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提升九大能力 築牢「防疫牆」

2021-01-10 天眼新聞

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能力建設,鞏固抗疫階段性成效,七星關區積極開展疫情防控「九大能力」建設,以補齊補足短板、弱項為原則,外防輸出、內防反彈,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完善預防體系增強監測預警

保障醫療基礎設施充足,是遇到艱難險阻時的開路先鋒,在九大能力提升工作中,七星關區利用中央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補助資金、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資金以及特別抗疫國債資金,不斷強化土建工程、豐富醫療設備儲蓄,為「助防疫」「保救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力為防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華佗病區發熱門診從選址到投入使用僅用了50天,目的是為更好更快的與疾病『賽跑、較量』。」七星關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餘剛介紹,目前,七星關區人民醫院華佗病區新建發熱門診已投入使用,「在發熱門診,我們接納了來自全區各鄉鎮運轉來的發熱病人,均在發熱門診進行隔離、檢查、治療和排查。」

在七星關區人民醫院、疾控中心,新建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冷庫等均已投入使用,在無菌負壓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內,按照日最大檢測量,儲備了30日所需的檢測物資。

「實驗室自2020年10月31日投入使用以來,每天的檢測量在400個左右,能快速檢測出處於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以便及時發現、控制、治療。」七星關區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檢驗師肖質慧說。

強化應急準備補齊設施短板

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建立防疫長效機制,強化醫療衛生物資儲備。 50天建成一座發熱門診,需要大量的工種和物資,醫院建成後,還需要配置大量醫療設施,以充足、保障醫療條件。

在七星關區疾控中心,冷鏈能力提升效果顯著:兩座各20立方米的儲備疫苗的冷庫已經建設完成,並配備疫苗運輸車、醫用冰箱、疫苗冰箱、冷藏包等,完善了冷鏈運輸、存儲系統。

有序開展防疫工作,確保有備無患。提升物資儲備能力是防疫工作的重點,在區醫療物資儲備庫,儲備有外科口罩90.76萬個、醫用防護口罩(N95)7.738萬個、乳膠檢查手套10.24萬雙、消毒劑4.478萬瓶、防護面罩3380個、隔離衣1.2萬件……13種重要防護物資已儲備齊全。重點救治藥品均由七星關區人民醫院進行購買、儲備。

去年3月,七星關區增添了轉運救護車19臺,貴州省信合公益基金會捐贈轉運救護車13臺,其中32臺轉運車下到基層,共同提升了鄉鎮運轉能力。

「我們鄉鎮的救護車資源很少,新增添的救護車讓我們轉移病人更加及時,且不會與其他病人交叉感染。救護車裡配有除顫儀、呼吸器、吸痰器、心電監護儀等設備,為我們在救治、轉移病人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七星關區海子街鎮衛生院院長唐玲說。

嚴查嚴控建立長效機制

要鞏固和增加防疫控制的有效性,必須嚴格執行預防反彈的各種措施,不斷優化防控策略,加大防控力度。做好及時發現、快速隔離、精準控制、有效治療,堅決防止疫情反彈。

為提升監控力度,目前全區共設置548個哨點,並為哨點配置帳篷、紅外線體溫槍、預檢分診臺、汙物運轉車、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及防疫物資。

「區衛健局為我們衛生院配發了轉運救護車、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除此之外,對我們的防疫業務也進行了培訓,從物資儲備、專業能力兩個方面幫助我們基層醫院提升防疫能力。」唐玲說。

「按照補齊短板的原則,我們將九大防控能力做了提升,主要體現在發熱門診建設、建設核酸檢測系統及冷鏈系統、提升鄉鎮轉運能力等方面。」七星關區衛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雪介紹,「以哨點為基礎,守好防疫第一關,通過發熱門診、核酸檢測等進行嚴查嚴控,同時提升物資儲備能力和鄉鎮運轉能力,長期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目前,疫情仍在境外蔓延,七星關區將不斷強化防控意識,做好防治準備,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長期任務,常抓不懈,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築牢群防群治嚴密防線,更加紮實細緻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通訊員陳香梅

