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0日,西安市第四醫院護士蘆小琴(左)在留驗站度過了她44歲的生日,副院長王麗麗代表醫院祝她生日快樂。陳團結 攝
王麗麗近照
《秦賢莊》第6期:政協委員王麗麗:汗水淚水抗擊非典 親情溫情終生難忘
人物簡介:王麗麗,女,政協陝西省第十屆委員會委員。主任醫師,曾任西安市中心醫院副院長、西安市第四醫院副院長。現任中國微循環學會眼科微循環專業常務委員、中國女醫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中國殘聯康復協會康復工程專業委員、中華醫學會陝西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眼科雜誌編委。曾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陝西省巾幗建功標兵、西安市優秀共產黨員、西安市優秀女性等榮譽稱號,中華眼科學會獎獲得者、西安市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記者 張宏偉
5月7日晚,和全國大多數醫護人員一樣,王麗麗將微信的頭像換成了黑絲帶。
5月5日下午,廣東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陳仲偉被25年前病人持刀砍成重傷,經過長達43小時搶救,最終還是在7日中午去世。
王麗麗很疑惑:醫生是救死扶傷,延續病人生命的職業,可自身的生命卻沒有了保障,什麼時候開始,醫生和公眾的距離變得那麼遙遠?
回憶自己30年的職業生涯,有過很多難忘的日日夜夜,尤為讓她記憶猶新的是,13年前的5月,正是中國全民抗擊非典的月份,她和她的同事們一起,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在疫病、死亡的恐嚇和挑釁面前,頑強堅守17天,最終戰勝病毒也戰勝了自己的那段往事:
凌晨急電 5小時賓館改建臨時醫院
2003年非典肆虐之初,我時任西安第四醫院副院長。5月5日凌晨4點接到院長電話,要求我立即趕到醫院。我知道情況緊急,給家人打個招呼,立即出門。
2003年2月開始,廣州市非典死亡病例不斷增加,北京成為疫情重災區,國內多個省份相繼淪陷。一時間,全國各大城市開始搶購板藍根衝劑、抗病毒口服液、醫用口罩,甚至還有食用醋。4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及時發現、報告和公布非典疫情,決不允許緩報、漏報和瞞報。衛生部開始每日公布一次疫情,非典被列入我國法定傳染病。
當時西安的疫情也非常嚴峻。
西安市第八(傳染病)醫院許榮放主任在診治疑似非典病人後出現發燒症狀,並於4月27日下午被確診感染非典病毒。
5月4日晚,西安市防非指揮部決定,市八院所有醫務人員全部撤離工作崗位接受隔離觀察。指揮部決定由市四院牽頭,將位於和平門外的勝利飯店改為留驗站,為八院留驗人員做醫療觀察。
5日凌晨4時,四院院長、書記傳達市上通知,要求當日必須要建立一個小型醫院規模的留驗站,留置八院所有醫護人員。會上決定由我帶隊主持留驗站日常工作,從醫院設備、藥劑、醫護、控感、後勤等五個部門緊急抽調21人。由於四院並不是傳染病醫院,所以對醫護人員還要進行防護培訓。
好在勝利飯店是國營賓館,按照市政府要求必須無條件接受。自5月5日0:30分接到命令起,5小時內騰出包括長包房在內的150間客房。我帶隊於7點到達後,按照要求新裝6道隔離門,設置潔淨區、緩衝區、半汙染區、汙染區,開闢了醫務人員和留驗人員兩個專用通道,並對留驗站150間客房進行全面消毒。到9點時,所有人員和設備全部到位,一層用於醫院檢驗,2-5層都是留驗人員的病房。最讓勝利飯店稱奇的是,我們專門拉來了一臺X光機,改建了一個專門的暗房,因為每個人進留置都要拍片,拍完立即衝洗。
5月5日下午3時,第一批51名留驗人員入住留驗站,有醫生,也有護士,有院長,也有書記。留驗者要過五道關:登記、測體溫、內科檢查、血常規化驗、透視,最後被領到樓上安排房間。
第一天我們一直折騰到凌晨一兩點,還要接收家屬送的衣物。留驗者被完全隔離,不允許與家屬見面,所有物品都是由四院醫護人員代收後,「全副武裝」後上樓送到留驗者房間。
全副武裝 全天候醫護隔離留觀醫護
非常時期令眾憂,
相互理解好戰友,
共度難關齊努力,
勝利離開這棟樓。
5月8日,是西安第八醫院醫護人員被留驗的第三天,八院的陳大夫病了,情緒低落少言寡語,四院護士小琴去看他,給他寫下了這首詩。
俗話說「醫者醫人難自醫」,這話一點不假。
留驗者、西安市八院一病科主任楊喜榮說:「剛進去的時候,思想壓力有點大,我們原先是管病人的,突然被人當成病人來管;由一個慣於照顧病人的醫生變成被人照顧的『病人』,一時角色轉換難以適應。幾天下來,習慣了,想通了,配合留驗站的工作,儘量別給人家添麻煩。」
為了緩解留驗者的緊張情緒,四院特意給每個房間都放了鮮花,但鮮花並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留驗者中有位早孕的護士有先兆流產跡象,由於這位護士曾接觸非典型肺炎患者,所以她不想留下這個孩子,情緒極為低落,四院醫護一邊進行血、尿檢,同時請來了婦科主任會診。
因為非典是前所未有的傳染病,臨床診斷的標準比較模糊,鑑別過程中許多似是而非的症狀讓醫生壓力很大。一位馮姓護士從留驗伊始就出現發燒、咳嗽、肺部陰影等疑似非典症狀。按照臨床要求,一旦她的體溫達到38度,就必須按疑似病例轉至指定醫院。但馮護士幾天內體溫總是在37.6-37.9度之間,王之昌醫生認真比較不同時期的X光片,最後排除了「非典」的可能性。
