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

2020-11-25 中國網河南頻道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痴呆風險越大

2019-12-12 17:24:43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王冰潔

| 字號:

A+

A-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痴呆風險越大

受訪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

說起老痴、認知障礙,不少中年人認為離自己很遙遠,或覺得勤練腦,老痴就不會纏上你,但事實可能會讓人大吃一驚。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發現,36歲的血管會「帶壞」70歲的大腦。

研究人員調查了1946年同一周出生於英國的5000多人,分別在他們36歲(成人早期)、53歲(中年)和69歲(晚年早期)時進行血管風險評分;約70歲時,他們接受了認知功能、大腦成像等臨床評估。結果發現,30多歲時的心血管風險已經開始影響大腦容量,相對於50歲而言,這一階段對大腦的影響更明顯。研究人員提出,大家應儘早意識到早期血管風險帶來的危險性,並適當改善生活方式或做出其他幹預。

全腦容積減少是認知障礙發生的基礎,而腦白質主要位於大腦深部,人日趨衰老,腦白質往往會伴隨「高信號」指標,90%的60歲以上老人都會有這種表現。腦白質信號高與腦小血管病變相關,可增加認知障礙、腦卒中的風險。研究者指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與晚年大腦健康的關聯在36歲時表現最明顯:36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70歲時腦白質高信號增加9%,全腦容積減少3.6毫升;53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腦白質高信號增加2%,全腦容積減少0.8毫升;69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腦白質高信號增加1%,全腦容積減少0.6毫升。可見,中年時保護好血管,尤其是心血管,對老年時的大腦健康非常重要。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年處於青年向老年過渡的階段,身體機能包括腦力都會在達到頂峰後走下坡路,為防患於未然,從年輕時開始培養健康的用腦習慣,對避免、延緩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避免慢性壓力。慢性壓力可誘發大腦血管炎症,並可導致心臟功能障礙,引發猝死。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下,不僅會對心血管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導致與情緒和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大腦內側前額葉皮層容量減小,損傷記憶和學習能力。

學會多用腦。「活到老,學到老」,趁年輕培養一個能堅持下去的興趣愛好。無論是下棋、畫畫、寫書法,還是種花、讀書、養寵物,都能放鬆心情、鍛鍊大腦。這一過程會讓大腦十分活躍,還能增進老人與志同道合者的交流,避免孤獨。

進行思維訓練。比如習慣用右手的人,在一些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可換用左手做事,如拿筷子、看書等;自己或和家人玩成語接龍遊戲;時常變換回家路線;對客廳、臥室等地進行整理歸納等。腦力勞動者每天已經大量用腦了,不需要進行額外訓練。

規律運動。遊泳、瑜伽、慢跑等運動都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心血管,增加大腦供血和供氧,期間會釋放內啡肽,不僅對思維和智力大有益處,還能讓心情更愉悅。平時最好每周進行3~5次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記者王冰潔)

 

