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弟弟去年大學畢業,先是參加公務員考試沒有考上,後來通過家鄉事業編制考試進入了體制內。
不過考的是最基層的鄉鎮事業編制,上班後被分到了農牧中心。剛上班是還帶著剛進入體制內的欣喜,可是工作一年來,周末說不休息就不休息,駐村扶貧每天入戶的都是貧困戶、低保戶,單位吃住條件更是不用說。
現實工作條件、工資收入、發展前景等情況隨著工作一年有了了解之後,他開始迷茫了,這才一年,最低服務期還有四年,工作生涯還有三十幾年,難道我就一輩子這樣了嗎?
確實,鄉鎮工作是體制內最辛苦的層次,不管是事業編制還是公務員,工作內容都差不多,既要做好自己的站室業務工作,又要包村抓好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部門單位所有的工作最終落實都要在鄉鎮,所有事情鄉鎮都有屬地管理責任。
當前鄉鎮幹部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制,白加黑五加二可能是常態,而且提拔晉升空間有限,所以出現迷茫困惑很正常,但鄉鎮事業編制真的就沒有出路了嗎?
當然不是,鄉鎮事業編制未來出路大體來說有兩個方向,一是辭職離開體制,二是在體制內爭取突破,下面分別分析。
綜合評估個人理想追求和外部環境條件,慎重決定是否辭職離開體制
體制內就像是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但出去容易進來難。有離開體製取得更好成就的,也有離開體制後悔的,那都是「別人」,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慎重選擇。
首先,要儘量客觀的確認個人理想追求。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這是最重要的。綜合分析個人性格特點、理想追求、能力傾向、學歷專業等,衡量辭職再就業或創業能否有競爭力。
如果覺得自己想要高成長高收入的工作,而且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素質,那就毫不猶豫選擇辭職;如果覺得自己追求穩定有保障,適合競爭力相對較小的工作,那就暫時留下,爭取體制內的其他出路。
其次,要全面分析外部條件是否能讓自己辭職。這個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家庭能否支持辭去事業編制工作,並且能夠承受辭職再就業可能帶來的變故;二是看自己計劃辭職後的行業整體薪酬水平、競爭大小、發展前景、招聘就業等情況,分析自己是否適宜辭職。
選擇辭職離去,要謀定而後動,切忌衝動裸辭,且宜早不宜晚。
如果分析目前工作各種發展出路前途都不好,個人又覺得鄉鎮事業編制工作無法忍受,有能力另尋機會,那就當機立斷,儘早做出選擇。
但也要知道體制內工作辭職容易回來難,要做好準備再辭職,切忌衝動裸辭。
一是辭職前要儘量做好準備工作。比如先投簡歷看看面試情況、準備一定的儲備金、爭取家人的支持等等。千萬不要衝動裸辭,事實證明,衝動裸辭的,後來後悔的居多。二是如果決心要辭職,建議越早辭職越好。拖得時間長了,現在體制內的工作會消磨你的激情和衝勁,而且在沒有相關工作經歷的情況下,年齡越大再就業越難,體制內工作經驗在企業幾乎等於零。
二是如果決心要辭職,建議越早辭職越好。拖得時間長了,現在體制內的工作會消磨你的激情和衝勁,而且在沒有相關工作經歷的情況下,年齡越大再就業越難,體制內工作經驗在企業幾乎等於零。
選擇留下就要調整好心態,尋找工作的可能出路,爭取儘早突破。
鄉鎮事業編制工作在體制內來說,確實是付出和收穫最不平衡的人群,但也有很多體制外的人想要而不得呢。
所以身在其中,也要放平心態,認真對待工作,努力求得改變,對得起工資,也才能有更多機會。
一般最低服務期五年(含試用期)要求:服務期內不得借調、調動、參加公務員考錄、公務員遴選、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但也並不是就只能等待服務期滿,服務期內在原單位提拔是不影響的。小眾大致歸納總結了鄉鎮事業編制的幾種出路。
