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階次與兩種解脫

2021-01-09 佛天慈佑一沙門

菩薩階次與兩種解脫

天佑

菩薩正修六度,證達地上。唯識系統參考《菩薩瓔珞本業經》,總結修道過程為五位、五十二階次(四十一位加上十信、等覺)。五位:資糧、加行、通達、修道、究竟。五十二階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如《成唯識論》卷九云:「一、資糧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二、加行位:謂修大乘順抉擇分;三、通達位:謂諸菩薩所住見道;四、修習位: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

初資量位:菩薩發起堅固信願——菩提心,欲求無上佛道,遂需廣植福德、積集資糧。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和十回向(「信解行證」),修持四攝、四無量心、六度萬行等種種福德智能。

「十信」:為菩薩最初所修十種信行;因在信位,能夠堅固願心,故稱「十信心」。據《菩薩瓔珞本業經》舉為「信心、進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護法心、舍心、願心」。

十住、十行、十回向,稱「三賢位」。「十住」:信心既立,能住佛地;有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又稱「十行心」:為菩薩所修十種利他行;即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痴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回向」:菩薩上成下化,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包括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如相回向、無縛無著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

如下進入正修階段,包括加行、通達、修習和究竟四位。「加行」就是加功用行:菩薩十回向心滿,具備福德資糧;更進一步,為得無漏智——邁向十地而躍進(正修之預備)。此位能達「無二我」而「有二無我」之境界,心中仍變帶「如相」現前——仍非實住唯識境,故稱「大乘順抉擇分」。如《成唯識論》說:「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

在加行位,對名、義、自性、差別四者,修四尋思觀與四如實智觀;得四善根位:暖、頂、忍、世第一法。此四善位,能生見道、無漏之善;如《俱舍論》卷二十三云:「暖必至涅槃,頂終不斷善,忍不墮惡趣,第一入離生。」

通過加行圓滿,已能體悟唯識真性;契入真如、智照於理,證得初無漏智。由於已經見道,故稱「通達位」、「見道位」。菩薩至此,登入初地(初地入心),分證法身。如《成唯識論》云:「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

為了徹底斷惱除障,菩薩複習根本智——依我、法二空之理入唯識性。此即「修習位」,又稱「修道位」:從通達位進入初地起,地地(歡喜、離垢、發光、焰慧、難勝、現前、遠行、不動、善慧、法雲)增上;以無分別智斷除煩惱、所知二障與分別我法執所引起的二障種子。

《成唯識論》卷九云:菩薩歷經十地,修十波羅蜜、斷十重障、證十真如。十波羅蜜: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願、力、智(「十勝行」)。

十重障:異生性障、邪行障、闇鈍障、微細煩惱現行障、於下乘般涅槃障、粗相現行障、細相現行障、無相中作加行障、利他門中不欲行障、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

十真如:遍行真如、最勝真如、勝流真如、無攝受真如、類無別真如、無染淨真如、法無別真如、不增減真如、智自在所依真如、業自在等所依真如。

「究竟位」:妙覺也(修道功滿、成佛之前,稱為「等覺」——等似妙覺)。菩薩修至十地滿心,住無上正等菩提;斷二障種、證二空理,轉煩惱障得涅槃、轉所知障得菩提,轉識成智,成就佛果——達到究竟:最終實現成佛理想。《成唯識論》卷十贊曰:「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

如上文說,大乘解脫(此處偏指離惱,而非離苦——出離)有二:一、相解脫,二、粗重解脫。(《解深密經》云:「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

「相縛」,指一般煩惱眾生,昧於「緣起實相」,對唯識理不能趣入;我法二執、周遍計度,顛倒夢想、煩惱生死。

菩薩最初覺醒、決志解脫,於是發菩提心、親近善友、聽聞正法、法隨法行;依「暖、頂、忍、世第一法」四加行,修「名唯是名、義唯是義、自性唯是假立、差別唯是假立」的四尋思。反覆抉擇、參悟,獲得「明得定、明增定、印順定、無間定」與「四種決定如實智」。

加行至極,頓然見道;入真現觀,而得根本、後得無分別智。此時,分別二執已經破遣、分別二障已經斷除,內心清淨、寂照現前。如《分別瑜伽論》所說:「菩薩於定位,觀影唯是心;義相既滅除,審觀唯自想。如是住內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後觸無所得。」