責任編輯:郝曉帆

相關焦點

  • 哪個年齡段最聰明?研究顯示:35歲人類大腦認知功能達到巔峰
    新研究:西洋棋選手35歲大腦認知達到巔峰最近,一項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國國家科學院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類的認知能力在35歲會達到巔峰,在45歲後,認知能力會快速下降。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汙染(PM2.5)水平每增加 3 毫微克 / 立方米,受試者大腦萎縮的程度更大,相當於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 24%。即使在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就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育活動和其它可能影響腦萎縮的因素後,這一結論仍然存在。
  • 這根血管是大腦生命線,萬萬不能堵40歲以後更要留意
    ▲大腦是身體的「總司令部」,而「頸動脈」則是負責為大腦供血的主要血管,當頸動脈出現堵塞,就可能出現腦缺血的情況。有統計數據顯示,當頸動脈狹窄超過 70%,並存在上述症狀時,發生腦梗的概率高達 10~15%!這根為大腦輸送血液的管道,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好好保護。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燃油機,那血管就如輸油管。油管堵了,燃油機沒法正常運轉。
  • 研究發現:女人的大腦比男人年輕3.8歲!婚姻伴侶的最佳年齡差?
    無論男女,大腦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但最新的研究發現,似乎「時間」對男人不太公平,女人比同齡的男人衰老得更慢,並擁有一顆更年輕的大腦。最新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女人從20歲開始,大腦就比男人年輕約3.8歲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醫學研究人員在2019年發現:從大腦新陳代謝的角度分析,在成年後的整個時間段裡,女性的大腦都比同齡男性年輕約3.8歲。
  • 研究稱掃描大腦至多提前7年預知死亡風險
    英國科學家發現,利用磁共振成像判斷大腦年齡至多可以提前7年預知死亡風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利用電腦軟體分析大腦的磁共振成像,以大腦組織容量多少為依據判斷人們的年齡。他們以1936年669名73歲老人的大腦掃描圖像實驗,發現電腦生成年齡比實際年齡越大,在80歲前死亡的機率越高。
  • 血管也有年齡?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血管多少歲了?一張自測表告訴你
    其實,血管也是有年齡的,和人的衰老以及長壽都是息息相關的。中醫上素有「人和血管同壽」的觀點,就是在提醒人們要關注自己的血管年紀,也是在延緩衰老,保養身體更加健康。血管也有年紀,影響人的實際壽命?血管年紀是指血管老化損傷的程度,血管老化的越快,血管的年紀也就越高。按照自然規律來說,人的衰老是從血管開始的,隨著年紀增長,血管也在變老。
  • 最新研究發現體重對大腦有驚人影響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體重對大腦功能有影響,胖會「上頭」[1]。 科學家們對17721人進行了35442次腦部掃描。 這項研究說明,超重或肥胖會影響大腦活動,並增加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和認知疾病的風險。
  • 研究發現:O型血患心梗的風險低
    多項研究發現,血型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存在密切關聯。美國《轉化醫學年鑑》雜誌刊登我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與非O型血(A型、B型和AB型)人群相比,O型血人群罹患心梗的風險更低。
  •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仍能長出新的腦細胞
    但據英國《獨立報》日前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仍能長出新的腦細胞,且生成速度與年輕人一樣。新研究或幫助科學家開發治療神經疾病的新療法。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8位年齡介於14歲—79歲猝死者的大腦進行深入分析後,得出結論認為,健康的男性和女性終生都在不斷產生新的神經元,老年人的海馬體(大腦的一部分,對記憶、情緒和認知至關重要)中也會繼續產生神經元,且生成速度與青少年一樣。
  • 大腦也有年齡?40歲後大腦開始退化,研究員給出「護腦」方法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深度學習的框架,可以用來對大腦進行測齡。什麼是腦年齡?我們在談到「年齡」這個詞時,通常指的是人的實際年齡,也就是壽命的長短。但在醫學上人類的年齡有三種,分別是實際年齡、生理年齡以及腦年齡,其中腦年齡在含義上與其他兩種年齡有著較大的差異。
  •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在 35 歲會達到巔峰
    近日,來自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通過對 1890-2014 年 4294 名職業象棋選手進行的 24000 場專業比賽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在 35 歲會達到巔峰,隨後一路下降,並且45 歲之後下降的速度開始明顯越來越快。
  • 大腦年齡男女有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女人大腦比男人年輕3歲
    有的差異肉眼可見,比如身高、體重;有的差異從外表看不出來,只能藉助科學實驗才能發現,比如——大腦年齡。華盛頓大學研究:女性大腦比男性大腦平均年輕3歲左右2019年4月,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成年女性的大腦要比男性平均年輕3歲左右。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使用「有氧代謝水平」作為比較男女大腦生物學年齡的指標。
  • 如果活到75歲,患癌的風險有多大?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全球癌症報告》,提供了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36種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等相關數據。報告指出,除去其他客觀因素與競爭性死亡原因,75歲之前累積患癌風險為21.4%。
  • 哈佛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務必要抓住一次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家理察教授,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一生共有3個高峰期。 0-3歲 胎兒3個月至3歲左右,是寶寶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 60歲掉牙 70歲腦萎縮 人是如何衰老的
    人在30歲時,大腦是一個重約1400克的器官,顱骨剛好容納得下;70歲時,大腦灰質流失,頭顱空出約2.5釐米的空間。所以,當老年人頭部受到撞擊後,很容易造成顱內出血。大腦最先萎縮的部分一般是額葉(掌管判斷和計劃)和海馬體(組織記憶的場所)。記憶力和判斷力中年時期達到頂峰,然後逐漸下降。到了85歲,約40%的人患上老痴。
  • 研究表明:人這一輩子最不快樂的時間,是45歲到55歲這幾年
    這個階段是每個人一生當中最不快樂的時間段,根據一項世界範圍內的藥物調查顯示,40-50歲的人群服用抗抑鬱藥的比例是最高的。心理學家喬納森·勞赫《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通過研究各國人幸福的程度後,總結每個人一生當中幸福的曲線是呈U型的,U型的低谷就是45-55歲這幾年,在此之後,幸福感會漸漸回升。
  • 3-6歲的孩子這4個「壞毛病」,說明大腦發育好,是個機靈鬼
    其實在孩子3到6歲的時候,是他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很多令人討厭的「壞毛病」,很可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喲!3~6歲大腦發育特點:第一:當一個孩子三歲的時候,他的大腦已經有超過千兆比特的神經連接,這些神經連接的活躍程度和發達程度幾乎是成人的兩倍。第二:科學研究表明,當孩子長到6歲左右時,他的大腦發育已經完成了70%以上,但此時孩子的身體發育只有40%。
  • 臺灣36歲男星,因突發「主動脈夾層」離世!每年這時是...
    據臺媒報導,9月16日,中國臺灣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去世,年僅36歲,輿論認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頭,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  國外統計顯示,A型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隨著時間推移,每小時死亡率增加1%;如果不及時手術,48小時的死亡率為50%,一周內死亡率為70%,一個月內死亡率為90%;即便上了手術臺,國外統計的死亡風險也有15%~20%。因此,用「九死一生」形容這個急症一點不為過。
  • 測測你能活到多少歲
    那麼就讓我們假設自己的平均壽命為70歲,看看以這個數字為基點的加減法都與什麼有關吧。1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增壽兩年 ­曾有研究顯示,和住在只有一堵牆可看的病房裡的病人相比,住在可以欣賞窗外美景的病房裡,康復效率會大大提高,出院也更早。 ­美景同樣也能幫助人們改善情緒、消除抑鬱、變得樂觀。
  • Aging:研究表明喝茶有益於大腦健康
    2019年9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有更好的大腦組織區域--這與健康的認知功能有關。研究小組在檢查了36名老年人的神經成像數據後得出了這一結論。