊短板的原則,我們將九大防控能力做了提升,主要體現在發熱門診建設、建設核酸檢測系統及冷鏈系統、提升鄉鎮轉運能力等方面。」七星關區衛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雪介紹,「以哨點為基礎,守好防疫第一關,通過發熱門診、核酸檢測等進行嚴查嚴控,同時提升物資儲備能力和鄉鎮運轉能力,長期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目前,疫情仍在境外蔓延,七星關區將不斷強化防控意識,做好防治準備,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長期任務,常抓不懈,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築牢群防群治嚴密防線,更加紮實細緻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通訊員陳香梅
編輯蒲曾勇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