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佛陀時代,有一老人聽說出家修行能夠離苦得樂、解脫自在,於是歡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於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門行化,他心想:「雖然世尊不在,但聽說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讓我出家呢?」
當他見到尊者,滿心歡喜地表明來意時,舍利弗也在默默觀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尊者發現,這個人於此生乃至過去百千世中,都沒有善根……尊者深深嘆了一口氣,說:「你的因緣還未具足,先回去修修福報吧!」
如此的結果,並沒有澆息老人出家求道的熱忱,他轉而向其他比丘求助。可其他比丘們聽說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婉拒他,便說:「連舍利弗尊者都不度化你,肯定你有什麼重大的過患,我們又怎能度你出家呢?你還是走吧!」
萬念俱灰的老人,神情落寞地蹲在精舍門口,喃喃自語道:「福慧具足的佛陀啊,為何我的罪業如此深重?任何種姓不問尊卑皆可出家,為何獨我福薄,如此廣大的佛門竟無我容身之地!這麼苟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他說了一首偈子:
「猶如清淨水,一切悉得飲,
乃至旃陀羅,各皆得出家。
如此佛法中,而不容受我,
我是不調順,當用是活為?」
(註:旃陀羅是以屠殺為業的人)
此時,佛陀早已瞭然他的委屈,來到精舍門前,也說了一首偈子:
「一切種智身,大悲以為體,
佛於三界中,覓諸受化子,
猶如牛求犢,愛念無休息。」
淚眼朦朧之中,老人發現有一無比柔軟的手,如輕撫愛子般地撫摸著他的頭。眼前的身影,散發清淨柔和的光芒,那正是眾人愛敬的佛陀。佛陀慈悲地問道:「你為何在這裡哭泣呢?」
「我想要出家求道,但是比丘們皆不答應我的請求,說我因緣還未具足,所以我很難過。」
「其實每個人的因果業力都極為微細,只有無上正等正覺者才了解全貌。是誰說你沒有出家的因緣呢?」
這個人一聽,立刻說:「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佛陀安慰老人說:「你錯怪舍利弗了,並不是他沒有慈悲心、不肯度人,而是無量劫微細之事,縱使是舍利弗的智慧也無法窮盡啊!我也是經由累劫難行能行的修行實證,才能明了因果業力的微細奧妙。我所要尋找的,就是像你這樣信樂佛法之人,怎會讓你過佛門而不入呢?」於是佛陀牽著老人的手走進精舍。
佛陀於眾僧面前問舍利弗尊者:「舍利弗,為何你不願讓這位老人出家呢?」舍利弗回答:「佛陀,弟子觀察其宿世因緣,發現他實在沒有一點點善根呀!」佛陀告訴舍利弗:「千萬不要有如此的想法,因為此人的善根因緣是非常微細的,就好比埋藏在瓦礫砂石中的金礦一樣,必須藉由甚深禪定與智慧才能發現。」
於是,舍利弗尊者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祈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告訴舍利弗:「這位老人的善根因緣十分微細,就連證到闢支佛果位的聖者都無法知曉。在久遠劫前,有一個窮人到深山裡撿柴,遇到老虎,驚慌恐怖之際,一聲『南無佛!』脫口而出,這一聲佛號便種下了未來解脫的種子。這個窮人就是今世的老人,因為善根種子成熟,所以他才有出家修行得解脫的因緣。」
接著,佛陀說了一首偈子:
「唯見此稱佛,以是為微細,因是盡苦際,如是為善哉。至心歸命佛,必得至解脫,得是相似果,更無有及者。」
於是,老人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並且接受佛陀的親自教化,經過不斷精進用功,證得阿羅漢果。
省思
正是「初地不知二地事,九地不知十地行」。舍利弗尊者儘管在佛陀的弟子當中是「智慧第一」,但仍不能查見老人的細微善根,而只有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才徹底了徹宇宙萬事萬物的真諦。
另一方面,我們今生擁有人身、得遇佛法,都是因往昔善根,種下了學佛的法緣種子於此生得以成熟的結果。過去世因一句佛號就種下出家修行因的老人,就說明了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更要把握學佛修行的因緣,早日自覺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