編輯蒲曾勇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

相關焦點

  • 畢節市七星關區「一網三平臺」——打造陽光政務 助力廉潔建設
    畢節市七星關區「一網三平臺」——打造陽光政務 助力廉潔建設   七星關區運用「大數據」思維,以建設「一網三平臺」為載體,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監督機制,以最大化公開為目標,以電子信息公開為手段,切實做到全區各級各單位黨務政務和民生項目資金分配網上公開
  • 七星關區:做活山地特色 做精「黃金」產業
    發展山地種植業是山區最適宜的發展之道,在山地選擇種植刺梨,是七星關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手段,也是脫貧致富之道。剛過去的一年,七星關區西衝社區憑藉刺梨產業迎來一批收益。許多農戶家增收翻倍,幾戶種植「大戶」,經濟收益翻了一番。農戶的生活水平、經濟水平、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初識刺梨結「良緣」「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離不開村委的帶領,多虧種下了刺梨,我們才有了增收的門道。
  • 七星關區人民醫院:補齊醫療短板 推動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
    醫療服務水平一直是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十三五」期間,七星關區把人民健康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點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健康七星關」建設,通過專項人才設施設備引進,供給群眾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體系。
  • 七星關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涉惡案件
    近日,七星關區人民法院對魏連某等8人涉惡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並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場旁聽庭審。庭審前,為加強聯動確保警力配置到位保障庭審安全,七星關公安分局抽派特巡警大隊部分精幹警力全程參與提押、值庭、看管、還押。整個庭審過程莊重嚴謹、層次分明、秩序井然。
  • 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教育改革出實招 教學發展見實效
    示範課堂成常規教師素質大提升「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西陽山外山……」走進七星關區朱昌鎮朱昌小學,教學樓裡傳來一陣陣悠揚的歌聲。在四年級(4)班,音樂老師羅珊正熱情洋溢地教學生通過彈舌頭和拍打雙腿發出節奏,學生們手持口風琴,看著樂譜,邊唱邊打出節奏。
  • 畢節七星關區交通建設:大道如虹通四方 縱橫通衢天地新
    然而七星關區因地形、氣候等眾多因素,鐵路建設難度極大、進程滯後。歷代七星關人以「螞蟻啃骨頭」的勁兒,多次迭代和探索,吹響了鐵路進發的「衝鋒號」。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開通,結束了七星關區不通火車的歷史,七星關兒女一步邁入了「高鐵時代」;緊接著,總投資12.98億元的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計劃於2022年3月建成,區內裡程25.889公裡。
  • 畢節市七星關區食用菌產業實現產值9000多元萬
    本報訊 (記者 夏民)9月2日,記者從畢節市七星關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專班獲悉,今年以來,七星關區已在19個鄉鎮(街道)完成食用菌種植3850萬棒,產量達10252噸,實現產值9224.5萬元。目前,該產業已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852個,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416人。
  • 孫誠誼帶隊赴七星關區開展春節慰問及調研活動
    1月14日,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貴州省委主委孫誠誼,致公黨貴州省委秘書長薛承夢一行到七星關區開展春節慰問及調研活動。畢節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畢節市工委主委安南,七星關區委常委、區委統戰部部長袁媛,七星關區政協副主席鄧慶參加。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搬出深山天地寬 安居樂業幸福來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30日電(李金苗 林全舉)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著力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使搬遷群眾的收入、幸福感同步提升,「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
  • 七星關區:讓政務服務更加高效便民
    2019年來,七星關區政務服務中心堅持  「2019年,區政務服務中心提高大廳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投入使用智能終端,讓企業能自助解決所需辦理業務;設立『集成套餐服務窗口』,實現企業辦證辦照最多跑一次;增加相關營商信息公開渠道,增強和群眾的互動;通過開展問卷調查、企業家座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為市民提供良好的業務辦理環境。」
  • 七星關區部分鄉鎮將開通到畢節高鐵站班車
    為切實做好通過高鐵進出七星關區旅客的道路客運保障工作,近日,筆者從七星關區公路運輸管理所了解到,畢節市結合畢節東、西客站和汽車北站客運班線運營情況和七星關轄區內客車運力現狀,調整客運班線到畢節梨樹高鐵客運樞紐始發或配客,實現公路、鐵路兩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接駁集散和「零換乘」。
  •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活見聞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活見聞 發布時間:2020-12-01 11:16:40      來源:畢節日報
  • 七星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寒流逆行抗凝凍 撒鹽除冰保暢通
    七星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一邊查看路面凝凍情況,一邊進行撒鹽除冰作業。2021年1月7日夜晚,凝凍襲來,七星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啟動應急預案,對七星關區高架橋、人行天橋、高偏坡路段等開展抗凝保暢工作,確保城區道路交通安全。「今天,我們單位出動抗凝凍隊五六十人,對城區易凝凍路段進行全覆蓋。
  • 七星關區氣象臺發布道路結冰橙色預警[II級/嚴重]
    七星關區氣象臺發布道路結冰橙色預警[II級/嚴重] 2021-
  • 七歲兒童蒙冤五年 七星關區法院已立案審查
    來源:法治在線.中國近日,筆者收到家住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麼站鎮田上村劉家溝組村民王梅女士快遞信件,2021年1月4日,原告劉丙翔訴被告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受理通知書。
  • 七星關區:冬日大棚「暖意濃」,百姓增收有希望
    據畢節市政府網消息:寒冬,走進七星關區田壩鎮先進社區,500餘個大棚連片坐落在平坦的大壩上,孕育著新的希望。先進社區村民周遵顯是大棚裡的長工,主要負責大棚水道管理,一個月到手工資有3000多元,「大棚的建立讓我在家門口就業,比起外出務工強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時間,「老古板」的十本筆記本丨七星關區團結...
    我叫宋保軍,今年51歲,是畢節市郊供電局派駐七星關區團結鄉團結村的第一書記。2018年1月,我「娘家」單位物色合適的人選到基層一線擔任第一書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當時,我還在心裡想,估計找不到比我更合適的了,因為進供電局之前我就在村裡幹了16年,團委書記、村支書都幹過。果不其然,最後單位選擇了我到基層一線。
  • 人人盡心盡力,築牢防疫屏障
    連日來,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調度疫情處置工作,要求密切關注疫情走勢,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從嚴從實抓好疫情處置的同時,發揮首都聯防聯控協調機製作用,築牢外防輸入的防疫屏障,確保首都安全。
  • 七星關區朱昌鎮靠前監督 為產業發展護航
    為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2020年刺梨種植任務,促進農民增收,近日,七星關區朱昌鎮紀委對全鎮刺梨種植工作開展監督檢查。
  • 七星關:文化陣地建起來 群眾精神富起來
    日前,搬遷群眾在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合唱練習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的圖書室裡,琳琅滿目的書籍整齊地擺在書架上,社科、文學、美食、養生、種植養殖等多種類的圖書都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