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交談判時日本首相說了一句什麼話,遭到周總理嚴肅回答

2021-01-09 億雲大話歷史

1972年7月,田中角榮在日本選舉中獲勝,出任新首相,大平正芳任外相。在召開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上,田中角榮就公開宣布:「要加快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常邦交的腳步,要充分理解中國政府一貫主張的中國邦交正常化三大原則!」

當時國際輿論對於日本有個形象的比喻,那就是「鴨子戲水」。美國的外交政策怎麼樣,他就走怎麼樣,美國敵視中國,他也跟著敵視中國,緊密跟在其屁股後面,不敢越雷池一步。當尼克森同我國開展秘密外交後,美國後面的盟國們自然不甘落後,當時在他們中間流傳著一種說法:「不要趕不上最後一班車。」

1972年7月16日,周總理在會見日本社會黨前委員長佐佐木更三時表示:「如果日本現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來談恢復邦交問題,北京機場準備向他們開放,歡迎田中本人來。」並隨後派遣了孫平化、蕭向前到日本去做準備工作。

1972年8月15日,田中角榮在東京的帝國飯店接見了孫平化和蕭向前,表示十分感謝周總理的邀請,他決定近日進行訪華。9月21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田中角榮將於9月25日至29日訪問中國。

1972年9月25日中午時分,北京天氣十分晴朗,秋高氣爽。周總理親自來到機場迎接田中角榮,當田中角榮走下舷梯時,周總理說:「歡迎你來!」隨後,田中角榮的手緊緊和周總理握在了一起,這是時隔半個多世紀以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次握手!

當天晚上,周總理為他舉行了歡迎晚宴,在晚宴上發生了一出後來被反覆提及了好幾十年的插曲。按照慣例,領導人的講話一般都用本國的譯員來作翻譯,田中角榮的翻譯是在臺北學的中文。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將田中角榮的致謝詞中的一句:「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輕描淡寫的翻譯成了「添了麻煩」。當時田中角榮的話本來就不太恰當,譯員翻譯的更加不恰當,什麼叫作「添了麻煩」,道歉的成分輕飄飄的,一點也沒有道歉的感覺,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當時站在周總理一側的翻譯唐聞生表示出了不滿:「怎麼這麼輕飄飄的?」周總理聽到了唐聞生的話,當時顯得很平靜,照顧「客人」的禮記還是顧及到了。在第二天正式會談時,周總理一見到田中角榮就嚴肅地說道:「你給路過的女孩子裙子上灑了水,你可以說成是『添了麻煩』。但是在對中國人民道歉的時候,怎麼能說成是『添了麻煩』呢!日本軍國主義者給中國人民造成了那麼多的傷害,怎麼是一句『添了麻煩』就能解決的?!連一點反省的意思都沒有,這是不能接受的!」

在隨後的中日談判中還是十分激烈的,因為在田中角榮來到我國前,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沒有談妥,如「關於臺灣問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日本同臺灣籤訂著所謂的「和平條約」,所以田中角榮向周總理大訴苦水,說自己是冒著生命和政治危險的,請求總理體諒他的實際困難。

周總理的外交政策一向都是以理服人,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又通過求同存異來消除異見。雙方在談判中,充分利用政治智慧找到了一個又一個折中解決的辦法。經過激烈的談判交鋒,《中日聯合聲明》前言中寫明了:「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並在聲明籤訂完後,再由外相大平正芳對外宣布與臺灣斷交。

通過這次談判,田中角榮對周總理敬佩得五體投地,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向各國記者描述了周總理給他的印象:「軀如楊柳搖微風,心似巨巖碎大濤。」

