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爺路邊燒土爐,做特色農家菜,來晚的人都是自己帶食材!

2021-01-19 醬香廚房

如今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美食,但還有一些美食,是大家沒有發現的,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道美食,這是一個偏遠農村,因為村子旁有個小景區,每天也都會來些遊客,這位老大爺就想做些農家菜,來賺點養老費,沒想到這道特色到農家菜,卻越買越火,吃到人也越來越多,到來現在都要排隊才能吃到來,很多遊客吃過後,還常常專門開車過來,就為來吃上一頓這道特色道農家菜。農村大爺路邊燒土爐,做特色農家菜,來晚的人都是自己帶食材!

老大爺做的農家菜有一個很大的特色,這個菜不是在室內做的,而是在馬路邊做的,做菜的工具也很奇怪,一個平時都會用的臉盆,盆子上面是有土製成的一個和盤子一樣大的小火爐,土爐上放一個大砂鍋,這種奇怪的小土爐子,很多人第一次見時,都會問這是做什麼的,聽老大爺解釋說,這種特別的小爐子在很早以前,農村裡用的,現在基本都見不到了。

路邊擺上一排這種土爐子,每個爐子上做的都是同一種菜,就是燉雞,而且老大爺燉的雞,都是農村家養的雞,這些家養雞沒餵過飼料,和我們平時在超市裡見到的凍雞,那差距可不是一點點,老大爺每次燉雞之前,都會把切好的雞肉,在頭天晚上醃製起來,早上不到4點就開始燉了,每天有遊客來時,遠遠的就聞到香味,可以說是聞香而來。

老大爺用的燒火材料也都全是木材,雖然速度上可能有點慢,但是燉出的雞肉味道卻是非常棒的,其實,用什麼點火燒菜都一樣,唯一不一樣的是,木材在點燃後,會散發一種很獨特的味道,這些味道會進入燉的雞肉裡,吃起來就有種特別的香味,一些大城市的人,應該很難聞到這種味道吧,在偏僻的農村也都不缺木材,木材,土爐,大砂鍋,家養雞,這才是地地道道的農家菜!

這種小土爐在路邊放了六七個,每一個上面就燉了一隻雞,2個小時左右就能出鍋,雞肉都燉的非常嫩透也非常有味,現在吃的人越來越多,等每天燉的數量卻不多,家裡雞最多也頂不住這些食客們,所以很多人都會早早的來排隊,甚至有人自己帶雞來,讓老大爺加工製作,這樣的人還很多,老大爺遇到也是哭笑不得

