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招帝王權術,讓蔣經國、蔣緯國避免了自相殘殺

2021-01-20 眼觀歷史書

儘管蔣介石的性格和執政方式頗有爭議,但他在權術方面卻頗有獨到之處,如晚年一招帝王權術,就避免了蔣經國和蔣緯國兩兄弟自相殘殺。

一九七五年八月,料理蔣介石之後,宋美齡準備回美國。離開之前,當然少不了送行。(圖片:宋美齡和蔣經國在蔣介石葬禮當天)那天,蔣緯國來得很早。儘管不是宋美齡親生兒子(現在史料上說蔣緯國是戴季陶之子),蔣緯國卻一直被視為自己,對他十分關心。宋美齡一進門,就覺得有點不對勁,因為蔣緯國居然穿著軍裝,連以前拿到的各種獎章都戴著。

過來為「媽媽」送行,穿上這身軍裝顯然是太不倫不類了,於是宋美齡就問他怎麼了。

蔣緯國嘆了口氣,說:「幾天後,我就不能穿這身軍服了,所以今天特地把它穿給媽媽看。」宋美齡一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便追問他到底出了什麼事。

蔣緯國說:「軍中有規,當上中將14年,如果沒有升遷到上將的話,就必須自動退役。

宋美齡又問:「那何應欽一生怎麼穿呢?

蔣說:「他是將軍,是終身制。」宋美齡明白他的意思。

不久,蔣經國也來了。宋美齡對他冷淡了幾句,問他:「緯國這些年在軍中的所作所為如何?」蔣經國愣了一下,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問這個,只好答道:「緯國做得很好。」宋美齡接著問道:「那你為什麼要讓他退伍?」這時,蔣緯國也在一旁抹著眼淚。蔣經國這一下明白了,就說:「我準備給他升上將,只是暫時還沒有合適的職位。」

根據當時的授銜制度,一般只有「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空軍總司令、三軍大學校長、總政戰部部長、聯勤總司令」幾個人可以授予上將軍銜,如果要授予蔣緯國上將,那就必須更換一人。

但是這樣的事情不用擔心,自然會有人主動站出來。果不其然,幾天後,三軍大學校長餘伯泉主動寫信給蔣經國,說自己老了,要解甲歸田,安享晚年,並推薦蔣緯國接任三軍大學校長一職。

於是,蔣緯國順利地接任了軍校校長,並順利地晉升為中將。也許即使是蔣家兄弟也覺得這樣做有些太兒戲,沒有正式對外公布,後來人們看報紙才知道蔣緯國被提升為上將。

所以,蔣緯國為何不通過官方途徑升任上將?很小的時候,蔣緯國就在德國學習軍事,畢業後還在德軍服役過一段時間,二戰期間,德國閃電襲擊波蘭,蔣緯國也加入其中。來到臺灣後,蔣緯國被委以重任,其軍事理論水平也不低,1961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根據蔣家的傳統,蔣緯國升任上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那為什麼要在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才升任中將呢?

那當然是蔣介石的主意。蔣介石的專制統治在臺灣一直備受質疑,像雷震、李敖這樣的自由知識分子,常常抨擊蔣介石的用人政策,說他是信奉「家天下」的皇帝。儘管蔣介石態度強硬,但他也不得不謹慎行事,例如在蔣緯國這個問題上。

事實上,不單是蔣緯國,還有許多蔣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升遷,中將軍銜期滿後,就得自動退役。

此外,蔣介石對蔣緯國沒有升職也有另一種意圖。

眾所周知,蔣介石有兩個兒子,就像一個古老的皇室家族,他們之間存在著明爭暗鬥,爭奪權力。蔣介石當然知道這一點,在他的計畫中,蔣經國是頭號接班人,他希望蔣緯國盡其所能支持自己的弟弟,因此,蔣介石就用了一個古代皇帝常使用的招數。

什麼招數呢?

