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農曆五月初六)恭逢唐代鑑真大師紀念日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2007年6月20日(農曆五月初六)恭逢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鑑真大師,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鑑真大師自從發願東渡傳戒,受了五次航海的挫折,不顧生命的危險,經過十二年在第六次航海中終於達到了赴日傳戒的目的,並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寫下影響深遠的篇章,於公元763年5月6日入滅於日本唐招提寺,年七十六。在大師的紀念日,謹依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中國佛教人物》的相關篇章,回顧大師和佛教傳播史上諸多前賢們的偉大壯舉。

鑑真大師(688—763)

鑑真大師,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唐垂拱四年(688),生於揚州江陽縣,俗姓淳于,十四歲從智滿禪師出家為沙彌,神龍元年(705),從光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遊學東都洛陽,繼入西京長安,次年,於長安實際寺從恆景律師受具足戒。這兩位律師都是當時的律宗大德。道岸(654—717)是繼承道宣的弟子文綱(636—727)大興南山律宗於江淮的人(《宋高僧傳》卷十四)。恆景(634—712)初從文綱受律學,後來又到荊州玉泉寺研究天台止觀,有名於時(《宋高僧傳》卷五)。鑑真受了這些名師的薰陶,數年之間便通達了三藏教法。後來他又從融濟研習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鈔》、《羯磨疏》、《量處輕重儀》;從義威、智全、大亮等鑽研了相部律宗法礪的《四分律疏》。融濟是南山道宣的高足,義威是道岸的弟子,大亮是法礪弟子滿意的法嗣。這些師承關係和律學修養,是鑑真後來在傳持律學上能有重大成就的增上因緣。

開元二十一年(733),鑑真四十六歲。這時他已經學成名立,於是自長安回到揚州,先後十年間在江淮地區努力講律傳戒,聲名遠播,成為當時道岸之後獨步江淮的律學大師。《宋高僧傳》說他有著名弟子三十五人,各自倡導一方,共弘師教。他同時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像,書寫過三部大藏經,又興辦救濟孤貧疾病等社會事業,並曾親自為病者煎調藥物。在長期從事這許多活動中,他掌握了當時許多方面的文化成就,積累了不少實際的領導經驗,團結和培養了一批有專門造詣的工技人才。這一切都為他後來東渡日本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日本的學問僧榮睿和普照等於開元二十一年隨遣唐大師丹墀真人廣成來中國留學。他們同時負有邀請中國傳戒師東渡日本傳戒的任務,乃先請洛陽大福先寺道璿律師(702—760)乘了日本副使的船先行赴日,為正式傳戒作準備。

到了天寶元年(742),榮睿、普照留學中國已經十年了,他們始終不忘請師傳戒的使命,為此做了許多努力。他們託宰相李林甫之兄林宗寫信給揚州倉曹李湊,請他造船備糧,以備東渡,同時邀請了西京僧道航、澄觀,東都僧德清,高麗僧如海,與日本同學僧玄朗、玄法同下揚州,訪謁鑑真。這一年十月,鑑真正在揚州大明寺為眾講律,榮睿和照照前往參見,懇切祈請東渡傳戒。當時鑑真回答,日本是「有緣之國」,便問弟子們有誰願意應請到日本國去傳法。大眾默然良久,無人對答。於是弟子祥彥說,日本和中國,隔著大海,路途危險,前往者很少能夠安全到達,而我等「進修未備,道果未克」,所以大家不敢表示。鑑真說:「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們經他這樣激勵,祥彥首先表示願意隨師同去。接著表示願意隨去的有道航、思託等二十一人。

鑑真接受邀請,決心東渡之後,便立即著手籌劃,於當年冬天進行造船及他他準備工作,其間得到了李湊的協助。到第二年春天定期出發之前,道航認為這次東行是為傳戒法,去的僧人要求品行端嚴,提議不讓如海等少學的人同去。這件事引起了如海極大的不滿,便向淮南採訪廳誣告道航造船入海和海賊勾結,因而鬧出了一場大風波。經州官調查結果非實,只將所造的船沒收,雜物還與僧人,如海坐誣告罪,榮睿和普照依例遣送回國。這是鑑真東渡第一次的挫折。

