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入伍,流浪臺灣70年,九旬老兵圓夢唐山,母親墳前長跪不起

2021-01-09 凡人大事

1930年,張萬龍生於河北唐山。戰亂年代,民不聊生,再加上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父母難以養活,為了吃上一口飽飯,張萬龍年僅13歲的時候,便參軍入伍。此後,他更是跟隨部隊一路南遷,並於1949年從上海搭船前往臺灣,便再也沒有回到大陸。

當年的那場戰爭,張萬龍險些在炮彈中國喪命,最後他由於腿傷退伍。到了40多歲,他才和一位臺灣本地女子結婚生子。之後,張萬龍跟隨其他退伍軍人投入修橋鋪路工作。「有家歸不得,無處問死生」,是當時張萬兵和許多老兵們共同的無奈。雖在臺灣成家,可對張萬龍來說,大陸才是他的根。尤其是在妻子離世後,張萬龍的思鄉之情愈發濃烈。

20世紀80年代,海峽兩岸開放交流。那時,全臺灣近40萬老家在大陸的老兵,心中無不歡欣鼓舞,千盼萬盼,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張萬龍也曾託回大陸探親的朋友打聽河北唐山老家親人的情況,可消息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杳無音訊。故鄉雖不可見,但卻永不可忘,他只能將這份思鄉之情深埋心底。

2014年,張萬龍患上了老年痴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夢中度過,時而清醒,時而模糊。可即便他清醒的時間很少,卻對河北唐山有著難以磨滅的深情。每當清醒時,他就會反覆提到唐山,那個讓他牽掛了一輩子,思念了一輩子的地方。

坎坎坷坷走過戰爭年代,經歷生死離別,如今年事已高,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回老家看看。但是,由於時間間隔太久,再加上張萬龍的記憶逐漸消退,他對家鄉只存零星記憶。關於大海那頭的「家」,只有軍籍登記表殘存的一個住址。

幸運的是,2019年,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張萬龍找到了自己遠在唐山的親人,對於家鄉,張萬龍已經等得太久了。所以,他還不顧自己90歲高齡,在家人的陪伴下,執意從臺灣回到大陸,回到了那片養育他的土地,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家鄉的山還是那座蔥綠的山,水還是那彎清碧的水,殘酷的戰爭拆散了血肉親情,無情的海峽阻斷著濃濃鄉音。白髮蒼蒼的張萬龍和家鄉的親人們互相擁抱著,禁不住老淚縱橫。

隨後,他和眾人又一同來到了母親的墳前,並且長跪不起。自13歲入伍起,就沒怎麼和母親見面,再加上20歲離開大陸,在臺灣一流浪就是70年,張萬龍實在虧欠母親太多。

張萬龍(前排中)和親人合影

「媽,兒子回來了……」張萬龍不停地呼喊著,向逝去的母親訴說著多年來的離別之苦,思念之情。70年了,他都沒能再叫一聲媽媽。如今總算回來了,可是他在外頭,母親卻在裡頭。不過,他終究是了卻了自己多年來的心願。