本人生前,不給蔣緯國升遷的機會,等自己死了,再由蔣經國來做這件好事,那蔣緯國自然會感激他的哥哥。那是蔣介石的手段。

不管怎麼說,在蔣經國擔任總統的十年裡,蔣緯國並沒有做傷害弟弟的事,蔣介石的良苦用心,也算是有所回報了。

相關焦點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但在蘇共代表鮑羅廷的竭力推薦和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的勸說下,蔣介石終於答應了。1925年10月,蔣經國告別上海,乘海輪啟程前往蘇聯。離滬前,他正式加入了國民黨。在船上,他認真閱讀了布哈林的《共產主義ABC》,這是他所讀的第一部有關共產主義的書籍。此時的蔣經國並沒有料到,他這次赴蘇,竟然一去就是12年。
  • 揭秘蔣介石真實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1919年,蔣介石把收養的戴季陶(時任孫中山隨從秘書)之子、年僅3歲的蔣緯國,送回奉化,交給姚冶誠撫養。  但沒過多久,姚冶誠和蔣介石的關係也出現了裂痕。蔣介石一恨姚冶誠嗜賭成性。他在1919年10月18日的日記上寫道:「冶誠嗜賭不休,惡甚,惱甚!」此外,姚冶誠對他也不夠體貼。
  • 蔣經國:受不了,蔣介石也很無奈
    ,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都對她作出很高的評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宋美齡這樣的偉大女性,也有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尤其是和她一起吃飯的時候,就連蔣經國都表示受不了,蔣介石也是苦笑連連十分無奈。宋美齡保健醫生透露,她每天的早餐簡單卻具有豐富營養價值,西芹派沙拉醬,再加上兩片奶油麵包和一杯牛奶或者咖啡,這就是她的生活。
  • 蔣介石故居受到怎樣的保護?
    1949年4月25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告別故裡;5月6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指示粟裕等,「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①5月25日,華東野戰軍第61師進入溪口,最初將師部設在豐鎬房內,後來撤出,由組織科長帶幾名老戰士入駐。師政委交代他們:「你們駐進去後,一定要守紀律。
  • 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原標題: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蔣介石遺容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突發,在臺北市郊草山(蔣介石改名陽明山)官邸內病逝,時年88歲。  據當時的臺灣政府新聞局發布公報,稱蔣介石病逝為「崩殂」,並明令從4月6日起歷時一個月為「國喪」期。蔣介石遺體停放在臺北市「國文紀念館」5天,供人們瞻吊。  蔣介石,1887年生,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保定軍官學校。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蔣表示擁護,取得孫中山信任,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
  • 蔣介石葬禮:蔣經國親自為其換上七件內衣,報紙全部成黑色
    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局中,蔣介石喪事上的國際聲音和面孔,也難免略顯褪色。蔣介石但到1975年蔣介石逝世之時,其已經統治中國內地二十二年之久,又在臺灣偏安二十六年,在臺灣島內對於蔣介石的個人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首先臺灣的報紙一律改為黑色的版面,幾乎全部篇幅都用在有關蔣介石喪葬這個主題上。臺灣新聞界使出渾身的解數,為這位死去的統治者美化。
  • 蔣介石小時候頑皮淘氣(組圖)
    毛福梅(蔣的原配夫人)、王採玉(蔣的母親)、蔣介石和兒時蔣經國合影青年蔣介石  浙江奉化,一個叫溪口的千年古鎮上,1887年10月31日午後,隨著一聲啼哭聲  夢見大雪,擔心母親身體不好  母親,在蔣介石一生中是最關鍵的!蔣斯千和蔣肇聰去世後,治家理店、撫兒育女的責任全都落到瘦弱的王採玉身上。可辛苦了四年,等到蔣家分家時,她卻只分得了自己居住的那棟小樓「豐鎬房」,豐和鎬取自西周時期的國都豐邑和鎬京,帶有一定的帝王色彩,蔣介石一直很喜歡這個房名。
  • 蔣介石被扣押西安後,對外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揭露了人性
    一九三六年十月,蔣介石躊躇滿志地飛往西安,親自指揮實行「剿共」的「通渭會戰」。以蔣介石的眼光來看,國共之間的武裝鬥爭已經進行了將近十年,現在紅軍已經到達陝北,國民黨軍已經佔有絕對優勢,只要再打最後一仗,就可以收兵。
  • 臺灣誕生了民進黨,蔣經國為什麼默許了?
