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在 35 歲會達到巔峰

2021-01-08 網易

2020-10-26 07:45:32 來源: 文匯報

舉報

  

  這兩年,不斷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批量裁員消息曝出,其中開發崗位是重災區,而被裁撤的開發人員中,絕大部分是 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

  對很多人來說,35 歲是一個坎兒。為什麼 35 歲之後的程式設計師不是很受歡迎,人們也給出了很多種答案。而實際上,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那些曾經風華正茂的年輕人,35 歲之後,「工作能力」可能確實比不上新生一代了。

  近日,來自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通過對 1890-2014 年 4294 名職業象棋選手進行的 24000 場專業比賽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在 35 歲會達到巔峰,隨後一路下降,並且45 歲之後下降的速度開始明顯越來越快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人類的認知能力在不斷增強,比如說,對於 1870 年代出生的人,1970 年代出生同齡人的認知能力要高出 8% 左右。

  相關研究論文以「Life cycle patterns of cognitive performance over the long run」為題,於 10 月 19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眾所周知,人類的認知能力在生命早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強,並在生命的晚期逐漸衰弱。那麼,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具體是在什麼時間開始衰弱的呢?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神經科學的學者們,因為客觀地動態評估人類的認知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此前關於人類認知表現和年齡關係的研究也比較少,證據非常有限。

  為了客觀地動態評估人類的認知能力與年齡的關係,研究人員利用 1890-2014 年,這 125 年間超過 24000 場西洋棋比賽的數據,和 4294 名參賽人員做出的 160 萬次象棋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對比棋手動作和專業的西洋棋計算機動作,就可以得出棋手認知能力的數據。

  至於為什麼選用西洋棋,研究人員表示,「在我們的經驗模型中,我們依賴於專業國際棋類的數據,因為這是人類腦力活動的典型證據。同時,我們資料庫中已保存了近 125 年世界象棋大賽的所有數據,如果將一個人的動作與目前強大計算機的動作進行比較,我們就能得出一個很客觀的認知評分。」

  在評估棋手認知能力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僅挑選了每局對戰中,第 10 步和第 100 步之間的動作,以排除棋手受棋譜的影響。同時,研究部人員還排除了 3422 名出場少於 5 場比賽的棋手。

  結果發現,人類生命周期內的認知能力呈現駝峰形變化。在 0-20 歲之間快速增長,20-35 歲之間緩慢增長,35-45 之間緩慢衰退,45 歲以後快速衰退。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對於後來出生的棋手,他們認知能力的表現要顯著高於 1870 年出生的棋手。例如,1870 年代,棋手的動作與計算機動作的吻合率在 44% 左右,而 1960 年代,棋手的動作與計算機動作的吻合率已經達到了 50%,到了 1990 年代棋手的動作與計算機動作的吻合率甚至超過了 55%。

  

  不過,到了 20 世紀末,棋手們的認知能力似乎發展越來越快。對此,研究人員認為,「為什麼近年來,人們的認知水平顯著增加?這可能和近年來各種西洋棋培訓機構軟體的可及性有關,我們的成長環境與認知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科技的發展也影響著我們認知水平的發展。因此,這一模型並的趨勢並不能代表未來。」

  同時研究人員認為:「我們的研究結果並沒有質疑經驗的價值,事實恰恰相反。我們知道,隨著計算機和西洋棋程序的出現,西洋棋的備戰和練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我們的數據表明,人們現在成長的條件,包括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都會影響到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研究人員基於對大量西洋棋選手長期認知能力的分析和評估,建立了人類認知能力隨年齡發展的趨勢模型。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生命周期的認知能力呈駝峰形變化。並且,人類認知能力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過去 125 年間有所增長。

