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劉梓越:扶貧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了人情味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劉梓越,是黑石頭鎮黨政辦一名工作人員。

蔡小碑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他家所在的陸坪村是黑石頭鎮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蔡小碑是陸坪村最後未脫貧的28戶64人中的一個,我第一次拿到蔡小碑資料時,心裡一咯噔,40來歲,沒有結婚,政府沒給危房改造款之前,連房子都建不起,我大腦已經浮現了一個整天躺著曬太陽,什麼也不做的懶漢形象。但我還是做好了打持久戰、啃「硬骨頭」的準備,心想無論如何要把他的「志」扶起來,再高的山也得登上去。

今年年初第一次到蔡小碑家時,他正忙著建新房子,人很靦腆,但也精神,沒有長久「等靠要」的懶散和戾氣,顛覆了我之前對他的想像。 看到我的到來,他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那天,我們蹲在他家門口說了很久的話。從蔡小碑口中,我了解了一些他過去的情況: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不認識幾個字,常年在家務農,沒有經濟收入來源,家裡一直住的是土牆房,夏天雨滴總是沿著舊電線跑;冬天屋子冷得像冰窖,寒風往骨頭縫裡鑽。貧困就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寬敞的水泥路修進了陸坪村;修水池,埋水管,譁啦啦的水流到家門口;藉助政府補貼,建不起房子的貧困戶也能建新房子;生病的人看得起病;再也沒有輟學的孩子。蔡小碑是這場戰役的直接受益人,政府為他爭取了建房補貼,他家修起了新房子,吃穿不愁,還為他提供了就業崗位,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 

新房修好那天,蔡小碑站在寬敞明亮的新房前對我說:「我沒想到自己還能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第二次見到蔡小碑時,他正忙著翻整家門前的幾畝土地。 看到我疑惑的眼神,蔡小碑說:「我想種幾畝辣椒,種包穀洋芋賣不上好價錢。」

「我幫你爭取一萬塊錢的產業扶貧資金,你自己添補一點買兩頭能繁母牛願意嗎?」我問他。 「願意!」我剛說完,蔡小碑就毫不猶豫答應了。

後來見蔡小碑,他已經搬進新房子,住了幾十年舊房子拆了,產業扶貧資金買的兩頭牛被他餵得忒壯。 我問他:「你生活中有沒有什麼困難啊?」 蔡小碑連忙說:「沒得沒得,好得很了,房子有,吃穿不愁,看病也不愁,當護林員每個月還有800元的收入,今年肯定脫貧。」 

`

又一次去他家時他沒在家,我打電話問他在哪裡,他說在村裡幫人家打兩硬化的地平,我到施工現場去看他。 一群人熱熱鬧鬧幹得熱火朝天,蔡小碑看起來很高興。 「我現在在工地上做工,每天有100多塊錢的收入,還管早晚飯哩。」我還沒來得及開口問,蔡小碑就一五一十把情況給我說了。

從開始時帶著工作任務,走訪、籤字、拍照、講政策……到現在可以一起聊天,拉著家常談著生活未來的期許,蔡小碑見到我不再是當初靦腆話少的模樣,短短時間裡我們從陌生人變親人,我欣喜於這樣的變化,我想扶貧工作從來都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了人情味,我的付出得到他們的認同,這就足夠了。