    1987年,「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令,解除報禁、黨禁,民進黨繼續參與臺灣政治,要求「總統」直選。這個決定一出,臺灣誕生了一個新政黨---民主黨。(蔣經國)蔣經國是蔣介石之子,又名建豐,俄語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0年,蔣經國就學於上海有名的萬竹小學。
  • 開國中將曾救老蔣一命,蔣緯國卻說:他是老總統身邊最危險的人物
    劉志丹與韓練成結識後,向他談了許多革命道理,天下大勢,韓練成如醍醐灌頂,思想逐漸的改變,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劉志丹等人被馮玉祥禮送出境,韓練成由此也失去了和共產黨的聯繫,在國民黨的隊伍中,他歷任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  韓練成曾救過蔣介石一命,這是怎麼回事呢?
  • 蔣經國臨終前喃喃自語,旁人俯耳靜聽,聽到他反覆叫一個人的名字
    一篇篇艱苦卻充滿生機的訓練日記是當時被父親蔣介石派任贛南做專員時,蔣經國深感成就與快樂的真實寫照。 在這快樂當中,蔣經國並沒有對情感方面做隻言片語的描述,但是,他此時表現出來的自足卻是在以往的日記中所沒有看到過的。
  • 蔣介石算命只能活到1949:剩下的都是上帝給的
    不過,因為從蔣經國接班(1972)到蔣介石過世(1975)之間有幾年的時間緩衝,所以他真的過世時,臺灣社會雖然震撼也很大,但政局、政務相對穩定。上述這些舉措,只是為了政局的平穩。  蔣經國如何接班  記者:那麼,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蔣介石考慮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陳紅民:其實蔣介石晚年已不太考慮很具體的問題了。
  • 蔣介石:誰搞「臺獨」我搞他腦袋!
    蔣經國把情況對他說了一遍,臨末了道:「事不宜遲,你把手下的精兵強將調上二三十個,叫嶽安和帶路,去白龍賓館把鄭松燾逮住,由你親自審訊,弄清行刺背景,立即報我。」    蔣經國布置妥當後,驅車前往蔣介石官邸。官邸裡,警衛人員已經進入戰備狀態,庭院裡遍布明崗暗哨。不過蔣介石本人對此毫不知曉。蔣經國讓侍衛長進臥室通報。
  • 83歲的蔣介石和73歲的宋美齡遭遇神秘車禍
    1969年9月16日下午,蔣經國正在開會,當得知蔣介石和宋美齡遭遇車禍時,蔣經國的心都揪了起來。 作為一個兒子,蔣經國想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出行一向謹慎小心的父親會遭遇車禍呢?肇事車輛現在又在哪裡呢?儘管心中有無數個疑問,但是蔣經國明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傷勢究竟如何。
  • 陳潔如:一個姿色平平的姑娘,本是蔣介石最愛的女人,後來就變了
    陳潔如猜了幾次都沒猜中,蔣介石搖搖頭說:「看來你是難猜中了,我告訴你吧,這是一架德國照相機!」陳潔如得到如此昂貴的禮物,心裡高興,臉上也顯露了出來。在以後的兩年時間裡,蔣介石只要在上海就去找阿鳳,各種獻殷勤。阿鳳漸漸被蔣介石各種追求而動搖,她想蔣介石對她是真心的。若非喜歡,何須費這番苦工夫?陳潔如的防線終於被蔣介石的耐心和毅力所衝垮。
  • 蔣介石曾孫力挺蔡英文
    今天,有臺媒曝光,蔣介石曾孫、國民黨「立委」蔣萬安6日在節目中公開支持蔡英文,聲稱「四個必須都是對的」。蔣家後人發出這一言論立刻受到島內一些網友批評,有人直言:「爺爺知道嗎?」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截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7日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1日的「新年講話」提及所謂「四個必須」,還聲稱大陸必須承認所謂「中華民國臺灣」的存在。
  • 晚景悽涼 蔣經國「另一個兒子」邱明山身世成謎(組圖)
    邱明山(右一)與鄭琪雲(左一)結婚,蔣經國夫婦主持婚禮。王豐/供圖  抗戰勝利後,邱明山(後排左一)與蔣孝文(前排右二)、蔣孝章(前排右四)、蔣孝武(最前排小孩)等在杭州。王豐/供圖  邱明山的眉宇神情酷似蔣經國。圖為青年時期的邱明山。
  • 蔣介石57年堅持寫日記,除了超群的毅力外,還有幾個重要原因
    而蔣介石寫日記,就做到了這一點,他一直堅持了57年,而且全部用毛筆行楷寫成,字數總計在400多萬以上。直到85歲他手部肌肉萎縮,實在不能執筆,方才被迫停止。蔣介石的日記涵蓋廣泛,內容豐富,大如黨國大計、軍政要事、大小戰事、兩岸關係等,小如人事糾紛、讀書學習、會見客人、兒女私情等。蔣介石是少有的大忙人,他為何能將日記堅持寫下去呢?除了他具有堅強的意志和超群的毅力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 蔣介石最後一次回家鄉,拜菩薩求三籤,但第三籤讓他驚得臉色慘白
    1948年末至1949年初,可能算是蔣介石一生中最為黑暗悲傷的日子。軍事上,蔣介石的800萬軍隊遭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沉重打擊;經濟上,由於四大家族的把控,國民經濟陷入了全部崩潰的邊緣;政治上,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日益加劇,李宗仁等人多次「勸告」他下野;國際上,美國方面也感覺蔣介石已無可救藥,隨即準備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