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的軍師,相傳他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兵如神。如果沒有諸葛亮,單憑劉備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成就三國鼎立的事業,正如《三國諸葛亮傳》中說他未出茅廬,先定天下三分。這也被認為是最能反映諸葛亮智慧和遠見的部分。他為何能一直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呢,為什麼他一直料事如神,或者說有超強的預測能力呢?不僅僅是因為他懂得兵法,更重要的是他精通易禮數術,懂得觀察天象以判斷時事。
相傳諸葛亮於軍中閒暇時,寫下了《馬前課》。這是一本預測天下大事的書,共有十四課,其中十課已經被破解出來。《馬前課》的每一課都預言了一個歷史朝代,而且是按著歷史演進的順序來描述的,所以相比於其他的預言書來說更容易破譯。《馬前課》前十課是從蜀漢開始,直到中華民國的誕生。都非常的準確,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前十課的內容吧。
第一課 無力回天,鞠躬盡瘁,陰居陽拂,八千女鬼
「無力回天,鞠躬盡瘁」是說諸葛亮自己,諸葛亮早已知道蜀漢氣數已盡,一切努力都是「無力回天」,但他還是要盡己之力輔佐蜀漢,不負劉備三顧之情、託孤之義,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諸葛亮於西元227-234年五次北伐曹魏,力圖恢復中原,再興大漢江山。結果在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就如他在《出師表》裡寫的,為了再興漢室,耗盡心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陰居陽拂」是說小人得志,而正人君子卻受到阻礙。在諸葛亮逝世之後,小人宦官黃皓掌握大權,國事日亂、小人當道。諸葛亮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大將姜維,也只能維持殘局而不能有所復興,可謂陰居陽拂。八千女鬼就是一個魏字,預言了蜀漢會被魏國所滅。
第二課 火上有火,光燭中士,稱名不正,江東有虎
「火上有火」是個「炎」字,指晉武帝司馬炎。「光燭中士」,「燭」是照亮的意思,意思就是有「炎」字的人要照亮中國。這一課預言的就是晉朝。司馬家族在曹魏掌握大權,宰相司馬昭已成為實質上的統治者,西元265年宰相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立刻下令,讓曹魏的最後一位皇帝讓位,於是司馬炎建立晉朝。西元280年晉朝一統天下,可謂「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指司馬炎的晉朝實質上是篡奪曹魏而建立的,所以說名不正言不順「江東有虎「指東晉建立。西元291年,八王之亂開始,中原被少數民族佔領,西元317年鎮守建康的親王司馬睿稱帝,並建都建康,史稱「東晉,建康(今南京)地處江東,「虎」指的就是司馬睿了。
第三課 擾擾中原,山河無主,二三其位,羊終馬始
擾擾中原,山河無主,表明了中國這一時期處於大亂之中,正好與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狀態是相符的。這一課預言的是八王之亂、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混亂。西元290年,司馬炎逝世,司馬炎的嫡子司馬衷上位,就是我們知道的晉惠帝。就是那個說「何不食肉糜」的那個白痴皇帝。惠帝繼位的第二年,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司馬家族的八個親王,為了權力和皇位相互殘殺,中原從此大亂,結束了晉王朝剛剛建立起來的統一局面。
西元304年,八王之亂正是高潮的時候,五胡十六國(又稱五胡亂華)時代來臨,胡是古代對漢民族之外的,尤其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在五胡亂華期間,各種少數民族在中國北部建立了很多政權。西元439年,北魏統一了北中國,與南中國的東晉對峙,南北朝時代拉開序幕。西元589年,隋滅南陳,南北朝時代結束。
「二三其位」指那些帝王在位的時間都很短,無論五胡十六國還是南北朝,各國的國運都很短。長的幾十年,短的才幾年。只有北魏國運稍長,但也只有148年。羊終馬始」指大亂起於晉朝的司「馬」家族,終於楊(「羊」是楊的諧音),指大亂結束於楊堅建立的隋朝。
第四課 十八男兒,起於太原,動則得解,日月麗天,五十年中
這裡的「男兒」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生兒子叫「子」,十八男兒就是十八子,十八子加在一起是個「李字,而唐朝便是李淵父子打出來的天下,「起於太原」指的是西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見隋煬帝殘暴無德,天下大亂,隋朝國運將終,於是決意起兵平定天下,當時李淵就是從太原起兵。