相關焦點

  • 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兒: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家鄉的驕傲 這位老兵名叫 鄧雪桂 ,是湖南常寧人,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因為家裡貧窮,幾人生活非常拮据,因為從小不上學,也不認識什麼字,所以 在鄧雪桂22歲時,他離開了家人,離開了故鄉,入伍參了軍。
  • 臺灣85歲老兵70年後終圓尋親夢 高郵鄉音仍難改
    臺灣85歲老兵70年後終圓尋親夢 高郵鄉音仍難改 2018年04月23日 10: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揚州訊 在新聞媒體、臺辦系統、當地政府部門以及高郵姓氏文化研究會持續關心和幫助下,4月20日晚,臺灣85歲老兵金貴發在夫人以及大兒子、大兒媳一行的陪同下,終於踏上了70年的尋家路,來到高郵市菱塘回族鄉省親。市、縣兩級臺辦分別派人赴南京祿口機場接機和到團聚現場看望慰問。
  • 離鄉67年臺灣拾荒為生 89歲海安老兵終回家
    5日,89歲的臺灣老兵汪呈松,哭倒在三哥三嫂埋葬於海安的墳前。這是他時隔67年後首次回鄉祭奠,這次回來就再也不離開了。   這位老兵的回家路,充滿了傳奇色彩。汪呈松原名王成松,海安縣人,1948年,二十出頭的他被抓壯丁強徵入伍,進入國民黨第21軍。1949年參與駐防上海的21軍被擊潰後投誠,王成松加入了解放軍。
  • 70年闊別,4天短暫相聚 臺灣90歲老人實現歸鄉夢
    在與唐山市灤南縣宋道口鎮西澤坨村的親人不到4天的短暫相聚之後,臺灣90歲高齡尋親老人張萬龍以及兒子、兒媳對闊別了70年的家鄉難捨難分。70年的闊別與4天的短暫相聚,讓張萬龍這位鮐背老人在有生之年實現了歸鄉的夢想。5月3日,帶著對家鄉以及親人的諸多不舍和深深眷戀,張萬龍老人在兒子張建邦、兒媳趙容秀的陪護下,在家鄉親人依依不捨的深情中,登上了返回臺灣的飛機。
  • 八旬臺灣老兵 菏澤找到親人!17歲離家一別就是70年
    齊魯網10月22日訊70年,對於一個時代來說不長,但,對於人的一生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有這麼一家人,70年,都在做一件事,而且是從一輩人傳給下一輩人直到現在。她叫吳淑秀,今年71歲,提到 「爸爸」 這兩個字,吳阿姨就忍不住流眼淚。71歲的她,直到三天前,才見到爸爸的樣子,就是這張全家福中畫報上的老人,吳範勳。
  • 離鄉70年,臺灣90歲老人唐山尋根重回老家
    4月29日近16時,經過近3小時的飛行,從臺北松山機場飛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BR750航班降落天津,臺灣90歲高齡老人張萬龍在闊別大陸70年後,16時37分,由兒子張建邦和兒媳趙容秀用輪椅推著走出接機口,看到前來接機的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宋道口鎮西澤坨村的親屬,張萬龍老人激動不已,與親人們緊拉的雙手不斷顫抖。
  • 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位老兵,96歲的臺灣老兵離家70年,每時每刻盼著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01這位老兵名叫鄧雪桂,他原本是一位湖南人士,他的家中還有一位弟弟和兩個妹妹。家中孩子不少,生活也非常拮据,鄧雪桂從小便沒有上學,也沒有什麼文化。22歲時,鄧雪桂離開家鄉,最終跟著部隊去了臺灣,由於種種因素,他不得不落居在那裡。
  • 央視直播煙臺|老兵70年再相聚
    中國軍視網元旦特別直播活動祖國我為你祝福之我的2021邀您走進陸海空、火箭軍、武警部隊,走進大江南北座座軍營,一起迎接新年的第一縷曙光,一起許下新年願望,一起為祖國母親送祝福。2021年1月1日 7點30分一起守候中國軍視網全天直播15點30分 最高光時刻時隔70年高萬功 古文正 煙臺兩位抗美援朝老英雄再次「相聚」70年前志願軍9兵團在長津湖經過艱苦鏖戰迫使不可一世的美第10軍倉皇逃竄經歷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9
  • 大陸首部描述臺灣老兵生活小說《回家》出版
    大陸第一部以臺灣老兵視角講述苦難與鄉愁的長篇小說《回家》,近日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推出,首次以文學的方式呈現了老兵們在臺60年生活情狀。  小說中的主人公高秉涵,真有其人。這位年過七旬的臺灣老兵,在MSN上將自己一切的離家、鄉愁與最終回歸故土,講給了作者張慧敏。
  • 91歲老兵深藏功名幾十年,曾被子彈穿頸而過……
    91歲老兵深藏功名幾十年,曾被子彈穿頸而過……