榮睿和普照因為沒有達到目的,便讓玄朗和玄法先回日本,他們二人在克服了許多困難之後再去懇求鑑真。鑑真便安慰他們,並表示要積極創造條件,以求達到目的。同時託人買得嶺南道採訪使劉臣鄰的軍用船一隻,僱得乘務員十八人,備辦大量的佛像、經典、法器、名香、錢幣、羅袱頭、麻靴、糧食、藥物、蔗糖等,和祥彥、道興、德清、榮睿、普照、思託等十七人,連同琢玉匠人、畫師、雕鏤、鑄寫、刺繡、修文、鐫碑等工手共有一百八十五人,於天寶二年(743)十二月乘船東下。船到了狼溝浦就被惡風急浪打破了。這是第二次的挫折。鑑真和隨同人員涉寒潮上岸,經過一番艱苦努力,修理了船再走,到下嶼山住一個月,待得好風出發,擬到桑石山,又被風浪打壞了船,幸而人員沒有傷亡,但水米俱盡,饑渴三日,得到當地州官救濟,被安置於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那時是天寶三年(744)的初春。這是第三次的挫折。

這時越州(今紹興)龍興寺僧眾聽到鑑真在明州,便首先請他去傳戒;杭州、湖州、宣判(今宣城)各寺也都來請講律,他依次巡遊開講授戒,然後又回到阿育王寺。有些越州弟子捨不得他出國,就向州官控告榮睿引誘鑑真要去日本,榮睿因而被逮,解送長安,途經杭州,以臥病假釋醫療,經過許多周折,方得脫難。鑑真看到榮睿、普照二人備歷艱辛,毫無退悔,深嘉其志,就派法進等三人到福州去買船,並置辦食糧用品。他自己率領祥彥、榮睿、普照、思託等三十餘人離阿育王寺巡禮天台山,經臨海、黃巖,想從溫州到福州乘船出國。不料這時揚州弟子靈祐和諸寺負責人商議說:「我大師和上發願向日本國,登山涉海數年艱苦,滄溟萬裡,死生莫測,可共告官,遮令留住。」於是請得江東採訪使下牒諸州,派遣差使,追蹤攔截。鑑真於是在被嚴密防護之下送回揚州本寺。據《東徵傳》記載,當時諸州道俗,聞大和尚還至,競來供養慶賀,獨大和尚憂愁不樂,呵責靈祐,數月不見笑容,靈祐和諸寺負責人不斷懺悔禮謝,始勉為開顏。這是鑑真東渡第四次挫折。

天寶七年(748)春,榮睿、普照從同安郡來揚州,這時年已六十的鑑真仍然充滿信心,重作東渡準備,積極造船,備辦百物,一如天寶二年所備。揚州道俗,一再受到鑑真的啟發與感動,發心隨行的,有祥彥、神倉、光演、頓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思託等十二人,連同榮睿、普照共十四人,水手十八人,及其餘樂於相隨的共三十五人。六月甘七日從揚州出發,至常州界狼山便遇風浪,後來至越州界三塔山和暑風山各停住一月。十月間再行啟航,不久怒濤又至,在海上漂流十四日,經過無數險阻,竟被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在那裡得到地方官員的護送,東行經萬安州(今萬寧),然後取道澄邁渡海至雷州。從此經廣西的藤州、梧州而至桂州,在這裡留住一年,然後受請赴廣州。至端州龍興寺,日僧榮睿以屢經艱險,因患重病,奄然遷化,鑑真哀慟悲切,送喪而去。至廣州住了一春,又往韶州,停住開元寺。 普照在這裡辭別鑑真,向嶺北去明州阿育王寺,臨別,鑑真和普照執手悲泣。此時鑑真感慨過海傳戒之本願不遂,悼念榮睿之為法忘軀,葬身異域,加以受了旅途的熱氣,眼病突發,遂至失明,那是天寶九年(750)。後經大庚嶺至江西虔州,次至吉州,,他的高足祥彥又死於船上。北行經江州(今九江)乘船到江寧(今南京),弟子靈昇遠迎到棲霞山,旋即重返揚州。此番水陸往返一萬餘裡,費時最久,顛沛最甚。這是第五次的挫折。