相關焦點

  • 帶了「土」字的農家菜就真的安全了嗎?
    最近疫情再次突發,很多都是由冷凍鏈開始的,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再購買冷凍食品,食品安全又成為縈繞人們心頭的煩惱。然而這幾年,人們對冷凍食品的喜愛並不高,對天然無汙染的農家菜卻趨之若鶩。有多迷戀農家菜?不知道多少人一到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不惜拖家帶口開車去遙遠的鄉村,只為吃上吃上一頓簡單的農家菜。國人似乎對農家菜的綠色安全蜜汁自信——雞鴨鵝都是散養的,蔬菜都是施農家肥的,魚都是野生的……,除「新鮮」,更重要的是看得見。事實當真如此嗎?其實,很多所謂的「農家菜」可能有毒!這些帶「土」字的食物,如土菜、土雞蛋、土蜂蜜等仿佛帶上了「土」字,就安全。
  • 唯有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 京郊特色美食總有一款適合你
    素烤鴨不是鴨,但它具有烤鴨的外表,且十分相象,不經點明,一般人還難以分辨。素烤鴨特色為「鴨皮」紅潤油亮,裡層的豆腐衣白似鴨肉。烤鴨色澤棕紅油亮,而豆腐衣經油煎後也具有這種特色。素烤鴨還包有香菇、京冬菜等原料,表層酥脆濃香,裡層柔軟有味,質味皆佳。
  • 8旬農村大爺遷新居,房內設施「標配」土洋結合,很有意思
    白大爺人很善良也很好客,聊天便很愉快,大爺說這是上個月剛剛搬遷上了地坑院子,說起這個還是個有意思的事情。自己住的地方原本就在不遠處的地坑裡,別看自家的地坑院子有點落後,這在上個世紀當地農村可是個人人喜歡住的好地方,以前農村人根據地形環境建造的地坑院子建造方便,非常實用,是冬暖夏涼,四季恆溫,他家也和大家一樣建造地坑院子,全家在裡邊生活過4代人,當然自己老了也是養老的首選地方。
  • 農村路邊「土」火鍋,有的人卻嫌髒?只能說你們不懂!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都會擁有一種特殊的眷戀和歸屬感。不管那個家是好是壞,是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會去努力珍惜和維護。而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莫過於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了,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 3年賺3萬,山西8旬大爺靠一頭牛把日子過的讓人羨慕,看是咋回事
    山西農村遊玩時侯,看到路邊有一位放牛的老人家,他養的大黃牛毛體發亮膘肥體壯,樣子也長得非常好看,如今在農村隨著耕種機械化的推廣,養牛種地的已經不多了,看到這樣的大黃牛也是非常稀奇。我們問大爺為什麼說牛是家裡的大功臣,大爺說,這幾年牛的市場行情非常好,一頭2、3個月大的牛就能賣到10000元,這三年這頭牛就給他掙了3萬塊錢,3萬塊錢這在農村可是能頂了大事的,在農村像他這樣大年紀的一年能掙到1萬塊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有了這頭牛家裡的大大小小開銷就有了指望,這頭牛就是他的銀行,再過幾個月又是一頭小牛犢,又能賣到1萬多,他想想這事晚上睡覺都在笑。
  • 農村小孩過「百天」,都有哪些特色習俗?從帶「長命鎖」開始介紹
    過「百天」習俗之穿「百家衣」小孩子出生100天後沒病沒災家裡人都會非常高興,除了會大擺宴席之外還要為孩子做「百家衣」。所謂「百家衣」 簡單說就是用100戶人家的碎布,為孩子製作一件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服裝。作為一種古老的育兒習俗,在我國很多地區都特別盛行。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農村地區,也有為孩子穿「百家衣」的習俗。
  • 嚮往的生活4黃磊做傣族菜:包燒雞腳筋,酸辣脆口,看完你也會做
    既然來到了雲南,怎麼少得了當地的特色美食呢?這不,第一期節目就給黃磊安排上了西雙版納的傣味包燒!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菜名呢。隨手摘下一片芭蕉葉,就能拿來做各種包燒美食,包燒雞腳筋、包燒牛肉、包燒茄子、包燒金針菇、包燒豆腐、包燒瓜苗、包燒筍子等等,葷素兼可,海陸均沾,真是萬物皆可包呀!
  • 7旬農村大爺3千元僱「保姆」,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看長啥樣子
    在山西農村採風時,遇到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村裡人說,這個大皂角樹前面的院子裡有個70多歲的老人家,去年花3000元賣了個「保姆」,這個「保姆」可是厲害,每天能讓老人擠出2斤鮮奶。幾個人問這個「保姆」長啥樣子,村裡人笑而不答讓我們自己去看看。
  • 大爺街頭賣「菱角」,城裡很少見,只有在這個季節才能吃到
    中國美食文化綿延千年,每個地域也有它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這不前幾天去集市時看到一位大爺在賣一種特色美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菱角,這是夏天才有的美食,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大爺街頭賣「菱角」,城裡很少見,只有在這個季節才能吃到。