  
編輯:吳金嬌

  來源:學術頭條|圖片:文匯報資料庫、相關研究論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35歲人類大腦認知功能達到巔峰
    研究顯示:35歲人類大腦認知功能達到巔峰 2020-11-06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幾歲才是你的智力巔峰?18,25還是40?
    較真要點:根據哈佛和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文章,並不存在一個能夠讓多數人的大腦功能達到巔峰的確切年齡。我們的認知能力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衰退。事實上,根據哈佛和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文章,即使液態智力的不同方面之間,達到巔峰的時間也是不一致的。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並不存在一個能夠讓多數人的大腦功能達到巔峰的確切年齡。這項由喬舒亞·K·哈茨霍恩(Joshua K. Hartshorne)和蘿拉·T·熱米內(Laura T.
  •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
    作者:王冰潔 | 字號:A+ | A-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痴呆風險越大受訪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說起老痴、認知障礙
  • 心理所合作研究發現大腦內在功能架構反映人格特徵
    靜息態功能連接(RSFC)技術不依賴任何特定的任務,可以探測大腦內在功能架構。最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左西年與其國際合作者一起,使用RSFC技術對人格特徵的大腦功能架構研究這一難題進行了初步嘗試。
  • 研究發現:女人的大腦比男人年輕3.8歲!婚姻伴侶的最佳年齡差?
    無論男女,大腦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但最新的研究發現,似乎「時間」對男人不太公平,女人比同齡的男人衰老得更慢,並擁有一顆更年輕的大腦。最新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女人從20歲開始,大腦就比男人年輕約3.8歲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醫學研究人員在2019年發現:從大腦新陳代謝的角度分析,在成年後的整個時間段裡,女性的大腦都比同齡男性年輕約3.8歲。
  • 如果人類大腦真的能夠達到100%開發,會發生什麼?真可怕!
    人是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說,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使用工具,這個取決於人類強大的大腦的思維能力。 除了人類之外,大猩猩也是很聰明的動物,並且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大猩猩也可以用自己製造的簡單的工具來捕捉獵物
  • 人類大腦是如何思維工作的?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的大腦可以探索時間是如何起源以及宇宙將如何終結之類的問題,但卻始終無法弄清我們的大腦本身是如何進行工作的。目前,神經病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們正在探究有關大腦的問題,希望能夠解開這一謎底。
  • 研究表明:人這一輩子最不快樂的時間,是45歲到55歲這幾年
    這個階段是每個人一生當中最不快樂的時間段,根據一項世界範圍內的藥物調查顯示,40-50歲的人群服用抗抑鬱藥的比例是最高的。心理學家喬納森·勞赫《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通過研究各國人幸福的程度後,總結每個人一生當中幸福的曲線是呈U型的,U型的低谷就是45-55歲這幾年,在此之後,幸福感會漸漸回升。
  • 最新研究發現體重對大腦有驚人影響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體重對大腦功能有影響,胖會「上頭」[1]。 科學家們對17721人進行了35442次腦部掃描。結果發現,隨著BMI(體重指數)的增加,大腦所有區域的血流量幾乎都有逐漸減少的顯著趨勢。 大腦顳葉和頂葉、海馬等與阿爾茨海默病高度相關的區域中,血流量減少與肥胖程度增加的關係尤為明顯。 大腦的血液供應與腦功能障礙有著緊密的聯繫。
  • 假如人類大腦開發程度達到100%,會不會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愛因斯坦死後,他的大腦被科學家拿來做研究,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確實與眾不同,開始程度達到了20%,是普通人的一倍。雖然只比普通人多了10%,但卻成就了愛因斯坦偉大的一生。相信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他的腦開發程度必然也比普通人要高一些。大腦的開發程度多少決定著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優劣,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人類大腦的開發程度達到100%,會發生什麼?
  • Aging:研究表明喝茶有益於大腦健康
    2019年9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有更好的大腦組織區域--這與健康的認知功能有關。研究小組在檢查了36名老年人的神經成像數據後得出了這一結論。
  • 科學家發現只有人類大腦會隨年齡增長而萎縮
    科學家近日研究表明,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的大腦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萎縮。  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切特—舍伍德(Chet Sherwood)博士帶領了幾位研究人員組成了專門的研究小組,他們首先對99隻,年齡從10歲到51歲的青老年黑猩猩分別作了腦部掃描磁性共振圖像,隨後篩選了87位平均年齡為22歲到88歲的試驗者,對他們也進行了腦部掃描磁性共振圖像,並將黑猩猩和人類的腦部掃描圖像進行了對比。
  • 如果人類的大腦開發到100%,會不會成為擁有特異功能的超人?
    ,那麼如果一個人的大腦開發程度達到100%,他是否會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呢?愛因斯坦的大腦被拿來研究其實有一部電影描繪了人腦開發到100%的狀態,這部電影就是《超體》,在這部電影中,女主角露絲被人注入一種代號為CPH4的神秘藥品,隨之她的大腦細胞被深度喚醒,大腦潛力瞬間被激活,開發程度從10%變成了100%,大腦開發到100%的露絲瞬間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擁有特異功能的女超人,刀槍不入、隔空移物、瞬間轉移、時空穿越這些超能力通通都具備,並且她還可以不吃不喝不眠
  • 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
    人類雖然是智慧生命,但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萬能的,同樣需要每天休息一定的時間。 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而有一小部分人,由於工作或者其它的原因,一生之中睡覺的時間可能更長一些。當我們休息睡覺的時候,往往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做夢。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做夢,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
  • 研究:人類大腦「噪音」隨年齡增長而增大(圖)
    「噪音」隨年齡而加大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像陳舊的電視機屏幕上一邊跳躍著波動的條紋和雪花似的白點,一邊發出嗞嗞的靜電噪音,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也產生噪音。科學家曾猜測,當孩子成長且精神活動更加有效時,這種噪音會下降。但新研究卻表明這種噪音卻隨著年齡而加大,表明我們大腦出現了更加複雜的信號。  加拿大多倫多的貝克列斯特(Baycrest)老人護理中心的研究人員讓79名志願者完成了一系列的面部記憶任務,測量他們精確想起每一個面孔的能力如何。參與者有2個年齡組,一組是8-15歲的孩子,另一組是20-33的青壯年。
  • 如何有效改善大腦記憶?這些研究值得一讀!
    工作記憶是我們大腦中的部分短期記憶,而短期記憶能夠暫時儲存並處理認知任務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學習、推理和理解力等;工作記憶與許多高級認知功能密切相關,包括智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和行動計劃等,其在我們處理、使用和記憶信息的方式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尋腦之動態發展歷程,探腦力巔峰永無止境
    少年有為,出道即巔峰,29歲的米開朗琪羅,或許已然擁有無數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能力高度。米開朗琪羅巔峰神作《大衛》那麼,人腦的智力發展,到底有沒有巔峰呢?如果有的話,我們會在何時達到巔峰呢?同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促使自己達到人生的巔峰呢?別著急,了解腦的前世今生裡動態發展變化,將會更好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問題。
  • 大腦可以變年輕?最新藥物將逆轉抑鬱症和記憶衰退
    人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研製一種使老年人大腦保持清醒的日常服用藥片,並有可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早期出現的輕度認知障礙。這種頗具希望的最新療法現已被證實對治療衰老老鼠十分有效,能夠將衰老老鼠記憶力提高至更年輕狀態。
  •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90後的大腦已經開始萎縮,拿什麼拯救它?
    專門研究大腦的神經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在30歲左右的時候大腦已經開始萎縮,也就是說現在的90後們已經要開始進入大腦萎縮的年齡了。聽到這個結果是不是有點詫異?在脫髮之後,90後還不得不面臨大腦萎縮的現實?先別慌,不妨聽聽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