鑑真最後的一次東渡是天寶十二年(753)十月,這時他已六十六歲了。這一年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宿禰胡麿、吉備真備、安倍朝衡等到揚州來訪鑑真,更請東渡傳戒,他即毅然允許,乘日本使船出發。同行的有揚州白塔寺僧法進、泉州超功寺僧曇靜、台州開元寺僧思託、揚州興雲寺僧義靜、衢州靈耀寺僧法載、竇州(今廣東信宜縣)開元寺僧法成等十四人、藤州通善寺尼智首等,三人、揚州優婆塞潘仙童、胡國人安如寶、崑崙國人軍法力、瞻波國人善聽共二十四人。帶去的經像法物有:如來舍利、彌陀、藥師、觀音、彌勒等造像,金字《華嚴經》、《大佛名經》、《大品經》、《大集經》,南本《涅槃經》、《四分律》,法礪、光統《四分律疏》,天台《止觀法門》、《玄義》、《文句》、《四教儀》、《小止觀》、《六妙門》等,定賓《飾宗義記》,觀者寺亮律師《義記》,南山道宣《含注戒本疏》、《行事鈔》、《羯磨疏》,懷素《戒本疏》、《比丘尼傳》、《西域記》、《戒壇圖經》等共四十八部。菩提子、青蓮華莖、天竺革履及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之真跡行書等。

這次搭乘日本使船出發,事先做了周密布置,避免了道俗的攔阻,是時日僧普照也從餘姚趕來同行,十一月十五日由揚州出發,取道蘇州黃涸浦航,十二月七日到了日本九洲西南的益救島,二十日到達九洲薩摩國的秋妻屋浦。日本天平勝寶六年(754)二月一日到難波(今大阪),中國僧人崇道等趕來供養。四日入平城京(即奈良)日朝廷遣正四位下安宿王於羅城門外迎拜慰勞,引入東大寺安置。二月五日,鑑真等人先往日本作傳戒準備的道璿和印度菩提提仙那前來慰問。日皇的特使吉備真備宣讀詔書對鑑真表示慰勞和歡迎,並請他就東大寺設壇傳戒。同時又令僧都良辨錄諸監壇大德名單送進宮內,特授鑑真為傳燈大法師。

四月初,在鑑真的指導下於東大寺毗盧遮那大佛殿前築了一座戒壇。這座戒壇是依南山道宣的《戒壇圖經》建築的,但在第三重壇上安置著多寶塔,塔中安置釋迦和多寶二佛像,則是鑑真依據天台宗的教理而有所改變。鑑真傳戒時,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以下都次第登壇受菩薩戒;又為沙彌證修等四百四十餘人授戒;大僧靈祐、賢璟、忍基等八十餘人都舍舊戒重受。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規傳戒的開始。後來他在東大寺大佛殿西方造了一所戒壇院,四方聞名來學戒的漸多。天平寶字元年(757)日皇將故新田部親王舊宅送給鑑真作為建築伽蘭之用。鑑真即指導弟子們開工建築,至天平寶字三年(759)落成,這就是現在奈良日本律宗的本山「唐招提寺」。

鑑真從此在唐招提寺講律傳戒,極受日本朝野的尊敬。天平寶字五年(761),他又在下野的藥師寺、筑紫的觀音寺各造戒壇一所。這兩所戒壇和東大寺戒壇並稱為日本三戒壇。鑑真的律學正宗南山,旁兼相部,所以日人尊他為南山系的第三祖,相部系的第五祖(凝然《律宗綱要》)。天平寶字七年(763)五月六日入滅於唐招提寺,年七十六。他的遺體荼毗後,即葬在這寺東北角的松林中。在鑑真生前,他的弟子們為他所制的夾紵坐像,至今還供奉在寺中的開山堂,視為日本的國寶。唐招提寺還藏有鑑真的《東徵繪傳》五個長卷,是日本名畫家蓮行為了紀念他們東渡傳律而畫的。