「粗重」,指俱生我法二執、煩惱所知二障種子。如《成唯識論》云:「二障種子,立粗重名。」又如世親《攝大乘論釋》云:「謂煩惱障及所知障,無始時來薰習種子,說明粗重。」菩薩於通達位得相解脫時,已經斷除分別二執二障種。如今入修道位,就要開始針對俱生障縛。

(「俱生」:與生俱來。煩惱可以權分兩類:先天與後天。「分別起」屬後天,受環境影響所致觀念、意識與潛意識等領域之問題。「俱生起」是先天的,屬於本能範疇。如《成唯識論》卷一曰:「無時始來,虛妄薰習內因力故;恆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名俱生。」前者明顯,容易對治;後者隱蔽,難以把握。)

菩薩於修道位,地地修斷;最終圓證真如,方可入金剛喻定,空異熟識。屆時,圓鏡智慧及無垢淨識同時現起,成就圓滿的轉依佛果,而獲得徹底的粗重解脫。

《解深密經地波羅蜜多品》說到:修道十地及佛地所斷二十二種愚痴並十一種粗重。

初極喜地中修施波羅蜜多,對治「我法執著愚痴」、「惡趣雜染愚痴」及此二愚之種子(粗重)。

離垢地中修戒波羅蜜多,對治「微細誤犯愚痴」、「種種業趣愚痴」及其種子。

發光地中修忍波羅蜜多(主要修諦察法忍),對治「欲貪愚痴」、「圓滿聞持陀羅尼愚痴」及其種子。

焰慧地中修精進波羅蜜多,對治「斷除等持至愛愚痴」、「法愛愚痴」及其種子。

極難勝地中修靜慮波羅蜜多,對治「一向作意棄背生死愚痴」、「一向作意趣向涅槃愚痴」及其種子。

現前地中修慧波羅蜜多,對治「現前觀察諸行流轉愚痴」、「相多現行愚痴」及其種子。

遠行地中修方便波羅蜜多,對治「微細相現行愚痴」、「一向無相作意方便愚痴」及其種子。

第八不動地中修願波羅蜜多,對治「於無相作功用愚痴」、「於相自在愚痴」及其種子。

善慧地中修力波羅蜜多,對治「於無量說法無量法句文字,後後慧辯陀羅尼自在愚痴」、「辯才自在愚痴」及其種子。

法雲地中修智波羅蜜多,對治「大神通愚痴」、「悟入微細秘密愚痴」及其種子。(等覺菩薩「留惑潤生」。)

最終入如來地,徹底斷除「於一切所知境界極微細著愚痴」、「極微細礙愚痴」及其種子,證得圓滿清淨法界真如。

菩薩從最初發心至圓滿成佛,歷三大無數劫,始終是在對治、斷除二執二障現行及種子。《解深密經》根據所斷粗重究竟程度,將功果深淺喻為皮、膚、骨三大階段。

如《解深密經》云:「諸隨眠幾種粗重斷所顯示?……但由二種:謂由在皮粗重斷故,顯彼初二;復由在膚粗重斷故,顯彼第三;若在於骨粗重斷者,我說永離一切隨眠位在佛地。」

在第八不動地前所斷粗重,名「在皮粗重」:猶如表皮,顯露易斷。到第三阿僧祇劫——也即八地至十地,所斷粗重名「在膚粗重」:猶如肌膚,相較之前有了難度。最後「在骨粗重」:佛位所斷極細最極微細粗重;猶如筋骨,難見難知,唯佛能辦。

