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冬日大棚「暖意濃」,百姓增收有希望

2021-01-15 金臺資訊

據畢節市政府網消息:寒冬,走進七星關區田壩鎮先進社區,500餘個大棚連片坐落在平坦的大壩上,孕育著新的希望。

先進社區村民周遵顯是大棚裡的長工,主要負責大棚水道管理,一個月到手工資有3000多元,「大棚的建立讓我在家門口就業,比起外出務工強多了。」周遵顯一邊說,一邊手指家的方向,就在那,來回只要十幾分鐘。

因大棚受益的不光是周遵顯,還有許多先進社區貧困戶。為拓展鞏固好脫貧成果,打造持續增長型經濟,2020年11月,先進社區積極利用恆大集團幫扶建造的大棚,引進專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羊肚菌產業,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之前我就是研究種植羊肚菌的,現在家鄉有大棚剛好利用起來,帶動當地百姓發展。」大棚基地負責人王江介紹,現在羊肚菌種植已完成,等到今年三四月份就可以陸續採摘上市。

王江多年在外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和技術,在他的帶領下,附近村民們都到大棚務工,學習技術本領。

據王江介紹,一個大棚平均能產羊肚菌200至400斤,新鮮羊肚菌能賣到市場價70元至90元不等。此外,基地有專門的烘烤設備和冷藏室,採摘後的羊肚菌可以保鮮烘乾,再銷往北上廣深等區域市場。

羊肚菌的種植不僅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務工,也為當地經濟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羊肚菌營養豐富,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大,並且適合低溫種植,方便管理,恰好彌補了大棚產業發展的空白。」田壩鎮副鎮長徐毅凱說。

除了400餘個大棚種植羊肚菌外,剩餘大棚則用於種植草莓、蔬菜等產業,保證大棚能用盡用,能種盡種。「引進本土返鄉人才,充分利用大棚發展各類種植業的同時,也給予他們種植保險、物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徐毅凱說。

在七星關區小吉場鎮德勝社區,1643個蔬菜大棚也孕育著生機和希望。大棚內分別種植著草莓、黃精、羊肚菌等作物,由於正值蔬菜採收時節,棚內一片繁忙的景象。

德勝社區村民何大英要照顧家裡老人出不了遠門,生活來源薄弱。近年來,隨著大棚的建立,她主動參與到務工隊伍中來,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不但照顧了家庭,也得到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大棚的建立先後帶動了當地許多群眾就近就業務工,在這裡他們也學到了技術,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作為全區最大的大棚基地,小吉場鎮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果蔬大棚,搶抓種植和採收時節,為當地農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

