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說的「有緣人」是指什麼類型的人?

2021-01-10 新咖醉文化

佛教中常說佛度有緣人。那麼什麼才是有緣人?佛教中常說以普度眾生為己任。但是佛又說不渡有緣人,何為有緣人何為無緣人?其實從根本上來說,萬物眾生都是有緣人。無論是人或是動物,一切眾生皆是有緣人。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相。其實說的意思就是每個眾生都是具有佛性的。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每個眾生之間與佛有緣的程度是不同的。眾生有迷有悟,悟性高的自然就是與佛有緣。悟性低的自然就是與佛無緣了。迷惑的自然叫做眾生,不迷惑的就是佛了。

所謂的有緣和無緣都是廣義上的。但實際上無緣,並非是此生都無緣。有源分為時間的長短,有悟性的自然時間較短,悟性差一點的時間就會比較長了。無緣只是暫時的,並非是永久。其實一切眾生都是有緣分,只是緣分來得早或晚之分。無緣的人既不聽佛的教導,誹謗佛。對佛的話他聽不進去,也聽不明白到底在說些什麼,從內心上就開始排斥。對世間的一切佛法都不清楚,既不信佛也不聽佛的說法去做,這就是無緣分。

我們俗話說有緣人那麼真正意義上的有緣人是怎樣的?有些人覺得,只是去寺廟上上香拜拜佛,念念經,這就是與佛有緣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與佛有緣並非如此,而是真正從思想上認同佛法的一些真諦,幼蟲身體力行去實施一些佛的教悔,只有保持一顆真正向著佛法的心態叫做真正的與佛有緣。

其實無緣的眾生就猶如迷路的人。佛法便是引導迷路眾生的指引。所以說當你誤入歧途,如果還不相信引路人,那麼便越陷越深。懂得迷途知返的人,便是與佛法,有著相當深的緣分。又好比說,迷途的眾生猶如生病的病人。而佛法便是為眾生醫治的醫生。如果說連這個病人都不信任醫生的話,那麼醫生有再高的能力,也無法拯救這個病人。

所以說真正的與佛法有緣,並不是說今天上個香拜個佛。而是要從心底裡承認佛法這個東西的存在,並且心中有所嚮往。如果從內心中悔過,並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內心上依舊悔過並且奉行佛法,從心底裡覺得自己,為曾經犯下的過錯而道歉,並且敢於去改過,能夠回頭,承認自己曾犯下的過錯,並且在未來不可能分同樣的錯誤,能夠依教奉行,便是與佛有緣了。

那麼為什麼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呢?無緣之人是這一生都與佛無緣嗎?其實,不是說真的就不渡無緣之人,只是說暫時與無緣之人沒有緣分,暫時還沒到時間。因為無緣之人本身就與佛法相距甚遠。即便是佛,真正的想要渡他,他自己本身也對佛法十分排斥。連他自己本人也不肯接受教誨,別說佛就是任何神仙都無法渡他。於是也便隨他去了。

那麼難道說佛就真正的不渡了嗎?其實從根本上說,並非如此。到底什麼時候渡呢?等到眾生盡了苦難,吃盡了虧。自己有所醒悟變化,自動回去找佛進行超度。什麼時候自己知道迷途知返,便是他醒悟的時候。從心底裡覺得與佛法有緣,並且能夠聽人的教導。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答辯是接受了佛法,佛就會渡他。

其實佛法真正的含義是教育眾生。教會人們善待身邊所有的人。好好珍惜上天給自己的恩典。即便你出生下來就是殘缺的,但是也不要對自己放棄希望。接受自己的生命。其實就是要善待生命,人生就會變得快樂豁達許多。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要懂得善待身邊所有的人,利人便是利己。說歸根到底,信不信佛都無所謂,只要自己心中有善念。知足常樂,便是對生活最好的報答。有大福報的人自然就會想得明白。根本無需佛去教會,自己內心就已明確了方向,但是有一些人還是活的不明白。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包裝社會裡。