「動則得解」指的是只有動起來才能解開危困,李淵因為和隋煬帝是表親,所以當時也不願起兵,當時還有謠言說姓「李」的要代替姓「楊」的君臨天下,所以楊廣對他很忌諱,太原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李淵當時如不起兵那很有可能被楊廣消滅。起兵則生,不起兵則死,李淵當時面對的就是這種形勢,所以李淵最後不得不冒險起兵,死中求生,而最後的結果也確實是走出了困境,所以在困中得解了。所以應驗了這句話「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指的是日月照亮天宇,有大光明的景象,指的是李唐治理天下大得其道,開創了一代盛世。李淵兒子李世民是一代英雄,打下了大唐的江山。西元626年,李淵傳位給李世民,自已退居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後、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賢臣,政治廉潔,風調雨順,農業上每年都是大豐收,夜不閉戶、天下大治,這段歷史被我們稱為「貞觀之治」。
第五課 五十年中,其數有八,小人道長,生靈荼毒
從唐朝滅亡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經過了五十年左右,正好符合諸葛亮說的「五十年中」,在這五十年中,中原地區先後有這5個短命王朝,所以稱為「五代」。這「五代」中一共有八個姓氏的人當上皇帝,恰好應了「其數有八」這句預言。
但是五代的皇帝幾乎全是昏君,所以國運都不長,所以正應了預言中「小人道長」這句話,五代大亂,兵禍連年,其結果自然是生靈荼毒,人民處於無休止的戰亂當中,痛苦不堪。
第六課 惟天生水,順天應人,土乃生金
「惟天生水,順天應人」是什麼意思呢?在河圖與洛書中,五行的「水」的「數」是一,惟天生水說的是「天」直接生了「水」,等於說「水」是從新開頭,五行對應五德,「水」對應的德是「仁」,而宋朝也確實是行仁政的朝代,同時也因為性質過於柔,也體現了水的狀態。
比如說西元961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根絕了兵變之源,大宋創立以來,對前代各朝各國的皇帝、大臣都未殺戮,對平民百姓也實行仁政,修生養息,懷柔以安天下,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指的是什麼呢,「水」指的是宋朝,接理來說土克水,那土所生的金朝就是宋朝的剋星,「土乃生金」,「金」指宋朝的死敵金國,到了北宋末年時,皇帝昏庸,對平民的賦稅日益加重,早已不復宋朝初年太平景象,西元1125年,金滅遼後發動了對宋朝的攻擊,西元1126年,北宋滅亡。
第七課 一元復始,以剛處中,五五相傳,爾西我東
」一元復始」指的是元朝的國號。是蒙古人從新開始一個朝代,「以剛處中」指的是蒙古人對漢人的統治十分嚴厲,蒙古人把漢人列為三等和四等的國民。一等國民是蒙古人,二等國民是中亞人,三等和四等才是漢人,。
五五相傳」是指元朝從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順帝為止,一共有十位皇帝,五五相加即為十,「爾西我東」說的是蒙古人在元朝滅亡後你西我東,不復統一,因為在元朝滅亡之後,各個汗國也都分崩離析,不久之後就自我消亡了。
第八課 日月麗天 ,其色若赤 ,綿綿延延,凡十六葉
日月合起來就是「明」,「其色若赤」朱和赤都有紅色的意思,指的是明朝皇帝的姓氏為朱。綿綿延延,凡十六葉,意思是說明朝會有十六位皇帝,明朝確實從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
第九課 水月有主,古月為君,十傳絕統,相敬若賓
「水月有主」是一個字謎,左邊一個三點水,右邊上面一個主,下面一個月,就是清朝的國號,「古月為君」「古月」合起來是個胡」字,胡是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統稱,古月為君指的就是少數民族成為了君王,清朝也確實是東北的滿族建立的。
「十傳絕統」指的是清朝有十位皇帝,「絕統」是一語雙關,方面指的是清朝的統治到此斷絕,另一方面又指的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年號為「宣統」,就是說到宣統的時候清朝就滅絕了。
「相敬若賓」是怎麼回事呢,1912年2月13日,宣統正式頒布退位詔書,大清王朝在此刻走下歷史舞臺,新的國民政府正式宣布優待清朝王室成員,而且全國上下對滿族也沒有歧視,宣布中華民國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這個情況與歷史上大多數王朝結束後的情況差別很大,大多數王朝滅亡之後,末代皇帝和他的家族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而清朝卻不同,難怪諸葛亮在這裡要大寫一筆了。
第十課 豕後牛前,人一口,五二倒置,朋來無咎
「豕後牛前」指的就是,1911年是辛亥年,也就是豬年,豕指的就是豬,1913年是牛年,所以「豕後牛前」指的就是1912年,清帝退位和中華民國成立的那年,「千人一口」是個字迷,千、人、口」合起來就是共和的「和」字,中華民國就是推行民主制度。「五二倒置」的「五」和二,五代表的是尊位,也就是君位,二代表的是臣位,正常的秩序是君位在上,臣位在下,「五二倒置」就是君臣顛倒了,而中華民國的制度正是這樣,一切權力是屬於人民的,國家元首是總統,總統是民選的,這一切和之前帝王專制的國家是完全相反的。
「朋來無咎」是指中華民國在統治期間,因為積貧積弱,所以在國際上受了一些欺負,受到了日本等國的侵略,但最終沒有什麼根本的傷害,所以是朋來無咎。
以上就是《馬前課》前十課的破解,之後的四課可能還沒有發生也可能正在發生。這裡就不一一細解了。令人奇怪的是諸葛亮以一人之力,竟預測了身後的十個朝代!他這麼超人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難道他是現代人穿越到了古代?那也得還是一個歷史老師才行!人類本身就是宇宙中的一個奇蹟,如果能夠破解我們自身的所有秘密,人類的科技水平都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可惜的是我們對自己了解得太少了!
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