相關焦點

  • 1972年7月7日 田中當選日本首相中日關係正常化
    1972年7月7日,田中當選為日本首相。隨後他馬上宣布:要加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7月9日,周總理在歡迎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宴會上的講話中說:「田中內閣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聲明要加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這是值得歡迎的。」中國反應之快,大大出乎日本的預料,給田中內閣極大的鼓舞。
  • 1972年,為防止日本代表團暗殺周總理,人民大會堂女服務員換成了...
    他在臺灣散布的「兩個中國」的謬論,是他個人看法,還是代表田中首相?希望各位如實作出回答。客人們競相發言。有的說,椎名是日本政界親臺派的代表人物,他嘴裡肯定吐不出象牙。有的說,報導椎名訪臺的這幾家媒體大都傾向臺灣,不能排除它們有意「添油加醋」。更多的人則強調說,田中誠實守信,許多年來從未在人前背後講過一句惡意攻擊中國的話語,即使在佐藤內閣時期也是如此,因此,希望周總理一定充分信任他。
  • 朝鮮特工在中國成功暗殺日本首相 周總理說:反日侵略要從他開始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特工他就是一個殺手,他擊斃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周總理對他評價道:「中朝人民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鬥爭要從他說起。」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朝鮮抗日義士安重根先生,他在中國成功擊斃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是中國、韓國和朝鮮三國公認的抗日英雄。那安重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安重根小時候比較調皮搗蛋,他不愛學習,整天遊手好閒。
  •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毛主席為何決定放棄向日本索賠?
    尤其是新中國的成立,前蘇聯當即承認新中國的合法地位,而美國則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為了打破共產主義給資本主義陣營帶來的衝擊力,美國就需要在亞洲扶持一個遏制共產主義發展的橋頭堡,而此時最適合這個角色的國家當日本莫屬。因此美國此時對日本的態度可以說是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對外宣布由戰後初期的壓制改為了扶植一個強有力的日本新政府。
  • 40年不敢忘卻 再憶周總理風雨外交路
    據當時的中國駐印尼使館外交官黃書海介紹,萬隆會議有三個危機,但都被周總理化解了:第一個就是克什米爾公主號暗殺事件,當時如果周總理決定不參加,那就沒有萬隆會議了;第二就是會議一開始他們就對中國政府群起而攻之,總理現場起草發言稿,第一句話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不是來吵架的」,第二句話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現場的緊張氣氛立刻被扭轉過來;第三就是開會後要拿出什麼成果,總理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
  • 1月8日是他的忌日 深受華僑華人愛戴的周總理
    △什麼是風度?當時美國海軍部次長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飛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中國政府曾多次與美國交涉關於錢學森歸國的問題,美國也都多次否認扣留中國公民。  1955年的日內瓦談判。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也為錢學森歸國創造條件,此前一日,經周恩來親自部署,提前釋放了被中國俘虜的11名美國飛行員。
  • 日本帶給中國的災難,損失達3000億美元,為何我國主動放棄索賠?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雙方發表《中美上海公報》,中美雖然沒有實現建交,但是關係向正常化發展,這大大加快了日本與中國談判和建交的速度。1972年7月後,中國和日本為實現邦交正常化都進行了積極準備。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榮首選訪華,1972年9月29日中國與日本籤署聯合聲明,中日關係正式建交。
  •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一山可以容下多虎
    「村山談話」是199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時,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的談話,談話承認日本藉由殖民統治和侵略,對許多國家的人民造成重大傷害與痛苦。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和田春樹曾經評價,「村山談話」與「河野談話」之後,「所有後繼的日本首相都不得不就歷史問題做出某種程度的反省,哪怕內心不完全贊同」。
  • 甲午中日戰爭後,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後來怎樣了?
    甲午中日戰爭便是明治政府醞釀已久的一次行動,在古代時期,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向中國學習,並臣服於中國,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足以可見日本人的野心,在常人看來無異於是以卵擊石,以至於清廷大部分人主戰。甲午中日戰爭最終以清廷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偌大的清王朝只要派人向日本求和,李鴻章成為全權大臣赴日本談判。
  • 歷史上的今天(9月29日) 中日兩國正式建交