垃圾如山 「十萬火急」傳真防非指揮部
八院的醫護人員是留驗者,穿著便裝被留置在客房裡,但不允許隨意走動。我們四院的醫護卻身穿三套防護服,戴著兩層口罩。因為面對的不是真正的病人,所以我們幹的不是打針、餵藥、治療的工作,除了正常的消毒、檢查、化驗之外,還要輪流擔負為91位留驗人員送飯、打掃衛生。而勝利飯店沒有電梯,這就意味著每天要抬著飯菜上樓、背著20公斤的消毒桶消毒,而且每天都有20多大袋垃圾要背下樓。
最初大家都忙於檢查登記工作,忽略了垃圾問題,兩天後,日漸增多的垃圾堆積如山。在5月初夏的氣溫中,如果留驗者中真的有非典感染者,這堆垃圾無疑是一個危險傳染源。我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多次找了環保和飯店經理,答覆都說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於是在報告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十萬火急」,傳真給西安市防非指揮部,市上立即安排環保專門來運垃圾。
隔窗遙望 5樓約會女友大街談戀愛
一次,年屆50的副主任醫師王之昌身著三層醫護服,口戴雙層口罩,背著20斤重的消毒液上5樓,當爬到4樓緩衝區時,胸悶氣憋雙腿似乎已經無法控制,他把消毒液往地上一放,幾步衝到窗口,一手扒開窗戶,一手扯掉口罩,衝著外面大口大口地呼吸。
於是,在五樓設置了一個醫護人員休息室。
沒想到,這間休息室不僅是四院醫護人員歇息的地方,也成了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寶地,只是既不能花前月下,也不能卿卿我我,而是隔著近百米的距離。
醫生小樊畢業於1994年,2003年非典時期是研究生在讀最後一學期,熱戀之中的他突然被抽調到留驗站。有一天,小樊發現五樓休息室小房子窗口,可以無障礙地看到街道對面的14路公交車和平門站,已多日不見女友的他靈機一動,給女友打電話約了時間「見面」。沒想到電話被被一個同事聽到,大傢伙兒都吵嚷著要去圍觀。
第二天,女友按時來到14路公交車站牌下,仰頭望去,勝利飯店5樓打開的窗戶裡,擁擠著七、八個白色防護服,根本無法辨別哪個是自己的男友。姑娘正在疑惑時,樓上一個人舉起右手揮舞,姑娘舉手回應,樓上所有人一起向她揮舞右手,樓上那人揮舞雙手示意,左右「防護服」馬上也變右手為雙手。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世界上最遙遠距離的愛情。
親人支持
公婆代表全家寫信慰問
5月11日,隔著隔離護欄,護士長朱曉慧從玻璃門下遞進來一封信,這是皮膚科孫西英的公公代表公婆和孩子寫給她的一封家書:
西英:你好!聽說你去執行抗「非典」的任務,全家謹對你表示親切的慰問。這次抗「非典」事關人民生命安全,意義十分重大,對每一個醫務人員都是一個嚴峻考驗。你能去抗非典前線,這是醫院黨政領導對你的信任,你身上的擔子是非常重的,我和你媽還有格格(註:孫西英女兒)希望你保護好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病人。在工作中要嚴格地按規範操作,認真負責地對待病人。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務,全家人等待你平安回家,勝利歸來!
望:保重關愛自己!
爸、媽、格格同囑
2003.5.10
蒼勁有力的小楷,筆畫間印透出老人和孩子殷切的希望,簡練而持重的語句浸滿家人深切的囑託。
當然,也並非所有醫護人員的家人帶來的都是鼓勵。
醫院放射室主任魏尚彬負責X光拍片工作。因為老魏被調往留驗站工作,女兒所在的學校唯恐感染病毒,便對孩子提出進行監控的要求,女兒哭著在電話裡告訴了老魏,讓老魏一時感到了壓力。經過醫院與學校充分溝通,最終打消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顧慮。
講述完這幾則抗擊非典時期的往事,王麗麗說:「雖說從結果上來看,那一次留驗的91位醫務人員沒有一人感染非典,留驗站並沒有什麼危險。但在當時對非典發展現狀趨勢無法判斷,對密切接觸者被感染可能性無法預見的情況下,我們與留驗人員這一高危人群零距離接觸,誰都無法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人生的最大考驗,莫過於直面生與死的抉擇。這次留驗站17天的工作經歷,在生命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間,我們能為順利、自信地走過這17天而驕傲,這17天將成為我們此生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完)
《秦賢莊》系《各界導報》與「騰訊·大秦網」聯袂推出的一檔人物類欄目,每周二出版,系以在某個領域、某個事件或某個階段有影響力的陝西籍、或在陝工作、居住以及對陝西發展有過貢獻和影響力的各界精英為主角,講述他們極為獨特的人生經歷和不同尋常的生命感悟。歡迎推薦人物線索,聯繫方式:
各界導報:張宏偉 郵箱:84014809@qq.com 電話:13609291890
騰訊·大秦網:楊永剛 郵箱:enmanyang@tencent.com 電話:1872952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