鑑真自從發願東渡傳戒,受了五次航海的挫折,第六次到達日本時,前後同伴已死去36人,道俗退心的二百餘人;只有他和日本學問僧普照、天台僧思託始終六渡,不顧生命的危險,經過十二年終於達到了赴日傳戒的目的。1963年是鑑真圓寂一千二百年,中日兩國佛教界和文化界同時舉行了廣泛、隆重的紀念活動,並互派代表參加,日本人士將鑑真事跡寫成小說,編演戲劇。中國佛教界則在日僧榮睿示寂的端州地方(今廣東省肇慶),建立了一座紀念碑。一九八○年,鑑真像回國探親,在揚州和北京都受到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的瞻禮。通過這兩次紀念活動,加強了中日兩國佛教徒和人民的友好關係。

鑑真和他的弟子除律學之外,對於天台宗義也深有研究,他們帶到日本去的經典中以天台章疏為最完備。鑑真、法進、如寶、法載、思託等都先後在唐招提寺講說天台宗義(《唐招提寺緣起略集》),因此,他們是天台宗傳到日本的先驅者。鑑真對於建寺造像又富有經驗,隨他東渡的弟子如思託、如寶、法力等人都是精於塑造佛像的雕刻家和建造寺塔的建築家。唐招提寺的佛殿、講堂、食堂、文殊堂、不動堂、地藏堂、影堂、開山堂、藏經樓、鐘鼓樓及各堂佛像,都是鑑真及其弟子們所計劃建造的。唐招提寺之建立,成為後來日本佛教藝術的範例,平安朝以後佛教各宗大本山的佛殿建築幾乎都受唐招提寺的影響。

鑑真到日本時雖已雙目失明,但他博通三藏,而且記憶力極強。公元760年,日淳仁天皇令就東大寺校正一切經論,因為從中國傳到日本的經論,展轉抄寫,誤字不少,鑑真多憑記憶和理解加以校正。相傳他在日本刊刻了戒律三大部。鑑真又通醫學,精於本草。日本醫藥界遵奉為始祖。據日本史籍記載,當時日本人對於藥物有不了解的,請鑑真加以辨正,鑑真以鼻別之,無一錯誤。藤原佐世所著《日本國現在書目錄》中載有《鑑上人秘方》一卷,這是鑑真留在日本醫學上的寶貴遺產。

鑑真弟子中多長於漢學詩文,這對於古代日本漢學的風行很有影響。其中思託的詩文造詣最深,他著有《鑑真和尚傳》三卷、《延曆僧錄》一卷,可惜兩書都散佚不傳。與他同時的日本淡海真人元開所著《唐大和上東徵傳》則是依據思託的《鑑真和尚傳》所載事實而寫的。法進也有著作,今尚流傳。