我們對自己一定要有所要求,有所定力,不要被社會上的一些不好的東西而汙穢。所以說有緣人不必求佛不念佛,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有緣人便是修行好。有緣人在任何環境下都懂得知足感恩。只有這樣才會為自己積累一些福報。一定要將自己內心的一些汙髒的想法排除掉。修行的好便是與煩惱脫離開了。想要做一個與佛有緣的人,就是要從心底裡相信佛的教誨,真正的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而悔悟。

相關焦點

  •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 佛教中的三界指什麼?佛教的世界觀,修行之人都該看看!
    佛教術語中的三界指的就是三種無為解脫之道,三界可以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除此之外,三界也可以指斷界、離界、滅界,或是指法界、心界、眾生界。佛教認為在欲界的眾生,都是有情慾的,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從欲界六重天再往上去,就到了色界。色界共有十八層天,每高一層,福報就多一分。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四大皆空,不管我是不是學佛人,也許都聽過四大皆空這四個字。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很多人因為誤解了空的意思,甚至會走在歪了,如果把一切都想像成是沒有的,誰還去行善積德呢?所以對空這個字,我們一定要先去了解了才行。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而且這個稱號自古以來非常尊貴,正確的寫法寫作「和上」,「和」形容被稱呼者的道德智慧,其中含義如果要具體說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略說有圓融、和諧、和善、慈悲、調和、淵博等等意思,「上」字代表尊敬,地位崇高之義。如果你尊敬某位高僧或者佛教在家大德,那麼從你尊敬的這人開始,上到十方一切諸善知識以及諸佛菩薩都可以稱「和上」。由於和上二字含義非常尊崇,所以千萬不能自稱和上,否則就鬧笑話了。
  • 佛教所說的六時吉祥,指的那六時?
    昨天有有人留言給小禪,問佛教中的六時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六時?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六時是什麼意思?分別代表著那「六時」?佛教經典《吉祥經》云:「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佛教徒常用「六時吉祥」作為祝福語送給同參道友或護法檀越。
  • 佛教中的四劫是指什麼?
    佛教對宇宙觀的認識是:佛陀證悟到,這個世界是由諸多因緣聚合而成,緣起時起,緣盡還無,反覆地依循著成立、存續、壞滅、空無等四個階段在演化的。其過程可分為成、住、壞、空四時期,稱為四劫。這四劫又可分別細分為二十種劫。什麼是「劫」 ?佛教中的「劫」,是古印度的一個時間單位,源於梵語Kalap。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 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 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01文/法妙明心人們都是知道福德的重要性,所以都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去提升自己的福德,知道燒香拜佛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幫助,所以在特定的日子裡都去燒香拜佛,但是有人卻發現一個問題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佛不是講究慈悲,普度眾生的嗎?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02眾生的選擇不同佛菩薩度人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只想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得度,但是為什麼只度有緣之人呢?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佛教中的四希有,七寶是指什麼?
    《每周一課》以佛學經論為主導,講解佛學相關的知識要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佛教中的」四希有「」七寶「是指什麼?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佛學知識!佛教中的四希有是指:一、時希有:表示佛陀之出世,非曠世所常有。二、處希有:佛陀不出現於三千世界中的他處,唯降生於迦吡羅衛城。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因為有智慧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顯得很完美。一般普通人,甚至無法找出他的任何漏洞。即使有時你看他有些地方是錯的,但是當他說出其中的原因或者原理時,你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於是,就很佩服他的智慧。換句話說,擁有智慧的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比一般人要想得周全。那麼問題來了,人的智慧,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 佛教:身上有這9點其中之一,說明你與佛有緣,你是有緣人嗎