最好的出路:爭取提拔事業副科級或提拔副鎮長轉為公務員。去年以來,各省區都在逐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大部分地區鄉鎮機構改革中鄉鎮事業站室中心都進行了整合,設置成了副科級事業單位,也就是說以後鄉鎮也有事業副科級了。所以鄉鎮事業編制第一選擇是爭取提拔事業副科級。
第二是提拔副鎮長轉為公務員。各地區的鄉鎮事業編制幹部符合一定條件,在鄉鎮換屆時可以提拔為副鎮長轉為公務員,這樣不但編制轉變了,而且將來提拔晉升空間和機會也更多。
雖然這個出路能實現的人是少數,但各地區事業編制提拔副鎮長的比例都在逐年加大。目前小眾所在地區差不多每個鄉鎮都有1-2名副鎮長是事業編制提拔起來的,比例還是不小的。所以要儘早了解當地的提拔條件,儘早向這個方向努力。
比較好的出路:爭取調動到縣直單位。這是大多數鄉鎮事業編制想走,且比較可行的出路。一旦調回縣直單位,工作會比鄉鎮清閒很多,離家也近了,職稱晉升一般也更容易。雖然各地區鄉鎮幹部調回縣直都普遍挺難,但每年還是會有為數不少的鄉鎮幹部調到縣直單位。
雖然要求服務期內不得借調、調動,但實際上有很多地區的縣級單位都會臨時借用鄉鎮幹部,等到服務期滿能調動時再走調動編制手續。所以如果有借調縣級單位的機會一定要積極爭取,並盡最大努力留下。
最低成本的出路:考取高層次或同層次的公務員。這個是鄉鎮事業編制最應該儘早努力的方向,並且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改變途徑。雖然受最低服務年限的限制暫時沒辦法報考,但是不能放棄學習,這樣才可能期滿就很快考取高層次的公務員,最低也可以考取鄉鎮層次的公務員轉變身份。
公務員考試一般要求35周歲以下,服務期滿應該還有幾年考試的機會。既然是事業編制,按照現在逢進必考的情況也是考試進入的,應該有較好的公考基礎,一定要努力趁35歲之前趁早考取公務員。
最實際的出路:儘快晉升中高級職稱。不管是現在單位,還是服務期滿能調動到縣直單位,都要儘快爭取機會評聘職稱,越早評聘高一級越好,因為這個直接關係到工資待遇,漲工資總是最實在的追求。
小眾所在地區的事業編制工資比公務員的要高一些,副高級職稱工資趕上公務員處級了,雖然不是領導職務,但是工資待遇並不差。而且將來職稱改革方向是評聘結合,一定要爭取儘早評儘早聘,高級的職稱將會越來越難評。
無論哪種出路,以下兩個能力早學習早受益。
首先,好好學習寫材料。現在體制內單位都缺少寫材料的筆桿子,如果能有比較好的寫材料水平,雖然會辛苦些,但無論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制,對個人將來發展寫材料是最有好處的能力。
一是有利於在現在單位的提拔重用;二是能有更多機會調動到縣直單位。如果目前工作涉及不到寫大材料,就從寫政務信息開始。
小眾一個朋友剛到鄉鎮工作時就認真學習寫政務信息,每天向上級報送,一段時間後,在各級報紙和媒體上發表的多了,就有很多縣直單位主動想調過去的機會。所以寫材料是體制內機關單位最需要的能力。
其次,發展副業提高收入。如果沒有條件和勇氣辭職,不管在體制內走哪條出路,工資收入都是只能小康不能小資,所以就要想辦法發展副業,不管怎樣提高收入都是最需要,也是最實惠的事情。
發展副業可以有很多選擇,只要有能力有眼光,沒準能闖出一片不一樣的天地。當然也要做政策允許的副業,比如公務員寫作就是允許的。
寫在最後
即使鄉鎮工作辛苦、沒有前途、看不到希望,也不能消極對待,一定要積極應對,尋找改變的可能機會,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努力爭取不一定會有很大改變,但是一定會有改變;但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就真的只能在鄉鎮麻木的虛度整個職業生涯。
歡迎關注獨善者眾也,1年創業、2年企業、8年體制內工作經歷,專注分享職場成長策略,解答體制內外工作困惑。歡迎討論,提出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