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畢節市政府網消息:寒冬,走進七星關區田壩鎮先進社區,500餘個大棚連片坐落在平坦的大壩上,孕育著新的希望。
先進社區村民周遵顯是大棚裡的長工,主要負責大棚水道管理,一個月到手工資有3000多元,「大棚的建立讓我在家門口就業,比起外出務工強多了。」周遵顯一邊說,一邊手指家的方向,就在那,來回只要十幾分鐘。
因大棚受益的不光是周遵顯,還有許多先進社區貧困戶。為拓展鞏固好脫貧成果,打造持續增長型經濟,2020年11月,先進社區積極利用恆大集團幫扶建造的大棚,引進專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羊肚菌產業,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之前我就是研究種植羊肚菌的,現在家鄉有大棚剛好利用起來,帶動當地百姓發展。」大棚基地負責人王江介紹,現在羊肚菌種植已完成,等到今年三四月份就可以陸續採摘上市。
王江多年在外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和技術,在他的帶領下,附近村民們都到大棚務工,學習技術本領。
據王江介紹,一個大棚平均能產羊肚菌200至400斤,新鮮羊肚菌能賣到市場價70元至90元不等。此外,基地有專門的烘烤設備和冷藏室,採摘後的羊肚菌可以保鮮烘乾,再銷往北上廣深等區域市場。
羊肚菌的種植不僅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務工,也為當地經濟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羊肚菌營養豐富,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大,並且適合低溫種植,方便管理,恰好彌補了大棚產業發展的空白。」田壩鎮副鎮長徐毅凱說。
除了400餘個大棚種植羊肚菌外,剩餘大棚則用於種植草莓、蔬菜等產業,保證大棚能用盡用,能種盡種。「引進本土返鄉人才,充分利用大棚發展各類種植業的同時,也給予他們種植保險、物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徐毅凱說。
在七星關區小吉場鎮德勝社區,1643個蔬菜大棚也孕育著生機和希望。大棚內分別種植著草莓、黃精、羊肚菌等作物,由於正值蔬菜採收時節,棚內一片繁忙的景象。
德勝社區村民何大英要照顧家裡老人出不了遠門,生活來源薄弱。近年來,隨著大棚的建立,她主動參與到務工隊伍中來,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不但照顧了家庭,也得到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大棚的建立先後帶動了當地許多群眾就近就業務工,在這裡他們也學到了技術,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作為全區最大的大棚基地,小吉場鎮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果蔬大棚,搶抓種植和採收時節,為當地農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
冬日管護好,來年價更高。在七星關區各大蔬菜大棚裡,老百姓用勤勞的雙手孕育著希望,種植戶和百姓們都在翹首以盼來年豐收,品味著忙碌之下沉澱的幸福滋味。(韓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