    1964年9月29日,中國與中非共和國建交。  1965年9月29日,著名國畫家、金石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傅抱石逝世,享年61歲。傅抱石歷任南京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南京師院美術系教授,1959年他與廣東畫家關山月合作創作了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的巨幅中國畫《江山如此多嬌》,主要作品還有《聽泉圖》《虎跑》《大滌草堂圖》《洗手圖》等。
  • 日自民黨副總裁:願效犬馬之勞修復中日關係
    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4月18日接受了日本《產經新聞》的專訪。在採訪中,高村透露將於5月1日至3日以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身份訪問中國,並希望屆時能與中方領導人會面。他還表示,「願意為安倍晉三首相效犬馬之勞,努力修復中日兩國關係」。
  • 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方要求賠償3億兩,卻因為他被襲擊而讓步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百姓們才更熱衷於去討論有關於這位名臣的功過是非,大多數人都覺得李鴻章是一個賣國求榮的人,但是縱觀大清的歷史,誰又能說他不夠忠君愛國呢?1894年的時候,中日兩國爆發了甲午戰爭,日本開始大肆侵略中國和朝鮮,由於對方兵力強盛且籌備已久,所以就導致毫無準備的大清打了一場倉皇的戰役。
  •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看看世界各國政要對他老人家的評價!
    日本首相三木發表談話:今天,在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閣下逝世的訃告時,感到無比的震驚和悲痛。周總理不僅是中國的偉大的領導人,而且是世界的有代表性政治家之一。失去這樣一位人物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世界的巨大損失。我對周總理的卓越見識和對日中友好關係世世代代發展下去所寄予的那種非凡的熱情,直至今天仍深為感動。在此為周總理閣下祈禱冥福,同時向中國人民表示衷心的哀悼。
  • 周總理翻譯:因懂的多被啟用
    周斌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曾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歲月。1934年他出生於江蘇南通,1954年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攻讀語言文學,畢業後被外交部選中,曾為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擔任日語口譯。2016年1月6日,上海日本研究中心、上海市日本學會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舉辦特別演講會,邀請周斌講述「在總理身邊的日子」。
  • 日本投降前,因翻譯官一句烏龍,60萬百姓死於非命,日本差點亡國
    往大了說,還能影響兩國關係,甚至說是改變國家命運。 最後商討出來的結果是,希望蘇聯能幫日本從中調和一下,能爭取他們和同盟國和平談判。 會議結束後,時任日本首相的鈴木貫太郎隨即開了新聞發布會,表明了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公告》的看法。隨後,這段話被日本翻譯官翻譯成了英文,傳遍了整個國際社會。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清日三國交涉的情景中日戰爭對中日兩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國際形勢具有重要的意義,中日兩國今日國運的淵藪都是如此。這個系列的風俗畫是當時日本畫家對戰爭的寫照。此圖為1894年6月至7月的三方談判。在拒絕日本提出的「共同改革朝鮮案」並強調日本必須撤軍後,日本向清政府發出了「第一份絕交書」。由於美、英、俄等國的調解失敗,以及「第二次絕交書」,談判失敗。日方使節,大島守衛著大院君。朝鮮近代歷史上,高宗的生父、宮廷君李長貞與女婿明成皇后閔妃是不可忽視的政治人物,她們之間的鬥爭也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在中日戰爭前,日本為了控制朝鮮,選擇扶植宮廷君李氏應取代閔妃集團。
  • 日本首相上位之路:靠拼爹平步青雲當首相,根深蒂固的世襲制度
    後來他又當上了自民黨的總裁,這就有了成為首相的資格,而後,再在全國巡迴演講,說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理想,靜靜的等候投票即可。其實日本的首相上位之路,都與安倍晉三的經歷相差無幾。
  • 天皇退位,首相辭職,處女率高!日本,真是一個低欲望的社會?
    胡賽萌/文今天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去首相一職。一年多前,日本天皇明仁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德仁,改年號令和。當時,有網友感嘆,有生之年居然看到了主動交出龍椅的帝王!天皇退位,首相辭職,日本人居然連九五至尊、至高無上的權力都不要,這難道真是一個充滿佛系青年的低欲望社會?
  • 中日兩國關係最好的時期,到底能好到了什麼程度?
    日本,是一個複雜的國家。他們謙遜壓抑又狂妄好戰,保守古板又善於革新,嗜好獵奇的同時又對美有別樣的審視。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態度,卻能在他們的文化體系中安然共存,可以說他們的文化,就是菊花與武士刀的哲學,而這種矛盾的哲學也造就和日本和其他東亞國家關係上的微妙,尤其是和我們中國。磕磕碰碰的古代中國和日本不僅在地理位置上相當靠近,在文化與習俗上也有很大的共同之處。
  • 歲末盤點:日本首相安倍的本命馬年「折騰記」
    原標題:歲末盤點:日本首相安倍的本命馬年「折騰記」 資料圖   中新社東京12月28日電 (記者 王健)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在日本也有生肖本命之說。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恰逢其人生一甲子的本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