    自張騫出使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至西漢末年,佛教真正開始在我國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就不得不說到與佛有緣這個話題了。在有些人看來,與佛有緣就是與佛有相似之處。例如有些人天生耳垂比較大,又或者有的人天生菩薩像,就會被人們說成與佛有緣。
  • 佛教中所說的魔到底指的什麼?又該如何降服?
    佛教中的「魔」,又稱魔羅,意譯為障礙、殺者、能奪命者。魔剛開始時寫作磨,到梁武帝時才改為魔字。魔分四類:一為煩惱魔,指三界內眾生皆有貪嗔痴等煩惱;二為五陰魔,指輪迴六道受生死;三為病魔,肉身凡胎,誰能無病?四為天子魔,指內心邪念,外魔得其便。還有出三乘聖者,尚有無明塵沙變易生死,還有微細的四魔。若依止觀魔事發相,則有捶惕鬼、時媚鬼、魔羅鬼,千變萬狀,破壞行人。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千僧齋會,是五臺山一個傳統的佛事活動,法會設在藏傳寺廟羅睺寺,屆時山上所有四眾弟子,誦經念佛、虔誠頂禮。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世上沒有與佛無緣的人,一切眾生佛性本自具足,只是要發明本心、啟發覺性,有各自不同的因緣。障深慧淺的人,顛倒妄想,被世間假相所迷惑,不明因果,造業損福,這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要待業障海消盡,修得足夠多的福報,才能得渡。常有人問為什麼要與佛結緣?難道人人都必須要信佛嗎?不是。我們要明白,佛教不是搞迷信、搞神通、搞神明崇拜。
  • 佛教:佛渡有緣人,有這三個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
    佛教:佛渡有緣人,有這三個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佛經有句經典語:「佛渡有緣人,不渡可憐人。」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是聞佛法、修佛法、思佛法,或機緣已經成熟的人。佛法中的有緣人,並不一定只是佛家弟子。芸芸眾生,只要你願意學佛、經常聽佛法、修習佛法,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我們都是佛法中的「有緣人」。那麼,什麼又是「緣」呢?按照佛家意思理解,比如你今天到了一家寺廟,聽到了一位大師說法,那麼這就是「有緣」。緣份又對應到佛家非常重要的因果業力。佛法中人非常注重因緣果報,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先是有緣,最後才因緣和合成果。果也可以理解為報應。佛經有云:「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
  • 佛教:心經中的「究竟涅槃」,到底指的什麼?
    心經是佛教中用於修行的一部佛經。很多人以為,心經是佛教「專屬」佛經,只有出家人才能看得懂。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分年齡,不分男女。只要一個人有了修行的願望,就可以修行。只要一個人修行,心經就能對他起到一定的作用。心經篇幅較短,非常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中,工作比較忙的人群。只要平時抽出一點時間來看一看心經,就必有所得。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個道理。
  • 佛教中的「五量」是指什麼,你知道嗎?
    認識世界的形式多種多樣,在佛教之中,這種形式歸為5類,稱之為「五量」。所謂的「量」,即是度量之意。通過五量認識物質的空間大小、高低等外在性質。佛教的五量分別為現量、比量、譬喻量、神通量、聖言量。2.比量所謂的比量,就是指一種推理的方式。由因而知果,見微而知著,就是屬於這種推理的方式。例如古代有人出了一個 「深山藏古寺」的題目,讓考生畫出來。其中有一個考生沒有直接畫出古寺,而是畫了深山中幾個和尚打水。這樣的立意,就突出了古寺「藏」的特性。在這個例子之中,由和尚打水推理出深山有古寺的方式,就是比量。
  • 燃二指供佛的著名「詩僧」八指頭陀是湘潭人!
    八指頭陀 八指頭陀,俗名黃讀山,法號寄禪,中華佛教總會首任會長。1877年,他27歲之時,在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並剜臂肉燃燈供佛,自此號「八指頭陀」。其人擅詩詞。 1852年1月3日生於湖南湘潭縣石潭鎮的一個農民家庭裡。父名黃宣杏,母親胡氏。他小時即易感傷。7歲時母親亡故, 11歲時入私塾讀書。
  • 佛教的六道輪迴指的是什麼?佛學基礎知識,修佛之人都該知道
    六道輪迴本來是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後來這一觀點為佛教所引用。佛教六道輪迴中的六道分別是:天人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佛教所謂的生死輪迴,說的就是:「舍此蘊已復趣他蘊」。佛教徒相信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能為信眾帶來福報,所以佛稱其「多牛,多馬,多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