相關焦點

  • 觀世音菩薩顯靈了!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觀音信仰深入人心觀音信仰歷史已經很久了,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深入人心,同時在民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史書上記載了一個真實的「觀世音菩薩顯靈」,救苦救難的故事,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在懷疑佛菩薩顯靈真實性的時候,應該先質疑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至誠、至真心,是不是有能夠感應佛菩薩的感召力。下面看看歷史記錄的這個故事,能不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
    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普賢菩薩 的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普賢菩薩像 普賢菩薩,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普賢為十大願的願王,十大願王又稱為普賢願海,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菩薩發心修行,又稱為入普賢願海。
  • 「菩薩保佑」!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他因為觀察和感受到了人間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於是他放棄幸福的家庭,放棄尊貴的王位,通過苦行等方式去尋求解脫人類痛苦的方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喬達摩·悉達多的偉大,他為了解決別人的痛苦而主動放棄自己優越尊貴的生活。他吃苦,是為了別人。而我們一般人奮鬥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出發點是為自己。傳說喬達摩·悉達多二十九歲出家,苦行僧般修行了六年,都沒有開悟。
  • 佛教:大勢至菩薩的由來
    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西方三聖」之一。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其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右脅侍就是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
  • 農曆六月十九 觀音菩薩成道日 祈願眾生皆得解脫
    《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觀音菩薩又是西方三聖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脅侍。《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觀音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等攝化眾生。
  • 何緣大勢至菩薩?
    (本圖片來自網絡)「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是故,「大勢至」所表法為以智慧破諸煩惱,獲得究竟解脫,進而成就佛果。
  • 大勢至菩薩真言
    大勢至菩薩(梵Maha^-stha^ma-pra^pta,藏Mthu-chen-thob)淨土信仰中的重要菩薩。又譯作摩訶那缽、得大勢、大勢志、大精進,或簡稱勢至、勢志。為阿彌陀三尊之一,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脅侍。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 念誦大勢至菩薩心咒
    明天是2017年9月3日,農曆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讓我們一起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一起來念誦大勢至菩薩心咒。《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幹,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
  • 「大勢至菩薩」為何頭頂寶瓶?
    #大勢至菩薩#《悲華經》云: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八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信眾和尊稱為「西方三聖」。
  • 正信「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即是佛、法即是道
    假使信仰觀音,要了解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所以自己也要學習這個精神。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前修耳根圓通,成就三十二應身,名「正法明如來」。所以真正的觀音就是耳根圓通、如來自性、安住正念、安住正定、大慈悲心。我們信仰觀音,就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學習耳根圓通。所謂「觀音」,就是聽音、聽法這個心,這就是人人本具的自性。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又名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我們中國老百姓最為熟悉的菩薩,婦孺皆知,深入人心,他既是四大菩薩之一,也是西方三聖之一。
  • 普賢菩薩從四個方面 向佛陀提出了圓覺法門的修行問題
    在聽了佛陀對文殊菩薩講解完本起清淨的圓覺法門以後,普賢菩薩即從自己的禪修墊上站起來,像文殊菩薩一樣,恭敬地對佛陀行禮後,向佛陀提出如何修行圓覺法門的禪修問題。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 佛教: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總是跟咒有關?
    學佛的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除了大慈大悲救苦求難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觀世音菩薩總是跟咒有關,如白衣神咒、心咒、六字大明咒、觀音心咒、大悲咒等,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咒。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總是跟咒有關呢?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漢傳大乘佛教中,有一位不管是在教內還是民間,地位都極其尊崇的菩薩,他的聖號以及他說的《大悲咒》廣為世間僧俗二眾持誦。也許你已經猜到了,本文要講的正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大乘佛法的四大菩薩之一,又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作為「一生補處」菩薩,隨侍在彌陀身邊。觀世音菩薩象徵大悲,悲者,拔苦,所以經文中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 庚子年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廣行善業、頂禮供養
    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 『南懷瑾』四禪八定與八解脫(一)
    普通講地水火風,色法,都是物質世界物理世界,包括我們身體也是生理、物理世界,是有色,我們第一個能夠真達到解脫的程度啊,看這個物質世界,這個觀,觀察,看清楚物質世界包括生理這些都是空的,真看到清楚,證到……觀清楚這個道理,就在物質世界,現實的環境裡,世界上就得了解脫了,你的意思是這樣,我知道你是我老前輩,我怎麼不知道呢,當年我就聽過你那麼講給我聽的,對不對。
  • 傳說誦念「觀世音菩薩」很靈驗,是真的嗎?
    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有那麼多名稱呢?
  • 佛教:關於大勢至菩薩你真的了解嗎?
    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觀無量壽經》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 7月14日(農曆六月十九)恭逢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常居彼土侯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救度一切有情。皆得解脫堅固願滿。是時寶手菩薩白世尊言。此觀自在而於何時。救度一切有情。皆得解脫堅固願滿。世尊告言有情無數。常受生死輪迴無有休息。是觀自在為欲救度如是有情。證菩提道隨有情類現身說法。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緣覺身得度者。即現緣覺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
  • 農曆九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普陀山大乘禪院圓通寶殿水月觀音(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李保華) 2014年10月12日,農曆九月十九,今天是觀音菩薩出家日 《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 觀音菩薩又是西方三聖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脅侍。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觀音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等攝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