  • 「紅黃藍綠」帶活文昌特色鄉村遊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兩年來,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享受田園風光的鄉村遊在海南漸漸開始火爆,做為海南旅遊目的地之一的文昌市也不例外。特別是農家樂、漁家樂、尋訪古民居等這些「特色鄉村遊」項目日趨火爆。  這些休閒旅遊項目,以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農民自主經營或「農戶+公司」的經營模式,將文昌市鄉村遊推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形成地方的特色品牌,也成為當地農村致富農民增收的一項新產業。
  • 重慶這座地火村,罕見的地火水澆灌不滅,有大爺用它燒了60年的水
    「網紅城市」重慶以其濃鬱的川渝文化,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許多旅遊景點都是必打卡之地,再加上重慶濃厚的川渝文化,使得重慶的旅遊業愈來愈火爆,這裡的山水資源也很多,風景很別致,被稱為「5D夢幻城市」,除了風景如畫之外,這裡還有許多古村落,除了民風民俗,還有一些奇景,在重慶市長壽區還有一個東門村,被稱為
  • 路邊的野花到底叫啥名?光知道好看,農村遍地都是
    農村的春天很漂亮,離不開隨處可見的野花。路邊、荒地、草叢,隨處都開著一朵朵小小的、色彩斑斕的花朵,映襯著翠綠的草坪,十分養眼。光知道好看,但路邊的這野花到底叫啥名?估計很多人都說不出來,想和別人分享,描述一下都有些困難。別急,它們的名字很好記。
  • 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說句實在話,由於這句俗語有些晦澀難懂,因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琢磨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琢磨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這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清早莫撿路邊兔所謂的「路邊兔」是指死在路邊的野兔,活著的野兔人們是撿不到的。那麼,在大清早時,為什麼不能夠撿拾路邊上的死野兔呢?野兔是指兔子屬下的動物以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的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的腿和耳朵比家兔要長一些,奔跑速度非常快,身材十分靈活。
  • 包燒黑山羊肉、火燎鴨心,好吃更炫酷!
    美食達人高嵩浥帶來燒烤網,做雲南特色的包燒羊肉;特級廚師範玖炘手持噴槍,讓盤中鴨心真正地燃起火焰來,做一道火燎鴨心,夠美味,也夠酷炫~
  • 恐怖故事:那晚在殯儀館,沒想到最後要燒的一爐,是我身旁的師傅
    點點頭,我毫不猶豫,那可是一萬多塊錢,死人有什麼可怕的,我們農村每次死人,我不都過去看看甚至幫幫忙。那走吧,老者說完就領著我走向殯儀館內。老者告訴我他姓方,我可以喊他方老,也可以直接喊他師傅。因為接下來他將要領我入行,在過去都是要行跪拜禮的,現在今時不同往日喊他師傅就可以了。本來就他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師傅還有一個月就要退休了,所以才想找個人接班。
  • 農村俗語「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營養和口感,「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古籍《齊書》中的一段描寫,原文是:南齊周顒隱居於鐘山,文惠公子問他蔬食何味最勝?周顒答謂「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民間關於韭菜的說法很多,「一月蔥,二月韭」、「春日佳蔬韭為先」、「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所有的文字描述中都說明了,韭菜在春天吃是最美味的。就拿我們東北地區來說,春天的時候,大地還在冰凍,本地不能生產任何蔬菜,正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但是蔬菜大棚裡的韭菜卻會上市,所以這個時候人們都比較喜歡吃味美的新鮮的蔬菜,春天的韭菜,也稱當年的頭刀韭菜,所以吃起來鮮嫩,可口不辛辣。
  • 簡單又好吃的素燒冬瓜教學來啦,好吃又實惠,快做給家人嘗嘗吧
    大家好,今天又來跟大家分享菜品了。今天給大家帶來這道讓人流口水的菜品,一起來做吧!食材詳細信息主料冬瓜適量輔料蔥適量 姜適量 幹紅辣椒適量配料紅燒醬油2大勺 冰糖1小勺 芝麻香油少許 雞精適量 食用油2大勺 開水適量平燒冬瓜做法步驟平燒冬瓜做法步驟:1 1。
  • 這個國慶不遠遊,來田心橋村邂逅一場田園牧歌
    編者按 「一村一品」,是指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一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品或特色品牌
  • 山西70歲大爺身居深山,散養豬羊年入十幾萬,一年四季竟只吃蘿蔔
    座座大山連綿,空留有一條條蜿蜒的山路帶著人來,載著人往。不久之前,到過山西的一個小山村,和一位淳樸的大爺聊起天。大爺獨身一人生活在山上的土窯洞中,看樣子應該有70歲左右。這裡地處大山深處,農民們的生活是靠天吃飯,種地沒有生活保障,所以大爺的生活也就以養豬養羊為生。這位農村大爺看著穿著打扮很普通,甚至還有些寒酸。
  • 賣了30年早餐大爺:做「水煎包」的4個訣竅,不懂你的煎包白做了
    水煎包作為一種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基本上很多早餐店都能夠看見它的身影,雖然說水煎包和包子沒什麼區別,只是一個用蒸的一個用煎的,但水煎包憑藉著脆而不硬,香而不膩的口感,受歡迎程度要比包子更高,而且水煎包除了這個名稱之外,還被稱之為鍋貼,這樣一說相信很多人還是有印象的,畢竟大部分地區都是叫的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