冬日管護好,來年價更高。在七星關區各大蔬菜大棚裡,老百姓用勤勞的雙手孕育著希望,種植戶和百姓們都在翹首以盼來年豐收,品味著忙碌之下沉澱的幸福滋味。(韓園媛)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做活山地特色 做精「黃金」產業
    鄉村要振興,必要有產業。發展山地種植業是山區最適宜的發展之道,在山地選擇種植刺梨,是七星關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手段,也是脫貧致富之道。剛過去的一年,七星關區西衝社區憑藉刺梨產業迎來一批收益。許多農戶家增收翻倍,幾戶種植「大戶」,經濟收益翻了一番。農戶的生活水平、經濟水平、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搬出深山天地寬 安居樂業幸福來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30日電(李金苗 林全舉)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著力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使搬遷群眾的收入、幸福感同步提升,「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
  • 七星關區:提升九大能力 築牢「防疫牆」
    七星關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餘剛介紹,目前,七星關區人民醫院華佗病區新建發熱門診已投入使用,「在發熱門診,我們接納了來自全區各鄉鎮運轉來的發熱病人,均在發熱門診進行隔離、檢查、治療和排查。」在七星關區人民醫院、疾控中心,新建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冷庫等均已投入使用,在無菌負壓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內,按照日最大檢測量,儲備了30日所需的檢測物資。
  • 七星關區朱昌鎮靠前監督 為產業發展護航
    為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2020年刺梨種植任務,促進農民增收,近日,七星關區朱昌鎮紀委對全鎮刺梨種植工作開展監督檢查。
  •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活見聞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活見聞 發布時間:2020-12-01 11:16:40      來源:畢節日報
  • 孫誠誼帶隊赴七星關區開展春節慰問及調研活動
    1月14日,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貴州省委主委孫誠誼,致公黨貴州省委秘書長薛承夢一行到七星關區開展春節慰問及調研活動。畢節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畢節市工委主委安南,七星關區委常委、區委統戰部部長袁媛,七星關區政協副主席鄧慶參加。
  • 畢節市七星關區食用菌產業實現產值9000多元萬
    本報訊 (記者 夏民)9月2日,記者從畢節市七星關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專班獲悉,今年以來,七星關區已在19個鄉鎮(街道)完成食用菌種植3850萬棒,產量達10252噸,實現產值9224.5萬元。目前,該產業已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852個,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416人。
  • 畢節市七星關區「一網三平臺」——打造陽光政務 助力廉潔建設
    畢節市七星關區「一網三平臺」——打造陽光政務 助力廉潔建設   七星關區運用「大數據」思維,以建設「一網三平臺」為載體,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監督機制,以最大化公開為目標,以電子信息公開為手段,切實做到全區各級各單位黨務政務和民生項目資金分配網上公開
  • 七星關區部分鄉鎮將開通到畢節高鐵站班車
    為切實做好通過高鐵進出七星關區旅客的道路客運保障工作,近日,筆者從七星關區公路運輸管理所了解到,畢節市結合畢節東、西客站和汽車北站客運班線運營情況和七星關轄區內客車運力現狀,調整客運班線到畢節梨樹高鐵客運樞紐始發或配客,實現公路、鐵路兩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接駁集散和「零換乘」。
  • 畢節七星關區交通建設:大道如虹通四方 縱橫通衢天地新
    然而七星關區因地形、氣候等眾多因素,鐵路建設難度極大、進程滯後。歷代七星關人以「螞蟻啃骨頭」的勁兒,多次迭代和探索,吹響了鐵路進發的「衝鋒號」。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開通,結束了七星關區不通火車的歷史,七星關兒女一步邁入了「高鐵時代」;緊接著,總投資12.98億元的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計劃於2022年3月建成,區內裡程25.889公裡。
  • 七星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寒流逆行抗凝凍 撒鹽除冰保暢通
    七星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一邊查看路面凝凍情況,一邊進行撒鹽除冰作業。2021年1月7日夜晚,凝凍襲來,七星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啟動應急預案,對七星關區高架橋、人行天橋、高偏坡路段等開展抗凝保暢工作,確保城區道路交通安全。「今天,我們單位出動抗凝凍隊五六十人,對城區易凝凍路段進行全覆蓋。
  • 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教育改革出實招 教學發展見實效
    七星關區青場中學的生活老師羅向全介紹,每天三次的校園環境衛生大檢查是他每天上班必做的事情。良好的環境衛生鑄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自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開展教育常規管理改革工作以來,青場中學通過開展主題月活動,強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尤其在思想道德建設月,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國旗下的講話活動及制定分區保潔和定時大檢查制度,讓整個校園環境衛生得到了極大改善。
  • 七星關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涉惡案件
    近日,七星關區人民法院對魏連某等8人涉惡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並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場旁聽庭審。庭審前,為加強聯動確保警力配置到位保障庭審安全,七星關公安分局抽派特巡警大隊部分精幹警力全程參與提押、值庭、看管、還押。整個庭審過程莊重嚴謹、層次分明、秩序井然。
  • 七星關區人民醫院:補齊醫療短板 推動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
    醫療服務水平一直是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十三五」期間,七星關區把人民健康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點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健康七星關」建設,通過專項人才設施設備引進,供給群眾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體系。
  • 七星關區氣象臺發布道路結冰橙色預警[II級/嚴重]
    七星關區氣象臺發布道路結冰橙色預警[II級/嚴重] 2021-
  • 七星關區:讓政務服務更加高效便民
    2019年來,七星關區政務服務中心堅持七星關區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鄧升淵說,2019年,七星關區營商環境愈加便民化。  使用智能服務終端辦理業務簡單、迅速,只要根據流程提示,企業人員可以迅速辦理所需業務。
  • 旅遊減貧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累計助推112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
  • 七歲兒童蒙冤五年 七星關區法院已立案審查
    來源:法治在線.中國近日,筆者收到家住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麼站鎮田上村劉家溝組村民王梅女士快遞信件,2021年1月4日,原告劉丙翔訴被告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受理通知書。
  • 七星關:文化陣地建起來 群眾精神富起來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的圖書室裡,琳琅滿目的書籍整齊地擺在書架上,社科、文學、美食、養生、種植養殖等多種類的圖書都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彈電子琴、練書法、跳舞……在七星關區各地的鄉村少年宮,這樣的場景已很常見。  每周四是長春堡鎮長春中學少年宮的舞蹈課開課的日子,徐玉錦在認真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後,背起書包就往少年宮飛奔。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時間,「老古板」的十本筆記本丨七星關區團結...
    我叫宋保軍,今年51歲,是畢節市郊供電局派駐七星關區團結鄉團結村的第一書記。2018年1月,我「娘家」單位物色合適的人選到基層一線擔任第一書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當時,我還在心裡想,估計找不到比我更合適的了,因為進供電局之前我就在村裡幹了16年,團委書記、村支書都幹過。果不其然,最後單位選擇了我到基層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