相關焦點

  • 農曆五月初六 唐代高僧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
    編者按:鑑真大師是中國唐代佛教高僧,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14歲出家,晚年應日本僧人請求先後六次東渡,弘傳佛法。
  • 6月8日(農曆五月十三日)恭逢唐代荷澤神會禪師紀念日
    (《頓悟無生般若頌》 又名《顯宗記》荷澤神會禪師著 選自胡適校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卷四)佛教在線6月8日消息 6月8日(農曆五月十三日)恭逢唐代荷澤神會禪師紀念日,荷澤神會禪師,唐代僧,俗姓高,湖北襄陽人,是六祖惠能大師晚期的弟子,一生弘揚六祖惠能宗風不遺餘力,使惠能大師所開創的南宗頓教禪法,後世南宗頓教禪法成為禪宗的主流禪法,即在那一時期奠定了基礎。
  • 2月4日(農曆12月17日)恭逢唐淄州慧沼大師紀念日
    (《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唐 慧沼撰)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2月4日(農曆十二月十七日)恭逢唐代淄州慧沼大師圓寂紀念日。慧沼大師,唐代慈恩宗學人,祖上自彭城遷淄州,故以地名,十五歲時受度出家。相傳他曾親近過玄奘三藏,青年時已博通經藏,講《法華》、《般若》、《涅槃》等經。
  • 11月28日(農曆十月初八)恭逢唐代一行禪師紀念日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  沙門一行阿闍梨記)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11月28日(農曆十月初八)恭逢唐代一行禪師紀念日。一行禪師,又稱為僧一行,是我國古代科學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密宗教理的闡發者。
  • 農曆臘月十八恭逢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誕辰紀念日
    太虛大師首倡的「人間佛教」思想在中國海峽兩岸以及海外華人佛教界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得到多元並行的傳承弘揚與創新發展,成為開闢中國佛教新時代的重要思想資源和方向指引。今日恭逢太虛大師誕辰紀念日,頂禮緬懷太虛大師!
  • 12月13日(農曆十月二十三日)恭逢五祖弘忍大師紀念日
    ————《最上乘論(1卷)》〖 唐 弘忍述〗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12月13日(農曆十月二十三日),恭逢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圓寂紀念日。弘忍大師,俗姓周,湖北黃梅人,生於隋仁壽元年(601)。七歲時,從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
  • 農曆五月十二 圓瑛大師誕辰紀念日
    圓瑛大師不僅佛學高深,還是一位愛國愛教的高僧,曾領導佛教界人士投身抗戰,又被稱為英雄僧侶。他主張「國家存亡,匹夫有責;佛教興衰,教徒有責。」一生為團結全國佛教徒、促進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今日恭逢圓瑛大師誕辰紀念日,頂禮緬懷圓瑛大師!南無阿彌陀佛!圓瑛大師(1878-1953),中國現代高僧,佛門領袖,1929年與太虛大師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佛教會,並連續數屆當選主席。
  • 今日早報,12月20號,星期日,農曆十一月初六!看每天新聞早報,觀天下人生百態!
    今日早報,12月20號,星期日,農曆十一月初六   庚子年 【鼠年】  戊子月   丁酉日1、發改委:
  • 農曆五月二十四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出紀念日
    《心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2013年7月1日,農曆五月二十四日,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出紀念日。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說《心經》:「舉世流通,文約義富。」在所有佛經中,這八個字唯有《心經》當之無愧。太宗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玄奘法師於終南山翠微宮中譯出此經,沙門知仁筆受。相傳玄奘法師譯本問世之前,有《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一卷,姚秦鳩摩羅什法師所譯,不過《出三藏記集》及隋代《法經錄》都將此經列入失譯錄,唐代智昇撰《開元錄》,才將此經歸入羅什譯籍,從此相沿不改。
  • 農曆八月初六 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
    慧遠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8月30日,農曆八月六日,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 慧遠大師(334~416),東晉高僧,是淨土宗初祖。俗家姓賈,是雁門樓煩人。幼隨舅父遊學許洛,博綜六經,尤善老莊之學。成年後從道安大師出家,二十四歲登壇講說,頗負盛名。東晉太元三年(378),前秦軍陷襄陽,慧遠率弟子數十人南下,途經潯陽,因見匡廬清靜,於是留住此地。始住廬山龍泉精舍,後住江州刺史桓伊所造之東林寺,影不出山,跡不入市。
  • 【歷史上的今天】2020年12月20日(農曆十一月初六)
    753年12月20日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成功 1722年12月20日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逝世 1582年12月20日法國採用格利高利曆法 1803年12月20日作為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的一部分,法國正式將紐奧良移交給美國