  • 86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86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2020-11-09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灣《湖南文獻》,幾代湖南人辦了70年
    從1949年到2019年,那些遠離故土的湖湘人在臺灣生活得怎麼樣?70年來,他們是否依然思念著故鄉?離開長沙初到臺北,我們只覺得內心火熱。剛到臺灣的第一周,我們的任務便是與各個駐臺媒體混熟,包括央視、人民日報、海峽衛視、廈門衛視等等,這些媒體大多設有與臺灣相關的欄目,對臺灣的了解也相對全面。每見一撥人,我都會問他們有沒有認識的湖南人?是否聽說過《湖南文獻》這本雜誌?
  • 離家77年,97歲臺灣老兵回到四川省親,邊防警察給老兵敬禮
    引子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 他15歲瞞著母親參軍,一去就是71年,106歲老母親仍在等待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有志之士參加了戰爭,這些老兵因為種種原因與家人被迫分開,戰爭結束後,也一直苦苦找尋自己的親人。老兵謝春生就是其中的一個。  謝春生的父親在日本侵華期間不幸遇難,國讎家恨,讓這個15歲的熱血青年想要到戰場上殺敵雪恨,無奈謝春生是家中獨苗,母親怎麼也不同意,謝春生只好偷偷的跑出去參了軍,成了一名國民黨軍人。
  • 為了再次見到丈夫,九旬老人苦等77年,在臺灣找到後泣不成聲!
    文|歷史追不停為了再次見到丈夫,九旬老人苦等77年,在臺灣找到後泣不成聲!從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那時候許許多多的愛情都銘刻一生,每一封寄出的信件都滿載著思念。今天筆者要講述的是一段被戰火塵封摧毀的愛情,它跨越了一生,一位老人,她曾苦苦尋找丈夫77年,最後終於找到了她的丈夫,但是迎接她的僅僅是一個冰冷的牌位,這樣的愛情沒有長相廝守,沒有甜蜜動人,只有用一生去詮釋。這位老人她的名字叫張淑英,張淑英老人出生於1905年,在讀完女子私塾之後,她15歲了,當時經人介紹,她見到了鍾崇鑫,也就是她後來的第一任丈夫。
  • 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兩岸通婚
    拋開兩岸意識型態來看,這些女子,其實正是一群為子女含辛改嫁的大陸母親。這些大陸母親在現代化的臺灣社會找到生存的一扇窗,有意識地形成一股特殊移民潮,而渴望親情照顧的榮民便成為她們賴以生存的對象。臺灣社會對這類婚姻知之甚少,儘管這類婚姻可能潛藏假結婚、或是覬覦獨孤老兵遺產而引發犯罪行為,但都不能忽略歷史捉弄下,發生在臺灣老兵與大陸母親間,一場似有情又無情的人生際遇。
  • 九旬老人為了一句承諾苦等丈夫77年,在臺灣找到靈位後泣不成聲
    九旬老人為了一句承諾苦等丈夫77年,在臺灣找到靈位後泣不成聲在2014年的時候。網絡上流傳著。一段長達77年的愛情故事。這一個故事,感動了好多的網友。這一段故事發生在70多年前那時候。長得非常漂亮的張淑英嫁給了當時的一個軍官鍾崇鑫。他當時是國民黨的一個代表。
  • 棗莊市中區垎塔埠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走訪抗美援朝老兵共憶崢嶸歲
    70年前的秋,197653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1950年至1953年期間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用熱血和生命捍衛了正義與和平。「老英雄您好,我是垎塔埠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王亞寧」,聽到敲門聲,老戰士家屬滿臉笑意地打開門,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入家中。
  •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比如抗戰老兵謝春生,15歲離家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01 謝春生生於亂世,家裡有父母妹妹共四口人,經濟狀況很差。在那個年代裡,貧農家庭的孩子自然是上不起學校的,而且窮人家的孩子得早當家,謝春生很小起就要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幹家務活以及照顧妹妹。
  • 湖南108歲老兵體內遺留5顆子彈,77年未取出,如今身體發生新變化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連續八年的抗日戰爭獲得了勝利。但是到了今天,那些曾經保衛了這些國家的抗戰老兵,卻在慢慢凋零。也在慢慢的被遺忘。為了不讓這些英雄抱憾離世,一些關注那些歷史的志願者,媒體,文化界人士,慈善界人士自發集結起來,為這些老兵們養老送終,為現代這些生在和平的人還債。這是生命的一筆巨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