劉梓越

編輯 ▏焦彩鳳  責編 ▏陳美群 編審 ▏趙   峰監 制:葉啟偉總監製:周 璐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楊再義支書熱情地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開,我頓時感覺肩上的任務更重了。到村裡後,我迅速的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投入了緊張的扶貧工作中,每天走村入戶,穿梭在田間地頭。為了儘快掌握群眾的基本情況,我建立了一本「扶貧日記」,將自己負責的群眾一一登記在冊。這本日記幫我迅速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更好的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盡心、用情、盡力做好扶貧工作|都勻市平浪...
    我是張光明,是來自都勻市政協辦公室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我作為普通的結對幫扶幹部,在這幾年間,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在扶貧路上的艱難只有自己明白,在此期間見證了包括我所幫扶的貧困戶在內的不少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鄭雄文——讓貧困戶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鄭書記經常找我拉家常,我雖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對未來的小康生活充滿信心。」「鄭老師帶我們閱讀《納尼亞傳奇》英文小說,感覺自己和城裡的學生差不多」......說起鄭書記,落煙村村民如同打開了話匣子。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每個孩子享受陽光雨露 丨貴定縣金南...
    我叫柳成美,今年54歲,是貴定縣金南街道勝利村巫仰小學教學點教師,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擔任巫仰組一組至八組扶貧專幹。從事教育工作35載,我經歷了「提著煤油燈」上夜校的高標準掃盲,「一個也不能少」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如今「脫貧先扶智」的脫貧攻堅,最感懷的還是歷經三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柳成美(左二)與同事一起開展走訪,向村民宣傳扶貧政策「教育資助不漏一人,6—16周歲無一人輟學」,是教育扶貧的核心任務,要做到這兩個「一人」,要摸排、走訪、勸返、扶貧,每一個環節缺一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六個一」工作法推動易地扶貧搬遷斬窮根丨獨山...
    到村後,與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一起深入村組走訪調研,我才真正了解到旗山村高山峻岭、地形複雜,田地稀少,產出有限,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富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脫貧路徑找到了,真正操作起來十分不易。需要易地扶貧搬遷的量大,566戶2218人,每一家都需要反覆上門溝通、做工作。不過任務雖然艱難,我還是堅持和村幹部們一起,走訪了所有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丨貞豐縣豐茂街道...
    我和單位的劉關張老師一道,被安排到豐茂街道辦事處對家寨村工作。駐村扶貧是一項細心的工作,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不然,群眾的困苦就會在不經意間被忽略。沈壽翔(右一)走訪貧困戶記得有一天,村主任胡洪美的手機收到一條簡訊:「主任奶奶,能申請貧困戶嗎?」胡洪美主任把這條簡訊拿給我看,我馬上撥打電話過去。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讓重殘家庭重燃希望|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
    每當我走村串寨時,時常有個小女孩圍在我的身邊,「叔叔,叔叔……」地叫著我,她叫石錦蓉,是貧困戶的孩子,也是我網格內最困難的家庭之一。    我叫吳宗海,是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網格員。自2016年到豆洞村駐村幫扶以來,我用心幫扶,用情感化每一戶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丈量扶貧路丨三穗縣武筆街道辦事處工作員吳...
    我叫吳才睿,2016年9月通過事業單位招考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雪洞鎮人民政府,根據工作安排,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期間我在雪洞鎮巴仙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負責新州、稿茶2個村民小組,這2個村民小組共有貧困戶16戶,另外還有幾十戶非貧困戶。
  • 「講扶貧故事」傾情貧困戶 拭亮紅色村
    2017年澤州縣政法委扶貧工作隊進駐西土河村扶貧攻堅以來,西土河村每年都在發生明顯變化。圖為晉南、晉沁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西土河村關帝廟)傾情貧困戶西土河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22人。駐村工作隊為了不影響西土河村的村務工作,不打擾村民生活,自帶米麵、自購蔬菜,起灶做飯,常駐在村。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彭局長,你們還在搞精準扶貧工作呀?」  「代犬生,你會開車了?」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我的扶貧故事】劉邦虎:幫扶只為夢成真
    我是劉幫虎,苗族,2013年11月來到六枝特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2015年3月,被派駐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 由於六堡村地處邊遠,老百姓發展觀念相對滯後,我經常深入貧困戶家裡交心談心,給老百姓理清發展思路,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以及精準扶貧的相關精神。有一次走訪來到貧困戶柴方玉家,他兒子在外務工,由於種種原因,兒媳郭茜和孫子柴偉宸沒有人口信息,我輾轉鄉政府、派出所及相關部門,為這事來回地跑,直到把信息核實準確並上報有關部門,我那顆懸著的心才落地。
  • 「我的扶貧故事」從剛來時的「愣頭青」變成了現在的「書記哥」丨...
    我叫李永春,2017年9月,組織安排我到貴州黔南州甕安縣中坪鎮水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1000多個日日夜夜,我從對鄉村基層的事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也從剛來時的「愣頭青」,變成了現在群眾的「書記哥」。2018年春節前,為了讓水耳村的困難群眾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 「我的扶貧故事」把青春的汗水灑在脫貧路上|黎平縣龍額鎮歸養村駐...
    我叫楊亞男,2018年2月被派駐到黎平縣龍額鎮歸養村包村,成為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名排頭兵,也開始了接近三年的扶貧故事。歸養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駐地西5公裡,地處黔桂兩省(區)交界坡旁山谷,海撥370米。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對每戶群眾都認真負責|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第一...
    我叫王可剛,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的第一書記。在興平村兩年多的駐村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到第一書記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份厚重的責任。   駐村以來, 針對興平村各戶致貧原因實際問題,我堅持深入田間地頭,摸清村情民意,科學合理制定村發展計劃。
  • 「我的脫貧故事」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的扶貧好政策|清鎮市王莊鄉...
    為了能減輕母親負擔,我放棄了學業和村裡人到浙江、四川等地方打零工、進廠子。想到家裡面的境況,我也很勤快,收入越來越高,維持家裡面的生活不再困難。在外工作中我遇到人生中的伴侶,我們步入了婚姻殿堂並孕育自己的寶貝,2010年7月兒子的出生更是添加了我好好奮鬥創造好生活的決心。
  • 「我的扶貧故事」和風細雨潤心田 扶貧扶志摘窮帽丨鳳岡縣天橋鎮...
    2014年,我以幫扶責任人的身份參加脫貧攻堅工作,從此便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知識,及時掌握脫貧攻堅相關政策,保證第一時間向貧困戶宣傳政策,並力所能及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性問題,同時與貧困戶結下了深厚情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一開始接到幫扶責任人這一任務,實屬迷茫。幫扶什麼?怎麼幫扶?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