  • 12月15日(農曆/藏曆10月25日)恭逢宗喀巴大師紀念日
    (《菩提道次地廣論》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12月15日(農曆和藏曆十月二十五日),恭逢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紀念日。部分宗喀巴大師著作譯文菩提道次第廣論(電子書)【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 TXT版壓縮菩提道次第略論(電子書)【宗喀巴大師造,大勇法師譯】極樂願文(1卷)〖清 喇嚇嘎卜楚薩木丹達爾吉譯〗緣起贊五十八頌【宗喀巴大師造·昂旺朗吉堪布釋】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菩提道次第攝受求加持頌
  • 農曆十一月七日 唐代高僧夾山善會禪師圓寂紀念日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2月28日,農曆十一月七日,唐代高僧夾山善會禪師圓寂紀念日。 夾山善會(805~881),唐代高僧。廣州峴亭人,俗姓廖。九歲於潭州(湖南長沙)龍牙山剃度,二十歲受具足戒。前往江陵專研經論,又至禪會處參學。初住潤州(江蘇鎮江)京口鶴林寺,時值道吾從襄州關南來,與之相互問答,大有所得。
  • 農曆八月十一 唐代高僧南嶽懷讓禪師圓寂紀念日
    湖南南嶽磨鏡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李保華) 2014年9月4日,農曆八月十一,是唐代高僧南嶽懷讓禪師圓寂紀念日。 南嶽懷讓(677~744),唐代高僧。俗家姓杜,是金州安康(即今陝西漢陰)人,又稱大慧禪師。十五歲時出家,一度習律,後參曹溪,為六祖慧能之高足,留侍六祖身邊有十五年之久,六祖圓寂之後,懷讓禪師始於玄宗先天二年(713)住於湖南南嶽般若寺觀音臺,宣揚慧能學說,遂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懷讓禪師之法系相對於青原行思之法系(稱「青原下」)而稱「南嶽下」,同為南宗禪之二大法流。
  • 2019年諸佛菩薩聖誕、成道、祖師紀念日一覽表!
    觀音菩薩聖誕:陽曆3月25日,農曆二月十九日。普賢菩薩聖誕:陽曆3月27日,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準提菩薩聖誕:陽曆4月20日,農曆三月十六。釋迦文佛聖誕:陽曆5月12日,農曆四月初八。藥王菩薩聖誕:陽曆6月1日,農曆四月二十八。伽藍菩薩聖誕:陽曆6月15日,農曆五月十三。
  • 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五)恭逢宋四明知禮尊者紀念日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五)恭逢北宋四明知禮尊者圓寂紀念日,四明知禮尊者(960~1028)為宋代著名天台宗學者,並為《大悲懺法》的編著者。尊者字約言,俗姓金。又稱「法智大師」、「四明尊者」。四明(今浙江鄞縣)人。7歲依太平興國寺洪選出家。
  • 農曆八月初六 《因明入正理論》譯出紀念日
    印度玄奘大師紀念館(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2014年8月30日,農曆八月六日,《因明入正理論》譯出紀念日。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俗家姓陳,名褘,是河南偃師人。玄奘法師於唐太宗貞觀年間西行,跋涉萬裡,於貞觀七年至印度,在印遊學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為玄奘法師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於曲女城匯集,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被尊為「大乘天」。貞觀十九年回長安,以所獲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於朝,太宗敕命於弘福寺傳譯。
  • 星期六 農曆五月初六 今日入梅,吉利的屬相有哪些?
    今天是6月8日,農曆五月初六,星期六,今日入梅,幹支組合為己亥年庚午月丙子日,丙火為驕陽,生在芒種之後的午月為旺,狀態過強,加之,幹支水火激蕩,要居安思危,力求大局穩定,不宜舉大事。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天哪些屬相吉利呢?
  • 周六 農曆五月初六,哪些屬相要多須謹慎?
    6月8日,周六,農曆五月初六,己亥年,庚午月,丙子日。丙子之日,丙火為陽火,如日如電,生在午月為帝王之時,氣勢過旺,要居安思危,力求大局穩定,不宜舉大事。丙火坐下子水,形成火水未濟之象,謹防行事反覆、與人衝突,並忌建造維修廚房、灶具等事。地支子午相衝,根基不穩且內部矛盾過重,要豁達包容,謹言慎行,不宜談判、合作之事。
  • 農曆五月七日 《阿毗達磨發智論》譯定日
    趙城金藏版《阿毗達磨發智論》(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6月4日,農曆五月七日,《阿毗達磨發智論》譯定紀念日。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四大譯經家之一。姓陳,俗名褘,偃師人。玄奘法師於唐太宗貞觀年間西行,跋涉萬裡,貞觀七年抵達印度,在印遊學多年,深受戒日王的敬重,戒日王曾為法師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在曲女城匯集,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被尊為「大乘天」。法師於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將所獲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給朝廷後,太宗敕命法師在弘福寺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